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问答]关于“深心”的理解 
 
作者:首楞严三昧 
 
 
引用:  
请教师兄 关于“深心”的理解 
 
师兄,您好!我想请教下段经文中这个“深心”的真实意义。经文: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心者。差别有几种。何等至心能获善相。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二种。 何等为二。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 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获善相。 此第二至心。复有下中上三种差别。何等为三。一者一心。所谓系想不乱心住了了。 二者勇猛心。所谓专求不懈不顾身命。 三者“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 
       若人修习此忏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终不能获清净善相。是名说占第二轮法。 
 
     这个“深心”,是否是“对法深信无疑,没有丝毫怀疑,并且充分理解法义,对所学法坚持修学、不懈怠不退转”呢?请您帮我深入分析解惑。感谢!  
您好 
以末学的了解和体会 
以心法来说,其实不论任何心,究竟圆满的情况就是成佛 
佛经上经常谈到种种心, 
不论是上述的愿心,至心,一心,勇猛心,深心,或是 
慈悲心,欢喜心,清净心,光明心,平等心,精进心,定心,觉悟心.... 
任何一切心,圆满的状态就是成佛,只有佛才算圆满究竟这些心 
相信这道理您也是明白的 
 
所以,佛经上会根据众生因缘次第,而对这些名相做出一些解释 
但是,实际上,究竟次第就是成佛才能圆满这些心 
至于其他的次第,一般来说就是初地或八地菩萨的情况 
 
以您所问的[深心]来说 
“对法深信无疑,没有丝毫怀疑,并且充分理解法义,对所学法坚持修学、不懈怠不退转”~您所描述的这些都是正确的 
只不过在修行的过程中,在次第上,深浅和清净的细微程度还是有差别 
实际上来说,深信必定是要深入了解明白深义,不然就会因为种种世论而产生疑惑 
所以实修深入一切法,才能深信,不然必定有疑惑,有疑惑就不是真知真信 
 
再者,这由[第八识]来看就清楚了 
佛性平等不二,但是[第八识]的清净程度有差别 
深浅问题就在于杂染习气的净除,这决定佛性显露的智慧 
 
所以,[深心]并不难了解, 
真的就如字面上的[深],很容易了解,不过意义也很深远 
如果以[究竟]来说,这个[深心]当然就是指[不二], 
所以能不退,所以能相应一切法,因为知义知法知方便 
如果以[次第]来说,就可说是菩萨次第的境界 
如果以[方便]来说, 
就是告诉众生,您的信心要非常深,您的发心要非常深,您念佛的心要非常深 
 
至于多少才叫深 
如果修行人念佛信佛,随便就受到家人朋友的干扰或障碍 
那就不是深心啰 
 
深心其实满容易了解的 
[念佛]能否真正深心不受到外界干扰 
[信佛]能否真心深信不因世论而疑惑 
[法义]能否深入甚深佛法不堕入二乘 
这些都可以看出是否深心 
 
所以[观无量寿经]提到,[深心]是[上品上生]的条件 
[占察经]~[[[[三者“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的意根功德就是与法相应的情况 
所以,[药王菩萨本事品]提到往生极乐世界随即见佛,其实就是上品上生的情况 
 
 
以上简单说明,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引用:  
 
开示不敢当 
仅是聊聊末学的了解和体会 
 
一般会无法了解或有所疑问 
这是因为初学者或还没有深入经藏的行者 
对于佛经还处于学习的阶段 
所以通常无法用[究竟实义+圆满方便]的方式来解释和理解名相 
而且在生活上对于实修和法义的相应和印证也还不足够 
所以才会无法明白各种次第的解释或者执着于某种涵义 
 
这只要大家多读经,多深入经藏,多深入实修 
慢慢就能兼顾[深度]和[广度],能以[究竟]和[方便]来圆满体会法义 
这就是[法华经]所讲的~ 
不论对于[小乘佛经]或[世俗之论]和[外道知见], 
都能转为以[大乘义理]来为众生解说,让众生脱离短见俗见和邪见而入佛知见 
 
以上简单补充说明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