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1-7-12 17:57 编辑
七者。怨习交嫌,发于衔恨。如是故有飞石投沥,柙贮车槛,瓮盛囊扑。 如阴毒人,怀抱畜恶。 二习相吞,故有投掷擒捉,击射抛撮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家,名违害鬼。 菩萨见怨,如饮鸩酒。 【学习解说】 七.怨习交嫌: 主要在于怨恨的习气,内心对他人怀有怨恨,积怨日久,如此这般,渐渐地就创造出有飞石(以投掷石头来杀伤人的武器)、投沥(洒落的小石头)、柙贮(牢笼)、车槛(囚车)、瓮盛(瓮的容器)、囊扑(将人装入袋中扑杀的一种刑罚)的境界来承受。 就像阴毒之人,心怀毒恶, 生前和此时的怨恨习气相吞相弒,更加尤甚,所以感招了投、掷、擒、捉、击、射、抛、撮(抓取)诸事的果报。 所以十方一切如来,观察怨习的祸患,就像遭到违害鬼那样可怕。 菩萨见到有怨习的就会避开得远远的,就如同看到毒酒(外表是酒,但里面有毒)一样。
衔恨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ㄒㄧㄢˊ ㄏㄣˋ 含恨。《三国志.卷四六.吴书.孙策传》:「策昔曾诣康,康不见,使主簿接之。策尝衔恨。」《儒林外史.第一二回》:「这仇人已衔恨十年,无从下手。」
沥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ㄌㄧˋ, [动 1.滴下、洒落。《说文解字.水部》:「沥,水下滴沥也。」如:「呕心沥血」。《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动滴沥以成响,殷雷应其若惊。」《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思厚以酒沥地为誓:『若负前言,在路盗贼杀戮,在水巨浪覆舟。』」 2.过滤使渗出。如:「沥酒」。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四.境异》:「阿萨部多猎虫鹿,剖其肉,重叠之,以石压沥汁。」 [名 水或酒的残汁。《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宋.欧阳修〈憎苍蝇赋〉:「杯盂残沥,砧几余腥。」
柙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ㄒㄧㄚˊ, [名 1.关兽畜的槛笼。《说文解字.木部》:「柙,槛也,所以臧虎兕也。」《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2.箱子。通「匣」。《汉书.卷一二.平帝纪》:「乙未,义陵寑神衣在柙中。」唐.颜师古.注:「柙,匮也。」 [动 将犯人关在囚车押送。《管子.小匡》:「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贮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ㄓㄨˇ, [动 积藏、储蓄。《广韵.上声.语韵》:「贮,居也、积也。」如:「贮藏」、「贮存」。《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我有衣冠,而子产贮之。」宋.陆游〈冬夜读书〉诗:「茆屋三四间,充栋贮经史。」
槛 [国语辞典(教育部) (二)ㄎㄢˇ 参见「门槛」条。 (一)ㄐㄧㄢˋ, [名 1.关野兽的栅栏。《庄子.天地》:「而虎豹在囊槛,亦可以为得矣。」《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元冯昭仪传》:「熊佚出圈,攀槛欲上殿。」 2.囚车。《晋书.卷六八.纪瞻传》:「瞻觉其诈,便破槛出之,讯问使者。」 3.栏杆。《楚辞.屈原.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唐.杜牧〈阿房宫赋〉:「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瓮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ㄨㄥˋ, [名 1.一种口小腹大,用来盛东西的陶器。同「瓮」。如:「酒瓮」、「水瓮」、「菜瓮」。 2.姓。如明代有瓮蕙。
囊扑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ㄋㄤˊ ㄆㄨ 将人装入袋中扑杀的一种刑罚。《资治通鉴.卷六.秦纪一.始皇帝九年》:「车裂假父,囊扑二弟,迁母于雍,残戮谏士,桀、纣之行不至于是矣!」 阴毒
阴毒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ㄧㄣ ㄉㄨˊ, 1.阴险且毒辣。如:「他可是个阴毒小人,你多多提防!」 1. 中医上泛指无热象的炎症、脓疡。
撮 [国语辞典(教育部) (三)ㄗㄨㄛˊ, [动 牵引。《集韵.入声.末韵》:「撮,挽也。」 (四)ㄗㄨㄛˇ, [名 量词。计算成丛的毛发或野草等的单位。如:「一撮头发」。 (五)ㄗㄨㄟˋ 参见「会撮」条。 (一)ㄘㄨㄛ, [动 1.抓取。《庄子.秋水》:「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儒林外史.第二回》:「撮了一把苦丁茶叶。」 2.聚拢。《孔子家语.卷一.始诛》:「其聚处足以撮徒成党,其谈说足以饰褒荣众。」 3.摘录。《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红楼梦.第四二回》:「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 [名 量词:(1) 计算容量的单位。公制一撮等于千分之一升。也称为「公撮」。(2) 计算手指抓取物的单位。如:「一撮盐」、「一撮土」。 (二)(又音)ㄘㄨㄛˋ (一)之又音。
八者、见习交明,如萨迦耶,见戒禁取,邪悟诸业,发于违拒,出生相反。如是故有王使主吏,证执文籍。 如行路人,来往相见。 二习相交,故有勘问权诈、考讯推鞫、察访、披究、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恶见,同名见坑。 菩萨见诸虚妄遍执,如临毒壑。 【学习解说】 八.见习交明: 这里说的是恶见的习气,主要在于对诸法真理起不正确的见解(恶见=不正见=见,有五种 - 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例如: 萨迦耶见(我见=身见,即对于五蕴假和合的身心,妄起实我、我所的迷执)、戒禁取见(执行邪戒却以为是正戒),执着于自己的见解(其实是邪见)是正确的,认为其它的见解是不正确的而产生违背拒绝,因此,渐渐地就创造出有王使(天子或王侯的使者)、主吏(地方官的属吏),证执文籍的境界来承受。 就像行走在路上,一来一往之间还是会遇到的。 生前和此时的恶见习气相亘相织交杂,更加尤甚,所以渐渐地感招了勘问(审问)、权诈(权变狡诈)、考讯(拷讯,即用刑审问)、推鞫(推鞠,即审问)、察访(考察探访)、披究(分析研究)、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能言善辩)的果报。 所以十方一切如来,观察恶见习气的祸患,就像掉落坑洞那样可怕。 菩萨见到有恶见习气的就会避开得远远的,就如同看到会让人丧命的山谷一样。
《佛光大藏经.唯识藏.著述部.八识讲话外五部.唯识要义》 身见:一名我身见。就是对于五蕴假和合的身心,妄起实我、我所的迷执。普通直呼梵名,萨迦耶见。
《佛光大藏经.唯识藏.著述部.唯识学探源 相宗十讲.相宗十讲-唯识三字经讲话》 萨迦耶见:什么叫做萨迦耶见呢?萨迦耶是梵语,华言为身,或为我,合之为我见,或为身见。《广五蕴论》云:「萨是败坏义,迦耶是和合积聚义。」意思就是说,这五蕴同四大的和合积聚之身,本来是无常败坏之物,而执之为一、为常、为遍、为有一实在之主宰,故名为我见。
【戒禁取见 】 执行邪戒却以为是正戒。 FROM:【佛学常见辞汇】
戒禁取见 [佛光大辞典 戒禁取,梵语 śīla-vrata-parāmarśa。全称戒禁等取见。又称戒取见、戒盗见。为五见之一,十随眠之一,四取之一。指就戒禁(戒律、禁制)等而起之谬见,以非因为因,非道为道。如见牛狗死后生天,乃学牛狗之所为,食草噉粪,修非因非道之行,执迷此即生天解脱之因,此等妄见称为戒禁取见。〔俱舍论卷十九、成唯识论卷六、大智度论卷二十二、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卷一、大毘婆沙论卷四十九、阿毘达磨顺正理论卷四十七〕(参阅「十随眠」692、「五见」1450、「四取」2209)p3674
王使 天子或王侯的使者。 © 汉典
主吏 秦汉郡县地方官的属吏。 © 汉典
勘问 ㄎㄢㄨㄣˋ [重编国语辞典 解释 审问。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有什么合审的罪囚,押上勘问。」《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追问马主,捉举子到内侍省勘问。」
权诈 ㄑㄩㄢˊㄓㄚˋ [重编国语辞典 解释 权变狡诈。《汉书.卷二三.刑法志》:「雄桀之士因势辅时,作为权诈以相倾覆。」唐.韩愈〈县斋有怀〉诗:「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
拷讯 ㄎㄠˇㄒㄩㄣˋ [重编国语辞典 解释 用刑审问。《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府尹也巴不得了结这段公案。拷讯一回,可怜崔宁和小娘子受刑不过,只得屈招了。」《水浒传》第四○回:「戴宗由他拷讯,只不肯招和梁山泊通情。」也作「拷勘」。
推鞫 1.亦作"推鞠"。 2.审问。 © 汉典
察访 ㄔㄚˊㄈㄤˇ [重编国语辞典 解释 考察探访。例官员下乡察访民情。
披究 分析研究。 © 汉典
辞辩 1.能言善辩。 2.巧妙的言辞。 3.言谈﹐谈吐。 © 汉典
【恶见 】 恶劣的见解,即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种。 FROM:【佛学常见辞汇】
恶见 [佛光大辞典 (一)梵语 mithyā-drsti。又作不正见。略称见。为法相宗所立百法之一,属六烦恼之一。指邪恶之见解,亦即违背佛教真理之见解。据成唯识论卷六载,恶见以染慧为性,能障善见,恶见者多受诸苦。于俱舍论所说六随眠中之见随眠(梵 drsty-anuśaya)、五浊中之见浊,均与恶见相同。依行相之差别,恶见分为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见,又称五恶见;于九结中,前三见为见结(梵 drstisajyojana),则后二见为取结(梵 parāmarśa-sajyojana)。〔俱舍论卷十九、显扬圣教论卷一、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卷一〕(参阅「五见」1099) (二)在净土宗,特指自力疑心。善导观经疏散善义中举出贪瞋二河之譬喻,谓别解、别行、恶见之人,以虚妄之见解惑乱愿往生西方者之信心。日僧亲鸾之愚秃钞卷下谓,恶见人即指憍慢、懈怠、邪见、疑心之人。(参阅「发遣招唤」5164) p4948
恶见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百法之一。六烦恼之一。指对诸法真理起不正之见解。又作不正见,或略称为「见」。《成唯识论》卷六(大正31‧31c)︰「云何恶见﹖于诸谛理,颠倒推求染慧为性,能障善见,招苦为业,谓恶见者,多受苦故。」《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二云(大正40‧20c)︰「恶见不舍举者,欲实障道说言不障。邪心决彻,名之为见;见心违理,目之为恶。」其行相分为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见(又作五恶见)。此外,《俱舍论》所说六随眠中之见随眠(dr!s!t!y-anus/aya)、五浊中之见浊,均同于恶见。 此外,净土宗或日本净土真宗对于某些主张自力教的人的错误见解,也称为恶见。 〔参考资料〕 《俱舍论》卷十九;《显扬圣教论》卷一;《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一;《愚秃钞辛丑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