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5-25 16:31 编辑 
 [浅谈]<占察善恶业报经>的教导原理
 
 
 【「善男子!如我所说甚深之义,决定真实,离相违过,当如是知。」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说如此等殊胜方便深要法门时,有十万亿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住坚信位。复有九万八千菩萨,得无生法忍。一切大众各以天香花供养于佛,及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
 
 尔时,佛告诸大众言:「汝等各各应当受持此法门,随所住处,广令流布。所以者何?如此法门,甚为难值,能大利益。若人得闻彼地藏菩萨摩诃萨名号,及信其所说者,当知是人速能得离一切所有诸障碍事,疾至无上道。」
 
 于是大众皆同发言:「我当受持,流布世间,不敢令忘。」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是所说六根聚修多罗中,名何法门?此法真要,我当受持,令未来世普皆得闻。」
 
 佛告坚净信菩萨摩诃萨言:「此法门名为“占察善恶业报”;亦名“消除诸障增长净信”;亦名“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显出甚深究竟实义”;亦名“善安慰说令离怯弱速入坚信决定法门”。依如是名义,汝当受持。」
 
 佛说此法门名已,一切众会,悉皆欢喜,信受奉行。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
 
 ===========================================
 
 这段内容主要是讲,佛陀教导众生应当受持此法门
 因为此法门“甚为难值,能大利益”——“速能得离一切所有诸障碍事,疾至无上道”
 此法门名为:“占察善恶业报”;“消除诸障增长净信”;“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显出甚深究竟实义”;“善安慰说令离怯弱速入坚信决定法门”
 
 常常在佛经当中,见到[受持],比如:
 
 由此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关于[受持]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受持?
 
 【受持】:(术语)受者领受,持者忆持。以信力故受,以念力故持。是法华五种法师行之一也。胜鬘宝窟上本曰:“始则领受在心曰受,终则忆而不忘曰持。”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受持】:梵语 udgrahaN!a。指领受于心,忆而不忘。可分三方面:
 (一)受持戒律,无论出家、在家者,一旦领受佛所制定之戒法,即须誓愿持守,不得有违。
 (二)受持经典,乃十种法行、法华五种法师行之一。即受学经典之际,发净信解,以恭敬心阅读,并须时时讽诵、忆念。又信受佛之教法,称受持佛语;信受某部经典,如信受法华经,称受持法华。于日本日莲宗,谓行者于唱诵“南无妙法莲华经”之经题、受持法华经之际,立即可由凡夫身转为佛身,称为受持妙法成佛,略称受持成佛。
 (三)受持三衣,据释氏要览卷上载,僧众得受三衣后,须依法于适当之时、地穿著,如入聚落、听法等,得著大衣;于净处、习诵等,得著七条衣;于任何处所,得著五条衣。(妙法莲华经普贤劝发品、陀罗尼品、胜鬘宝窟卷上本、得度略作法、从容录第三则)p3106 FROM:【佛光大辞典】
 
 二、应如何理解[受持]?
 
 佛经上常讲[若持是经....],或谈到[受持]其实这个[持]字,依照不同的修行次第,会有不同的意思
 
 首先是[信持]
 就是听到这部经上的道理,相信了,这是[信持]
 这就是[受持]的[受],就是[信受],[接受]
 就是相信,就是接受了佛经上的观念
 
 接下来是[修持],
 这就是[受持]的[持]
 也就是真正开始学习落实佛经中的教导
 
 不过一般初学佛者对[持]有另外的想法,
 大都以为[持]就是[拿到这本经],或是[拥有这部经]
 当然,这也可以算是个方便说法
 佛法不可思议
 佛像,佛经,念珠...,都可以让众生生起信心,感到安心
 然后逐渐学习佛法,慢慢的深入
 
 不过什么才叫做真正拥有这部经呢
 这应该要身心都圆满的落实经上的道理
 也就是身心一如,和佛经上的义理合一
 
 修行有次第,可以由[方便]而逐渐深入[实义]
 所以[无量义经]说众生因各自因缘而有无量义
 大家要了解这过程,明白修行的次第
 才不会执于己见而错解经义,堕入法执而产生诤论——[略说]受持
通过学习善知识的上述教导,想要做到[受持]
 不论是对佛号、佛咒、佛经...都应当如是落实
 “要身心都圆满的落实经上的道理
 也就是身心一如,和佛经上的义理合一”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这也是佛菩萨、善知识、老师一直都在教导的内容
 那么,要身心一如,要与佛经义理合一,当要实修
 
 佛弟子学佛的过程中, 要不断检视自己的发心, 不断的修正, 迈向深心和大愿心例如可以普贤十大愿为根本愿, 这也是诸佛成佛的共愿, 请参普贤行愿品
 最重要是落实——[解答]为什么学佛或读经会失去感觉?
不论是何种情况,「发心即显,深心即密」(请深入经藏,自行验证体会)这些都要自己亲身实修验证,没有凭空掉下来的果实,发愿还要实行——为众生演说佛法普渡众生的实修探讨
如果没有深入修行,没有深入诸法,没有深入「众生界」,当然也无法明白「众生性」和「法性」所以,要自己先深入经藏和佛法,并且实修,这样才能知道「法性」(包含苦性、一切性,法其实包含一切)、「众生心、性、欲」——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
 
 以上
 
 深深忏悔自身业障深重,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加持
 感恩护法圣众的慈悲护佑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师兄们一路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