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行中] 佛弟子淨慧,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4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5997

[持戒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缘起:深入经藏共修
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并记录在[实修佛堂](习经堂)和[光明佛堂](品经堂)的纪录帖中

次序依照下列三个原则
1.内容篇幅:由小到大
2.内容深浅:由浅至深
3.方便和戒定慧:本愿功德门(由佛本愿功德和方便,消灾解难),戒行门(遵守戒律),观行门(练习定力观照),智慧门(心要&甚深不二):四种次序由浅入深

正在品读的先读完,其余如果还没品读的,请按照次序补齐 ——帖子详见: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弟子淨慧,发心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
祈请佛菩萨慈悲护念加持,令弟子入清净光明心,看懂佛经深义及实修要点
认真写出正确的白话解说,早日增上智慧,自利利他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深深感恩  顶礼


[注:本篇为末学当前次第下的思维解说(会随实修而继续深入理解和修改完善),目前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5997

[持戒勋章]

2#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保留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5997

[持戒勋章]

3#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5-5-23 22:41 编辑

《地藏菩萨本愿经》表解:

一. 经题 - 凡二卷。略称地藏本愿经, 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

二. 译者 -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652~710)梵名 Śiksānanda。又作施乞叉难陀。译作学喜、喜学。为唐代译经三藏。于阗(新疆和阗)人。以通大小乘学和外论著名

三. 出处 -  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
   
四. 内容 -  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读诵此经可获得不可思议之利益,消灭无量之罪业。
      
全经计有忉利天宫神通、分身集会、观众生业缘、阎浮众生业感、地狱名号、如来赞叹、利益存亡、
       阎罗王众赞叹、称佛名号、校量布施功德缘、地神护法、见闻利益、嘱累人天十三品。

五. 各品大意 -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十方诸佛菩萨集会赞叹。如来含笑,放光明勇,出微妙音。十方天龙鬼神亦皆集会。佛为文殊菩萨说地藏菩萨往因。
〈分身集会品第二〉︰十方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与诸受化众生来见世尊。世尊摩顶付嘱文云︰「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吾在忉利天宫慇懃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摩耶夫人问业报所感恶趣,地藏菩萨略答五无间事。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定自在王菩萨更问往因,佛又略说二事。四天王请问菩萨大愿方便,佛述其所说报应之法。
〈地狱名号品第五〉︰普贤菩萨问,地藏菩萨答。
〈如来赞叹品第六〉︰佛放身光,出大音声,赞叹地藏菩萨。普广菩萨请问利益,佛为说供像读经持名等,分别答之。
〈利益存亡品第七〉︰地藏菩萨白佛,普劝众生断恶修善。大辨长者请问荐亡功德,地藏菩萨为说七分获一。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鬼王与阎罗天子,承佛菩萨神力,俱诣忉利,请问众生不依善道之故,佛以如迷路人喻之。次有恶毒鬼王主命鬼王各发善愿,佛赞印之,并授主命道记。
〈称佛名号品第九〉︰地藏菩萨为利众生,演说过去诸佛名号功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地藏菩萨请问,佛分别答。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坚牢地神明供像十利。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佛放顶光,妙音称赞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请问不思议事,佛为说供像持名等,分别答之。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佛又摩地藏菩萨顶,以诸众生付嘱令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5997

[持戒勋章]

4#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保留中~

内容大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5997

[持戒勋章]

5#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5-5-24 22:11 编辑

(3楼、5   用时,2小时)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
【学习解说】
所听闻到世尊的教导是这样的:

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彊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归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毘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师子吼音、大师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
【学习解说】
有一次,世尊在忉利天为母亲说法。当时,来自十方无量世界,有不可说不可说(佛经中的极大数目字)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到此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如来果上之功德,广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大慈大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归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

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又出种种微妙之音(佛菩萨之音声。即佛报得清净微妙之音声,亦即具四辩八音之妙音。佛三十二相中即有梵音相)(此乃佛于因位时,无量世中不恶口、说实言美语、教善语、不谤正法,所感得之妙相。即表示令闻者随其器得益,皆生善心无杂乱,大小权实皆能解了,断惑消疑,而常欲闻爱乐之德)——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毘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师子吼(譬喻语。谓如来说法能灭一切戏论、破各种异见,犹如师子王一咆吼,百兽悉皆慑伏)音、大师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


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酰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悉来集会。
【学习解说】
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也都来到忉利天宫。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酰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全都来此集会。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来集会。
【学习解说】
还有他方国土,以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全都来此集会。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诸大鬼王——所谓恶目鬼王、噉血鬼王、噉精气鬼王、噉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摄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爱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来集会。
【学习解说】
除此之外,还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诸大鬼王——所谓恶目鬼王、噉血鬼王、噉精气鬼王、噉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摄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爱敬鬼王,如是等鬼王,全都来此集会。

不可说
[佛光大辞典]
梵语 an-abhilāpya。又作不可言说、不说。谓真理乃可证知而非言语所能诠释者。大方等大集经卷十八虚空藏菩萨品、大品般若经卷十七深奥品等,均以第一义毕竟空故不可说。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一则就诸法之生与不生,说六句之不可说,即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生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天台智顗取前四句分别配释藏、通、别、圆四教,而以前二者明界内之事理,后二者明界外之事理。此外,大乘玄论卷一、瑜伽师地论卷十六等亦各举数种不可说。又赞叹佛之功德非言语所能穷尽者亦用此语,多与不可称、不可思议等语连用。〔大品般若经卷十二、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八、大智度论卷七十四、四念处卷一、维摩经玄疏卷五〕(参阅「四不可说」1660) p964

不可说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真理可证知,不可言说,涅槃经说四种之不可说,天台以明四教之理。见四不可说条。

不可说不可说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佛经中的极大数目字,比阿僧祇劫等数目,还要大得多

十大数
[佛光大辞典]
系以一阿僧祇为单位,渐次转倍,至不可说不可说等之十种大数。即阿僧祇、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表示极大之数,俱舍论谓为五十二数或六十数之极位。十大数之计数法为,阿僧祇乘以阿僧祇,得阿僧祇转;阿僧祇转乘以阿僧祇转,得无量。以下类推。〔新华严经卷四十五〕(参阅「阿僧祇」3666) p371

难化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众生之根性狠戾,教化为难也。维摩经下曰:「此土众生刚强难化。」

难度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同难化。刚强之众生,济度为难也。

圆海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譬喻)如来果上之功德,广大圆满,譬之大海,曰圆海。二教论曰:「天亲十地,驰因分可说之谈。龙猛释论,挟圆海不谈之说。」

大慈悲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大慈大悲也。观无量寿经曰:「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梵音
[佛光大辞典]
(一)又作梵声。佛菩萨之音声。即佛报得清净微妙之音声,亦即具四辩八音之妙音。佛三十二相中即有梵音相。据大智度论卷四,佛之梵音如大梵天王所出之声,有五种清净之音:(一)甚深如雷。(二)清彻远播,闻而悦乐。(三)入心敬爱。(四)谛了易解。(五)听者无厌。〔法华经卷七妙音菩萨品、无量寿经卷下〕
(二)为梵呗之一种。(参阅「四箇法要」1827) p4634

师子吼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譬喻语。谓如来说法能灭一切戏论、破各种异见,犹如师子王一咆吼,百兽悉皆慑伏。《无量寿经》卷上云(大正12‧269b)︰「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当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维摩诘所说经》卷上〈佛国品〉云(大正14‧537a)︰「为护法城受持正法,能师子吼名闻十方,(中略)演法无畏犹师子吼。」

关于「师子吼」的意义,《胜鬘宝窟》卷上(本)云(大正37‧3a)︰
「馥法师引思益经解师子吼,有其多义。略说三种,(一)如说修行,(二)无畏说,(三)决定说。所说如所行,所行如所说,无有虚说,故名师子吼。二无畏说者,世俗云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而胜鬘亲于佛前,对于胜众纵任辩才,阐扬妙法无所畏惧,故净名云,演法无畏如师子吼。又无畏有二,(一)不畏他,(二)能令他畏。兽王震吼亦复如是,(一)不畏于百兽,(二)令百兽生畏。大士演法义亦同然,不畏他者,胜人临座而弘道绰然,谓不畏他也;能令外道惊愧、天魔慴惧,谓令他畏也。师子吼名决定说者,此借师子性情为喻,如师子度河望直而过,若使邪曲即是回还,菩萨演教,义亦如是,依究竟理说究竟教,若不究竟即便不说。」

此外,《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维摩诘所说经注》卷一、《大智度论》卷二十五等亦有详解。

新译《华严经》卷五十七,曾举出十种师子吼,即(1)菩提心大师子吼︰唱言我当必定成正等觉。(2)大悲大师子吼︰谓令一切众生未度者度、未脱者脱、未安者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3)报如来恩大师子吼︰谓令佛法僧种无有断绝。(4)究竟坚誓大师子吼︰谓严净一切佛剎。(5)自持净戒大师子吼︰谓除灭一切恶道及诸难处。(6)求福无厌大师子吼︰谓满足一切诸佛身语及意相好庄严。(7)求智无厌大师子吼︰谓成满一切诸佛所有智慧。(8)修正行断诸烦恼大师子吼︰谓除灭一切众魔及诸魔业。(9)无生法忍大师子吼︰谓当了知一切诸法无我无众生、无寿命、无补伽罗、空无相无愿、净如虚空。(10)如说而作大师子吼︰谓永尽生死边际。此外,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七亦曾举出师子吼十一事。

按,此词之原义,盖取自百兽之王狮子之威势。《大智度论》卷二十五亦解之甚详,其文云(大正25‧244a)︰
「师子吼者,如师子王,清净种中生,深山大谷中住(中略)。从住处出,偃脊频伸,以口扣地,现大威势。食不过时,显晨朝相,表师子王力,以威麞、鹿、熊、罴、虎、豹、野猪之属。觉诸久睡,降伏高强,有力势者自开行路而大哮吼。如是吼时,其有闻者,或喜或怖。穴处者隐缩,水居者深入,山藏者潜伏,廐象振锁狂逸而去,鸟飞空中高翔远逝。佛师子亦如是(中略)。复次佛师子吼及师子吼有差别。师子吼者众兽惊怖,若死若近死苦;佛师子吼得免死畏。」

大沙门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佛之尊号。涅槃经十八曰:「佛世尊,常不变易,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师子吼,名大沙门大婆罗门。」
又通名比丘。对于沙弥或外道而名为大。沙门者出家之都名也。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5997

[持戒勋章]

6#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不?」
【学习解说】
就在当时,释迦牟尼佛告诉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您来观看这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指此世界以外之其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指此国土以外之其他国土),有这么多,如今全都集会到忉利天者,您知道全部的数量有多少吗?」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
【学习解说】
文殊师利菩萨回答世尊:「世尊!若以我神力,就算用千劫那么长久的时间来测度,还是不能得知。」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学习解说】
世尊告诉文殊师利菩萨:「我以佛眼观故,从十方无量国土前来参与这次法会的众生,数量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都还没有看到尽头,数量数都数不完。这些众生,全都是地藏菩萨从非常久远劫以来,受到度化的众生、正在受到度化中的众生、还没受到度化的众生,或者是已经解脱的众生、正在朝着解脱路上修行的众生、还没有解脱的众生。」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5997

[持戒勋章]

7#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5-5-25 00:16 编辑

(5~7   用时,2小时)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学习解说】
文殊师利菩萨对世尊说:「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自在无碍的智慧,即佛的智慧),听闻到佛所说的,则当下就能信受。然而,对于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来说,虽听闻如来诚实之语,必定怀有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泛说明地藏菩萨在因地是如何修行的? 立了什么大愿? 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已来,千倍多于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学习解说】
世尊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已来,千倍多于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文殊师利!此菩萨的威神及誓愿,实在是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听闻到这位菩萨的名字,或是赞叹,或瞻礼,或是称名,或是供养,乃至彩画、雕刻、塑漆形像,这样的众生,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又称为忉利天,为欲界六天之第二天,即天帝释所居之天界,位于须弥山顶,阎浮提之上八万由旬处。四方各有八天,加上中央之善见城(喜见城),共有三十三天,故名),永不堕恶道。

三十三天
[狮子吼站阿含经简注]
欲界六天的第二天,位于须弥山顶上,中央为帝释天,四方各有八天,合称三十三天。又称为「忉利天」。

三十三天
[佛光阿含藏]
又称为忉利天,为欲界六天之第二天,即天帝释所居之天界,位于须弥山顶,阎浮提之上八万由旬处。四方各有八天,加上中央之善见城(喜见城),共有三十三天,故名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5997

[持戒勋章]

8#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5-5-25 16:00 编辑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学习解说】
「文殊师利菩萨!是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之前,身为大长者之子。当时有一尊佛住世,名为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那时,长者之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产生了恭敬景仰之心,于是就请教这尊佛,是做了什么样的大行大愿,而获得此相。那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诉长者之子:『若想要证得此身庄严之相,应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学习解说】
「文殊师利菩萨!因此,长者之子为了证得此庄严之相,就发下大愿说:『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了度脱罪苦六道众生,将广设种种方便,令所有众生都能够获得解脱,如此,我自身才成就佛道。』以是因缘,于这尊佛前,立下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师子奋迅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譬喻)师子奋起时,身毛皆竪,其势迅速勇猛,以譬佛之威猛。法华经涌出品曰:「诸佛师子奋迅之力。」

师子奋迅
[佛光大辞典]
又作狮子奋迅。狮子奋起之时,诸根开张,身毛皆竖,其势迅速勇猛,以其威仪哮吼之相,其余兽类尽失威窜伏,而令狮子儿之雄猛俱增。故诸经论中每以师子奋迅喻称佛之大威神力,盖佛奋迅其大悲法界之身,广开大悲之根门,竖其悲毛之先导,复现应机之威力,可令二乘等窜藏聋盲,而使菩萨佛子增长百千诸三昧海及陀罗尼海。〔法华经踊出品、旧华严经卷四十五入法界品、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参阅「师子奋迅三昧」4094) p4093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5997

[持戒勋章]

9#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8~9   用时,2小时以上)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说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觉,具一切智,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傥来问佛,必知处所。』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忽闻空中声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处。』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宽我忧虑。我自失母已来,昼夜忆恋,无处可问知母生界。』时空中有声,再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汝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故来告示。』婆罗门女闻此声已,举身自扑,支节皆损。左右扶侍,良久方稣,而白空曰:『愿佛慈愍,速说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将死不久。』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
【学习解说】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为古印度一极大或不可数的数目单位)(极长的时间单位),当时有一尊佛,名为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此尊佛寿命有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像法(三时之第二时。以其乃相似于正法时之教法,故谓之像。佛陀入灭后,依其教法之运行状况,可区分为正法、像法、末法等三时。像法即为像法时之略称。此时期仅有教说与修行者,而欠缺证果者)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宿作福、宿善)(前世、过去世所作之善根功德)(宿善不单指往昔所修之世间善业,于前世亲近佛道,亦为宿善,更胜于世善。如释迦牟尼佛曾于修菩萨行之初,即因供花予然(燃)灯佛且礼拜之,而得来世成道之授记。圆觉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大集经卷十八等诸经中亦谓,得闻信受经上所说法者,皆是往昔所植善根之故。又宿世所植之善根功德,今世开发结善果,称为宿善开发、宿执开发)深厚,受到大众所钦佩尊敬;举凡在生活中的行住坐卧,都有诸天卫护。

然而,她的母亲却相信邪知邪见,常轻三宝。因此圣女,广说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的母亲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

时婆罗门女,知道她的母亲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力必生恶道。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当见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时婆罗门女,瞻仰礼拜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觉,具一切智,若在世时,我母死后,若来问佛,必知母亲所在之处。』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

突然,听闻到空中发出声音:『泣者圣女!请不要如此的悲哀,我今示现您母亲之去处。』

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向空中说:『不知是哪位神德,欲宽慰我忧虑。我自失去母亲已来,日夜不停地思忆追恋,却苦于无处可问知道母亲生于哪里。』

当时空中有声音,再回报婆罗女说:『我就是您所瞻仰礼拜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到您如此的思念忆恋母亲,超过于一般常情众生之分,所以特别来告诉您。』

婆罗门女听闻此声音后,于是举身自扑,支节皆损。左右的人扶侍,过了很久才甦醒,而向空中说:『祈愿佛慈悲哀愍,速说我母生界。我如今身心,将死不久。』

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说:『您供养完毕后,但早返回住处。端坐思惟我的名号,那么,就会知道您母亲所生去处。』


「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噉。又见夜叉,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驱诸辠人,使近恶兽,复自搏攫,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
【学习解说】
「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然后回到住处。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噉。又见夜叉,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驱诸罪人,使近恶兽,复自搏攫,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之故,自然不会感到害怕畏惧。

阿僧祇劫
[狮子吼站阿含经简注]
极久远的时间。其中「阿僧祇」是一极大的数字,「劫」是一极长的时间单位

阿僧祇劫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无数劫也。劫者年时名。

阿僧祇劫
[阿含辞典(庄春江)]
asaṅkheyya-kappa ,「阿僧祇」(asaṅkheyya)为古印度一极大或不可数的数目单位,另参看「劫」。

觉华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佛名)智度论四十曰:「时劫名华积,佛皆号觉华。」
又(譬喻)譬真觉于华。觉者智慧也,智慧之开,如华之开。长阿含经曰:「受法而能行,觉华而为供。」

觉华
[佛光大辞典]
(一)为佛名。据大智度论卷四十载,华积劫时,佛皆号觉华。
(二)比喻真觉。觉,即智慧。智慧之开,如华盛开,故称觉华。长阿含经卷三(大一‧二一上):「阿难白佛言:『斋(云)何名供养?』『受法而能行,觉华而为供。』」p6798

像法
[佛光大辞典]
梵语 saddharma-pratirūpaka。三时之第二时。以其乃相似于正法时之教法,故谓之像。佛陀入灭后,依其教法之运行状况,可区分为正法、像法、末法等三时。像法即为像法时之略称。此时期仅有教说与修行者,而欠缺证果者。
又正像末三时之时限,有多种说法,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六、摩诃摩耶经卷下谓像法为一千年;贤劫经卷三、卷七、大乘三聚忏悔经、悲华经卷七、大乘悲分陀利经卷五等则载为五百年。(参阅「正像末」2002) p5756
像法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正像末三时之一,像者相似,在佛入灭后五百年为正法时代,其后一千年间所行之法,与正法相似而非正法,故名像法时代。

宿福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宿世之福德善根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我等宿福庆,今得值世尊。」同妙庄严王品曰:「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无量寿经上曰:「宿福所追故能致此。」

宿福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过去世所种下的福德善根。

福因
[佛光大辞典]
指招感福德果报之业因,即布施等善根功德之总称。据福力太子因缘经卷一载,若诸有情能勤修福因,则所获之福果必极胜。若依诸善业因而获得之福德果报,即称为福果,亦可称为福报,如于六趣中得人、天之善果。另据大乘义章卷九载,依智而起福,依福而起报。于百论卷上则谓(大三○‧一七○上):「福报灭时,离所乐事,生大忧苦。」
又吾人修行五戒、十善等行法,能招感人、天之福果,此类行法称为福行,乃「三行」之一。此外,所获福利足资庆喜者,称为福庆。法华经化城喻品(大九‧二三下):「我等宿福庆,今得值世尊。」〔增一阿含经卷一、灌顶经卷十二、俱舍论卷十八〕 p5854

宿善
[佛光大辞典]
梵语 pūrva-kuśala-mūla。前世、过去世所作之善根功德若以一生为限,从前迄今所作之善事亦称宿善。又称宿作福、宿福。过去善业系闻法信受乃至往生成佛之因缘,由此又有相关之宿因、宿缘、宿业、宿习、过因等名称。我国「积善之家有余庆」之观念,与宿善意趣相同,而印度于路旁作福舍供旅行者之用,或施惠于孤独者,皆是积善之行。宿善不单指往昔所修之世间善业,于前世亲近佛道,亦为宿善,更胜于世善。如释迦牟尼佛曾于修菩萨行之初,即因供花予然(燃)灯佛且礼拜之,而得来世成道之授记。圆觉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大集经卷十八等诸经中亦谓,得闻信受经上所说法者,皆是往昔所植善根之故。又宿世所植之善根功德,今世开发结善果,称为宿善开发、宿执开发。〔长阿含卷九「十上经」、法华经卷二信解品、无量寿经卷下〕 p4511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5997

[持戒勋章]

10#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5-5-26 23:34 编辑

「有一鬼王,名曰无毒,稽首来迎,白圣女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不?』无毒答曰:『实有地狱。』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得到狱所?』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地狱何在?』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亦无量苦。』圣女又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至何趣?』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讥毁三宝。设或暂信,旋又不敬。死虽日浅,未知生处。』无毒问曰:『菩萨之母,姓氏何等?』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鬼王言毕,合掌而退。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学习解说】
「当时有一鬼王,名曰无毒,五体投地来迎接,对圣女说:『善哉!请问菩萨是什么样的因缘来到这里呢?』

时婆罗门女问鬼王:『这是哪里呢?』

无毒答:『此是大铁围山(即围绕三千大千世界之大铁山)西面的第一重海。』

圣女问:『我听说在铁围之内,地狱在其中,这是真的吗?』

无毒答:『确实有地狱。』

圣女问:『那我如今是怎么会来到地狱的呢? 』

无毒答:『若不是威神,那就是有那个业力,没有这两个原因之一,就不会来到这里。』

圣女又问:『这里的水为什么会如此的涌沸? 而且又有这么多的罪人,以及恶兽呢?』

无毒答:『这里就是阎浮提(=南瞻部洲、阎浮洲、阎浮里)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依据本有的业力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海的东方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更甚于此。且在那个海之东边,又有一海,其苦又更加倍。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之为业海,就是这个地方。』

圣女又问鬼王无毒:『地狱在何处?』

无毒回答:『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也是无量苦毒。』

圣女又问大鬼王:『我母亲去世至今不久,不知魂神往到哪个地方?』

鬼王问圣女:『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作业)(指身、口、意所造作之行为)?』

圣女回答:『我母亲邪见,讥毁三宝。有时暂信,但过没多久又不敬。死亡至今虽日子没多久,不知生处往哪里去。』

无毒问:『菩萨您的母亲,姓氏为何?』

圣女回答:『我父亲我母亲,都是婆罗门种。父亲是尸罗善现,母亲是悦帝利。』

无毒恭敬合掌,启禀菩萨:『愿圣者您回到原本的地方,不需那么的忧愁忆念悲伤追恋。悦帝利罪女,她自生天以来,已经有三日了。是因为承蒙有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要不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

鬼王说完后,合掌而退。

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下弘大的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学习解说】
世尊告诉文殊师利菩萨:「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大铁围山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界名)围绕一世界之铁山云铁围山,有大小之分。围绕大千世界者,云大铁围山。法华经曰:「铁围山大铁围。」

大铁围山
[佛光大辞典]
即围绕三千大千世界之大铁山。据彰所知论卷上器世界品载,以阎浮提等四大洲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其外有一铁山围之,称为小铁围山;集一千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其外亦有一铁山围之,称为中铁围山;集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其外复有铁山围之,称为大铁围山。(参阅「铁围山」6878) p914

存生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存生命也。地藏本愿经上曰:「菩萨之母存生,习何行业。」

行业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身口意之所作。法华经提婆品曰:「善知众生诸根行业。」
又善恶之所作,可感苦乐之果报者。无量寿经上曰:「行业果报,不可思议。」

行业
[佛光大辞典]
指身、口、意所造作之行为又作作业。 p2562

行业
[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1.身口意所造作的业。2.可以召感苦果的善恶行为。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5-5-29 06:25 , Processed in 0.08415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