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淨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淨慧],学习《楞严经》卷第八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35

主题

791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9016

[持戒勋章]

41#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21: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1-7-4 21:39 编辑


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学习解说
由前面所提到的本觉湛然觉齐佛觉,以此善根功德之力回向至一切处,遍至一切三宝及众生之处而为供养利益,
这个阶段称为至一切处回向。(又可称为 遍至一切处回向)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至一切处回向?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修习一切诸善根时,作是念言:『愿此善根功德之力至一切处。譬如实际,无处不至,至一切物,至一切世间,至一切众生,至一切国土,至一切法,至一切虚空,至一切三世,至一切有为、无为,至一切语言、音声。愿此善根亦复如是,遍至一切诸如来所,供养三世一切诸佛;过去诸佛所愿悉满,未来诸佛具足庄严,现在诸佛及其国土、道场,众会遍满一切虚空法界。愿以信解大威力故,广大智慧无障碍故,一切善根悉回向故,以如诸天诸供养具而为供养,充满无量无边世界。』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诸佛世尊普遍一切虚空法界。种种业所起,十方不可说一切世界种世界、不可说佛国土佛境界种种世界、无量世界、无分齐世界、转世界、侧世界、仰世界、覆世界,如是一切诸世界中,现住于寿,示现种种神通变化。彼有菩萨以胜解力,为诸众生堪受化者,于彼一切诸世界中,现为如来出兴于世,以至一切处智;普遍开示如来无量自在神力,法身遍往无有差别,平等普入一切法界;如来藏身不生不灭,善巧方便普现世间,证法实性超一切故,得不退转无碍力故,生于如来无障碍见、广大威德种性中故。』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二十〈十回向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791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9016

[持戒勋章]

42#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22: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罣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学习解说
世界及如来,互相涉入而没有障碍,以此回向而作佛事,得无尽功德善根,
这个阶段称为无尽功德藏回向。(又可称为 无尽功德回向   = 无尽藏回向)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尽功德藏回向?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忏除一切诸业重障所起善根;礼敬三世一切诸佛所起善根;劝请一切诸佛说法所起善根;闻佛说法精勤修习,悟不思议广大境界所起善根;于去、来、今,一切诸佛、一切众生所有善根,皆生随喜所起善根;去、来、今世一切诸佛善根无尽,诸菩萨众精勤修习所得善根;三世诸佛成等正觉、转正法轮、调伏众生,菩萨悉知,发随喜心所生善根;三世诸佛从初发心、修菩萨行、成最正觉乃至示现入般涅槃,般涅槃已正法住世乃至灭尽,于如是等皆生随喜所有善根。菩萨如是念不可说诸佛境界及自境界,乃至菩提无障碍境,如是广大无量差别一切善根,凡所积集,凡所信解,凡所随喜,凡所圆满,凡所成就,凡所修行,凡所获得,凡所知觉,凡所摄持,凡所增长,悉以回向庄严一切诸佛国土——如过去世无边际劫,一切世界、一切如来所行之处。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二十〈十回向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791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9016

[持戒勋章]

43#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22: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挥,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学习解说
于同佛地,生起种种清净因,依顺这个清净因而行,取涅槃道,
回向所修的种种善根,能成就一切坚固善根,
这个阶段称为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又可称为 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   = 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或为帝王临御大国,威德广被,名震天下,凡诸怨敌靡不归顺,发号施令悉依正法,执持一盖溥荫万方,周行率土所向无碍,以离垢缯而系其顶,于法自在,见者咸伏,不刑不罚,感德从化;以四摄法摄诸众生,为转轮王,一切周给。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自在功德,有大眷属,不可沮坏,离众过失,见者无厌,福德庄严,相好圆满,形体[1]肢分均调具足;获那罗延坚固之身,大力成就,无能屈伏;得清净业,离诸业障;具足修行一切布施,或施饮食及诸上味,或施车乘,或施衣服,或施华鬘、杂香、涂香、床座、房舍及所住处、上妙灯烛、病缘汤药、宝器、宝车、调良象马,悉皆严饰,欢喜布施。或有来乞王所处座,若盖、若伞,幢幡宝物、诸庄严具,顶上宝冠、髻中明珠,乃至王位,皆无所吝。若见众生在牢狱中,舍诸财宝、妻子、眷属,乃至以身救彼令脱。若见狱囚将欲被戮,即舍其身以代彼命。或见来乞连肤顶发,欢喜施与亦无所吝。眼、耳、鼻、舌,及以牙齿、头顶、手足、血肉、骨髓、心肾、肝肺、大肠、小肠、厚皮、薄皮、手足诸指、连肉爪甲,以欢喜心尽皆施与。或为求请未曾有法,投身而下深大火坑;或为护持如来正法,以身忍受一切苦毒;或为求法乃至一字,悉能遍舍四海之内一切所有。恒以正法化导群生,令修善行、舍离诸恶。若见众生损败他形,慈心救之,令舍罪业。若见如来成最正觉,称扬赞叹,普使闻知。或施于地,造立僧坊、房舍、殿堂,以为住处;及施僮仆,供承作役。或以自身施来乞者,或施于佛。为求法故,欢喜踊跃;为众生故,承事供养。或舍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妻子、眷属,随所乞求,悉满其愿。或舍一切资生之物,普设无遮大施之会;其中众生种种福田,或从远来,或从近来,或贤或愚,或好或丑,若男若女、人与非人,心行不同,所求各异,等皆施与,悉令满足。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施时,发善摄心,悉以回向。所谓:善摄色,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善摄受、想、行、识,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善摄王位,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善摄眷属,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善摄资具,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善摄[1]惠施,随顺坚固一切善根。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二十〈十回向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791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9016

[持戒勋章]

44#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23: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学习解说
到了这里,善根成就,进而明了十方众生皆是我本性,这时侯性已圆满成就,无有遗失,并回向利益一切众生,
这个阶段称为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又可称为 等心随顺一切众生回向 = 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随所积集一切善根,所谓:小善根、大善根、广善根、多善根、无量善根、种种善根、微尘数善根、阿僧祇善根、无边际善根、不可思善根、不可量善根、佛境界善根、法境界善根、僧境界善根、善知识境界善根、一切众生境界善根、方便善巧境界善根、修诸善心境界善根、内境界善根、外境界善根、无边助道法境界善根、勤修一切舍善根、立胜志究竟持净戒善根、一切舍无不受堪忍善根、常精进心无退善根、以大方便入无量三昧善根、以智慧善观察善根、知一切众生心行差别善根、集无边功德善根、勤修习菩萨业行善根、普覆育一切世间善根。佛子!菩萨摩诃萨于此善根修行安住,趣入摄受,积集[1]办具,悟解心净;开示发起时,得堪忍心,闭恶趣门;善摄诸根,威仪具足,远离颠倒,正行圆满;堪为一切诸佛法器,能作众生福德良田;为佛所念,长佛善根,住诸佛愿,行诸佛业,心得自在,等三世佛;趣佛道场,入如来力,具佛色相,超诸世间;不乐生天,不贪富乐,不着诸行;一切善根悉以回向,为诸众生功德之藏;住究竟道,普覆一切,于虚妄道中拔出众生,令其安住一切善法,遍诸境界无断无尽;开一切智菩提之门,建立智幢,严净大道;普能示现一切世间,令除垢染,心善调伏,生如来家,净佛种性;功德具足,作大福田,为世所依;安立众生咸令清净,常勤修习一切善根。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二十〈十回向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791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9016

[持戒勋章]

45#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23: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唯即与离,二无所着。名真如相回向。
学习解说
也就是一切法,离一切相,唯即与离,两者无所着,顺着真如相而成的善根回向,
这个阶段称为真如相回向。


「佛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真如相回向?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正念明了,其心坚住,远离迷惑;专意修行,深心不动;成不坏业,趣一切智,终不退转;志求大乘,勇猛无畏;植诸德本,普安世间;生胜善根,修白净法;大悲增长,心宝成就;常念诸佛,护持正法;于菩萨道信乐坚固,成就无量净妙善根,勤修一切功德智慧;为调御师,生众善法,以智方便而为回向。菩萨尔时,慧眼普观,所有善根无量无边。其诸善根修[1]集之时,若求缘、若[2]办具、若治净、若趣入、若专励、若起行、若明达、若精审、若开示,如是一切有种种门、种种境、种种相、种种事、种种分、种种行、种种名字、种种分别、种种出生、种种修习,其中所有一切善根,悉是趣向十力乘心之所建立,皆悉回向一切种智,唯一无二。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得圆满无碍身业,修菩萨行;愿得清净无碍口业,修菩萨行;愿得成就无碍意业,安住大乘;愿得圆满无障碍心,净修一切诸菩萨行;愿起无量广大施心,周给无边一切众生;愿于诸法心得自在,演大法明,无能障蔽;愿得明达一切智处,发菩提心,普照世间;愿常正念三世诸佛,谛想如来常现在前;愿住圆满增上志乐,远离一切诸魔怨敌;愿得安住佛十力智,普摄众生无有休息;愿得三昧游诸世界,而于世间无所染着;愿住诸世界无有疲厌,教化众生恒不休息;愿起无量思慧方便,成就菩萨不思议道;愿得诸方不迷惑智,悉能分别一切世间;愿得自在神通智力,于一念中悉能严净一切国土;愿得普入诸法自性,见一切世间悉皆清净;愿得生起无差别智,于一剎中入一切剎;愿以一切剎庄严之事显示一切,教化无量无边众生;愿于一佛剎中示无边法界,一切佛剎悉亦如是;愿得自在大神通智,普能往诣一切佛土。』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三十〈十回向品〉

【真如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合真实不虚与如常不变二义,谓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恒常如此不变不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为法。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等。起信论说:「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FROM:【佛学常见辞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791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9016

[持戒勋章]

46#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23: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
学习解说
透过上面所讲的真如相,智慧明了,于十方无所障碍,无缚无着,心得解脱,
这个阶段称为无缚解脱回向(又可称为 无缚无着解脱心回向 = 无缚无着回向)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着无缚解脱回向?
「佛子!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善根,心生尊重。所谓:于出生死,心生尊重;于摄取一切善根,心生尊重;于希求一切善根,心生尊重;于悔诸过业,心生尊重;于随喜善根,心生尊重;于礼敬诸佛,心生尊重;于合掌恭敬,心生尊重;于顶礼塔庙,心生尊重;于劝佛说法,心生尊重。于如是等种种善根,皆生尊重,随顺忍可。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三十〈十回向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791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9016

[持戒勋章]

47#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23: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1-7-4 23:52 编辑

(38楼~47用时,约3小时20)


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学习解说
到了这里,性德圆满成就,无十方法界差别之相,以此修习的善根来回向,
这个阶段称为法界无量回向(又可称为 入法界无量回向 = 法界无尽回向)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等法界无量回向?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离垢缯而系其顶,住法师位,广行法施,起大慈悲安立众生,于菩提心常行饶益无有休息;以菩提心长养善根,为诸众生作调御师,示诸众生一切智道;为诸众生作法藏日,善根光明普照一切;于诸众生其心平等,修诸善行无有休息;心净无染,智慧自在,不舍一切善根道业;作诸众生大智商主,普令得入安隐正道;为诸众生而作导首,令修一切善根法行;为诸众生作不可坏坚固善友,令其善根增长成就。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三十〈十回向品〉

【法界
 1.法者诸法,界者分界,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称法界。2.法者诸法,界者边际之义,穷极诸法的边际,故称法界。3.法者诸法,界者性之义,诸法在外相上虽千差万别,但皆同一性,故称法界。4.一一之法,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故称法界。
FROM:【佛学常见辞汇】


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
学习解说
阿难! 这个修行的善男子,到目前为止已证得了清净四十一心(干慧地 + 十信 + 十住 + 十行 + 十回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791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9016

[持戒勋章]

48#
 楼主| 发表于 2021-7-5 22: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1-7-5 22:41 编辑


次成四种妙圆加行。
学习解说
接着要成就四种妙圆加行法。(又称 加行道 = 方便道)

四善根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名数)煗,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加行法也。见加行位条。
(名数)小乘俱舍成实于总相念住之后位,大乘法相宗于十回向之满位,生四种之善根。此乃小乘七方便中之后四方便,大乘法相宗五位中之第二加行位也。是正为见道之修行,故名加行。俱舍,成实,法相三宗,其行相各异。梵Kuśalamūla

四善根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1.指小乘之暖、顶、忍、世第一法。声闻乘行人修五停心观及四念处观之后,接着须修四谛观。当无漏智火将生,心中光明启发之时,名为暖位;进而智慧增长,达于顶点,名为顶位;再进而明四谛之理,其心坚住,决定不移,名为忍位;更进而到达有漏智的最终点,在世间有情之中,最为殊胜,名为世第一法。3.指大乘之暖、顶、忍、世第一法。以佛觉为己心,如火欲燃,名为暖;以自心成佛,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印持无所取之境,顺忍所无取之心识,名为忍(暖位以佛觉为己心,顶位以自心为佛境,忍位则觉于中道);由此更进,则迷觉两忘,中边不立,虽未至初地见道之出世间,然已到世间的最后边际,纵属有漏,但在世间已是第一,名世第一。在此大乘暖、顶、忍、世第一四位之中,前二位修四寻思观,观所取空,后二位修四如实智,观能所二取皆空。

【四加行
  ﹝亦名四善根,出析玄记﹞
  此四通言加行者,谓此行人欲求见道,革凡成圣,遂起煖等四心,修四谛观,以定资慧加功用行,故名四加行。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一、煖加行〕,煖者从喻得名。谓如人以木钻火,火虽未出,先得煖相。譬此加行位中,以智慧火烧烦恼薪,虽未得无漏之智,已得智火之前相,故名煖加行。(无漏者,谓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二、顶加行〕,顶者谓观行转明,在煖之上。如登山顶,观瞩四方,悉皆明了,故名顶加行。(观瞩四方者,谓观四谛也。)
  〔三、忍加行〕,忍有二义:一者印可义,谓于此位中,即能印可四谛之理,谓苦谛实是苦,乃至道谛实是道也。二者决定义,谓此善根,决定无退,故名忍加行。
  〔四、世第一加行〕,谓此位中,观四谛理,虽未能证,而于世间最胜,故名世第一加行。
FROM:【三藏法数】

【四加行
  正脉疏云:「十信但满其信心,三贤但极其解心,皆非真修也,今修解满极,将入真修,故说加行矣。」
  一、煖地位 经云:「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然其木,名为煖地。」疏云:「此位似蹑觉齐佛觉而来,前之佛觉,虽曰能齐,未能正证。今将趋圣果故,即用佛觉,为己因心,复加功行,以求正证。初入因位,未即得果,故譬钻火,方得煖相。前但发愿希求,此则实用进取。又前佛见未忘,未能泯为己心,此方泯佛见,而但惟一心,犹云佛即心也。」
  二、顶地位 经云:「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疏云:「此位似蹑地如佛地而来,以所履即地相也。依煖地心,修佛果智,智观于心,故如足履地;心相垂尽,故若依非依;高山喻当位之心,虚空喻所依之理,心相未尽,故下微碍;碍至于微,明心相无多也。盖前位佛见虽泯,心见犹存。至此则复泯心相,而但惟一觉,犹云心即佛也。」
  三、忍地位 经云:「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疏云:「此位但以总承前二位之存心佛故曰二同,犹云即心即佛也。因果交彻,故曰善中得道。于忍事而言,非怀非出者,盖既能容忍,非如常人之怀恨,故曰非怀。然尚存忍受,非如至人之顿忘,故曰非出。其于所忍之事,将忘未忘,比于忍地菩萨,将证未证,恰相似也。」
  四、世第一位 经云:「数量消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疏云:「此亦总承前三位,而双泯心佛,故曰数量消灭。盖有心有佛,因果位别,皆是数量,此则方是因果两忘,犹云非心非佛也。然迷中道者,非谓迷了中道,盖迷即未觉位也。故迷中道者,即未觉位中因人所修之中道耳。觉中道者,亦非谓觉了中道,盖觉那大觉位也。故觉中道者,即大觉位中果所证之中道也。是则迷中道,仍是菩萨因心;觉中道,仍是佛之果智;于此二无所目者,盖下不见自心,上不见佛智,而心佛两忘,不存数量,于世间法中,最为第一。是显登地,方为出世成佛,方为出世第一也。」
FROM:【佛学次第统编】


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然其木。名为煖地。
学习解说
以佛觉为己心,但这里还尚未成就果位,所以还需要以四加行来努力去做,
就像钻木取火,以火去燃烧木头,有这个动作,不论这个火要出来还是未出来,已经先有煖气了,
这个阶段就称为煖地(煖加行)。

【煖法
 行者修至此位,工夫已渐得力,如钻木取火,虽未得火,已有煖气上升,快要发火了。
FROM:【佛学常见辞汇】

【煖加行
  煖者从喻得名。谓如人以木钻火,火虽未出,先得煖相。譬此加行位中,以智慧火烧烦恼薪,虽未得无漏之智,已得智火之前相,故名煖加行。(无漏者,谓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FROM:【三藏法数】

【煖位
  煖者,从喻立名。以前别相、总相、念处观于四谛之境,能发相似之解,伏烦恼惑,得佛法气分。犹如钻木求火,火虽未现,先得煖气,故名煖位。(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相似解者,谓于真空之理,虽未真证,已有相似之解也。)
FROM:【三藏法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
学习解说
上面讲到以佛觉为己心,然后这里是以已心来成佛,以此所经历的,若依非依,
就像在登高山一样,愈高处视野愈明了,
这个阶段称为顶地(顶加行)。

【顶位
p1026
成唯识论九卷六页云:依明增定,发上寻思,观无所取,立为顶位。谓此位中,重观所取名等四法,皆自心变,假施设有,实不可得。明相转盛,故名明增。寻思位极,故复名顶。
FROM:【法相辞典】

【顶位
  顶者,谓修四谛法所得相似之解,转复增胜,定观分明,在于煖位之上。如登山顶,观望四方,悉皆明了,故名顶位。
FROM:【三藏法数】

【顶加行
  顶者谓观行转明,在煖之上。如登山顶,观瞩四方,悉皆明了,故名顶加行。(观瞩四方者,谓观四谛也。)
FROM:【三藏法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
学习解说
到了这里,以佛觉为己心,以己心来成佛,这两者都是相同的,因此觉于中道,
就像一个忍事的人,既不是怀恨于心,也不是什么都忘了,而是将忍事介于中道之间,
这个阶段称为忍地(忍加行)。


数量销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
学习解说
更进一步的,不处于迷和觉的两边,也不处于中道,堪称世间第一,
这个阶段称为世第一地(世第一加行)。

【世第一位
  世,即世间也。谓修四谛行,至此渐见法性,将入初果,虽未得于圣道,而于世间称为第一,故名世第一位。(初果,即须陀洹果也。)
FROM:【三藏法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791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9016

[持戒勋章]

49#
 楼主| 发表于 2021-7-5 23: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1-7-6 20:19 编辑

(48楼~49用时,约1小时40)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学习解说
这里要开始讲十地。
阿难! 这个修行的善男子,于如来种中决定当得无上菩提,智慧同于如来,尽佛境界,而得法喜,
这个阶段称为欢喜地。


「佛子!若有众生深种善根,善修诸行,善集助道,善供养诸佛,善集白净法,为善知识,善摄善清净深心,立广大志,生广大解,慈悲现前,为求佛智故,为得十力故,为得大无畏故,为得佛平等法故,为救一切世间故,为净大慈悲故,为得十[2]方无余智故,为净一切佛剎无障碍故,为一念知一切三世故,为转大法轮无所畏故。佛子!菩萨起如是心,以大悲为首,智慧增上,善巧方便所摄,最上深心所持,如来力无量,善观察分别勇猛力、智力,无碍智现前、随顺自然智,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佛子!菩萨始发如是心,即得超凡夫地,入菩萨位,生如来家,无能说其种族过失,离世间趣,入出世道,得菩萨法,住菩萨处,入三世平等,于如来种中决定当得无上菩提。菩萨住如是法,名:住菩萨欢喜地,以不动相应故。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三十四〈十地品〉

【欢喜地
 (术语)十地之第一地。菩萨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初成断惑证理之一分,大欢喜之位也。自此十地之间,经二大阿僧祇劫而成佛。新译仁王经下曰:「初证平等性,而生诸佛家,由初得觉悟,名为欢喜地。」观经天台疏曰:「欢喜地者,初证圣处,多生欢喜也。」
FROM:【佛学大辞典】

【十地
  ﹝出楞严经﹞
  十地者,谓菩萨所证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发生也。然地位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于法云,分为十也。
  〔一、欢喜地〕,谓菩萨智同佛智,理齐佛理,彻见大道,尽佛境界,而得法喜,登于初地。经云: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得法喜者,谓于证得之法而生喜乐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离垢地〕,谓由尽佛境界,明了诸法异性而入于同,若见有同,即非离垢;同性亦灭,斯为离垢。经云: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三、发光地〕,谓同异情见之垢既净,则本觉之慧光明开发。经云:净极明生,名发光地。(情见者,谓依情分别之见也。)
  〔四、焰慧地〕,谓慧明既极,则佛觉圆满;觉满则慧光发焰,如大火聚烁,破一切情见。经云:明极觉满,名焰慧地。
  〔五、难胜地〕,谓由前焰慧烁破一切情见,其同异之相,皆不可得,即是诸佛境界,无有能胜。经云: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六、现前地〕,谓由前同异之相既不可得,则真如净性明显现前。经云: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七、远行地〕,谓真如之境,广无边际。虽真如现前,分证则局,若尽其际,方为极到。经云:尽真如际,名远行地。(分证者,谓菩萨于真如之理,分次第而证也。)
  〔八、不动地〕,谓真如之理既尽其际,全得其体,则真常凝静,无能动摇。经云: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九、善慧地〕,谓既得真如之体,即发妙用,凡所照了,悉是真如。经云: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十、法云地〕,谓菩萨至此第十地,修行功满,唯务化利众生,大慈如云,普能阴覆,虽施作利润,而本寂不动。经云: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之海者,以其深广,无法而不容也。)
FROM:【三藏法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791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9016

[持戒勋章]

50#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20: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学习解说
由尽佛境界,明了诸法异性而入于同,同性亦灭,
到了这里已具足圆满净戒,远离烦恼垢染,
这个阶段称为离垢地。


「佛子!菩萨摩诃萨已修初地,欲入第二地,当起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正直心、柔软心、堪能心、调伏心、寂静心、纯善心、不杂心、无顾恋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此十心,得入第二离垢地。
「佛子!菩萨住离垢地,性自远离一切杀生,不畜刀杖,不怀怨恨,有惭有愧,仁恕具足,于一切众生有命之者,常生利益慈念之心;是菩萨尚不恶心恼诸众生,何况于他起众生想,故以重意而行杀害!性不偷盗,菩萨于自资财,常知止足,于他慈恕,不欲侵损;若物属他,起他物想,终不于此而生盗心,乃至草叶不与不取,何况其余资生之具!性不邪婬,菩萨于自妻知足,不求他妻,于他妻妾、他所护女、亲族媒定及为法所护,尚不生于贪染之心,何况从事!况于非道!性不妄语,菩萨常作实语、真语、时语,乃至梦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语,无心欲作,何况故犯!性不两舌,菩萨于诸众生无离间心、无恼害心,不将此语为破彼故而向彼说,不将彼语为破此故而向此说,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长,不喜离间,不乐离间,不作离间语,不说离间语,若实、若不实。性不恶口,所谓:毒害语、麁犷语、苦他语、令他瞋恨语、现前语、不现前语、鄙恶语、庸贱语、不可乐闻语、闻者不悦语、瞋忿语、如火烧心语、怨结语、热恼语、不可爱语、不可乐语、能坏自身他身语,如是等语皆悉舍离,常作润泽语、柔软语、悦意语、可乐闻语、闻者喜悦语、善入人心语、风雅典则语、多人爱乐语、多人悦乐语、身心踊悦语。性不绮语,菩萨常乐思审语、时语、实语、义语、法语、顺道理语、巧调伏语、随时筹量决定语,是菩萨乃至戏笑尚恒思审,何况故出散乱之言!性不贪欲,菩萨于他财物、他所资用,不生贪心,不愿不求。性离瞋恚,菩萨于一切众生恒起慈心、利益心、哀愍心、欢喜心、和润心、摄受心,永舍瞋恨、怨害、热恼,常思顺行,仁慈祐益。又离邪见,菩萨住于正道,不行占卜,不取恶戒,心见正直,[1]无诳无谄,于佛、法、僧起决定信。
--- 经文节录自《八十华严》卷三十五〈十地品〉

【离垢地
 (术语)菩萨行位十地第二之名。具清净之戒行,离烦恼之垢染,故名。唯识论九曰:「离垢地,具净尸罗,远离能起微细毁犯烦恼垢故。」
FROM:【佛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1-1 07:02 , Processed in 0.09917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