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如何[正观五阴],[观五受阴细微生灭相]? ~ 持世经 
 [节录编辑]:首楞严三昧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文节录如下
 
 持世经五阴品第二之一
 
 尔时佛告持世菩萨。持世。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一切法实相。若欲善分别一切法章句。若欲得念力。若欲转身具足得不断念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疾入如是法门。于是法门得智慧光明。何以故。于是法中疾得具足故。
 
 又复持世。菩萨摩诃萨勤修集如是法门。入是法方便门者。则能得分别[阴]方便。[界]方便。[入]方便。[因缘生法]方便。[四念处]方便。[五根]方便。[八圣道分]方便。[世间出世间法]方便。[分别有为无为法]方便。
 
 持世。何谓菩萨分别五阴方便。菩萨摩诃萨正观[五取阴]。
 所谓[无明阴]是五取阴。[苦阴]是五取阴。[痴阴]是五取阴。[病阴][痈阴]。[如箭入身阴]是五取阴。
 
 
 (附注:如何观察色阴?)
 
 菩萨分别观察。选择[色取阴]。云何为分别观察选择[色取阴]。
 是[色取阴]从四大生。假名为[色取阴]。是[色阴]无有自性。但以四大和合。假名为[色阴]。
 色阴无有作者。无使作者。无作无起无出。名为[色阴]。但以先业因缘四大所摄数名[色阴]。
 [非阴]是色阴。譬如虚空。阴实无生相。若说[虚空阴]。是中无有法生。但有名字。故名为[虚空阴]。
 凡夫于此无[阴][阴相](另一版本为[阴想])。以颠倒心故无[实][实相](另一版本为[实想])。贪着[我]五阴[我所]五阴。[我]色阴[我所]色阴。如是贪着。
 是诸凡夫贪着[色]已。于[色]中依止[我][我所]。[有色][受色][取色][着色][依色]。受行种种恶不善业。
 我等不应随凡夫学。我等应勤修集助菩提法。今应正观色阴。
 
 菩萨正观色阴时。知同水沫聚。云何知同水沫聚。
 无聚是水沫聚。但从众缘生。不可执捉无有坚牢。水沫聚中无有。聚相无聚是水沫聚。色阴亦如是。色阴中无有阴相。
 
 菩萨如是观时作是念。
 凡夫不能正观虚妄色。不能如实知色无常。不能如实知色相。
 我等入正道。不应贪着虚妄。不应贪着色。何以故。色是不可贪着相。色但有名字无决定相。
 当观是色无决定相。离名字故名之为色。又说色名恼坏相。
 智者通达知是无相。我等应当善知修集色无相方便。不贪着色相。
 若人贪着色相。即贪着色。我等应善知入色相。
 
 菩萨如是正观时。如实观察选择色。是色阴皆从凡夫忆想分别起。
 若法从忆想分别起。即是不生。一切忆想分别皆非真实。
 凡夫依止颠倒所起色。为色所缚为色所害。往来苦恼。无明痴暗故。贪色不舍。见色有常牢固。
 是凡夫人为色缚。色所缚故。往来地狱畜生饿鬼天人。深贪色味。不观色中有诸过恶。
 我等不应随凡夫学。应当观察选择分别修习色方便。分别观察选择色时。见色性如梦。
 譬如梦中色。皆从忆想分别觉观起。曾所见闻觉知因缘起。
 是梦中亦知彼我。亦见地水火风。亦见山河丛林。梦中色相无有决定。但以忆想故有。
 色阴相亦如是。从先世业因缘出。无有决定性。
 
 菩萨如是思惟不取色。若我若我所。但正观色如实无常相虚妄颠倒。
 众生颠倒贪着取色。若我色。若我所色。若彼色。若彼所色。
 如是正观察选择色时。不得色。不见色性。亦不贪着色无常。
 
 菩萨尔时若于色中。爱念贪着皆悉除断。
 善知色正相善知色平等相。善知色灭相。善知色灭道相。善知色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作是念。是身色阴。皆从业果报觉观起。四大所摄是身色阴。非我非彼无有所属。无所从起。
 观色阴如是。内色不贪不受。外色不贪不受。
 过去色不贪不受。未来色不贪不受。现在色不贪不受。即知一切色阴是无生相。
 是菩萨尔时不灭色亦不求灭色法。
 
 持世。菩萨摩诃萨观察选择色取阴如是。
 
 
 (附注:如何观察受阴?)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观察选择][受取阴]。
 (附注:[观察选择]就是[善拣择])
 
 菩萨作是思惟。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皆从因缘生。属诸因缘入受相中。此中无有受者。但以贪着故。贪著者即是不真。虚妄从忆想分别起。
 是菩萨如是思惟时作是念。是凡夫为虚妄受所缚。为[三受]所害。所谓[苦][乐][不苦不乐]受。
 是凡夫若受[乐]。为[爱结]所使。以爱结所使故。能起恶业。
 若受[苦]。为[恚结]所使。以恚结所使故。起诸恶业。
 若受[不苦不乐]受。为[无明结]所使。是人因无明结所使故。不脱忧悲苦恼。
 我等今不应随凡夫学。应正观诸法。我等应如实观诸受。
 
 菩萨如实观[受阴]作是念。
 非阴是受阴。从忆想分别起。颠倒相应无有受者。但从先世业因起。今世缘故。
 诸受自性空。受中无有受相。菩萨观达受阴。譬如雨渧水泡。有生有灭无有决定。
 受阴亦如是。次第因缘起。属诸因缘无有住时。虚妄不实从忆想颠倒相应起。
 
 菩萨尔时作是念。凡夫可愍为诸受所制。以不正观受阴故。
 故得乐受生着。得苦受亦生着。得不苦不乐受亦生着。
 为诸受所缚驰走往来。从身至身受结所缚。轮转五道无有休息。
 是凡夫著于诸受。为受所制为受所系。不脱受阴。于受阴所不见出处。
 不知正观受阴故。不知如实观受阴无常。于受阴中为欲染所缚。不知受阴如实相。
 
 我等今不应随凡夫学。应如实观察选择受阴。
 即时如实观受阴。无阴是受阴。不真阴是受阴。颠倒阴是受阴。不住阴是受阴。
 是时见受阴如实相。无有作者。无有使作者。于受阴中不见受阴相。
 如是观受阴。不见受阴在内不见受阴在外。不着受我不着受彼。
 知受阴无所从来无有所属。无法能生受者。
 但从颠倒相应先世业果报数名[受阴]。见受阴虚妄因缘相续行。
 尔时过去受阴。不受不贪不着。未来受阴。亦不受不贪不着。现在受阴。亦不受不贪不着。
 是人于乐受中除却爱结。于苦受中除却恚结。不苦不乐受中知见无明结故。勤行精进。
 菩萨尔时。若受乐受心不生爱。若受苦受心不生恚。若受不苦不乐受心不生痴。
 
 持世。凡夫多于乐受生爱。苦受生恚。不苦不乐受生痴。
 是诸凡夫以爱恚痴故深入暗冥。不能如实知受阴。亦不知爱恚痴相。
 深贪着爱恚痴。所谓是我我所。是此彼等。
 
 持世。菩萨摩诃萨于此中[正观受阴]者。不为[爱][恚][痴]所牵。
 若生[爱][恚][痴]。即能除断行于正道。(附注:[爱][恚][痴]即贪瞋痴三毒之另译)
 于乐受中断爱结使故勤精进。于苦受中断恚结使故勤精进。于不苦不乐受中断痴结使故勤精进如实知三受相。
 尔时有所受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皆离不着。离爱结使。离恚结使。离痴结使。诸受起时皆能知见知受阴如实无常。
 若能如是知已。于受阴中欲染悉断。入断受阴欲染道中。不为诸受所污。
 
 是菩萨若如是正观受阴。如实知受阴。知受阴[集]受阴[灭]受阴[灭道]。
 然后如实知受阴是无生相。以无生相。通达受阴无相。
 
 持世。菩萨摩诃萨如是[观察选择受阴]。
 
 (附注:如何观察想阴?)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观察选择[想阴]。
 
 菩萨摩诃萨[正观想阴]时。见[想阴]皆从颠倒起。虚妄不坚固不真实。从本已来不生相。以因缘和合从先世业力起。
 
 作是念。非阴是[想阴]。虚妄阴是[想阴]。颠倒阴是[想阴]。
 想阴中无[想][阴想]。譬如春后月焰。以名字故说名为焰。[阴][想阴]亦如是。以识相故说名[想阴]。
 
 凡夫于此为虚妄想所系。或识乐或识苦。或识不苦不乐。或识寒热。或识男女。或识五道生死。或识合或识散。或识过去。或识未来。或识现在。或识好或识丑。或识有或识无。
 是凡夫想。皆为颠倒虚妄。属诸因缘。但假名为想阴。此中若内若外。无有想者。
 凡夫人虚妄想所系故。或识贪欲。或识瞋恚。或识愚痴。或识妻子。
 凡夫依止是想阴贪着虚妄。以是想阴驰走往来。不能如实观想阴是虚妄。
 凡夫人以我想彼想男女想。系于想阴不能得脱。贪着想阴。[我]是想阴。[我所]是想阴。
 
 我等不应随凡夫学。菩萨摩诃萨如是正观想阴。
 想阴中想阴想不可得。如焰阴中焰。阴相不可得。菩萨见想阴如焰性。
 过去想阴不贪不受不着。未来想阴亦不贪不受不着。现在想阴不住。
 不分别若我若彼。即彼灭[想受阴]道。通达[想阴]是无生。不见[想阴]若来处若去处。
 但以颠倒相应先世业因所起。现在缘所系。
 无阴是想阴。观察选择想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即通达想阴无生。亦不分别想阴灭。
 但为灭一切想受阴故。亦住如实知见故。
 
 菩萨如实观想阴时。远离一切想道心。亦不住一切想道。
 但住知见想阴。亦如实想阴。不贪着想阴。如实观察一切想阴。如实知想阴集灭尽。
 
 持世。菩萨摩诃萨如是[正观察选择想阴]。则离[想阴]欲染。亦能行断[想阴]欲染道。
 
 
 (附注:如何观察行阴?)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观察选择[行阴]。
 
 持世。菩萨摩诃萨。观行阴从颠倒起虚妄忆想分别假借。
 而有菩萨尔时若身行口行意行。皆观不净无常苦空无我。如是观时作是念。
 非阴是行阴。苦阴是行阴。因缘生阴是行阴。像阴是行阴。
 诸行阴无增无减无集。若[身行][口行][意行]无有作者。
 
 智者不贪受是[行阴]。何以故。
 是诸身行。不在身内。不在身外。不在中间。
 口行意行亦如是。不在意内。不在意外。不在中间。
 
 行阴中无行阴相。何以故。是行阴从众因缘颠倒起。虚妄不真。先业果报所摄。亦令因缘所系。
 能有所行诸所有行。若身行若口行若意行。皆非真行。是无所有行。是虚妄行。是颠倒行。
 是故说非阴是行阴。何以故。智者不决定得行阴相。是身行是口行是意行。此处彼处若内若外。
 又身口意行。尚无决定行相可得可说。何况行阴可得可说。是故说无阴是行阴。
 
 凡夫起颠倒想贪着[身][口][意]行。忆念分别是[行阴]。为行阴所缚驰走往来。
 是凡夫人以颠倒故。起身口意行。起已贪着归趣。无法生法想。无阴生阴想。
 贪着颠倒行故。为行阴所系往来五道。常随身口意行。不能如实观身口意行。
 不能如实观行阴故。以身口意而起诸行。
 是诸凡夫著颠倒故。着不真法故。着虚妄故。数名行阴。
 
 持世。菩萨于此中如是正观诸行无有根本。羸劣无力以众缘和合。可说[行阴]。
 是中无有真实行阴。无阴是行阴。从本已来不生是行阴。无性是行阴。
 诸行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无有住时诸行念念生灭。
 
 持世。菩萨如是[正观行阴]空不可得。不坚牢相。乃至毫厘亦不可得。
 作是念。是诸凡夫为不坚牢法所系。行阴所系。贪着所缚。
 起身口意行。我是行我所是行。起如是业为行阴所缚。不知行阴性入无明痴冥。
 于诸行中生真实想。以颠倒故贪着受取行阴。
 是人贪着受取行阴故。或起乐行或起苦行。或起不苦不乐行。
 是人起乐行已得乐身。起苦行已得苦身。起不苦不乐行已。得不苦不乐身。
 是人得乐身已生爱。得苦身已生瞋。得不苦不乐身已生愚痴。
 是人以爱瞋痴故。不见诸行过恶。不能清净身口意行。
 是人身口意行不清净故。堕不清净道中。所谓地狱畜生饿鬼。
 或时暂生天人中。贪着身口意行。深着行阴。
 
 菩萨摩诃萨应如是正观。今我等不应随凡夫学。
 我等应清净身口意行。不应贪着行阴。应观行阴过恶。应求出[行阴]道。
 如是观者名为[如实正观行阴]。亦名[正观行阴无常]。
 即时如实观诸行。诸行集诸行灭。诸行灭道。不受不贪不着诸行。亦不贪不着行阴。
 如是观时远离[行相]。亦行无[行阴]道。即观诸行空。于一切诸行中。惊怖生厌离心。
 但起清净身口意行坏行相故。离行阴相故。是人有所得身皆是清净。
 何以故。
 是人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身行清净。口行清净。意行清净。
 是人远离行阴相。坏诸法及根本相。
 如是正观时见行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得诸行决定生相。亦不得决定灭相。
 即观诸行无生灭相。一切诸行亦无生灭。
 
 是人观一切诸行无生灭相。生厌离心。正通达诸行集灭相。虽证诸行无生相。而善通达诸行相。
 何以故。
 持世。是行阴无决定相。譬如芭蕉坚牢相不可得。无坚牢相亦不可得。
 行阴亦如是。坚牢相不可得。无坚牢相亦不可得。
 
 持世。菩萨摩诃萨如是观察选择思惟入于行阴。
 
 (附注:如何观察识阴?)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正观察选择识阴]。
 
 菩萨摩诃萨观非阴是[识阴]。颠倒阴是识阴。虚妄阴是识阴。何以故。
 
 持世。是[识阴]从颠倒起。虚妄缘所系。
 从先业有。现在缘所系。属众因缘。虚妄无所有。忆想分别起。从识而生。有所识故名之为[识]。
 从忆想分别觉观生。假借而有。有所识故数名为[识]。
 以识诸物故。以起心业故。以思惟故。众缘生相故。起种种思惟故。数名[识阴]。
 从有所识。有识像出。示心业故。摄思惟故。数名[识阴]。
 或名为[心]。或名为[意]。或名为[识]。皆是[意业]分别故[识阴]所摄。
 [识相][识行][识性]示故。数名[识阴]。
 
 如是非阴是识阴。不生不起不作。但以颠倒相应缘虚妄识故。数名[识阴]。
 
 何以故。
 
 是[识阴]从众因缘生无自性。次第相续生。念念生灭。是识缘不生阴相。
 
 何以故。
 
 是[识阴]生相不可得。决定相亦不可得。生相不可得故。决定相不可得故。根本无所有故。自相无故。牢坚不可得故。
 智者正观察选择通达非阴是识阴。
 
 凡夫于非识阴生识阴相。以觉观分别忆想颠倒相应虚妄所缚。强名为[识阴]。
 [贪着]是[识阴]依止所识。依止识种种示思惟故生起[识阴]。
 是人种种分别。贪着内识。贪着外识。贪着内外识。贪着远识贪着近识。以识相故分别起[识阴]。
 是人以忆想分别若[心]若[意]若[识]。假借强名是[心]是[意]是[识]。如是知种种心相生。
 是凡夫贪着识阴。为识阴所缚。[心][意][识]合故。起种种识阴。
 分别虚妄事故。以一相故。以决定相故。能得是[心]是[意]是[识]。能得分别爱着。
 是人依止识阴深贪识故。亦得过去识阴贪着念有。亦得未来识阴贪着念有。亦得现在识阴贪着念有。
 诸凡夫于[见闻觉知]法中。计得[识阴]贪着[念有]。
 是人贪着见闻觉知法。为识阴所缚贵其所知。以[心][意][识]合系故驰走往来。
 所谓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皆识阴所缚故。
 不能如实知识阴。识阴是虚妄不实颠倒相应。因见闻觉知法起。
 此中无有实识者。若不能如是实观。或起善识。或起不善识。或起善不善识。
 是人常随识行。不知识所生处。不知识如实相。
 
 持世。菩萨摩诃萨于此中如是正观知识阴从虚妄识起。
 所谓[见闻觉知]法中众因缘生。无法生法想故贪着识阴。
 我等不应随凡夫学。人我等当如实正观察选择识。如实正观察选择识阴。
 是诸菩萨如实观时。知识阴虚妄不实从本已来常不生相。
 知非阴是识阴。像阴是识阴。幻阴是识阴。譬如幻所化人识。
 不在内亦不在外。亦不在中间。识性亦如是。如幻性虚妄缘生。从忆想分别起。
 无有实事如机关木人。识亦如是从颠倒起虚妄因缘和合故有。
 如是观时。知识皆无常苦不净无我。知识相如幻。观识性如幻。
 
 菩萨尔时作是念。世间甚为狂痴。
 所谓从忆想分别识起于世间。与[心][意][识]合。三界但皆是识。
 是[心][意][识]亦无形无方。不在法内不在法外。
 凡夫为虚妄相应所缚故。于识阴中贪着若我若我所。
 是人贪着识阴在内。贪着识阴在外。贪着识阴在内外。贪着识阴在彼我。
 是人贵此识阴为识阴所缚。受识阴味说识阴相。所谓若心若意若识。随味行故贪受识阴。
 是人为识所缚。识阴合故为心意识所牵。以心意识因缘力故生是凡夫。
 若起下思得下身。若起上思得上身。若起中思得中身。
 是人随心意识力故。生依止诸入。贪着识阴故。不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菩萨于此中如实正观选择识阴。如实正观识阴无常相故。
 过去识阴不贪不着不念。知非阴是识阴。
 未来世识阴亦不贪不着不念。知非阴是识阴。
 现在识阴亦不依止。如实知识阴无常相。如实知识阴生灭相。
 
 若如是思惟正观识阴。是名[正观入识阴道]。
 所谓如实知识。如实知识集。如实知识灭。如实知识灭道。
 是人如实观识阴集灭相。能坏识阴。能断一切相。知识阴集灭相。亦通达识阴集灭相。
 
 菩萨尔时亦不生识阴。亦不灭识阴。是识阴从本已来无生。
 如是观时不分别识灭相。通达识阴无生相。何以故。
 
 持世。是识阴无生无相无成。是识阴生性虚妄故。入在无生相中。
 持世。识阴终不有生成相。是识阴相从众因缘生。
 持世。菩萨摩诃萨如是观因缘法。非阴是识阴。
 观察选择信解证知。通达诸所有识悉皆知实。菩萨知识阴实故。如是一切所缘知皆破坏。
 
 持世。菩萨摩诃萨如是观识阴。知是识阴无生者。无作者无起者。无受者无所受者。
 但以众缘生。众缘合故有。缘见闻觉识法故系有。从本已来常毕竟空。
 如是观识阴时。即知识阴是无作无起相。不贵不着。
 
 持世。菩萨摩诃萨如是[正观察选择入识阴]。
 
 若菩萨能如是方便入五阴。能如是[方便正观五阴]。是名[通达入五阴集灭道]。皆能断诸阴相。
 真知五阴方便。以是方便故。于五受阴中。不贪不着不缚不系。如实知色无常相。
 是菩萨若于色有欲染则能除断。亦如实知受想行识。亦如实知受想行识无常相。
 若于受想行识中。有欲染则能除断。菩萨于五受阴中除断欲染故。随顺通达决定五阴方便。
 如是观时。能知[五受阴细微生灭相]。
 
 (附注:如何观察五受阴细微生灭相?)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能观察选择[五受阴细微生灭相]。
 
 菩萨摩诃萨观众生初入胎[歌罗罗]时。先[五阴]灭即更有[五阴]生。从是已来观五阴生灭相。
 虽先识灭亦知五阴非断灭相识。虽依止[歌罗罗]。亦知五阴不至不常。
 如是观初入胎一念五受阴生灭相。从[歌罗罗]乃至出生。及后增长乃至死时。
 观此五受阴念念生灭相。如是观察选择五受阴微细生灭相。
 
 持世。是五受阴微细生灭相者。
 所谓先五受阴灭。次第无物有至胎。识初合时五阴即有生灭。因[歌罗罗]五受阴假名为[人]。
 所以者何。持世。识无所依则不能住。识所依者五受阴是。
 持世。又[无色界]中诸天。五受阴细微生灭相亦应如是知。
 
 持世。如是[细微五受阴生灭相]。[辟支佛]智慧所不能及。何况[声闻]智慧。
 惟诸佛如来善知五受阴。从初入胎细微生灭相。及[无色天]诸阴念念生灭。
 所谓一切智慧。出一切世间智慧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至佛慧境界。
 是人虽如是观察选择五受阴细微相。从初入胎乃至无色天。亦不能究尽如诸佛所知。
 
 持世。诸佛如来无有随他智慧。自然得一切智慧方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佛智慧无所不达。诸佛无碍智慧。于一切法中得决定慧。于一切法中得自在力。
 何以故。于无量无数千万亿阿僧祇劫行于深法故。
 
 持世。一切凡夫不能如是[方便观五受阴]。何况[观五受阴细微生灭相]。
 何以故。诸凡夫人不能知五受阴如实。凡夫不知取。不知受阴。
 
 持世。何谓为取。
 取名我取众生取。见取戒取。五阴取。十八性取。十二因缘取。是名为取。
 乃至所有法。若内若外。所谓[欲]取[有]取。见闻觉识取。[我][我所]取。
 
 持世。凡夫于此[虚妄取]不知不见。颠倒因缘而取诸法。是人为[取]所系。
 [无明]因缘取诸[行]。诸行因缘取[识]。识因缘取名[色]。名色麁相众生染着归趣。(附注:即十二缘起)
 所谓色取色合色缚。及取四无色阴。受想行识分别为名。
 
 持世。若无诸佛。众生则无所知无所见。不能正观五受阴。
 诸佛出于世间。坏众生依止色。坏依止受想行识。坏和合一相故。
 诸佛如来作如是分别说。汝等所依所归。是名为色。是色但以四大和合。受想行识但有名字。名色相成就故说五受阴。汝等众生莫贪归此不牢坚五受阴。
 
 持世。如来何故说五受阴。
 持世。是凡夫人。从颠倒生入无明网。驰走往来何所归趣。贪受五受阴相作是念。我依止此当以得乐。是人以是乐想贪归五阴。以苦想以不苦不乐想贪归五阴。凡夫人所归所依止处。是名[五阴]。
 
 持世。诸凡夫人从生以来盲不知五阴为是何等。不知五阴从何所来。不知五阴如实故。贪受五阴。是故说名受阴。于此中谁有受者此中受者不可得。但以颠倒贪着分别虚妄自缚无明痴暗故。取我取我所。取此彼。是故说受阴是五阴。无有取者亦无决定相。
 
 是故智者。知非阴是五受阴。颠倒阴是五受阴。无明阴是五受阴凡夫于此为所系缚。贪归五取阴。以贪归故不知何等是取。
 何等是取阴。但为贪着所归五阴。往来生死。贪着是五阴故驰走诸趣。贪归何等。贪归见贪归闻。贪归觉贪归识。贪归爱贪归无明。
 
 是诸凡夫。为爱缚所缚。贪爱五受阴。为诸盖所覆入无明暗冥。不知不觉我等今为贪归何处。系缚何处。以不知故。往来地狱畜生饿鬼人天道中。生死所缚贪归生死不放不舍。不断五阴亦不能知五阴如实相。不如实知故。为种种苦恼所害。堕虚空狱不知出处。
 
 是人不见出道故。于无始生死道中受诸生死。是故不能得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亦不得度无量生死险道。亦不得脱诸大苦聚。还复归趣于苦。贪着于苦。为苦所使。何等为苦。五受阴是。生时但苦生。灭时但苦灭。
 
 持世。我以是因缘故。为弟子说法。汝等比丘。当正观色阴。亦当如实知色无常相。
 汝等若于色中有欲染者。当疾除断。汝等当正观受想行识。亦当如实知受想行识无常相。
 若于受想行识中有欲染者。当疾除断。除断欲染故心得正解脱。
 
 持世。若有人知我所说法义如是能如说修行。当得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若人不能如说修行。为色缚所缚。为爱系所系。入无明暗冥贪取五阴。是人贪取五阴故。不能得脱生死险道。
 
 持世。以是义故。我说世间与我诤。我不与世间诤。
 
 何等为[世间]。所谓贪着五受阴者。为世间所摄。
 是人贪归五阴。为五阴所缚。不知五阴性。不知五阴空相。而与我诤。
 是人违逆佛语。与佛共诤故堕大衰恼。
 
 若有人于佛在世若佛灭后。能如是观虚妄五受阴空无所有。从颠倒无明暗冥起。虚诳妄想但诳凡夫。非五阴似五阴。如是之人不与佛诤。不逆佛语故。得脱地狱畜生饿鬼苦恼。
 
 
 持世。诸佛不与人诤。断一切诤讼名之为佛。但为众生演说实法作是言。汝等先所取者皆是颠倒。一切众生颠倒力故。贪归五阴往来世间。是人贪归五阴已。起种种邪见。贪归种种名字。贪归种种忧悲苦恼。是人为种种邪见烦恼种种忧悲苦恼之所残害。无有能为作救作舍作归作趣。唯佛能救。凡夫小心小智慧故贪嗜五欲。依止多过五阴。是凡夫人与救者归者依者脱一切苦恼者。而共诤讼。
 
 持世。我今举手其有见五阴者。见阴相者。贪五阴者。我则不与是人为师。是人亦非我弟子。
 不随我出家。不随我行。不归依我。是人入于邪道。入虚妄道取不实者。是为颠倒不知佛意。不知佛随宜说五阴。不知佛第一义。是人不受佛教。不应受供养而受。是人我尚不听出家。
 何况当得受人供养。何以故。如是之人是外道徒党。所谓生五阴相者。贪着归趣五阴者。
 
 持世。当来之世后五百岁法欲灭时。于我法中出家多是生五阴相者。决定说五阴相。深着五阴入虚妄邪道。于我法中而得出家。袈裟绕咽。常乐往来白衣居家。当知是人与外道无异。亦以我法多为众人恭敬供养。
 
 持世。我说是见五阴者。决定说五阴者。贪着五阴者。不听受人一杯之水。
 所以者何。是人于我法中。乃至无有柔顺法忍。是人违逆我法。背舍圣行。
 
 持世。是故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应如是发大誓愿。于我如是甚深经典当共护持。亦断众生五阴见故而为说法。
 
 持世。我是经中说破一切阴相离贪着阴相。
 尔时多有在家出家闻如是等经。起于诤讼不生实相。
 菩萨摩诃萨于此中应发大誓愿。我等于后恶世贪着五阴邪见众生作大利益。
 所谓度脱贪着见五阴众生。随宜方便以法利益。
 
 是故持世。菩萨摩诃萨若欲得善知诸法实相。亦善分别诸法章句。欲得念力。欲得转身成就不断念。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常观是五阴无常相。苦相。无我相。虚妄相。不坚牢相。毕竟空相。从本已来不生相。常正观时五受阴中。所有欲染则能除断。亦得如是等深法中方便。
 
 …..
 持世。是故菩萨摩诃萨。若欲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于是清净无染法中。勤行修集此阴入性。及余有为法中说实知见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