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标题: [略说] 修行和实相的原理 [打印本页]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0-8-16 15:43
标题: [略说] 修行和实相的原理
[略说] 修行和实相的原理

作者:首楞严三昧


关于修行和实相的原理,虽然讲过非常多次了
不过还是很多人不明白或者没有复习
所以,再次谈一谈好了

实相就是没有真正的生死,所以实义佛经中常说不生不灭
只是众生一再堕入累世习气和虚妄表相中而一直轮回
这就是整个法界的现象

佛经上说~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所以修行就是让自己认识法界实相,脱离虚妄表相,达到身心自在的状态
就是透过修行来恢复原本就圆满自在的佛性而成佛

修行的方法
就是透过六根意识作用的观行,结合佛法正见和法义
透过观行和法义的结合,逐渐摆脱世俗和烦恼的干扰
让身心逐渐契入实相,达成身心一如的境界

而小乘法和大乘法的不同,是因为发心不同,所以法门不同
小乘行者因为畏苦厌苦且发心比较小,所以佛陀讲小乘涅槃
这仅是佛陀诱导小乘行者的一个过渡时期化城,并非真实涅槃
所以,[楞严经]更把沉溺于小乘涅槃却不知回小向大的[钝辟支佛]和[钝阿罗汉]归类为50阴魔的最后两种

大乘行者因为心量广大,不畏惧苦难而能入世救度众生
所以能达成不着苦难且不沉溺享乐和三昧的不二境界
这才是大乘涅槃,真正真实的大般涅槃

因为上述小乘和大乘行者发心不同
所以修行和观照的方式就会不同
因此,如果您深入经藏,由诸多佛经来看,就能明白大致如下

1.小乘观[不净][无常][苦][无我],这些观念在小乘经上到处都是
例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因为众生发觉世间无常而且诸多苦难和不净
所以产生畏苦厌离的修行心念,而观照一切皆空的无我状态,以超越苦难
这样的发心就让自己成为小乘行者

2.大乘观[光明][圆满][乐][真我],这些观念在大乘佛经中也比比皆是
例如:[华严经]中到处都是光明观的种种三昧,和种种圆满境界
[大般涅槃经]上也讲的很清楚,就是[常][乐][我][净]
就是[真常]而不是[无常],[真乐]而不是[苦],[真我][佛性]而不是[无我],[真净]而不是[不净]


所以,小乘讲三法印,而大乘实义讲一法印

这些差别在很多佛经上都有讲
例如:[无量义经]也讲的很明白
因为众生心念和心量的差别,所以对于同一名相和佛法的领悟就不同
所以才有无量义,

众生心无量,所以法门无量


以上简单说明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www.ksetra.to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