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净慧慈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修日志] 佛弟子净慧慈光,〈净修口业〉一个月共修每日记录串帖

[复制链接]

1321

主题

8214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0231

[禅定勋章]

22#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10:55:27 | 只看该作者
共修第二十一天,2024/5/14

1,共修功课:行菩萨道该怎么讲话?怎么净修口业? ~ 华严经

2,共修体会(记录时长约1小时以上):

[乐听闻如来音声]净修语业;
(附注:行菩萨道,喜欢听闻佛经中佛的种种开示)

每天吃饭时间,末学都会和家人一边吃晚饭一边看会电视,大概十几分钟

然后家人就会时常建议末学把某部片子从头到尾看一遍,因为他认为那部片子拍的很好等等

末学总是笑笑说,以后有时间再说吧

这时家人往往会很无奈的说,好吧,如果这是一部跟佛法有关的电视剧,不用我说你也会看

末学还是笑笑,没说什么,心想:是的,因为佛法能令我们认识清净光明心,引导我们逐渐心开意解(明心见性),法喜充满

(注:心开意解是一个佛教术语,它指的是当一个人的心性被开启,对佛法的真实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具体来说,心开意解的“心开”意味着“明心”,即认识到自己的本心或自性;而“意解”则是指“真正把烦恼给断掉了”,即通过修行,将心中的烦恼和执念去除,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摘自百度)

什么是明心见性?
就是心明性见,就是心地清净光明就能清楚一切相的原理和特性
所以,明心见性不可求,而是要放下一切执着,
这样心才会真正清净,才能明心,才能见性,这样才能真正实证 -
什么是:佛性,法性,菩萨性,众生性,明心见性

而世俗内容往往让人
容易堕入凡俗的七情六欲中,容易牵动各种妄想和杂念
这样对于初学者是个大障碍,修行不容易进入情况,难以成就
请参阅:初学修行应该尽量远离一切世俗杂染

但是,如果已经有一定实修的大乘菩萨行者则不同,他们
就不是像凡夫一样用凡情在看电视,而是在进行大乘内观的修行
就是当下发起四无量心和四弘愿在进行观照和修行,在进行大乘法的觉察和分析,
这样就不容易堕入一般的凡夫想,而能用佛法正观去观察电视的内容,观照觉察分析一切相和一切法性以及众生性 -
大乘菩萨道心法次第的实修者该如何看电视和世间一切?

回说,虽然与佛法相关的内容末学都很喜欢看、读、听

但是末学也深深知道自己所看、所读、所听,还只是停留在初浅阶段,无量义经讲无量义,这是因为佛法甚深

虽然今生有幸与佛法再续善缘,但末学要深深忏悔发心不足,修行不精进,忏悔凡夫习气还很重,甚至以少为足

同时深深感恩诸佛菩萨 善知识 老师不离不弃,感恩您们慈悲引导与救度,末学一定按部就班好好努力!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1

主题

8214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0231

[禅定勋章]

21#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2:06: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5-14 12:38 编辑

共修第二十天,2024/5/13

1,共修功课:行菩萨道该怎么讲话?怎么净修口业? ~ 华严经

2,共修体会(记录时长约1小时以上):

早上和同事打车去的单位,途中同事说她大姑姐很有意思,时常将送出去的东西又给要回去

在同事身上发生过好几次,这个周末同事带孩子上完课,又匆匆忙忙赶到大姑姐那,把儿童读物还回去

对此,同事家人表示很不满意,还多次劝同事说,不要再和他姐交往下去了,彼此的处事方式方法合不来

可是,同事和末学说,她觉得没什么,怎么说都是亲戚(姑家的姐)


末学一边听着一边说,这种做法多数情况下可能是没有想那么多,所以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不知者不怪)

同事笑着说,是的

即便如此,末学反思检讨自己真心不如同事心宽(很惭愧),因为换做末学也会觉得“彼此的处事方式方法合不来”

因为,假如收到赠送的东西,有妥善保管还好,可是一旦丢了坏了,人家还想要回去用,怎么办?所以心里会有负担


不一会,同事家人打来电话,大概意思是她大姑姐生气了,因为周末见面不知道聊到哪个不好的话题了

同事想了半天,也没想到究竟哪句话说的不合适了,两人大概只聊了十几分钟而已

即便这样,同事依然没往心里去,即便她的家人再再叮嘱让她远离他姐,能不见面最好

可是,挂了电话,同事还是和末学说,生气只是暂时的,过去了就好了,她如果主动联系,该怎么处还怎么处吧


阿弥陀佛,同事用实际行动给末学上了一课,末学夸她心量大、体谅人

而且自始至终,同事都是用平和的语气和末学聊天,看不出有任何负面情绪参杂其中

事后,末学在想同事虽然没有学佛更没有净修口业,但比末学这个学佛人做的都好,末学深深惭愧

对照同事,末学看到自己心量太小、分别心太重,总是不知不觉堕入小我觉受中以假为真,不能以菩萨心量自利利他

那么,
什么是分别心?还有分别心是怎么来的?
其实分别心是来自于无明愚痴
对于法界(宇宙)真相不明白不透彻,有执着妄想欲望,这时候就会有分别心
所以分别心是来自于根本无明,是来自于愚痴,是来自于妄想欲望执着


所以什么是分别心,其实就是愚痴心,就是妄想心,欲望心,执着心

一般人以为学佛不能分别,却不知道分别是有区别的
佛法(佛经)上称能够分辨真相的分别叫做善分别(善择观),成就的就是分别智,妙观察智
所以学佛不是变成呆子,分别两字要看是凡夫的妄想分别,还是菩萨的善分别智慧 ——
[问题解析]什么是分别心?吃素不吃肉是分别心吗?

然而,
佛菩萨对于众生没有分别心,而且能适应众生的心
所以外道也会用外道特殊的方式来信佛菩萨
虽然方式和知见与一般佛弟子不同
但是这仍是佛菩萨的智慧方便
所以不明白佛菩萨甚深智慧的佛弟子是无法臆测的 ——
[略说]相应心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1

主题

8214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0231

[禅定勋章]

2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2:3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5-13 12:47 编辑

共修第十九天,2024/5/12

1,共修功课:行菩萨道该怎么讲话?怎么净修口业? ~ 华严经

2,共修体会(记录时长约1小时):

昨天与家人这边的亲戚们相聚在一起

其中有个亲戚说末学的上衣好看,末学对她笑笑没说什么

因为想到之前也有一次,也是这个亲戚说末学的鞋子看着不错,穿着应该很舒服的样子

末学当时就说,如果你也喜欢送你一双

这个亲戚马上(不假思索的)说,我不(其实是想说:我不喜欢)...... (但是马上改口说)不用了,我穿不一定适合

末学当时也是笑笑没说什么

因为类似这样的事情遇到好几次了,以至于末学都不太相信她说的话了

虽然事情很小,可是藉由这些小事便能看到众生心喜欢讲世间客套话,喜欢违背内心真实想法说话甚至反着说话

其实讲这种违背真(内)心的话,末学以当前次第理解其实就是犯了妄语戒

如果总是这样违背内心真实想法讲话,久而久之就会加重妄语的惯性,累生累世都要受到影响,要知道

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
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

(附注:[妄语]的罪报就是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
如果还有余福能生在人中,就会1. 时常被毁谤,或者2.时常被人欺骗)


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
一者言无人受,二者语不明了。

(附注:[绮语]的罪报就是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
如果还有余福能生在人中,就会1. 说话没人接受,没人愿意听,不被认同,或者2.说话时常讲不清楚意思,或者时常被误会误解) ——
[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的罪报]为什么被毁谤,背地被讲是非,说话没人接受...

所以,后来再遇到这种事情

末学同时也会对照检讨以及提醒自己一定不要这样讲话,不要说谎,要讲真实语,甚至在梦中也要形成讲真实语的惯性

真实语,乃至梦中无妄语故;
(附注:行菩萨道,说话必真实,必定不说谎,不戏论,就算梦中也是如此)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1

主题

8214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0231

[禅定勋章]

19#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07:48: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5-12 07:56 编辑

共修第十八天,2024/5/11

1,共修功课:行菩萨道该怎么讲话?怎么净修口业? ~ 华严经

2,共修体会(记录时长约1小时):

由于目前乘坐的班车座位有限售票紧张,所以时常发生“抢”不到票的情况

好在又找到一辆班车,同事比末学早一天加入乘车群以及与车长确认了各个站点及票价

看着都挺合适,只是不知道早班车到达末学单位大概几点,因为这个原因末学也添加了车长微信进行咨询

遗憾的是早班车时间有点晚,末学可能会迟到,如果想坐只能坐晚班单程

车长倒是很负责任,不等末学开口询问票价,自己便将价格主动报给末学

可是,看到票价末学有点蒙了,怎么和同事说的不一样呢(贵了80元)

再次与车长确认是这个价格?他说没有错,就是末学看到的价格

末学不解的问他,为什么和别的车友不同?票价不应该是统一标准吗

他说,老板定的

末学又好奇的问他,老板会根据新人制定新的价格吗

他说,末学这个站点都是这个价格,然后问末学是哪位乘客说的那个(便宜)价格?

当末学回答他说,如果按早班车顺序排,那个乘客在末学之前上车,在末学之后下车,可是票价却比末学便宜时

对方再也没有回复末学。。。

到这,末学心里大概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也没有再联系他

因为,身为佛弟子“行菩萨道,说话必定善护念众生,令众生安稳,不引起众生的贪心瞋心痴心妄想”

如果末学继续追究下去,结果可想而知

人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如果通过这件事能让他得以反思和检讨,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凡事都有两面性,全当给他敲一记警钟了

回顾(反观)整个过程,末学最初因为不解,内心确实有点负面情绪

不过,好在观察后能够及时调整,并且有过之前那次考验后,这次可以心平气和(没有气势凌人)的好好说话

由此想到,有福报固然很好,但是如果没有正知见作为引导,真的很危险

这就是为什么“地狱门前律师多、或医生多、或老师多、或商人多”的道理

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行业昧良心的人愈来愈多
律师可能为坏人脱离正确的审判,这种为罪恶脱罪的报应尤其严重
而医生、老师、商人如果昧良心,影响层面更加广泛和严重,因此报应也更剧
尤其,这些之中又以国家领导者的影响最为深远和巨大,所以,一犯错,往往就是堕入地狱的罪恶和果报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要知道

能当上高官或领导,这都是过去世累积的福报
但是,如果今生不信因果,而犯了因果律的恶,这样报应起来也是更严重的
因此,千万要相信因果,别以身试法,到时候(离开这人身臭皮囊后堕入地狱)后悔莫及。
而好人也不用灰心,好好断恶行善,今生命终,必能投生善道、天道或往生净土 ——
人间法律与六道轮回因果律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1

主题

8214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0231

[禅定勋章]

1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11:56:23 | 只看该作者
共修第十七天,2024/5/10

1,共修功课:行菩萨道该怎么讲话?怎么净修口业? ~ 华严经

2,共修体会(记录时长约1.5小时):

[乐听闻如来音声]净修语业;
(附注:行菩萨道,喜欢听闻佛经中佛的种种开示)

由这句“佛经中佛的种种开示”,马上想到最近学习的《无量义经》,佛在经中用了种种譬喻,为我们深入浅出的慈悲解说经中义理,比如:

善男子!自我道场菩提树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宣说。所以者何?以诸众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种说法;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余年未曾显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善男子!

譬如水,能洗垢秽,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诸有垢秽。其法水者,亦复如是,能洗众生诸烦恼垢。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别异。其法性者,亦复如是,洗除尘劳等无差别,三法、四果、二道不一。善男子!水虽俱洗,而井非池,池非江、河,溪、渠非海,而如来世雄于法自在,所说诸法亦复如是。初、中、后说,皆能洗除众生烦恼,而初非中,而中非后,初中后说,文辞虽一,而义各异。

善男子!第二,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是经者,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则能通达百千亿义、无量数劫不能演说所受持法。所以者何?以其是法,义无量故。善男子!是经,

譬如从一种子生百千万,百千万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从于一法生百千义,百千义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无边之义。是故,此经名无量义。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二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四,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得勇健想,虽未自度而能度他,与诸菩萨以为眷属,诸佛如来常向是人而演说法。是人闻已,悉能受持,随顺不逆,转复为人随宜广说。善男子!是人

譬如国王夫人新生王子,若一日、若二日、若至七日,若一月、若二月、若至七月,若一岁、若二岁、若至七岁,虽复不能领理国事,已为臣民之所宗敬,诸大王子以为伴侣,王及夫人爱心偏重,常与共语。所以者何?以稚小故。善男子!是持经者,亦复如是,诸佛国王,是经夫人,和合共生是菩萨子。若是菩萨得闻是经,若一句、若一偈,若一转、若二转,若十、若百、若千、若万、若亿万亿、若恒河沙无量无数转,虽复不能体真理极,虽复不能震动三千大千国土,雷震梵音,转大法轮,已为一切四众、八部之所宗仰,诸大菩萨以为眷属,深入诸佛秘密之法,所可演说无违无失,常为诸佛之所护念,慈爱偏覆,以新学故。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四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五,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受持、读诵、书写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是人虽复具缚烦恼,未能远离诸凡夫事,而能示现大菩提道,延于一日以为百劫,百劫亦能促为一日,令彼众生欢喜信伏。善男子!是善男子、善女人,

譬如龙子始生七日,即能兴云,亦能降雨。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五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六,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受持、读诵是经典者,虽具烦恼而为众生说法,令得远离烦恼、生死,断一切苦。众生闻已修行,得法、得果、得道,与佛如来等无差别。

譬如王子,虽复稚小,若王游巡及以疾病,委是王子领理国事。王子是时,依大王命,如法教令群寮百官,宣流正化,国土人民各随其安,如大王治等无有异。持经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若佛在世、若灭度后,是善男子虽未得住初不动地,依佛如是用说教法,而敷演之。众生闻已,一心修行,断除烦恼,得法、得果、乃至得道。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六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七,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在世、若灭度后,得闻是经,欢喜、信乐,生希有心,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如法修行,发菩提心,起诸善根,兴大悲意,欲度一切苦恼众生,虽未修行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自然在前,即于是身得无生忍,生死烦恼一时断坏,即升第七地与大菩萨位。

譬如健人为王除怨,怨既灭已,王大欢喜,赏赐半国之封,皆悉与之。持经男子女人,亦复如是,于诸行人最为勇健,六度法宝不求自至,生死怨敌自然散坏,证无生忍,半佛国宝封赏安乐。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七功德不思议力。


对于像末学这种思维力理解能力差,业障比较重的人来说,真的很有必要也很受用

因此,末学时常因为这些譬喻,而心生欢喜和光明(法喜),信心也有所增上

时常都会在心中赞叹世尊悉知悉见众生心,知道弟子能力有限,便以各种方便法为末学解说其中甚深的道理

这就是学习佛经的好处,末学体会,哪怕只读懂一字一句或一偈,都能令我们得到不同程度的受益(用)和法喜

这就是[无量义经]讲的[一即无量]

道理就像,
虽然不同人阅读同一本[心经],却能产生[无量义]令不同人产生不同程度的体会
而使每个读经的人都得到受益,这就是深经的奥妙
所以,佛法不可思议 ——
[略说]为什么读诵佛经多日,对佛经内容总是记不住?

回说,虽然当下有所受益,但是更要清楚明白佛法甚深不可思议,所以千万不能以少为足
还是应该让自己更多时间能够净下心来,深入佛经,认真学习经中教导以及实践佛的无上智慧

之后,
光明回向一切众生,帮助众生脱离苦难

能这样实修者,
受益的其实是修行人自己,因为真正发起大心才能真正解脱轮回真正成佛
所以发起大心帮助众生的同时,其实就是自我超越,对自己的利益最大
这就是学佛成佛的原理,也是为什么要发大心,要回向的原因
重点就在于心的转化,从凡夫心变成佛心
所以说佛法是心法,修行如果能认清这心要,修行才容易快速增上——
[解答疑惑]超度到底有没有用?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1

主题

8214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0231

[禅定勋章]

1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10:54: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5-10 12:58 编辑

共修第十六天,2024/5/9

1,共修功课:行菩萨道该怎么讲话?怎么净修口业? ~ 华严经

2,共修体会(记录时长约1小时):

早上遛狗的时候,末学在心中诵持楞严心咒,有个时候一念而过:口业的根源在于心

仔细想想,是啊,无论善恶口业都是心念的折射

心如果是清净光明的,自然能与诸佛菩萨及法界光明相应,所说的话必定也是清净光明语

心若染污或无明,就会与累世黑业相应,所说的话必定也是背离清净光明的

所以口业清净与否【这是属于心的问题】,心的问题应该【要由心去解脱】

另外,由于善恶都是考验、顺逆都是助缘的道理

因此,也可以从相上反观自心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这也是佛经上说的烦恼即菩提的道理

佛经上说烦恼即菩提,这是因为烦恼是因,菩提是果
看清楚烦恼的所在,才·
能转烦恼为菩提,这也是楞严经讲的初修行第二决定义


因为有了烦恼痛苦,所以寻求方法断除烦恼痛苦,然后成就菩提
菩提是什么呢?就是已经不被七情六欲烦恼所苦的状态,这种境界就是达到菩提
(解脱道菩提和无上菩提此非本文讨论重点)——
[止观初探]正视心识作用,由观照心念探讨"楞严经: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所以,佛法是心法,学佛修行应当回归清净自心,心清净后,依报自然也会转为清净,阿弥陀佛!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1

主题

8214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0231

[禅定勋章]

16#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1:2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5-9 14:16 编辑

共修第十五天,2024/5/8

1,共修功课:行菩萨道该怎么讲话?怎么净修口业? ~ 华严经

2,共修体会(记录时长约1.5小时):

今天没带饭,中午在面馆点了一份没有五辛和荤食的汤面,据说这份西红柿汤面是专门给他们老板做的

因为店里有两款西红柿面,一种是纯素,另一种有鸡蛋,所以店员再次与末学确认是不是纯素的西红柿面

末学微笑着回答,是的,因为我不吃肉,不吃鸡蛋

店员也面带微笑说,那你身体一定很健康,不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这些疾病 (可见道理大家都懂,只是因为不能降伏欲望以及对“美食”的执着)

末学说,没错,确实没有这些问题,这也说明吃素绝对有利健康 (说话的时候,身边还有其他客人听着)

(注:末学也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实际案例,告诉大家吃素真的有利健康!

说到吃素,前几天同事还问末学,如果你出门在外怎么办?怎么解决吃饭的问题?

其实这个很简单啊,心中如果没有对味觉的贪念与执着,填饱肚子最简单了,末学都是买点真空包装的小菜带着,配上米饭,就能吃的很满意

这道理就像,当
我们能专心的吃,感恩的吃,就算只是一块传统豆腐,不加任何调味料
我们也能吃出满嘴芳香,散发天然食物本身的自然香甜,也能因此感到非常饱足和满足

所以,
对于「香积佛净土的人民」来说,吃饭不但不会堕入世俗欲望,不会因此而堕入物质感官层次
反而还能因为「香积佛」的清净光明加持,使吃饭的美味变成一种修行,因此而增上精神修持次第,增上福慧
(「香积佛」:请参阅「维摩诘所说经」)

另外,善知识还教导:
不仅吃可以转为一种更高次第的修行方式,就像香积佛净土的香积饭
不论是透过「眼,耳,鼻,舌,身,意」,藉由「色,声,香,味,触,法」的任何一种观修方式
任何六根感官觉受,都能转为修行的方式,根本差别和要领就在于是否能转为清净光明
如果不能,那就是堕落凡夫觉受,如果可以,那就是藉由觉受而转为清净的一种过程方便,就是一种实修法门
所以,所谓正邪的差别,其实在于能否有效的转为清净光明,还是根本就是堕入凡夫欲望之中 ——
「吃」的次第和学问

总结,就是要学习把心念放在精神观照(修)上!

再次读到上述这些教导,末学观察内心此时也跟着生起和融入到这份清净光明的氛围中,深深感恩!

末学愿按照上述教导,好好实修练习与体会!)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1

主题

8214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0231

[禅定勋章]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5-8 12:23: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5-9 14:14 编辑

共修第十四天,2024/5/7

1,共修功课:行菩萨道该怎么讲话?怎么净修口业? ~ 华严经

2,共修体会(记录时长约1.5小时):

同事找末学帮忙打印一份毕业登记表(孩子用的)

正常情况下,只要不是正规文件,末学都用二次利用的纸,就是一面有字,另一面是空白的纸

末学问同事,使用二次利用的纸可以吗

同事(可能不太好意思改用新纸),小声的回答,可以

打印出来后,末学再次问同事,这样拿到学校确认可以吗,不用换纸?

同事这才说,换好纸也行,后来用的好纸帮同事打印的登记表

(注: 末学之前买过一本打印纸和一个硒鼓放在公司用,一来弥补自己曾经用过公司资源打印,二来弥补同事们找末学帮忙打印)

回说,整个过程末学都有观察自己和同事的心念变化

其实在收到同事发来的文件时,末学就在想:如何既能不让同事觉得尴尬和小题大做,又能让他明白这种行为属于五戒中的偷盗

[戒盗](除了偷盗,请注意一些公家的小东西可能平常随意拿走或放入自己口袋,或占用公物) —— [必修]五戒十善

可是反观自己做的并不好,考虑到大家已经司空见惯视而不见在公司打印这件事了,所以末学也随顺了“普遍现象”,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和同事说

现在回过头来对照经中教导,知道是自己内心不够清净,因为不是以清净心做事,所以在事相上就会被世俗观念所影响和障碍

也就是说,心念如果与世俗相应,就会产生各种担心和纠结(其实这些都是妄念)

比如会担心让同事下不来台或者认为末学小题大做等等,这些都是因为末学发心不正,果则迂曲

所以,佛在经中教导我们:“行菩萨道,应该以深清净心,时常为众生说法”

[以深净心施众生法]净修语业;
(附注:行菩萨道,应该以深清净心,时常为众生说法,不论结果如何,都不影响清净心)

因为心清净心光明就能与诸佛菩萨相应,得到佛菩萨加持,做有意义的事情

心清净心光明就能以直心(不谄曲心)让众生了解更多正知见,明白因果,同入光明,令彼此都得到提升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1

主题

8214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0231

[禅定勋章]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5-7 12:07: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5-7 12:09 编辑

共修第十三天,2024/5/6

1,共修功课:行菩萨道该怎么讲话?怎么净修口业? ~ 华严经

2,共修体会(记录时长约1小时以上):

正直语,发言易了故;
(附注:行菩萨道,说话必定正直不谄曲,让众生感受到真心,不会猜忌)

对照这段教导,末学一来深深赞叹诸佛悉知悉见众生心,二来反观检讨自己心念上存在的过失

事情是这样的,保洁大姐微信告诉末学说她腿不小心碰到消防门上,肿了不敢走路,所以找了个替班过来帮忙打扫卫生

末学当时回复说,可以,你早点回家擦擦药好好休息吧

第二天,保洁大姐又告诉末学说,她这两天都不能过来收拾卫生了,然后附带一张照片说明腿肿得厉害,需要在家修养消肿

末学又回复她说,行,让那个替班大姐先干着可以,你好好在家休息吧,也别太着急上火,好好在家养两天,消肿了腿就好了

五一休假回来后,保洁大姐又和末学说要往后延迟了两天,末学说可以

上面这些话看着很平常也很正常,但客套话的成分更多一些,这还要感恩这次共修,让末学清清楚楚的看到了自心上存在的过失

为什么说客套话的成分多一些?因为末学的确有些担心替班保洁大姐收拾的不到位或者不干净,不想那位受伤的保洁大姐耽误太久

所以,虽然表面安慰她好好在家休息,实则内心并非真的这么想,这其实就是曲意、不正直、非真心、口是心非

如果不是这次共修,末学可能会在习气里一直这样愚痴下去

虽然心念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心念的影响力不可小视,要知道
心念的正向作用和负面作用都一样强大
如果[负面心念]主宰自己,那就变成累世轮回的强大业力

如果[正向心念]光明自己,那就会变成佛菩萨同等的威力 ——
[生命]和[心念]的原理

所以,善知识慈悲叮咛我们 真实修,请随时正视心念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1

主题

8214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0231

[禅定勋章]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5-6 10:53:26 | 只看该作者
共修第十二天,2024/5/5

1,共修功课:行菩萨道该怎么讲话?怎么净修口业? ~ 华严经

2,共修体会(记录时长约1小时以上):

朋友和儿子搭乘末学车一起去某地,途中朋友称赞窗外的风景很美

接着,感慨到时常看到网上各种灾难频繁发生,真的是明天和意外不一定哪个先到,所以我们应该好好享受生活

末学接过话题,直接问朋友说,确实明天和意外指不定哪个先到,那么在你看来,人的生命到底有多长?

朋友儿子马上拿出老师教过的知识,给我们讲了一些有关如何定义生死的常识,末学面带微笑的听着

朋友还在思考着过程中,这时家人接过话题说:人的生命就在呼吸间(末学之前给他讲过下面这则佛法故事)

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天,佛陀等弟子们乞食归来时,问道:“你们说说,你们天天托钵乞食,究竟是为了什么?”

弟子们都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世尊,这是为了滋养身体,保全生命啊!”

佛陀问:“那么,肉体的生命到底能维持多久呢?”

一个弟子迫不及待地回答:“凡俗之人,有情有欲,这样的生命平均起来大约有几十年吧。”

佛陀听了,摇了摇头说:“你并没有明白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另一个弟子想了想,回答道:“人的生命就在春夏秋冬之间,春季萌发,夏日盛开;秋季零落,冬日归于尘土。”

又有一个说:“生命就如同蜉蝣一样,朝生暮死,存于世上不过是一昼夜而已。”

佛陀笑了笑,但还是摇头说:“你们觉察到了生命的短暂,但是这种短暂也只是表象而已,并非真谛。”

弟子们都沉默着思索,有一个抬起头说:“其实,生命就像是荷叶上的露珠一样,看起来晶莹美丽,玲珑剔透,但是一旦触及到阳光,很快就干涸了,无迹可寻,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佛陀依然笑而不语。

这时,一个小弟子怯生生地说道:“依我看,人的生命恐怕是在一呼一吸之间吧!”

佛陀听后连连点头微笑,说:“是的,人的生命就在于呼吸之间。你真正体会到了生命的真谛,这一呼一吸就是人的生命。弟子们,你们切不要懈怠放逸,不要以为生命很长,像露水有一瞬,像浮游有一昼夜,像花草有一季,像凡人有几十年,生命只是一呼一吸!应该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每一时刻,勤奋不已,勇猛精进!” —— 摘自网络

继续分享佛在经中的教导:
《四十二章经》~

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饭食间。”佛言:“子未能为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之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

朋友说,是啊,一口气上不来生命就没了

末学接着说,生命真的没有很长,所以不能虚度啊(然而世间的吃喝玩乐就是以苦为乐),我们要做有利于提高生命品质的事情

关于提高生命品质也有次第区别,在家人和朋友看来是要多行善多做好事,身为佛弟子的我们要多保持清净光明心,不堕入任何分别执著中(保持不二),早日恢复佛心佛性!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6-18 04:16 , Processed in 0.0764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