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淨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互动讨论 ] 拜佛的心得感想或体会

[复制链接]

228

主题

6475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662

[精进勋章]

41#
发表于 2021-7-31 17: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同修光明互动分享心得

礼拜楞严会上诸佛菩萨,深深感恩佛菩萨加持
学习思维《楞严经》,帮助末学树立正知见,帮助末学更好的修习佛法

在《楞严经》第四卷中,佛陀教导阿难:“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尘根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解说:
“因为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依循诸色、声、香、味、触等尘,追逐妄念流转不停,从来不能开悟自性是清净明妙真常不灭的,不能依循净妙真常的自性,只去追逐生灭污染的识心,所以就生生世世杂染而流转轮回,不得解脱;如果能够舍弃生灭无常之分别识心,坚守真常不变的自性,久而久之,自性真常的光明就会现前;六根、六尘、六识以及诸虚妄心就会立时销灭陨落。思想的现状,就是清净自性的渣尘;意识情念的作用,就是清净自性的污垢,如果二者都能远离,那么你的法眼就可以立时清明,如何能不成就无上知觉呢?”

那么,到底什么是分别识心呢?末学理解,就是指心识作用

心识作用对众生有什么影响呢?

【不论是现实日常生活或梦中或禅定中或死亡中阴状态,
全都随着心识作用而变化或显现,甚至决定众生的轮回去处】
——[梦境解说] 以实义和方便,探究梦中心识作用的涵义

进而,究竟什么是心、意、识呢?
末学愚痴,也是对心、意、识分不清楚,分不明白

善知识教导:

【心,意,识分别指第八.七.六识
识这个字, 有时候是指第六识, 有时候指第八识
例如五蕴~色受想行识, 这边的识指第八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识所现]

【何等为[心]。谓蕴界处习气所熏。一切种子[阿赖耶识]。亦名[异熟识]。亦名[阿陀那识]以能积集诸习气故。

何等为[意]。谓一切时缘[阿赖耶识]思度为性。与四烦恼恒相应。谓[我见][我爱][我慢][无明]。此[意]遍行。一切善不善无记位。唯除圣道现前若处灭尽定及在无学地又六识以无间灭识为意。

何等为[识]。谓[六识身]。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诸经辑要]~[心][意][识][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

【心意识】:(术语)心为集起之义。意为思量之义。识为了别之义。唯识论于其名虽许互通,然其实体各别,如其次第配之于第八识与第七识及余六识。俱舍论以之为一体之异名,六波罗蜜经十曰:「集起说为心,思量性名意,了别义为识,是故说唯心。」唯识论五曰:「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三别义。如是三义虽通八识而随胜显第八名心,集诸种法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量为我等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俱舍论四曰:「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中略)心意识三名,所诠义虽有异而体是一如。」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心意识~ 详情请参阅"楞伽经"

【佛教虽然没有「灵魂」的用语,但是,佛教相信「有情众生」在累世生死轮回过程中,存在某个不生不灭的「识」,
那就是「第八识-阿赖耶」或「第九识」(就是清净后的阿赖耶),但是「前六识」会因为生死轮回而生灭
所以,佛教常说「真如」「佛性」不生不灭,但是因为被无明杂染所覆盖,所以称为「阿赖耶」
而由不清净的「第八识阿赖耶」掌控生死轮回的一切,随着心中的污染而幻化一切】——「灵魂」与「神识」

关于心识作用的正知见

【佛则告诉我们,物质生命是由于灵魂意识能量对外在一切的执着而产生
物质(肉体)生命随识流转(轮回),精神能量生命实际则无生死
佛说众生都可以成佛,众生都有机会摆脱肉体束缚,回归精神能量自由自在,这才是生命的真相】
——[止观初探]正视心识作用,由观照心念探讨"楞严经: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因为众生对于法界真相不明白
所以就容易起心动念,起情绪变化

佛弟子应该要知道~[相由心生]
由累世所累积的第八识无明种子而生形成种种幻相和梦境——[梦的案例之一]自己的心识作用

【所以者何?一切有心起分别者,犹如幻化,无有定实,
所谓识、受、想、行、忆念、缘虑、觉知等种种心数,非青非黄,非赤非白,亦非杂色,无有长短方圆大小,
乃至尽于十方虚空一切世界,求心形状,无一区分而可得者,但以众生无明痴暗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生念着。


说明:「所以者何」就是以下要开始说明前面所说是「什么道理?」「什么所以?」
上面是说:分别心也是虚幻,五阴(五蕴)觉知等各种心识作用都因无明愚痴因缘执着而生妄境,本质上也是生灭虚幻的】
——『一实境界』实修者二种观道:『唯心识观』,『真如实观』~《占察善恶业报经》

由于心识作用不停息,产生了分别妄心,生出种种烦恼
那么,如何才能转为菩提呢?

有时候当我们忙碌的要命,最后终于结束,在这突然停下的当下,我们可能会有短暂的放空
又或者我们很久没喝水渴的要命,当喝到水的一刹那会有短暂特别明显的安定
又或者我们躺在舒适的草皮上或沙滩上,会有远离尘嚣甚至肉体的特殊安祥的感觉
又或者饿了好久后终于饱餐一顿,那一刻会有忘我的感觉

其实这短暂的放空或者安祥或者忘我,就是来自于欲望被满足的短暂当下
当下的欲望因为满足了,所以没了,而下一个欲望尚未产生,意识因为累了,所以短暂停止思维
我们平常念念相续的烦恼因此停止了
这边就是我要讲的重点,欲望止歇时候的安定,这就是[止],[止][观]的[止]
也就是佛法讲的[奢摩他],就是[静]的功夫, 也就是佛法讲的
"歇即菩提"】——[止观初探]正视心识作用,由观照心念探讨"楞严经: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因为认清烦恼(欲望)是虚妄, 所以能放下, 而能(顿然或渐修)成就菩提, 这才叫做烦恼即菩提, 也就是先找到问题点, 认清问题, 然后解决问题, 所以说烦恼处就是菩提处, 而不是放纵欲望, 以为纵欲能够得到菩提
这在楞严经初发心二决定义讲的很清楚, 这是从思维上去超越, 所以能放下
还做不到的人, 只好守戒律, 多念佛修定, 让身心慢慢清净】——常见的错解"烦恼即菩提"和“净秽一如”

要细细体会善知识的教导,并努力将其放大每一个当下去练习
通过不断的实修,再深入思维,将义理吃透,帮助自己不断增进


深深忏悔自身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师兄们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主题

6475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662

[精进勋章]

42#
发表于 2021-8-5 20: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1-8-5 20:11 编辑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同修光明互动分享心得

礼拜楞严会上诸佛菩萨,深深感恩佛菩萨加持
学习思维《楞严经》,帮助末学树立正知见,帮助末学修习佛法,解脱自在

在《楞严经》第五卷中,25位圣者解说各自认为最为圆通的法门

其中,针对圣者优波离的持戒修行法门,结合清净光明净土中的帖子进行学习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逾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推无上。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解说:
“优波离即时从座位起身,顶礼佛足对佛陀说:“我亲身随从佛陀离开城出家,亲身观察如来六年的勤苦修行,亲眼见到如来降伏种种魔、制伏种种外道,解脱世间贪欲及一切烦恼,承蒙佛陀教导戒律,如是乃至三千威仪(行住坐卧应有的威德和仪则)、八万微细,所以对于杀盗淫妄四种性业、酒荤垦土三种遮业,都能受持,清净无犯,身和心都入于寂灭境界,(因戒生定,由定发慧,慧光现前)成就阿罗汉,我是如来弟子大众中守持戒律的纲纪(专管僧众中持戒或犯戒,予以奖励或处罚,整纲肃纪,统领僧众,维持戒律),佛陀亲自印我身心清净,持戒修身在大众中无人超过。佛世尊问谁为圆通,我以持戒修身而身得自在,次第到持戒修心而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能通其事而无碍如利刃),所以我认为这是最圆通的法门!”

一、什么是戒律?

【戒律」就是帮助修行人能逐渐往「定」、「慧」增上次第而解脱轮回的规范】——「戒、定、慧」的法性原理

【[戒]的内涵就是规范,用以设限,避免众生犯下错误,而又因习气和欲望而一再犯错】——[戒定慧]与[定慧等观]

[戒]就是例如不能生气,不能和众生结恶缘
不然会有因果报应,会很麻烦
所以一定要守戒——[案例问答]戒定慧实修略说

二、戒律制定的原则

【戒律的制定原则大略如下:
1.违反世俗正当风气和法律、或会引起负面观感者,都不应该做,都应该约束,另外,用以管理僧团,制定僧俗礼节
2.会影响修行和禅定者,随修行次第增上,要逐渐消除细部的负面习气,才真有能力增上修行(观行、禅定)
3.会引起六道轮回的负面因果者,这也是要随修行次第而逐渐修正,逐渐戒除一切会堕入六道轮回的负面因子】


三、持戒的重要作用

[戒]就是避免接触各种让我们起贪瞋痴的因缘,这样就能避免造恶
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定力和智慧,所以先要戒除各种犯恶的机会——[闭关实修案例问答]~[戒][定][慧]实修略说

【戒的修持就是规范自己,避免让自己接触或堕入容易引发错误情绪和观念的环境】——贪嗔痴与戒定慧三种次第修行的原理

以[戒]力来约束自己不要犯贪瞋痴,以[四正勤]断除恶念,增广善念——[精进实修分享与问答]妙观察智&戒定慧&慈悲心实修导引

【对一般世俗凡夫众生来说,因为众生贪瞋痴深重,执着世俗,
所以,戒律对于佛弟子或修行人来说,就变成像世俗法律,必须去遵守,也就是:戒律就是佛弟子的法律。】

【「戒」的用处在于约束那些无法控制自己心念和行为的人,以及在思想观念上无法有所超越的众生
这样的人或众生,就必须用戒来规范和约束,避免出现负面的心念或做出负面的事情而愈陷愈深,直到逐渐除去负面因子】——「戒、定、慧」的法性原理

【学佛也是相同的原理
初学者先学习基本因果报应和该遵守的戒律
只要遵守[戒律],就像套用公式,就能得到一定次第的结果
然后才逐渐深入探讨和明白因果以及佛法的种种原理与内涵

因此,初学者应该遵守[戒律],来减少世俗杂染,以降低习气的干扰和障碍
——[戒定慧]与[定慧等观]

四、对于持戒要树立的正知见

1、戒律就像我们的师长父母,就像善知识,可以砥砺我们保护我们

有师长父母和善知识(戒律)的教导可以避免走错路,
有父母师长(戒律)照顾的小孩是个宝,没有师长父母(戒律)教导才可怜呢

虽然我们犯错的时候,会受到师长父母善知识(戒律)的责备或惩罚
但是只要我们诚心向师长父母善知识(佛菩萨)悔过,真心诚意的忏悔
师长父母善知识(佛菩萨)还是会可怜我们原谅我们的,(佛法有很多忏罪法门)

因此,修行不要惧怕戒律,不要怕持戒,
怕持戒这正是愚痴的观念,修行正是要转变错误的观念,
要明白知道~戒是我们的善友,戒是我们的父母师长,
这样修行就会增上,不会变成懦弱不前的人
——不要怕持戒~戒是我们的善友,戒是我们的父母师长

在清净光明净土中的佛教故事 持戒的功德 后的《省思》也中讲到:

“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
佛陀亲制的戒法,近能保护佛弟子,消灾解厄、遇难呈祥;远能作为清净三业、得道证果的基石。受持戒律,顶戴奉持,真心敬信三宝,功德果报如是殊胜、不可思议。除了自身持戒清净,更能转劝亲友、同事一起学佛、持戒,不但自己获益,也能福佑他人。戒法思能真实利益人生,值得每个人学习、受持、推广”

2、【不论你是否受戒和持戒,恶因都会有恶果,
不论是心念或行为,不论或大或小,都像蝴蝶效应,可能卷起更大的后果
当然,如果能当下心念转邪为正,那么后续的发展也可能转向或改变(这要看原本引起的外界反扑力量的大小)

所以说:「相由心生,业由心转」,心向恶,就可能逐渐导致恶果,心向正,就能逐渐转为善果
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任何心念或小事,都可能像蝴蝶效应那样而逐渐扩大】——【不净说法的案例】没受戒,所以就能干坏事?!

3、【在没有智慧(理解)和禅定(不动心)的情况下,要一个人光用戒律把持,这确实是比较不容易的
所以佛经上除了讲种种戒律规范,要我们以这些为基础
佛还讲种种三昧净观修法,这就是帮助我们更有定力能摆脱习气的烦恼
佛更要我们深入经藏,这就是要我们透过般若智慧而能真正解脱】——[问题解析]喝酒的问题 ~ 以戒定慧来看

【我们应该要明白:「佛法是心法,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而戒律的订定和功用也是依照上述原则来制定的,透过戒律,让修行者逐渐契入「定」、「慧」的心法次第
明白了这样的法性道理和原则,才不会执持戒律而忽视本心,才不会本末倒置,才不会如经上所说:堕入执持文字和戒律的魔境
因为,心才是根本!『定慧(能正确超越六道的知见和观念)等观』才能超越轮回!(可详阅「大般涅槃经」)
所以,经上才说:「法亦当舍,何况非法」。「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戒、定、慧」的法性原理

4、【每个人都有过去世累劫的业障
所以今生初学佛都会有许许多多的障碍,可能吃素,或持戒,或出家,都会出现障碍
我们当然没办法一下子全部改善,就像修行成佛也会经过菩萨的十种次第
怎样才能显示出自己修行成佛的决心呢?就是不断进步
要有勇猛心,逐渐不断进步,不要让种种杂音成为停顿的借口
这样相信就会越来越好的】——吃素,持戒,出家, 很困难吗?

深深忏悔自身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师兄们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主题

6475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662

[精进勋章]

43#
发表于 2021-8-8 09: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1-8-8 10:27 编辑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同修光明互动分享心得

礼拜楞严会上诸佛菩萨,深深感恩佛菩萨加持
学习思维《楞严经》,帮助末学树立正知见,帮助末学修习佛法,解脱自在

在《楞严经》第五卷中,25位圣者解说各自认为最为圆通的法门

针对大势至法王子宣讲的念佛法门,结合清净光明净土中的帖子进行学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解说:
大势至法王子与五十二位眷属菩萨即时从座位起身,顶礼佛足对佛陀说:“我忆念往昔,在恒河沙数量劫之前,有佛出世名为[无量光],又有十二位如来(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在这一劫相继成佛,最后一位佛名为[超日月光],这尊佛陀教导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二人,一人专忆念,一人专忘记,这样的两个人是否会逢等于不逢,相见成为不见,如果二人相互忆念,二人的忆念深切,不相舍离,如此这般乃至于生生世世,便会如影随行,不会乖违离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就如同慈母忆念孩子一般,如果孩子逃走不回,虽然忆念,也是无用的。孩子如果忆念母亲能够如同母亲忆念孩子一般,那么母子即使经历累世也不会相互违背远离,如果众生心中能够忆佛、念佛,纵然现在不能见到佛,将来必定会见到佛,因为距离佛已经不太远了。不用凭借其它的方便法门,自然可以获得自心开悟,就如同染香之人,身上自然就会有香气,(念佛的人就会染著佛之香气,以佛的法身和智慧光来庄严自己的本觉心佛)这便称名为香光庄严。我本在这个因地(修行佛道之位也。对于成佛之位为果地或果上而名)中修行,以心念佛,证得无生法忍,现今在此娑婆世界摄受念佛之人,引导回归极乐净土。佛世尊问谁为圆通,我不必诸多选择其他之根,只选择收摄六根,一心念佛,没有他念,念念相继无有间断,而证得三摩地,所以我认为这(念佛法门)是最圆通的法门!”

大势至法王子以二人,一人专忆念,一人专忘记进行譬喻
这里,一人专念指佛,一人专忘指众生。佛时刻念众生,众生则时时把佛忘记
如果能够相互忆念,不相舍离,便能如影随行,不会乖违离异
再以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就如同慈母忆念孩子进行譬喻
孩子如果忆念母亲能够如同母亲忆念孩子一般,那么母子即使经历累世也不会相互违背远离
因此,如果能够时时忆佛、念佛,一心念佛,没有他念,念念相继无有间断
进而心心与佛相应,即心是佛,即佛是心,最终能够成就心佛一如

因此,要好好念佛啊!要一心念佛啊!

一、念佛的用意

【[为什么要念佛?]
就像从小立志做大事,就会朝目标前进
因为佛有大智慧大慈悲,是真正觉悟者,
每个佛菩萨都曾经发过大愿,俱足大慈悲,
所以都是我们忆念学习成佛的目标,
因此我们一心念佛,仿效佛菩萨的大慈悲精神,
就像从小阅读伟人故事,受到精神的感染,
奋起向上,相由心生,业由心转,转凡成圣
透过时时忆想佛菩萨和念佛菩萨名号,仿效佛菩萨的精神,
我们由心性上逐渐改变,心常忆念佛菩萨的慈悲智慧和光明
借此逐渐由心改变我们的思想行为,真正逐渐把自己由凡夫转变佛
所以佛弟子应该随时念佛
而且透过实际念佛转凡心为佛心的过程,
得到和法界一切佛菩萨以及一切众生相应共鸣(认可与帮忙,就是所谓加持)
因此能逐渐成就佛法大事业,这种威力就是功德
所以念佛能成就大功德】——[初学解答] 为什么要念佛? 为什么要持咒? 为什么要诵经? 为什么要回向?

其实念佛应该要知道念佛的用意,
(请参考下面帖子
[初学解答] 为什么要念佛? 为什么要持咒? 为什么要诵经? 为什么要回向?)
也要知道[南无]两字的意思,就是[真心归命],这才是[皈依]
而且更要在念佛的时候,真心归命于佛
而不是嘴念心不念】——[南无]+[佛菩萨的名号]和念佛字数的问题解析

【念佛」其实是快乐的事情,真懂念佛,就会知道念佛是快乐的
念佛是清净、光明、圆满、欢喜、自在、快乐的,是慈悲、平等、感恩、智慧、无碍的
因为「佛」就是如此,而且众生的「佛性」也是如此,
因此,「念佛」能启发众生的「佛性」,让自己逐渐与「佛」相同的清净、光明、圆满、自在、快乐
所以,真懂念佛,就会「常乐念佛,欢喜念佛」】——常乐念佛,欢喜念佛

二、念佛的心要

[心要]就是以[虔诚心][感恩心][信心][欢喜心][清净心][慈悲心][平等心][光明心],随时忆念佛菩萨
这样达成[一心系念],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样[一心系念]诸佛菩萨[清净][慈悲][平等][光明],而逐渐恢复我们原本清净自在的[佛心]

【对佛法深入的情况不同,修行次第就会不同,
修行的[方法][观念][思维][观照][知见]都会有所差异
到了比较深入的境界,把自己的[身口意]都融入佛菩萨的知见正观中,这样就是在念佛
所以念佛当下的发心很重要,就是您念佛当下是什么心,
如果能调整好发心,调整好当下的心,然后身口也由心而发,这样身口心就会一致
例如,您念观世音菩萨的时候,心想着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
把这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心融入自己的心中,让自己也有这份大愿心
让自己的[身口心]都融入大慈大悲的氛围中,
这种让[身口心]达成[正思维定境]的观照的情况就是[正观],就是[念佛]
这是佛陀在佛经上都有讲过的】——[简单说明]佛友的念佛实修案例&念佛心要

[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打坐,施食,放生,超度,回向]一切行法的根本心法和心要

佛法是心法,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这些观念在很多佛经都有提到
所以不论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施食超度回向....,一切法的根本重心在于心法
所以佛经上经常强调[至心][诚心][深心],
也常讲到[清净心][慈悲心][平等心][欢喜心]....
藉由这些心法修持,逐渐转凡心为佛心,逐渐显露根本佛性而成佛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所以不论[拜佛][念佛][持咒][诵经][打坐][施食][超度][回向],或一切外在行法
[重点]都在于[收摄凡心],[契入佛心],然后[恢复佛性]
这才是我们心应该放的位置,就是[放在契入佛心的心境上]

例如~
[清净心][平常心][欢喜心][慈悲心][感恩心][光明心][平等心][舍离心][惭愧心][忏悔心]...
每个人可以依照自己的相应次第和情况,运用上述的心境来[念佛][拜佛][持咒][施食][超度][回向]
而且把这心境,把这心法的修持和自己相应的佛菩萨做紧密的结合
至心诚心的心念佛菩萨的名号,用这样的方式来念佛和拜佛
心想佛菩萨光明佛光照耀自己全身,让自己全身都清净光明,消除业障
并且自己发起无上大愿,希望自己能像佛菩萨一样光明自在解脱成佛
也以此光明遍照(回向)一切众生,让众生都脱离苦难,清净自在解脱成佛


以上这就是[光明心法]
就是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打坐绕佛和回向,种种一切行法的根本心法和心要
就是恢复清净圆满自在的佛性】——[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打坐,施食,放生,超度,回向]一切行法的根本心法和心要

三、念佛的次第

【念佛,或任何佛法法门,都分为
1.[表法](外表的方法,可说是佛菩萨慈悲度众的各种方便法门)
2.[心法](以佛法正观的内心作用,排除妄心,恢复真心佛性的智慧法门)


所以,如果只是嘴巴持名,这就是[表法],因为心没有作用
这种情况时常出现在初学的佛弟子身上,嘴上念佛,心里胡思乱想


如果嘴巴持名的时候,或不论嘴巴持不持名,或用默念,
若加上佛法心法的正观作用,这样的修持就包含[心法]


所以,所谓的[一心]是可以用各种心导入的,例如,感恩心,欢喜心,清净心,慈悲心
我们任何众生都有这些好心,因为佛心佛性本俱足,与佛平等无二

只是每个凡夫杂染妄心有深浅的差别而已,所以慈悲清净欢喜的各种佛心状态不时常显露
所以常说,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修行的目的就是转化我们的[凡夫心]为[佛心],这样就能成佛
所以修行应该重视[心法]的导入,这样才能究竟成就

因此,念佛的次第,除了[表法]的不同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法]的不同
[表法]只是适应众生的方便法,因为不同的众生需要不同的引导
但是,更重要的重点在于[心法],[心法]才能契入显露[佛心]的修行次第
而[心法]又有种种不同,例如,感恩心欢喜心清净心,而且每一种都有深浅次第之分
】——[略说]念佛次第&心法次第

【关于念佛,念佛是有次第的,如果在口舌持名上,没有往下一次第,这样就不容易进步
举个例子
把您拇指和食指的两个指甲快速碰触又离开,
尽量做到非常快速点到为止又分离的情况,这样看看您一分钟能点几下
又或者点滑鼠,非常快速的点击,看看一分钟能点几下
念佛就是要练习到这样,跟上这种快速的点击,而逐渐让自己念念分明都是佛号

慢慢的念佛当然也是一种方法
但是快速的念佛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最后要进入到拇指和食指只有一点击就粘住停止,一念佛号永不分离】
——[问答]念佛观想拜佛等问题

四、念佛的方法

其实念佛不是只能用[嘴巴]或[念头]去[持名号],
其实把[念佛]当成只是口持或念持名号,这样其实是很狭隘的念佛方法
进阶的观想或观照念佛,可以是念头的一种感觉,或想像,或忆念,或氛围,
这是一种精神状态,而不一定需要口持或念持名号,(不过学习过程中当然可以持名念佛)
就像您看到您的母亲(或您想您母亲的时候),您知道他就是您的母亲,
但是您不会口叫您母亲的名字,也不会心念您母亲的名字
您的母亲直接就在您的心里,就在您的脑袋里,根本不用去念母亲的名字
这就是真正[观想][观照]念佛的道理,是一种正观,
不过[正观]有很多形式,又例如还有[实相念佛],所以目前先不详细说明
虽然讲了上面这些,但是实际的修行还是要按部就班才能增上
千万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把基础练好才行】——[法门实修]每天早上刚睡醒时的重要实修观行&观想念佛

【您要想清楚念佛到底是为了什么,是要拼字数吗?当然不是
念佛是帮助我们恢复佛性本体,藉由高数量高时间的练习,让我们对念佛更熟练更有体会
所以重点在于过程,在于这种修练的过程,这过程中您就会慢慢进步,就会慢慢深入佛心
这样佛性逐渐显露,自然业障消除,佛性功德不可思议,当然就能自在念佛
这样念佛的功力自然就会提升,而且自然就会明白念佛不同次第的种种方法
所以是靠念佛来启发佛性本体,然后由佛性本体的显露,自然就明白念佛的次第方法】——[略说]念佛的速度与数量

【出声方面
1.默念(增强忆念的能力,增进三昧力,也用在不适合出声念的场合或睡觉时或气虚时)
2.小声念(一般所谓的金刚持,对治散乱心,集中注意力)
3.大声念(运用在领众唱诵和退斥精魅鬼怪魔扰,有时可消除气虚状态)

在快慢方面
1.就像慢慢敲木鱼一样,慢慢一声一声佛号稳定的念佛(有些初学者这样才能安心静心)
2.就像木鱼敲的很快一样,要非常快速的口念佛而进入心念佛(有些初学者必须要这样的方法才能对治散乱心和妄念)
上述两种也都是佛寺共修的方法
3.只敲一下木鱼,棒子就停在木鱼上面,修行者的心,一念佛就黏在佛号上,一念不断
(这是比较深入的方法了,这是奢摩他的练习方法,一念寂灭安住佛号,一开始可以闭眼练习,这是奢摩他的最初练习状态,后来可以睁开眼,在日常生活中进入圆觉经讲的禅那状态,更详细的修行要参照佛经,以及依照不同情况个别说明讲解)

张眼闭眼

初学的时候可以闭眼比较容易专心
避免睡着可以微张眼
如果昏沉想睡觉就张开眼
破除外扰的时候先闭眼专注后张眼
练习[奢摩他]寂静禅定的时候先闭眼
练习[三摩钵提]幻化观照的时候先闭眼
练习[禅那]实相观照的时候张开眼】——[略说]念佛持咒的几个实修细节

【不过初修行,次数也很重要,因为次数多才能熟悉
初修行,次数多就是为了增进修行的定力,为了熟练,消除妄念
初修行次数要多,才能排除初修时期的种种业障干扰

依照许多佛经或仪轨上说(地藏经上也有说明)

一般来说,初学尽量每天念佛或持咒1~7万(依照个人情况,最少也要数千)
尽量一星期至一个月内达成20万到100万以上】——每天念佛持咒(或短期专修某法门)次数问题

五、要正视念佛等功课

【不要忽视「拜忏」「拜佛」「念佛」「持咒」「诵经」等种种功课和定课实修
大量的这些功课或每天定课都可以训练和测试自己的心念心力,这是成就定力的基本实修
不仅如此,这也是佛菩萨观察众生有没有真心实修的一项依据,这些实修不足,就难得到认可,也难学习更深心印和更高次第的观修
而且,如果实修不足,心力定力太差,知见不正确,也容易因此吸引或受到外界或非人鬼神的干扰(这会相互吸引和影响)
又或者天人也会给予考验(这也是佛经中曾说过的)

如果还不信,那反过来说,如果您真有定力和实修能力
那为什么做不到种种实修定课?其实这正证明您没有实修定力,没有实修工夫
如果连每天一小时到三小时的念佛或拜佛或持咒诵经的定力都没有,那还有什么心力降伏自己和破魔
连这也做不到,那又如何显示自己学佛成佛的决心,又如何做到一念佛念念佛?坐都坐不住,日后又如何引导和教导众生
所以,不要小看任何「拜忏」「拜佛」「念佛」「持咒」「诵经」的定课,如果做不到,那就证明自己福慧和实修还不足】


【弟子应该深信因果,不要怀疑任何佛经,要守持戒律,做好「拜忏」「拜佛」「念佛」「持咒」「诵经」基础实修定课
这样「戒」「定」实修逐渐消除业障后,才逐渐阅读智慧经典,才能避免产生错误和偏差】——世智辩聪&不要轻忽「拜忏」「拜佛」「念佛」「持咒」「诵经」

【其实,把念佛诵经当作功课或定课,这不能说是错的,而且佛经中也有教导,例如:
念佛一定要记数吗? ~ 看看[地藏经]怎么说
初学者依照自身次第,根据佛经教导,每天以多少数量为目标来念佛持咒诵经,这都是于法有据的,有佛经根据的
就像是学世俗学问或技能,也是要每天练习,而且可能规定每天达到多少定量,才能在预定时间达到学习的效果
修行上也是这道理,所以,对于初学者,会有定量的要求,以达到断除烦恼的效果】


【如果初学者能逐渐明白佛经的内容,了解六道轮回真相和念佛持咒的功德和好处,就不会太执着世俗名利
逐渐放下世俗执着,相对上就会逐渐减轻痛苦,那么就能逐渐体会清净自在安祥的快乐
那么,相信您逐渐就能开心欢喜的念佛,又例如,先阅读这篇:
为什么要念佛、命终求生「极乐世界」?
之后,就能明白念佛诵经的功德和好处,相信您以后念佛都会笑,都能体会清净光明自在的安祥与快乐!】——常乐念佛,欢喜念佛

六、念佛功徳不可思议

【可以常常念诵35佛名,或者53佛名,或者88佛名,或者千佛名经
贤劫千佛也因念53佛名而成佛, 请详见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余一切众生。得闻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于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不堕恶道。
若复有人能称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
若复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三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
以是诸佛本誓愿故。于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可看出念佛功徳不可思议..... 还有消百万亿劫罪的请自己寻宝呵

以下引自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  元魏天竺三藏吉迦夜译

阿逸菩萨。长跪叉手前白佛言。宁有一事菩萨摩诃萨。于此事中具大乘愿住不退转。疾成无上正真道不。

佛言有。阿逸。北方有世界名曰丰严。其国有佛。号德内丰严王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曰众佑度人无量。其有得闻斯佛名者。欢喜信乐持讽诵念而为作礼。其人皆当得不退转。疾成无上正真之道。却一亿劫生死之罪。其有供养五千佛者。此辈阿逸。尔乃得闻德内丰严王如来名号。
.........

阿逸菩萨复白佛言。宁有一法得不退转。疾成无上正真道不。
佛言有。阿逸。北方去此不可计数诸佛刹土。有世界名曰金刚坚固。其国有佛。号金刚坚强消伏坏散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曰众佑度人无量。其有得闻金刚坚强消伏坏散如来名者。欢喜信乐持讽诵念尽心供养。斯等皆当住不退转。疾成无上正真之道。却于十万亿那术劫生死之罪。超然在后。其佛如来功德无量弘誓乃尔。我自过去无数劫前。锭光如来兴出于世。于彼佛所而得闻此金刚坚强消伏坏散如来名号。得超十万亿那术劫生死之罪。
阿逸当知。若我不从锭光闻斯佛名者。我今故未得成正觉。】——念佛功徳不可思议 ~ "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里面消业最多的两个佛号


相关学习:
真念佛 ~ 佛藏经 鸠摩罗什译
念佛三昧 ~ 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

深深忏悔自身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师兄们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主题

6475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662

[精进勋章]

44#
发表于 2021-8-10 13: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1-8-10 13:04 编辑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同修光明互动分享心得

礼拜楞严会上诸佛菩萨,深深感恩佛菩萨加持
学习思维《楞严经》,帮助末学树立正知见,帮助末学更好的修习佛法

在《楞严经》第七卷中,佛陀解说了佛顶神咒——楞严咒的种种功德效用
末学深深赞叹,真是殊妙不可思议!

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遍虚空界,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恃怙,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

◎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菩陀写(一)萨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钐(二)南无萨婆勃陀勃地萨跢鞞弊(三毗迦切)南无萨多南三藐三菩陀俱知南(四)娑舍啰婆迦僧伽喃(五)南无卢鸡阿罗汉跢喃(六)南无苏卢多波那喃(七)南无娑羯唎陀伽弥喃(八)南无卢鸡三藐伽跢喃(九)三藐伽波啰底波多那喃(十)南无提婆离瑟赧(十一)南无悉陀耶毗地耶陀啰离瑟赧(十二)舍波奴揭啰诃娑诃娑啰摩他喃(十三)南无跋啰诃摩泥(十四)南无因陀啰耶(十五)南无婆伽婆帝(十六)嚧陀啰耶(十七)乌摩般帝(十八)娑醯夜耶(十九)南无婆伽婆帝(二十)那啰野拏耶(二十一)槃遮摩诃三慕陀啰(二十二)南无悉羯唎多耶(二十三)南无婆伽婆帝(二十四)摩诃迦罗耶(二十五)地唎般剌那伽啰(二十六)毗陀啰波拏迦啰耶(二十七)阿地目帝(二十八)尸摩舍那泥婆悉泥(二十九)摩怛唎伽拏(三十)南无悉羯唎多耶(三十一)南无婆伽婆帝(三十二)多他伽跢俱啰耶(三十三)南无般头摩俱啰耶(三十四)南无跋阇罗俱啰耶(三十五)南无摩尼俱啰耶(三十六)南无伽阇俱啰耶(三十七)南无婆伽婆帝(三十八)帝唎茶输啰西那(三十九)波啰诃啰拏啰阇耶(四十)跢他伽多耶(四十一)南无婆伽婆帝(四十二)南无阿弥多婆耶(四十三)哆他伽多耶(四十四)阿啰诃帝(四十五)三藐三菩陀耶(四十六)南无婆伽婆帝(四十七)阿刍鞞耶(四十八)跢他伽多耶(四十九)阿啰诃帝(五十)三藐三菩陀耶(五十一)南无婆伽婆帝(五十二)鞞沙阇耶俱盧吠柱唎耶(五十三)般啰婆啰阇耶(五十四)跢他伽多耶(五十五)南无婆伽婆帝(五十六)三补师毖多(五十七)萨怜捺啰剌阇耶(五十八)跢他伽多耶(五十九)阿啰诃帝(六十)三藐三菩陀耶(六十一)南无婆伽婆帝(六十二)舍鸡野母那曳(六十三)跢他伽多耶(六十四)阿啰诃帝(六十五)三藐三菩陀耶(六十六)南无婆伽婆帝(六十七)剌怛那鸡都啰阇耶(六十八)跢他伽多耶(六十九)阿啰诃帝(七十)三藐三菩陀耶(七十一)帝瓢南无萨羯唎多(七十二)翳昙婆伽婆多(七十三)萨怛他伽都瑟尼钐(七十四)萨怛多般怛[口+篮](七十五)南无阿婆啰视耽(七十六)般啰帝扬歧啰(七十七)萨啰婆部多揭啰诃(七十八)尼羯啰诃揭迦啰诃尼(七十九)跋啰毖地耶叱陀你(八十)阿迦啰蜜唎柱(八十一)般唎怛啰耶儜揭唎(八十二)萨啰婆槃陀那目叉尼(八十三)萨啰婆突瑟吒(八十四)突悉乏般那你伐啰尼(八十五)赭都啰失帝南(八十六)羯啰诃娑诃萨啰若阇(八十七)毗多崩娑那羯唎(八十八)阿瑟吒冰舍帝南(八十九)那叉刹怛啰若阇(九十)波啰萨陀那羯唎(九十一)阿瑟吒南(九十二)摩诃揭啰诃若阇(九十三)毗多崩萨那羯唎(九十四)萨婆舍都嚧你婆啰若阇(九十五)呼蓝突悉乏难遮那舍尼(九十六)毖沙舍悉怛啰(九十七)阿吉尼乌陀迦啰若阇(九十八)阿般啰视多具啰(九十九)摩诃般啰战持(百)摩诃叠多(百一)摩诃帝阇(二)摩诃税多阇婆啰(三)摩诃跋啰槃陀啰婆悉你(四)阿唎耶多啰(五)毗唎俱知(六)誓婆毗阇耶(七)跋阇啰摩礼底(八)毗舍嚧多(九)勃腾罔迦(十)跋阇啰制喝那阿遮(一百十一)摩啰制婆般啰质多(十二)跋阇啰擅持(十三)毗舍啰遮(十四)扇多舍鞞提婆补视多(十五)苏摩嚧波(十六)摩诃税多(十七)阿唎耶多啰(十八)摩诃婆啰阿般啰(十九)跋阇啰商羯啰制婆(二十)跋阇啰俱摩唎(一百二十一)俱蓝陀唎(二十二)跋阇啰喝萨多遮(二十三)毗地耶乾遮那摩唎迦(二十四)啒苏母婆羯啰跢那(二十五)鞞嚧遮那俱唎耶(二十六)夜啰菟瑟尼钐(二十七)毗折蓝婆摩尼遮(二十八)跋阇啰迦那迦波啰婆(二十九)嚧阇那跋阇啰顿稚遮(三十)税多遮迦摩啰(一百三十一)刹奢尸波啰婆(三十二)翳帝夷帝(三十三)母陀啰羯拏(三十四)娑鞞啰忏(三十五)掘梵都(三十六)印兔那么么写(三十七)  

乌[合+牛](三十八)唎瑟揭拏(三十九)般剌舍悉多(四十)萨怛他伽都瑟尼钐(一百四十一)虎[合+牛](四十二)都嚧雍(四十三)瞻婆那(四十四)虎[合+牛](四十五)都嚧雍(四十六)悉耽婆那(四十七)虎[合+牛](四十八)都嚧雍(四十九)波罗瑟地耶三般叉拏羯啰(五十)虎[合+牛](一百五十一)都嚧雍(五十二)萨婆药叉喝啰刹娑(五十三)揭啰诃若阇(五十四)毗腾崩萨那羯啰(五十五)虎[合+牛](五十六)都嚧雍(五十七)者都啰尸底南(五十八)揭啰诃娑诃萨啰南(五十九)毗腾崩萨那啰(六十)虎[合+牛](一百六十一)都嚧雍(六十二)啰叉(六十三)婆伽梵(六十四)萨怛他伽都瑟尼钐(六十五)波啰点阇吉唎(六十六)摩诃娑诃萨啰(六十七)勃树娑诃萨啰室唎沙(六十八)俱知娑诃萨泥帝隶(六十九)阿弊提视婆唎多(七十)吒吒甖迦(一百七十一)摩诃跋阇嚧陀啰(七十二)帝唎菩婆那(七十三)曼茶啰(七十四)乌[合+牛](七十五)莎悉帝薄婆都(七十六)么么(七十七)印兔那么么写(七十八)

啰阇婆夜(百七十九)主啰跋夜(八十)阿祇尼婆夜(一百八十一)乌陀迦婆夜(八十二)毗沙婆夜(八十三)舍萨多啰婆夜(八十四)婆啰斫羯啰婆夜(八十五)突瑟叉婆夜(八十六)阿舍你婆夜(八十七)阿迦啰蜜唎柱婆夜(八十八)陀啰尼部弥剑波伽波陀婆夜(八十九)乌啰迦婆多婆夜(九十)剌阇壇茶婆夜(一百九十一)那伽婆夜(九十二)毗条怛婆夜(九十三)苏波啰拏婆夜(九十四)药叉揭啰诃(九十五)啰叉私揭啰诃(九十六)毕唎多揭啰诃(九十七)毗舍遮揭啰诃(九十八)部多揭啰诃(九十九)鸠槃茶揭啰诃(二百)补丹那揭啰诃(二百一)迦吒补丹那揭啰诃(二)悉乾度揭啰诃(三)阿播悉摩啰揭啰诃(四)乌檀摩陀揭啰诃(五)车夜揭啰诃(六)醯唎婆帝揭啰诃(七)社多诃唎南(八)揭婆诃唎南(九)嚧地啰诃唎南(十)忙娑诃唎南(二百十一)谜陀诃唎南(十二)摩阇诃唎南(十三)阇多诃唎女(十四)视比多诃唎南(十五)毗多诃唎南(十六)婆多诃唎南(十七)阿输遮诃唎女(十八)质多诃唎女(十九)帝钐萨鞞钐(二十)萨婆揭啰诃南(二百二十一)毗陀耶阇瞋陀夜弥(二十二)鸡啰夜弥(二十三)波唎跋啰者迦讫唎担(二十四)毗陀夜阇瞋陀夜弥(二十五)鸡啰夜弥(二十六)茶演尼讫唎担(二十七)毗陀夜阇瞋陀夜弥(二十八)鸡啰夜弥(二十九)摩诃般输般怛夜(三十)嚧陀啰讫唎担(二百三十一)毗陀夜阇瞋陀夜弥(三十二)鸡啰夜弥(三十三)那啰夜拏讫唎担(三十四)毗陀夜阇瞋陀夜弥(三十五)鸡啰夜弥(三十六)怛埵伽嚧茶西讫唎担(三十七)毗陀夜阇瞋陀夜弥(三十八)鸡啰夜弥(三十九)摩诃迦啰摩怛唎伽拏讫唎担(四十)毗陀夜阇瞋陀夜弥(二百四十一)鸡啰夜弥(四十二)迦波唎迦讫唎担(四十三)毗陀夜阇瞋陀夜弥(四十四)鸡啰夜弥(四十五)阇耶羯啰摩度羯啰(四十六)萨婆啰他娑达那讫唎担(四十七)毗陀夜阇瞋陀夜弥(四十八)鸡啰夜弥(四十九)赭咄啰婆耆你讫唎担(五十)毗陀夜阇瞋陀夜弥(二百五十一)鸡啰夜弥(五十二)毗唎羊讫唎知(五十三)难陀鸡沙啰伽拏般帝(五十四)索醯夜讫唎担(五十五)毗陀夜阇瞋陀夜弥(五十六)鸡啰夜弥(五十七)那揭那舍啰婆拏讫唎担(五十八)毗陀夜阇瞋陀夜弥(五十九)鸡啰夜弥(六十)阿罗汉讫唎担毗陀夜阇瞋陀夜弥(二百六十一)鸡啰夜弥(六十二)毗多啰伽讫唎担(六十三)毗陀夜阇瞋陀夜弥(六十四)鸡啰夜弥跋阇啰波你(六十五)具醯夜具醯夜(六十六)迦地般帝讫唎担(六十七)毗陀夜阇瞋陀夜弥(六十八)鸡啰夜弥(六十九)啰叉罔(七十)婆伽梵(七十一)印兔那么么写(七十二)


婆伽梵(二百七十三)萨怛多般怛啰(七十四)南无粹都帝(七十五)阿悉多那啰剌迦(七十六)波啰婆悉普吒(七十七)毗迦萨怛多钵帝唎(七十八)什佛啰什佛啰(七十九)陀啰陀啰(八十)频陀啰频陀啰瞋陀瞋陀(八十一)虎[合+牛](八十二)虎[合+牛](八十三)泮吒(八十四)泮吒泮吒泮吒泮吒(八十五)娑诃(八十六)醯醯泮(八十七)阿牟迦耶泮(八十八)阿波啰提诃多泮(八十九)婆啰波啰陀泮(九十)阿素啰毗陀啰波迦泮(二百九十一)萨婆提鞞弊泮(九十二)萨婆那伽弊泮(九十三)萨婆药叉弊泮(九十四)萨婆乾闼婆弊泮(九十五)萨婆补丹那弊泮(九十六)迦吒补丹那弊泮(九十七)萨婆突狼枳帝弊泮(九十八)萨婆突涩比[口+犁]讫瑟帝弊泮(九十九)萨婆什婆唎弊泮(三百)萨婆阿播悉摩[口+犁]弊泮(三百一)萨婆舍啰婆拏弊泮(二)萨婆地帝鸡弊泮(三)萨婆怛摩陀继弊泮(四)萨婆毗陀耶啰誓遮[口+犁]弊泮(五)阇夜羯啰摩度羯啰(六)萨婆罗他娑陀鸡弊泮(七)毗地夜遮唎弊泮(八)者都啰缚耆你弊泮(九)跋阇啰俱摩唎(十)毗陀夜啰誓弊泮(三百十一)摩诃波啰丁羊乂耆唎弊泮(十二)跋阇啰商羯啰夜(十三)波啰丈耆啰阇耶泮(十四)摩诃迦啰夜(十五)摩诃末怛唎迦拏(十六)南无娑羯唎多夜泮(十七)毖瑟拏婢曳泮(十八)勃啰诃牟尼曳泮(十九)阿耆尼曳泮(二十)摩诃羯唎曳泮(三百二十一)羯啰檀迟曳泮(二十二)蔑怛唎曳泮(二十三)唠怛唎曳泮(二十四)遮文茶曳泮(二十五)羯逻啰怛唎曳泮(二十六)迦般唎曳泮(二十七)阿地目质多迦尸摩舍那(二十八)婆私你曳泮(二十九)演吉质(三十)萨埵婆写(三百三十一)么么印兔那么么写(三十二)

突瑟吒质多(三十三)阿末怛唎质多(三十四)乌阇诃啰(三十五)伽婆诃啰(三十六)嚧地啰诃啰(三十七)婆娑诃啰(三十八)摩阇诃啰(三十九)阇多诃啰(四十)视毖多诃啰(三百四十一)跋略夜诃啰(四十二)乾陀诃啰(四十三)布史波诃啰(四十四)颇啰诃啰(四十五)婆写诃啰(四十六)般波质多(四十七)突瑟吒质多(四十八)唠陀啰质多(四十九)药叉揭啰诃(五十)啰刹娑揭啰诃(三百五十一)闭[口+隷]多揭啰诃(五十二)毗舍遮揭啰诃(五十三)部多揭啰诃(五十四)鸠槃茶揭啰诃(五十五)悉乾陀揭啰诃(五十六)乌怛摩陀揭啰诃(五十七)车夜揭啰诃(五十八)阿播萨摩啰揭啰诃(五十九)宅袪革茶耆尼揭啰诃(六十)唎佛帝揭啰诃(三百六十一)阇弥迦揭啰诃(六十二)舍俱尼揭啰诃(六十三)姥陀啰难地迦揭啰诃(六十四)阿蓝婆揭啰诃(六十五)乾度波尼揭啰诃(六十六)什伐啰堙迦醯迦(六十七)坠帝药迦(六十八)怛隶帝药迦(六十九)者突托迦(七十)昵提什伐啰毖钐摩什伐啰(三百七十一)薄底迦(七十二)鼻底迦(七十三)室隶瑟蜜迦(七十四)娑你般帝迦(七十五)萨婆什伐啰(七十六)室嚧吉帝(七十七)末陀鞞达嚧制剑(七十八)阿绮嚧钳(七十九)目佉嚧钳(八十)羯唎突嚧钳(三百八十一)揭啰诃揭蓝(八十二)羯拏输蓝(八十三)惮多输蓝(八十四)迄唎夜输蓝(八十五)末么输蓝(八十六)跋唎室婆输蓝(八十七)毖栗瑟吒输蓝(八十八)乌陀啰输蓝(八十九)羯知输蓝(九十)跋悉帝输蓝(三百九十一)邬嚧输蓝(九十二)常伽输蓝(九十三)喝悉多输蓝(九十四)跋陀输蓝(九十五)娑房盎伽般啰丈伽输蓝(九十六)部多毖跢茶(九十七)茶耆尼什婆啰(九十八)陀突嚧迦建咄嚧吉知婆路多毗(九十九)萨般嚧诃凌伽(四百)输沙怛啰娑那羯啰(四百一)毗沙喻迦(二)阿耆尼乌陀迦(三)末啰鞞啰建跢啰(四)阿迦啰蜜唎咄怛敛部迦(五)地栗剌吒(六)毖唎瑟质迦(七)萨婆那俱啰(八)肆引伽弊揭啰唎药叉怛啰刍(九)末啰视吠帝钐娑鞞钐(十)悉怛多钵怛啰(十一)摩诃跋阇嚧瑟尼钐(十二)摩诃般赖丈耆蓝(十三)夜波突陀舍喻阇那(十四)辫怛隶拏(十五)毗陀耶槃昙迦嚧弥(十六)帝殊槃昙迦嚧弥(十七)般啰毗陀槃昙迦嚧弥(十八)跢姪他(十九)唵(二十)阿那隶(四百二十一)毗舍提(二十二)鞞啰跋阇啰陀唎(二十三)槃陀槃陀你(二十四)跋阇啰谤尼泮(二十五)虎[合+牛]都嚧瓮泮(二十六)娑婆诃(二十七)

由此,结合清净光明净土中关于持咒的帖子进行学习思维

一、为什么要持咒?

【[为什么要持咒?]
每个咒都有其代表的意义功能与功德,
以及相应的佛菩萨和佛菩萨的精神象征与功德
咒就是一把钥匙,
将我们的愿望和佛菩萨以及这些精神愿力与功德串联起来
为了获得持咒的真实功德利益,我们必须发起和佛菩萨同样的精神愿力
透过持咒,我们可以逐渐加强我们的精神愿力和专注禅定力,
而且和所代表的佛菩萨起连结相应,奉行佛菩萨的精神,得到众多护法的支持
透过持咒的愿力,从而启动整个法界的相关佛法事业
就能逐渐成就持咒的功德】——[初学解答] 为什么要念佛? 为什么要持咒? 为什么要诵经? 为什么要回向?

【念佛持咒诵经,都是为了让我们随时保持正念,随时思维法义,随时入正观】——[解答]洗澡、上厕所时能否持咒?可否在床上看经书和那些解释经文的书?

二、咒语的方便义和实义

【在[真言法](持咒应该叫做[真言门])的经中(例如大日经,先不考虑经的争议),
经中说的很清楚,其实[真言法]的根本在于[第一义], 而真言咒语只是方便
但是不论念佛(佛号功德)或者持咒(咒语功德),
这些方便都是从[佛的究竟圆满果报]中流露出的方便法
所以,如果修行者能契入[第一义], 这样[念佛][持咒]的方便就会变成[究竟实义]】

【心法很重要,心真正改变,心真正明白,才能逐渐契入实义
不论念佛持咒诵经, 修行者的差别次第就在这边, 方便或究竟的差别也在此】——简单说明~[念佛][持咒][诵经]的[方便义]和[究竟实义]

三、持咒的根本心法和心要

【佛法是心法,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这些观念在很多佛经都有提到
所以不论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施食超度回向....,一切法的根本重心在于心法
所以佛经上经常强调[至心][诚心][深心],
也常讲到[清净心][慈悲心][平等心][欢喜心]....
藉由这些心法修持,逐渐转凡心为佛心,逐渐显露根本佛性而成佛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所以不论[拜佛][念佛][持咒][诵经][打坐][施食][超度][回向],或一切外在行法
[重点]都在于[收摄凡心],[契入佛心],然后[恢复佛性]
这才是我们心应该放的位置,就是[放在契入佛心的心境上]

例如~
[清净心][平常心][欢喜心][慈悲心][感恩心][光明心][平等心][舍离心][惭愧心][忏悔心]...
每个人可以依照自己的相应次第和情况,运用上述的心境来[念佛][拜佛][持咒][施食][超度][回向]
而且把这心境,把这心法的修持和自己相应的佛菩萨做紧密的结合
至心诚心的心念佛菩萨的名号,用这样的方式来念佛和拜佛
心想佛菩萨光明佛光照耀自己全身,让自己全身都清净光明,消除业障
并且自己发起无上大愿,希望自己能像佛菩萨一样光明自在解脱成佛
也以此光明遍照(回向)一切众生,让众生都脱离苦难,清净自在解脱成佛


以上这就是[光明心法]
就是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打坐绕佛和回向,种种一切行法的根本心法和心要
就是恢复清净圆满自在的佛性】——[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打坐,施食,放生,超度,回向]一切行法的根本心法和心要

四、持咒的实修细节

1、持咒的方式

【在出声方面
1.默念(增强忆念的能力,增进三昧力,也用在不适合出声念的场合或睡觉时或气虚时)
2.小声念(一般所谓的金刚持,对治散乱心,集中注意力)
3.大声念(运用在领众唱诵和退斥精魅鬼怪魔扰,有时可消除气虚状态)

在快慢方面
1.就像慢慢敲木鱼一样,慢慢一声一声佛号稳定的念佛(有些初学者这样才能安心静心)
2.就像木鱼敲的很快一样,要非常快速的口念佛而进入心念佛(有些初学者必须要这样的方法才能对治散乱心和妄念)
上述两种也都是佛寺共修的方法
3.只敲一下木鱼,棒子就停在木鱼上面,修行者的心,一念佛就黏在佛号上,一念不断
(这是比较深入的方法了,这是奢摩他的练习方法,一念寂灭安住佛号,一开始可以闭眼练习,这是奢摩他的最初练习状态,后来可以睁开眼,在日常生活中进入圆觉经讲的禅那状态,更详细的修行要参照佛经,以及依照不同情况个别说明讲解)

张眼闭眼
初学的时候可以闭眼比较容易专心
避免睡着可以微张眼
如果昏沉想睡觉就张开眼
破除外扰的时候先闭眼专注后张眼
练习[奢摩他]寂静禅定的时候先闭眼
练习[三摩钵提]幻化观照的时候先闭眼

练习[禅那]实相观照的时候张开眼】——[略说]念佛持咒的几个实修细节

2、持咒的次数

请安心的持咒

请清净心的持咒

请慈悲心的持咒

请光明心的持咒


修行久了就会发现次数不是问题,不用担心

到时候每个咒您也是都持过百万千万次以上

后来要增上的反而是光明定心,不是在次数上打转,

而是念念都是佛心,念念都是佛号,念念都是咒

不过初修行,次数也很重要,因为次数多才能熟悉

初修行,次数多就是为了增进修行的定力,为了熟练,消除妄念

初修行次数要多,才能排除初修时期的种种业障干扰

依照许多佛经或仪轨上说(地藏经上也有说明)
一般来说,初学尽量每天念佛或持咒1~7万(依照个人情况,最少也要数千)

尽量一星期至一个月内达成20万到100万以上】
——每天念佛持咒(或短期专修某法门)次数问题

3、持咒的时段

【如果是以默念来练习念佛持咒和诵经,这样任何时刻都可以
人生中,任何时刻,做任何事情,都可以一边默念佛号持咒诵经,因为这是正念

但是不要一心二用在俗世的两件事情上面,例如一边上厕所一边看书
世俗的事情要专一在一件事情上面,这样才不会出问题

以究竟佛法来说,世俗的事情都是妄念,
所以做俗事的时候,可以一边念佛持咒或念经,这样是可以的
这是在世俗虚妄中练习保持正念觉照

所以应该不要同时做世俗的两件事情,
应该让自己随时在做世俗事情的时候保持正念觉观
这样才是正确的修行】——[解答]洗澡、上厕所时能否持咒?可否在床上看经书和那些解释经文的书?

4、持咒的音律问题

【念法虽然不会影响往生,但是正音是有必要的
这以前有说过, 例如持楞严咒,最后~泮虎(合牛)都嚧瓮泮莎婆訶。
虎(合牛)这其实是一个梵字, 这个字就是现在常念的吽
但是如果当作闽南语或北京话来读,就会变成两个字
这读起来音调和真正梵音差距甚远,咒音的威摄力就会有所差距

不过能否学到正确的咒音或佛法,这和众生的福报因缘有关
众生不用因此而烦恼,一开始如果能够学习正确的当然也是有深厚因缘
咒音来说,初学因缘还是以众生方便为主,因为这和众生福德有关
不过,当然宣扬正确的念法也很重要
不论如何,不用担心,学佛日久日深,自然就会逐渐改正
多阅读经藏自然就会更清楚佛说】
——[问题解析]念佛持咒,[音律]准确或错误的问题

五、关于持咒的正知见

【一定要[至心][恭敬],切勿怀疑】——[诸经辑要]修学佛法,不论[念佛][持咒][诵经][拜佛]一定要[至心][恭敬],切勿怀疑

【要摄心专一至心诚心】【[只要凭藉专注力专心念佛持咒,这样就会有效用]】【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学习精神和原理,然后才实作练习这样才容易有效果——[初学者必看]念佛持咒诵经施食回向超度,要摄心专一至心诚心,不要自己疑神疑鬼乱害怕

【不要忽视「拜忏」「拜佛」「念佛」「持咒」「诵经」等种种功课和定课实修
大量的这些功课或每天定课都可以训练和测试自己的心念心力,这是成就定力的基本实修
不仅如此,这也是佛菩萨观察众生有没有真心实修的一项依据,这些实修不足,就难得到认可,也难学习更深心印和更高次第的观修
而且,如果实修不足,心力定力太差,知见不正确,也容易因此吸引或受到外界或非人鬼神的干扰(这会相互吸引和影响)
又或者天人也会给予考验(这也是佛经中曾说过的)】——世智辩聪&不要轻忽「拜忏」「拜佛」「念佛」「持咒」「诵经」

【真正的实修者念佛持咒很有效,而一般初学者往往不得力,也难超度鬼神或亡者,因为不相应
也就是戒定慧实修不足,功德不匹配,没有真正戒行和定力修行,智慧不足,心不相应,更无法相印,以致无法承藉佛力

所以,不是佛妄语,不是佛咒无效,而是各自累世因缘的关系,这原因很复杂,简单说就是心念、观念
而一般佛经中讲念佛持咒多有效,这是一种普传,这也是给众生信心,有信心才会得力
意思是,一开始不会讲太多深层的原理和道理,只讲大概,等到修行逐渐深入,由过程中领悟更深的道理(这其中佛菩萨会示现指导)】——心念、信念&念佛持咒几次才有效?


相关学习资料:
持咒,怎样才必定有效? 诸恶鬼神、诸毒、诸病无不能治
[略说]没吃素能[念佛][持咒][诵经]吗?这样有用吗?



深深忏悔自身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师兄们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主题

6475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662

[精进勋章]

45#
发表于 2021-8-16 17: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1-8-16 17:29 编辑

感恩佛菩萨善知识慈悲护念
感恩同修光明互动分享心得

礼拜楞严会上诸佛菩萨,深深感恩佛菩萨加持
学习思维《楞严经》,帮助末学树立正知见,帮助末学更好的修习佛法

在拜佛时,突然脑海里浮现出一个问题:
“既然世界、众生本源即如来藏,为什么还会有六道呢?”

深深感恩佛菩萨加持!在接下来研习《楞严经》时,就看到佛经中阿难的这段提问:
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 ,蝡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

这个问题和末学想问的竟然是相同的,真是不可思议,深深感恩佛菩萨慈悲教导!

答案在后面的佛经中会学习到,在揭晓答案之前,回想起老师曾经慈悲教导过,大致意思是:
心就好像吸铁石,如果心存正念,会吸引光明澄净正面的力量,反之,就会吸引黑暗污浊负面的力量
就比如生病了,其实要从自心去找原因
应当诚心忏悔,消除业障;清净自心,消除尘染;融入光明,消除黑暗

末学想再结合清净光明净土中的帖子去试着找找答案
清净光明净土这个宝藏之地都是宝物,自然会找到:

【一切的秘密就在于[引力]
除了科学所讲的[万有引力], 佛教讲的就是[念力]

因为众生各自的念力,
所以吸引[四大](地水火风四种基础特性物质), 而形成众生各自的身体,
因为群众的念力, 所以形成[依报][器世间](物质世间,山河大地海洋), 形成[六道]各自的世界,

一个六道世界, 组成相对等的银河, 众多六道世界, 形成无量法界, 大致情形就是这样,
但是实际量化对等关系我并不清楚(佛经上好像有记载,记得有看过), 因为我还没成佛
不过, 观念上就是如此


所以重点在于[念力],
如果愚痴无明, 这[念力]就是[欲望执着力],
如果是[佛菩萨] , 就是[无碍的自在神通力]


众生因为对物质和生命有很深的执着欲望, 念念都是世间的生活, 所以念念都无法摆脱,
因此, 就算今生死亡,暂时脱离肉体束缚, 一样因为习惯性执着念力的关系,
又再次和种种缘分执着相吸引而聚合成为再一次拥有肉体的生命型态


所谓的恶业, 也是因为对物质执着深重,才会造恶, 引力非常沉重, 才会变成三恶道众生 ,
如果欲望比较低, 就容易飞升, 物质的[牵引][相吸引力], 就比较弱, 所以会成为比较轻的欲念聚合, 而成为天人

关于这些, 佛经(楞严经)有很深入的说明, 教导我们如何脱离这些引力,
简单来说, 就是空, 空是摆脱物质吸引的方法, 但是[空]还不究竟, 必须[空]和[有]两不执着,才能像佛菩萨一样
就像佛经常说的, 佛菩萨能把宇宙入一毛孔, 能够由一毛孔化出宇宙, 这就是摆脱引力而能自在运用的能力】——[佛法科学观] 引力与念力

如果能够真正明白六道的原理,就可以知道如何脱离六道
由上面这段善知识的教导,重点就在这[念力]

【一切都是念头的作用,
什么样的念头和行为,就产生相对应的后果】

【例如
满脑贪瞋痴,就会堕入恶道中
善恶参半,就可能投胎入人间
杀生或罪大恶极就容易堕入地狱
淫念炽盛就容易堕入畜生道
贪心吝啬就容易堕入饿鬼道
慈心善良就容易往生善道,如天上或人间富家
学习正法修行就容易生天或往生净土甚至解脱轮回】

【六道轮回的原理
不同的知见观念和行为,就会造成六道中众生不同的轮回结果
就像世俗山水百川大海,各式各样,错综复杂】——六道轮回的因果原理

【当别人情绪化的时候, 我们自己是可以安祥自在的,
我们是可以不受到别人情绪或精神磁场能量场的干扰的,

其实, 这就是解脱六道轮回的基本观念, 人人都可以超越, 众生都可以成佛——[佛法科学观] 由情绪化 与 精神能量磁场干扰, 来看解脱六道轮回

所以,

【人人都应该重新思维人生和生命的意义, 积极找出究竟解脱的方法
佛法就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 这不是容易的过程, 也不是马上就能办到, 不过就像冥想一样, 这并不虚幻
简单的放松冥想自己躺在舒适凉爽的草原上或沙滩上, 听着美妙的音乐, 闻着花香
这样简单的冥想, 就能真正令人的精神进入愉悦的境界, 身心都得到休息, 这就是精神念力,最简易的修持】——[初学探讨]为什么学佛?学佛消极?还是积极?

另外,也应明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同样道理,想要修行成就,解脱六道轮回,普渡众生而成佛,这当然也是要消除累世恶业和磨练的】

【是不是菩萨根器、能不能当菩萨根器、能不能普渡众生,这其实都看自己的发心和善知识的引导,
如果心境能不断正向、向上提升,就能不断超越,相反,就可能一退再退。
想提升,当然就像爬楼梯,都是费力或辛苦的,而费力和辛苦就是来自累世负面习气业障,
而能不能超越业障和痛苦,这就考验实修者的决心和毅力,也显示用心与心力、光明与智慧

如果常接触的是负面思维、懈怠懒散,又落实没有正向提升的定课,
那么,当然就会被负面心念和沉重的身体业障所侵蚀和障碍。
所以,忏悔和亲近善知识是初学非常重要的,
常忏悔才能改过向上,亲近善知识才能避免退转——「实修」与「压力」


相关学习:

深深忏悔自身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师兄们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1-1 08:11 , Processed in 0.08351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