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11-16 23:09 编辑 
 《妙法莲华经》第四信解品,主要讲的是须菩提、迦旃延、迦叶、目犍连四位声闻弟子听佛说法后,通过譬喻的方式“以慈悲之长者譬佛,以愚昧之穷子譬三乘,而以财产相续(付财)譬成佛之记别,以自彰其领悟之境界与法悦 -FROM:佛光大辞典”
 
 这段经文主要强调了[信]与[解]的重要修行
 
 关于[信],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经文如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一
 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着,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
经中说众生因为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如来广大智慧,而不是说没有如来智慧德相(即佛性)
 
 所以我们只要按部就班如法去除妄想执着一定能成佛,首先我们自己要有信心,因为没有信心是凡夫妄念应当断除
 
 同理可参考,
 
 发愿当菩萨而能真正行菩萨道的其中一个要件就是相信自己能真的成就,要对自己有信心
 这是很多佛经上都这样讲的
 其实佛性本圆满,没有信心其实就是凡夫的妄念
 本来就光明自在,又何来黑暗的负面思维呢
 所以[没信心]本身这也是恶种子妄念,
 这是无明,不懂佛性原本光明自在 — [略说]精进修行过程的消业现象
而且金刚经讲~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因此可知不信佛说是业障,我们应当认真忏悔消业
 
 要知道佛为我们演说三乘法并非佛心有分别,而是我们众生不能信受
 
 如果我们都能发心志求大乘妙法,佛一定毫无保留为我们演说,如同穷子一样必将获得无量财宝(宝藏)!
 
 
 关于[解],
 
 回说《妙法莲华经》“第三品为譬喻品。因中根之人,初闻方便品之说,虽虚心信受,然未能领悟其意,故世尊便于譬喻品中广引三车一车之譬,而说会三归一之旨- FROM:佛光大辞典”
 
 由此可知,能信(信者破邪见)是好事,但是信后若能解(解者破无明)才是真正明白有智慧,才能成就真正功德
 
 所以,信也有次第、阶段、深浅以及智慧差别:
 
 
 例如:误信外道邪见,这叫「邪信」或「迷信」关于迷信,这不是一定是指在宗教上,也可能是对各种人事物的着迷,这都可叫迷信
 例如:有人迷信科学,但是,其实人类的科学相较于宇宙还是很肤浅、也常发生错误,所以这叫迷信科学
 又例如迷信偶像,认为欣赏的歌星或影星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或一味的跟随或追星,这也是一种迷信
 
 就算都是「信佛」或都叫「信佛」,那也有各种不同次第上的差别
 虽然如此,不过,如果能信佛,总的来说还是好的,而这其中的次第差别则是来自于众生的累世业障
 所以,在信佛的过程,因为业障和智慧的差别,就会产生不同次第的信解
 
 例如:把「信佛」当作拜神来看,完全不懂佛法,这种信佛也叫「迷信」
 又例如虽然信佛,但是无知、无智、不明白原理,那也还是在「愚信」的阶段
 相反,如果能深入经藏的智慧,而明白法性原理和众生性,那就是「智信」
 而且,因为通达原理,所以印证真实,所以也叫「真实信」
 另外,如果能依佛所说,那也叫「如法信」、「如说信」,虽还不能明白原理或印证真实,但是,依佛所说才是保障
 
 所以,谈到信,那要看信的原因在哪?!
 你会相信一个宗教或人或观念或学说,原因在哪?是表相吸引了你,还是道理原理吸引了你?
 如果只是因为某人容貌好看,或亲切?如果是这样,是因为喜欢表相,那就是堕入情绪中,还算是迷信和愚信的阶段
 虽然,佛菩萨也都相好圆满、亲切慈悲、普渡众生而让众生容易接受和相信
 但是,这都还没到明白原理的「智信」或印证真实的「真实信」阶段,还是属于初学者的迷信和愚信阶段 — 迷信、愚信、智信、真实信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佛修行过程中深入法性原理印证真实,只有做到智信才是真正解义!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