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学习这段佛经内容 
 【复次、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性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然灯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在上述佛经中,佛陀劝导众生应当:
 “遵守道德, 孝顺父母, 尊重佛法僧三宝, 遵守世间法, 多放生修福.....”
 由此,联想到身边的众生对于父母不同的态度和做法
 有的人年纪轻轻不去工作,不但不赡养父母,反而心安理得的啃老
 有的人工作繁忙,常年远离父母,客观上无法照顾父母,但即使父母很需要帮助,也始终以自己的事为中心,各种理由推脱
 有的人会照顾病患中的父母,但有各种抱怨、不满,毫不掩饰的发泄到父母身上
 有的人关心父母,爱护父母,细心照顾,用心陪伴......
 
 反观末学自身,在进入父母这个角色之前
 对父母没有深深的感恩之心,总是在索取
 认为父母为自己作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真正当了父母后,才知道父母的爱是那么无私
 就如善知识所讲的那般
 
 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关于[正确对待、引导父母及家人]的相关内容
 
 一、要孝顺父母
 
 孝顺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不懂孝顺父母,或对父母无法孝顺,那也不可能尊敬其他长者,因为这是同理心
 如果看到父母逐渐老迈,身体衰老,行动不便,正常人就会尽心体贴照顾
 因此,进而能体会其他老人身体老化的难处,所以,生活中能同情老人和帮助老人
 再者,或因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而能体会一般老人前半生对社会的贡献,进而能尊敬老人
 
 这些同理心和感恩心就是身为人的基础,有这样的心才会投生为人
 这是心念和投生的原理,就像一些数学或物理或化学原理
 如果没有这种同理心和感恩心,那就会相由心生,投生为相对应的其他生物或六道中的其他众生
 
 因此,对于逐渐败坏的社会现象,我们会规劝人们要孝顺父母,要有同理心和感恩心
 
 以上这只是身为人的基本道理——真正的孝顺
不孝父母当堕地狱饿鬼畜生~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
 
 二、什么是真正的孝顺?
 
 帮助家人能解脱轮回,帮助累世父母能解脱轮回,帮助一切众生解脱轮回(因为众生都是累世父母)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而想要完成这个真正孝顺的目标,那就要自己先深入佛法,明白究竟解脱的道理和方法
 那就要先逐渐减少甚至断除自己的世俗欲望和干扰,不然难以深入佛法
 并且在生活中逐渐落实各种实修,如果自己都做不到,那又如何解救众生
 只有自己实修实证才能赢得家人和众生的信任和支持
 才能真正解救众生,才能真正落实孝道
 所以,没有落实佛法实修,那才是真正不孝
 
 以上简单说明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如何快速让自己修行成就呢?
 那就要
 1.随时阅读佛经和正见善文
 2.随时思维法义
 3.随时在生活中落实实修
 4.随时为众生演说佛法
 因为上述四点而能快速贯通一切佛法——真正的孝顺
三、如何劝化、引导父母和家人呢?
 
 为人子女和晚辈,应该和善劝诫凡夫俗子智慧和福报都不圆满
 若用强硬手段很容易误入歧途而且招引恶友或恶鬼神
 所以,应该自己坚守戒律,以[慈悲心]和[清净心]来劝导众生
很多人以为自己用强硬手段或叫骂的方式就是为对方好,就以为自己是对的其实这是自己颠倒了,是自己愚痴,是自己不明白有智慧的方法
 
 父母不善,不代表您用强硬的手段就能劝化
 何况您是晚辈,父母骂您的时候您都不愿意接受了
 何况父母受到子女的强硬口气,难道就能接受吗
 现在末法,平辈或长辈的劝说一般人都不理会了,何况对于晚辈的强硬手段
 再者,或者您只会强硬的手段呢,而不能做到温和劝导,
 这就是您的不圆满啰,是您自己脾气不好智慧不足
 所以应该加强自己的能力才对
 
 佛弟子应该要相信慈悲柔和能度化众生,
 这样才能增上修行真正逐渐增长智慧而能普渡众生成佛
 而不是什么都要用吵架争辩或武力来达成
 这样只会引发黑业和召引恶鬼神,自己堕入魔道而不自知——[问答]如何劝化父母?
先讲因果报应和功德福报!众生都有趋吉避凶之心,所以讲因果报应和如何获得功德福报,这就是最好的方便
 
 很多经典都有讲「皈依」后可以消除多少业障、得到多少功德福报以及善神护法的护持,
 例如:「地藏经」也有教导信奉「地藏菩萨」的功德利益,「普门品」则详述念「观世音菩萨」的好处
 「阿弥陀经」则介绍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的功德利益,这些都是劝人皈依学佛或学经念佛的诱因。
 佛经中讲的「皈依的功德与利益」转载于后
 
 可以尽量鼓励父母去皈依、受五戒,这些听「出家法师」讲因果和持戒道理,比你自己讲还有用。
 有些事情,该由别人或出家法师去说比较快又容易(身为子女容易讲不听或不好说),这样也是方便
 
 所以,让父母有信任并追随的出家法师,这样会比较方便
 不用自己一直讲,可以让父母多听多看出家法师的录音或录影或弘法电视
 这样比自己说还有用(当然,对于实修者来说,演说能力也是要加强的,也要能劝化家人才行)
 
 不过,也不用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要先让父母成为基本的佛弟子,
 让父母愿意信佛念佛、愿意皈依三宝,愿意去佛寺佛七,愿意求生西方净土,这样就行了,
 吃素方面,如果一开始无法全素,可以先从蛋奶素开始,进食前都要念佛供养超度
 就是还可以吃蛋和奶,只要蛋不要吃太多还算可以(从食安和因果来说,蛋奶都有问题,还是少吃为妙)
 如果没办法每天吃素,就从初一、十五或六斋日、十斋日开始
 (这些当然都是以初学者来说,不要太勉强初学者。而对于真正的实修者,当然都要严谨持戒的)——皈依的功德利益,&如何劝父母和家人皈依学佛?
生老病死,成住坏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论物质世间和凡夫心念,都是虚幻不实,不断的变异
 只有学习佛法,藉由断恶修善,逐渐深入明白法界实相
 明白[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依教奉行,深入实修,逐渐观照自心,恢复佛性,
 这样才能逐渐解脱轮回之苦
 
 所以,首先要对人生和生命的真相,有些基础的认识和了解
 了解后才容易发起真心去学习,也才容易由实修中的体会增加信心
 认识清楚了,才容易自动自发的去做,才甘愿做
 不然就会像一般初学者的情况,很懈怠
 尤其丈夫或妻子,和家人可能根本没意愿修行
 这样就算勉强去做,也没有诚心诚意,这样就不会有太大效果
 佛经上说,修行要至心要诚心要甘愿
 不然就算一点点的业障也无法消除——[建议初学必读]~认识生老病死和法界真相,以及改变命运的原理和方法
应该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他,同事 这四个法门来摄受家人,这样才是行菩萨道1.布施给先生一个微笑,布施给先生一个礼物,布施给先生一个理性的沟通,或给钱都行
 2.爱语(不是情爱话)就是不要恶口不要说难听的话,要善护念众生,不要恶口结恶缘
 3.利他就是要先照顾好家人,凡事要想到家人的感受,不能因为学佛就只按照自己的意思,只念佛诵经却忘记照顾家人
 4.同事就是家人要一起共事,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不要因为学佛就觉得和家人共处很厌烦,处处格格不入
 
 藉由以上四种方法,培养自己和众生的善缘,这样家人就会同意自己学佛,这样才能度化众生——家人不学佛,又障碍自己,该怎么办? ~ 菩萨四摄法
只要您随时保持佛心,相随心转,慈眉善目,这样就能摄受家人一起学佛其他众生看到您也会认同您赞叹您,您自然就会广结善缘,增长福慧
修行先做好自己的本分,这样才能逐渐引导家人一起学佛
 末法时期很多女人没做好这点,以至于和家人闹翻天
 这其实都走错了方向,堕入魔障
 这样一意孤行,心怀对立甚至怨恨
 [华严经]上说,[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生],难怪障碍横生
 这样不仅度不了自己,也让家人对学佛起反感,
 造成众生不信佛法和毁谤佛法,这样不是徒增罪过吗——学佛应该循循善诱,切忌和家人起争执
[诸经辑要]家人喜欢杀生,邪淫,偷盗,喝酒...,该怎么办?(如何让家人远离十恶业)
 
 四、如何正确处理与家人的关系
 
 精进实修虽然重要,但是因为自己和家人业障的关系所以,一开始都会有种种困扰和障碍,
 一方面是家人不了解,一方面则是因为自己智慧还不足,思维还不够开阔
 这要渐进平衡处理,调整自己的发心,不可与家人疏离或争执或甚至结恶
 不然那就失去修行和普渡众生的真义了
 
 一般人可能以为修行一定要抛家弃子或出家,或完全独处念佛诵经
 因为心态上狭隘了,不知道生活点滴都是修行,在于当下正念
 所以,对于家人,或生活,或工作,或同事,或其他众生,就会格格不入
 而总以为那些是障碍,不知道一切都是助缘
只要调整好正确的发心,心量放宽,不要把家人和众生当作负担这样就能快乐的学佛,也才能真正落实[菩萨道]
 
 因为[菩萨行者]是以[四无量心]为根本,[四摄法]和[六度万行]为法门
 菩萨行者发起[大慈心][大悲心][大喜心][大舍心](大乘舍心是指不执着和不二,不是指舍离众生),因此对众生不离不弃
 然后以[四摄法]摄受众生(详见后面补充说明)
 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为修行
 而家人就是我们可以练习落实菩萨道的最小单位
 如果连自己的家人都无法劝化改善,那又怎能说是在修行呢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心念一宽,您就会有不同的视野,
 您就会看见光明的方向
 就会明白随处都能修行,随时都是在修行
 因为大乘修行侧重心法心要的当下落实,这才是真正的摄心——[问答]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如何在家人工作和修持间得到平衡圆满?
学佛不能得到家人的支持和认同,其实问题都是在于修行人自己这其实是因为初学者是初学,所以自己本身要修正的问题很多,一时之间无法圆融又怪罪家人,所以才常会因为学佛而闹家庭纷争
 其实一般人不懂佛法或不信佛法,这是很正常的,对于不懂不信的人,怪罪他们又有什么用呢?
 初学者也是刚刚学习,和家人并没有多大差别,所以不用鄙视或怪罪家人,而是应该先改正和修正自己,让家人明白学佛确实是好的
 [四摄法]就是帮助佛弟子摄受众生法门,如果修行人能落实[四摄法],就能有效的转变家人的态度和观念,成为佛化家庭
 
 [四摄法]是属于菩萨道的普渡众生法门,特别适合在家佛弟子
 在家佛弟子入世学佛,除了修行自己,也要与人为善,和家人亲友和乐相处
 从中体会佛法的益处,让彼此都能有美好人生,以此为基础逐渐体会佛法深义,落实菩萨道而超越轮回
 所以建议在家佛弟子都能了解[四摄法],好好落实[四摄法]
 
 [四摄法]就是四种摄受众生的法门,就是[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
 
 [布施摄]是对于钱财心重的人,用财施,对于求知心重的人,用法施,使双方情谊逐渐深厚,而达到度化对方的目的;
 例如:对于家人或亲友可以不定时送一些小礼物,或随时微笑,适时关怀或鼓励或赞美,或布施劳力做家事,或和颜悦色适时的宣导正知见,
 以上这些都是布施的范畴,以此维持彼此良好互动,增进感情和互信,这样就容易引导亲友信受佛法
 所以,对家人不要吝啬布施小礼物,不要吝啬微笑和赞美,要布施劳力多做家事,要教导亲友吃素和因果
 因此,不是布施外人才叫做布施,布施家人也是修行重要的一环,这点要弄清楚,才不会内外失衡,才不会令家人讨厌
 
 [爱语摄]是随着众生的根性,以温和慈爱的言语相对,令他生欢喜心,感到我和蔼可亲而与我接近,以达到度化对方的目的;
 嫌恶嘲讽挑拨恶口只会让自己成为令人讨厌的人,更不用说修行和普渡众生
 因此,和亲友或众生说话,切忌嘲讽挑拨和恶言相向,这也是基本的十戒范畴.如果犯戒就不可能有定慧可言.
 再者,嘴巴都管不好,怎能说自己是修行人呢?嘴巴管不好,都是自己的心念出了问题,应该先检讨自己,好好忏悔.
 心美就能看到美好处,心好就能看到众生的好处,所以,不要吝啬赞美和鼓励以及关怀的言语
 赞美鼓励以及关怀更容易使亲友和众生能接受自己
 
 [利行摄]是以利益众生为重,以身口意诸行皆有利于人,以不在乎自己得失的利人行为,感化众生共修佛道,以达到度人的目的;
 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多帮助人,只要是正业正行,都应该支持,并且平常应该多宣扬正确知见和正业以及正行
 亲友或众生如果有任何一点一滴的善念或善行,都应该全力支持和帮忙,千万不可轻视或嘲笑或不在乎
 例如:如果家人想放生或去佛寺或乐捐,那应该放下自己的私事或定课,陪家人行善
 又或者,平常多宣扬正知见,帮助亲友和众生建立正行和善行的基础观念,促发众生能行善,这也是利行
 
 [同事摄]就是与众生同事,要深入社会各阶层中,与各行各业的人相接近,做其朋友,与其同事,在契机契缘的情况下,而度化之。
 例如:多参与各种文化慈善或爱心活动,加入各种社会服务的义工或志工,关怀病人老人孤儿和弱势或伤残
 如果能如此,这样的佛弟子必定是融入社会,受人爱戴和喜欢的人,
 如此广结善缘的良好互动,定能得到互惠的回报,定能获得好的工作和伴侣,
 也更能得道多助,更有实力能帮助众生,以及落实普渡众生的菩萨行
 一般人找不到好工作和伴侣,这其实都是自己的问题,就是不懂[只要正向的付出,就会有正向的回报],就是不懂因果
 如果自己是个光明乐观进取,有爱心有善心,帮助众生又工作认真的人,谁会不喜欢呢?
 所以,只要努力正向的融入社会和人群,就能自利和利他,就能落实菩萨道.
 对于家人或亲友或工作伙伴也是如此,学佛后不可就少了和家人说话或相处或少做家事
 应该透过相处或共同做家事,或关怀健康上工作上学业上的情况,来增进引导家人学佛的机会
 
 希望透过上述的说明,大家能更正面和深入的认识佛教和佛法,也更明白自己的人生和修行问题所在
 因此,对于人生,不要抱怨,不用不平衡,凡事都有因果,想要有美好的果实和人生,就要自己努力耕耘
 在家佛弟子如果能先好好学习四摄法,好好落实四摄法,
 相信必定能得到家人亲友和工作伙伴的支持和认同,真正成就佛化家庭,成为人间菩萨——改善自己和家人亲友同事关系的法门~[四摄法]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