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904|回复: 8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淨慧],学习《楞严经》卷第八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35

主题

791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9016

[持戒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6-27 14:4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1-7-19 22:27 编辑

缘起:2021年度清净道场百日楞严坛法会(6月17日—9月24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金刚藏菩萨摩诃萨
南无楞严会上诸佛菩萨


弟子净慧,发心学习《楞严经》
祈请佛菩萨慈悲护念加持,令弟子入清净光明心、智慧增上,看懂佛经深义,认真写出正确的白话解说,自利利他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深深感恩  顶礼


[注:本篇为末学当前次第下的思维解说(会随实修而继续深入理解),目前仅供参考]

点评

随喜师兄,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利利他,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6-27 22: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791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9016

[持戒勋章]

84#
 楼主| 发表于 2021-7-19 22:10: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1-7-19 22:13 编辑

(2楼 + 84楼  用时,约3小时20分钟)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
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婬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
命终之后,邻于日月。
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
【学习解说】
阿难! 上面讲的十种仙,目标所求的是在这个世间延长寿命,然而,却有些在人道的众生,是不求能常住在这个世间的,也就是指,没有特别要求长寿为目标的。

有些在这个世间的人道众生,虽然还是有淫欲心,而且对于情欲和色欲也都还做不到舍离,但在行淫方面都是正淫,不会有任何心想要攀缘夫妻之外的邪淫,而且此众生的内心是属于理性清明不放纵的。
若有修五戒善因,那么,这类的众生在命终之后,就能投生于天道,邻于日月,六欲天的第一天,名为四天王天。

六欲天
[佛光大辞典]
指欲界之六天。即:(一)四大王天(梵 Cāturmahārājakāyika-deva),又作大王天、四王天。有持国、增长、广目、多闻等四王及其所部之天众。身量为四分之一俱卢舍,以人间五十岁为一昼夜,定寿五百岁。(二)三十三天(梵 Trayastrijśa),又作忉利天。帝释天在中央,其四方各有八天,合为三十三天。身量为半俱卢舍,以人间百岁为一昼夜,定寿一千岁。(三)焰摩天(梵 Yāma),又作夜摩天、炎摩天、时分天。其主称须夜摩天(梵 Suyāma-devarāja)。身量为四分之三俱卢舍,以人间二百岁为一昼夜,定寿二千岁。(四)兜率天(梵 Tusita),又作睹史多天、兜率陀天、喜足天。其主称删兜率陀天王(梵 Sajtusita-devarāja)。身量为一俱卢舍,以人间四百岁为一昼夜,定寿四千岁。(五)化自在天(梵 Nirmāna-rati),由神通力自在变作五妙欲境而受用。又作乐变化天、无憍乐天、无贡高天、尼摩罗天。其主称善化天王(梵 Sunirmita-devarāja)。身量为一又四分之一俱卢舍,以人间八百岁为一昼夜,定寿八千岁。(六)他化自在天(梵 Paranirmita-vaśa-vartin),于他所变化之欲境自在受乐。又作他化自转天、他化乐天、化应声天、波罗尼蜜天。其主称自在天王(梵 Vaśavartti-devarāja)。身量为一俱卢舍半,以人间一千六百岁为一昼夜,定寿一万六千岁。此中四王天在须弥山之半腹、忉利天在须弥山之顶上,故称为地居天;夜摩天以上之四天及色界诸天,住于三十三天之上方空间,故称为空居天。又此六欲天虽于欲境有三种受用之别,然犹为受欲之类,故称欲生(梵 kāmotpatti)。〔长阿含经卷二十、俱舍论卷八、卷十一、大智度论卷九、成唯识论卷五〕(参阅「三界」584) p1291

【四天王天 】
 四天王所居住的天界,在须弥山腰,六欲天之第一重
FROM:【佛学常见辞汇】

护世四天王
[佛光大辞典]
又作护国四王、四大天王、四王。即持国(东方)、增长(南方)、广目(西方)、多闻(北方)四天王。此四天王居须弥山四方之半腹,常守护佛法,护持四天下,令诸恶鬼神不得侵害众生,故称护世,又称护国。〔长阿含卷十二大会经、增一阿含经卷九、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四天王护国品」、阿育王经卷六〕p8584

澄莹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ㄔㄥˊ ㄧㄥˊ
清亮、透明。唐.吴筠〈步虚词〉一○首之一○:「澄莹含元和,气同自相亲。」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七下.滇游日记七》:「海子中央,底深数丈,水色澄莹,有琉璃光。」


于己妻房,婬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
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
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学习解说】
有些在这个世间的人道众生,虽然还是有淫欲心,而且对于情欲和色欲也都还做不到舍离,但比起上面(生于四天王天的众生)是属于比较微薄的,尽管如此,尚未体会到修行上的清净心。
若有修上品十善的业因,且修施、戒二种福业,那么,这类的众生在命终之后,就能生于天道,超于日月之上,位于须弥山顶上,欲界六天的第二天,名为忉利天。

【忉利天
  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昔有三十三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须弥山顶。四角各有八宫,中有帝释殿。帝释即天主。此天由修施、戒二种福业,胜四天王天。是以感报得生其中也。(三十三人,其一即帝释也。余三十二人之名,经论不载。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
FROM:【三藏法数】

【忉利天
 华译三十三天,为欲界六天中之第二重天,其宫殿在须弥山顶,天主名释提桓因,居中央,他有三十二个天臣,分居忉利天的四方,连他自己的宫殿,共成了三十三个天宫,所以叫做三十三天。此天一昼夜,人间已经一百年。
FROM:【佛学常见辞汇】

忉利天
[佛光大辞典
    梵名 Trāyastriśa,巴利名 Tāvatisa。音译多罗夜登陵舍、怛唎耶怛唎奢。又作三十三天。于佛教之宇宙观中,此天位于欲界六天之第二天,系帝释天所居之天界,位于须弥山顶;山顶四方各八天城,加上中央帝释天所止住之善见城(喜见城),共有三十三处,故称三十三天。
    据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五载此三十三天为:住善法堂天、住峰天、住山顶天、善见城天、鉢私地天、住俱咤天、杂殿天、住欢喜园天、光明天、波利耶多树园天、险岸天、住杂险岸天、住摩尼藏天、旋行地天、金殿天、鬘影处天、住柔软地天、杂庄严天、如意地天、微细行天、歌音喜乐天、威德轮天、月行天、阎摩娑罗天、速行天、影照天、智慧行天、众分天、住轮天、上行天、威德颜天、威德燄轮天、清净天等。
    此天之有情身长一由旬,衣重六铢,寿一千岁(以世间百年为一日一夜),食净抟食,有男娶女嫁之事,乃藉身身相近而以气成就阴阳,初生时,如人类六岁模样,色圆满,自有衣服。又此天具足种种妙宝,有殊胜之楼阁、台观、园林、浴池、阶道等,详载于长阿含经卷二十忉利天品。据俱舍论卷十一载,此天位于须弥山顶,四角各有一峰,高五百由旬,有药叉神名金刚手者,止住其中守护诸天。此外,尚记述此天境界之庄严情形,然与阿含经所述略异。
    忉利天为帝释之住处,此信仰自古即盛行于印度。传说佛陀之母摩耶夫人命终后生于此天,佛陀曾上升忉利为母说法三个月。〔杂阿含经卷十九、卷二十三、卷四十五、中阿含卷一昼度树经、卷五十五持斋经、长阿含卷三游行经、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卷三十三、卷三十七、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正法念处经卷二十六至卷三十五、有部毘奈耶杂事卷三十六、大智度论卷九、卷五十六、玄应音义卷二〕p2454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
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
如是一类,名须燄摩天。
【学习解说】
有些在这个世间的人道众生,虽然还是有淫欲心,而且对于情欲和色欲也都还做不到完全断除,只有遇到有欲望时才暂时行淫,但行淫后内心什么都不留,如空中鸟迹、镜中影像,而在这个人世间,这类的众生的生活行事是静态多于动态的。
若有修上品十善的业因,且又自能持戒,教他持戒,自利利他者,那么,这类的众生在命终之后,就能生于天道,距忉利天八万由旬之上层虚空中,依空而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这样的众生自有光明,欲界六天的第三天,名为须燄摩天。

夜摩天
[佛光大辞典
夜摩,梵名 Yāma,巴利名同。意译为善时分、善时、善分、妙善、妙时分、妙唱、唱乐等。欲界六天之第三天。又作夜磨天、焰摩天、炎摩天、苏夜摩天(梵 Suyāma,巴同)、须夜摩天、须炎天、离诤天。据正法念处经卷三十六、立世阿毘昙论卷六、佛地经论卷五、慧苑音义卷上等所载,此天界光明赫奕,无昼夜之分,居于其中,时时刻刻受不可思议之欢乐。另据彰所知论卷上载,三十三天常与阿修罗诤斗,夜摩天却远离诤斗,故称离诤天。得生此天之众生,乃于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乐修多作,又自能持戒,教他持戒,修持自他利益者
夜摩天位于空居天之最初层,即距阎浮提十六万由旬,距忉利天八万由旬之上层虚空中;纵广八万由旬,范围包括势力地、上行地、林光明地、乘处地、游行地等三十二地。夜摩天王,称为牟修楼陀,身量五由旬,宫殿设于势力地。又有高达一万由旬之清净山、无垢山、大清净山、内像山等四大山及其他诸山,以诸多天花庄严,并有种种河池,百千园林周匝围绕:其殊胜妙乐,远非忉利天所能及。此天寿量为二千岁,其一昼夜相当人间二百年。亦有男娶女嫁婚姻之事,以互相亲近,或相抱,即成阴阳和合;儿女随念之起而由膝上化生,初生即如阎浮提三、四岁之孩童。
夜摩天王之信仰,始于吠陀时代以降,此天界因系充满欢乐之光明世界,夙为印度民族所憧憬,亦为亡者所欲往生之处。其后夜摩天王逐渐演变为人死后之审判官,而成为鬼趣、地狱之主,即所谓之阎魔王,并相信其天界在天空之上层。然该信仰被引入佛教之后,乃置其位于六欲天之第三天。〔长阿含经卷十八、卷二十、卷二十一、正法念处经卷三十七至卷六十三、瑜伽师地论卷四、卷五、俱舍论卷十一、华严经探玄记卷六、W. Kirfel: Die Kosmographie der Inder〕(参阅「阎魔王」6340p3132

【夜摩天
  梵语夜摩,华言善时,亦名时分。谓其时时唱快乐故。以莲华开合,分其昼夜,此天依空而居
FROM:【三藏法数】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
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
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
【学习解说】
有些在这个世间的人道众生,虽然生活上的一切时都能够处于静中,若是有夫妻淫欲的接触要来,就去暂时配合,也不会去违逆它。
若有修上品十善的业因,且又有修胜因者,那么,这类的众生在命终之后,就能生于天道,距夜摩天十六万由旬,在虚空密云之上,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欲界六天的第四天,名为兜率陀天。

兜率陀天
[狮子吼站阿含经简注
欲界六天的第四天。又译为「兜率天」、「兜率哆天」,义译为「知足天」。

【兜率陀
 (界名)即兜率天。欲界诸天之一。其义为妙足。亦译知足。谓此天人。于五欲皆知足也。
FROM:【佛学大辞典】

兜率天
[佛光大辞典
    兜率,梵名 Tuita,巴利名 Tusita,藏名 Dga-ldan。又作都率天、兜术天、兜率陀天、兜率多天、兜师陀天、睹史多天、兜驶多天。意译知足天、妙足天、喜足天、喜乐天。与夜摩天合称为兜夜。乃欲界六天之第四天,位于夜摩天与乐变化天之间,距夜摩天十六万由旬,在虚空密云之上,纵广八万由旬。关于此天之名,立世阿毘昙论卷六谓,欢乐饱满,于其资具满足,于八圣道不生知足,故称为兜率陀天。佛地经论卷五则谓,后身菩萨于中教化,多修喜足,故称为喜足天。此天有内外两院,兜率内院乃即将成佛者(即补处菩萨)之居处,今则为弥勒菩萨之净土;弥勒现亦为补处菩萨,于此宣说佛法,若住此天满四千岁,即下生人间,成佛于龙华树下。又昔时释迦如来身为菩萨时,亦从此天下生人间而成佛。一般所传内院有四十九院,或即依据弥勒上生经之说而来,其经文谓(大一四‧四一九上):「此摩尼光回旋空中,化为四十九重微妙宝宫。」外院属欲界天,为天众之所居,享受欲乐。天人之寿命约四千岁,其一昼夜相当于人间之四百年,换算之,约人间五亿七千六百万年,但古之记数法为五十七亿六千万年。此外,此天众生,情欲动时,两相执手,即成阴阳,初生之儿如人间八岁小孩,七日成人,身长四由旬,衣长八由旬,宽四由旬,重一铢半。
又密教将此天子安在现图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之西北方。其形像,身呈白肉色,右手屈臂,置于乳下,屈中间三指,伸小指,持未开之莲花。左手作拳印,叉腰。左右有侍女,身亦呈白肉色,右手皆持未开之莲花。种子为 仟(taṃ),三昧耶形为荷叶上之未开莲花。〔普曜经卷一、慧苑音义卷上〕p5538

【兜率陀天王
  梵语兜率陀,华言知足。以其于五欲尘境,能知足故也。谓难胜地菩萨,修行五地法门,集诸功德,多作兜率陀天王。能伏一切外道邪见,令诸众生,住实谛中,诸所作业,念佛法僧,统领天众,常令自他恒念知足,故云兜率陀天王。
FROM:【三藏法数】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
命终之后,生越化地。
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
【学习解说】
有些在这个世间的人道众生,已经没有淫欲心了,即使夫妻的另一方有需要行淫时,这个众生也不会有愉悦或特别的觉受。
若有修上品十善的业因,且又有修修施、戒二种福业者,那么,这类的众生在命终之后,就能生于天道,生越化地,欲界六天的第五天,名为乐变化天。

【乐变化天
p1309
佛地经论五卷十八页云:乐变化天,自变化作诸乐具,以自娱乐。
FROM:【法相辞典】

【化乐天
  化乐天者,谓欲得五欲乐时,皆自变化,以相娱乐故也。此天由修施、戒二种福业,胜兜率天,是以感报得生其中也
FROM:【三藏法数】

【乐变化天
 (界名)梵名须涅蜜陀。旧译化自乐天,或化乐天。新译乐变化天,或妙变化天。欲界六天中第五重之天也。自以通力自在变作妙乐而娱乐,故名。智度论九曰:「化自乐者,自化五尘而自娱乐,故言化自乐。」佛地论五曰:「乐变化天,乐自变化,作诸乐具以自娱乐。」俱舍颂疏世品一曰:「乐变化天,于五欲境自变化故。」可洪音义一曰:「妙变化天,乐变化天王也。大智度论云:须涅蜜陀,秦言化乐天,唐言乐变化天。」然玄应师有别释。玄应音义二十三曰:「乐变化天,五孝切。但此天虽有宝女,于变化者心多爱着,于男亦尔,故以名焉。旧言化乐天,音洛,失之久矣。」即爱乐变化男女之意。
FROM:【佛学大辞典】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
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
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
【学习解说】
有些在这个世间的人道众生,已经没有淫欲心,也没有世间凡夫心了,但生活行事上还是依照世间事,和一般凡夫众生没有什么差别,即使对方有需要行淫时,在内心上也能了然超越。
若有修上品十善的业因,且又有修胜因者,那么,这类的众生在命终之后,就能生于天道,遍能出超化无化境,欲界六天的第六天,名为他化自在天。

他化自在天
[佛光大辞典
他化自在,梵名 Para-nirmita-vaśa-vartin,巴利名 Para-nimmita-vasa-vattin,音译作波罗尼蜜和耶越致、波罗尼蜜、波罗维摩婆奢、娑舍跋提。又译作他化乐天、他化自转天、化应声天。单称自在天、他化天、化他天,或第六天。即六欲天之第六天。此天假他所化之乐事以成己乐,故称他化自在天。大智度论卷九(大二五‧一二二上):「此天夺他所化而自娱乐,故言他化自在。」即于他化之中得自在。
此天为欲界之主,与色界之主摩酰首罗天,皆为娆害正法之魔王,乃四魔中之天魔,有「第六天魔王」之称。又据长阿含经卷二十忉利天品载,第六天上别有纵广六千由旬之天魔宫殿。大智度论卷五(大二五‧九九中):「魔有四种(中略)。四者,他化自在天子魔。」此天位于欲界天之最高所,在距大海百二十八万由旬虚空密云之上,纵广八万由旬,与忉利天同。于此天界,有优鉢罗花等之水生花及解脱花等之陆生花。
此天有三事胜于阎浮提,即:长寿、端正、多乐。天众之寿量为一万六千岁,其一昼夜约为人间一千六百年,但亦有中夭者。其身长十六由旬或一拘卢舍半,衣长三十二由旬,广十六由旬,然重仅半铢。食自然之食。男女相视成婬,欲求子时,随念而忽化生于膝上。初生时,如人间十岁之孩童,色貌圆满,衣服自备。于诸经中,如大阿弥陀经卷上、海龙王经卷四法供养品、商主天子所问经、说无垢称经卷一序品等皆述及此天之各种庄严景象。又于大乘诸经中,华严经七处八会中之第六他化自在天宫会、般若经四处十六会中之第十会他化自在天宫说般若理趣分等,即是于此天之天宫中所宣说者。
于密教中,此天位于现图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之西北方。其形像,身呈肉色,右手直竖,手中执箭,左手屈三指,手中持弓。种子为: paj)。三昧耶形为荷叶上之弓箭。〔修行本起经卷下出家品、俱舍论卷八、卷十一、立世阿毘昙论卷六、法苑珠林卷二、卷三〕 p1540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
自此已还,名为欲界。
【学习解说】
阿难! 以上所说的欲界六天,以行淫来说,虽然还是有两性在外表形体上的交合,同于世间人,但若以内心来说,有的却是没有交合的,
无论如何,这欲界六天,具有淫欲的有情众生居住的地方,所以才名为欲界。

欲界
[狮子吼站阿含经简注]
1.有淫欲和食欲的有情众生居住的地方。依照三界六道的分类,天道的欲界诸天以下统称为欲界,欲天的最高天是他化自在天,以下包含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2.有淫欲和食欲的有情众生居住的地方。依照三界六道的分类,天道的欲界诸天以下统称为欲界,欲天的最高天是魔天,以下包含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欲界
  欲有四种:一者情欲,二者色欲,三者食欲,四者婬欲。下极阿鼻地狱,上至第六他化天,男女相参,多诸染欲,故名欲界。(梵语阿鼻,华言无间。第六他化天者,假他所化而自娱乐也。
FROM:【三藏法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791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9016

[持戒勋章]

83#
 楼主| 发表于 2021-7-18 16:56: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1-7-18 23:07 编辑

(2楼 + 83楼  用时,约2小时10分钟)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阿难。
彼诸众生,
【学习解说】
阿难! 再者,在六道中就属人身最为可贵,得到人身是非常不容易的,也只有在人道是比较容易修行的,只要依照佛陀教导的正法来修行,可以往生净土,终究也可以成就佛道。
然而,有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却特别执着于维持外形和追求养生长寿,修错了方向,这些众生经常游于山林之间或人烟稀少之处,有十种仙,是哪十种呢? 一一说明如下。

十行仙
[佛光大辞典]
十种仙人。又作十行僊、十种仙。彼等皆于人中鍊心,不循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十者即:(1)地行仙,食麻仁草木之实而不休息,食道圆成。(2)飞行仙,食松柏等而不休息,因草木轻,故体亦轻,飞行空中而不坠地。(3)游行仙,服丹砂而不休息,则能化骨使长寿而体固,且能化物,使贱为贵,自在游行人间化人。(4)空行仙,坚固动止而不休息,能履虚空,气精圆成。(5)天行仙,鼓天池而饮神液、固精华,年久有成,则离人欲。(6)通行仙,饮日月之精气,功久遂有异见,而通物情。(7)道行仙,坚固咒术而不休息,术法圆成。(8)照行仙,坚固思念而不休息,则发用而照明境界。(9)精行仙,坚固交媾(采阴拔阳之术)而不休息,则此感彼应,吸他人之精气以固己身。(10)绝行仙,心变化木石而不休息,则一身如槁木,绝有为之功用。〔首楞严经卷八、大明三藏法数卷四十三〕p601

《佛光大藏经.净土藏.纂集部.乐邦文类外三部.乐邦文类卷三》
世人学仙者,万不得一。纵得之,亦不免轮回,为着于形神而不能舍去也。且形神者,乃真性中所现之妄想,非为真实。故寒山诗曰:「饶汝得仙人,恰似守尸鬼。」非若佛家之生死自如而无所拘也。自古得仙者,唯锺离、吕公;而学二公者,岂止千万?自予亲知闻,数亦不少,终皆死亡,埋于下土,盖平生空费心力,终无所益也。欲求长生,莫如净土。生净土者,寿数无量,其为长生也大矣。不修此法而学仙者,是舍目前之美玉,而求不可得之碔砆,岂不惑哉?


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学习解说】
依靠长期服用特殊的药饵来达到养生长寿,不过这个阶段只能在地面上行动,这类的众生就称为地行仙。

坚固
牢固不移。
《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匆匆乎其心之坚固也,空空乎其不为巧故也。」
《三国演义·第一○八回》:「此二城高峻坚固,急切攻打不下。」
[萌典

地行仙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十仙之一。以药饵得长寿,行动地上未得飞行者。楞严经八曰:「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学习解说】
依靠长期服用植物药材来达到养生长寿,到了这个阶段就可以飞行于空中,这类的众生就称为飞行仙。

【飞行仙
 (术语)楞严经所说十种仙之一。飞行于空中之仙人也。楞严经八曰:「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FROM:【佛学大辞典】


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学习解说】
采用炼丹的方式,并依靠长期服用丹药来达到养生长寿,自在游行人间,这类的众生就称为游行仙。


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学习解说】
采用动态的拳脚功夫和静态的气功静坐等等,以此长期来达到养生长寿,也可以让自己在空中任意行走,这类的众生就称为空行仙。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学习解说】
依靠长期津液吐纳来达到养生长寿,渐渐地让自己远离人欲,这类的众生就称为天行仙。

津液
1.水滴、液汁。唐.李白〈草创大还赠柳官廸〉诗:「相煎成苦老,消铄凝津液。」
2.中医对人体内一切液体的总称。《红楼梦》第五七回:「宝玉发热事犹小可,更觉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
[重编国语辞典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学习解说】
依靠长期吸收日月之精华来达到养生长寿,渐渐让自己能通物情,这类的众生就称为通行仙。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学习解说】
依靠长期持咒和禁戒来达到养生长寿,这类的众生就称为道行仙。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学习解说】
依靠长期忆念观想来达到养生长寿,进而照明境界,这类的众生就称为照行仙。


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学习解说】
依靠长期交媾来达到养生长寿,这类的众生就称为精行仙。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学习解说】
依靠长期采用变化之术来达到养生长寿,这类的众生就称为绝行仙。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鍊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学习解说】
阿难! 以上这些众生皆是在人道中修鍊身心,但却没有依照佛陀教导的正法(依止正念真如)来修行,而是把目标摆在外表的生理上(依止妄想和生灭法),专注在种种养生方法上,想要得到长寿千岁乃至万岁,但顶多也只有得到不老不病和延长寿命而已,他们大都居住在无人的深山或大海的孤岛上,这类的众生终究还是会遇到死亡的一天,仍然还是要在六道中轮回,
也就是說,他們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和坚固不休息的功夫,其实就是依止妄想和生灭法,等到死亡的那一刻來臨,仙道报已尽后,终究还是要生死轮回的。


相关及延伸阅读:
六道七趣中的十种仙人~ 引自[楞严经]卷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791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9016

[持戒勋章]

82#
 楼主| 发表于 2021-7-17 23:0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1-7-17 23:11 编辑

(82用时,约2小时45分钟)


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
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复为人,反征其剩。
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不舍人身,酬还彼力。
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余直。
【学习解说】
再者,阿难! 这些畜牲道的众生(债务人)生于世间,以此偿还过去生中对人类众生(债权人)的宿债,
若是有人类众生(债权人)畜牲道的众生(债务人)索债超过了原本(宿债)所应该索取的量或范围,如果有这样的情形,那么,等到这个畜牲道的众生(债务人)投生为人时,就换这个生前于畜牲道被索债超过的人向对方讨回来。
这里有两种状况:
.假设对方有学佛修行、有功德力或有修福德,那么,就还可以维持这个人身,以这个人身的能力来偿还果报。
.假设对方连一点福报都没有,也没有生而为人的福报,那么就只能投生到畜牲道去偿还果报。


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
如于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
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汝今应知。
【学习解说】
阿难! 在这里,您应当要知道,若是用钱、物品或劳力体力就可以偿还果报的,这类的情况就比较好些,就等到两方的欠债还债都平衡后,这两方的债权债务自然就终止,彼此再也不赊不欠了。
不过,如果在这中间有发生了杀害他的性命或吃了他的肉,结了这样重大的怨仇,那么,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就这样经历了长远的时劫,相食相诛,就如同一个轮子不停地转,处在同样或不同的六道中,有的高,有的低,怨怨相报无休止,
若要休止这样的怨怨相报,除非有修学奢摩他,或等佛出世,对此,您应当要清楚明白才是。

微尘劫
[佛光大辞典]
长远之时劫。又作大地微尘劫。法华经卷五如来寿量品中,为表示如来成佛以来之长远,设一譬喻(大九‧四二中):「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诸善男子!于意云何?是诸世界可得思惟校计知其数不?(中略)是诸世界,若着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由此可知微尘劫之长远,非一般算数可知。 p5445


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
【学习解说】
这个枭类的众生(可参考及对应十种畜牲报的物怪之鬼)
等到它在畜牲道偿完了宿债且在此道的业报已尽,接着生于人道中,所带来的个性是属于顽固、愚痴、贪婪,总之就是冥顽不灵的,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众生也会经常跟同样个性习气的众生聚集在一起。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ㄨㄢˊ, [形]
1.固执、不易变化的。如:「顽固」。唐.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宋.陆游〈野饭〉诗:「堪笑此翁顽戎嗼,还山又食一番新。」
2.愚蠢无知。《书经.尧典》:「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
3.。《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桀为无道,暴戾顽贪,天下颤恐而患之。」
4.淘气、调皮。如:「顽皮」、「顽童」。
[动]
嬉戏。通「玩」。唐.姚合〈酬卢汀谏议〉诗:「杯觞引满从衣溼,墙壁书多任手顽。」宋.陈造〈田家谣〉:「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顽过日。」

解释
1.坚硬、鲁钝。例顽劣、顽固、冥顽不灵
2.淘气、调皮。例顽童
3.嬉戏。通「玩」。
[重编国语辞典

顽贪
解释
1.愚妄贪婪
© 汉典


彼咎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异类。
【学习解说】
这个咎征,一切异类的众生(可参考及对应十种畜牲报的风魃之鬼)
等到它在畜牲道偿完了宿债且在此道的业报已尽,接着生于人道中,但出生后的长像外型会异于常人,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众生也会经常跟同样状况的众生聚集在一起。


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庸类。
【学习解说】
这个狐类的众生(可参考及对应十种畜牲报的畜魅之鬼)
等到它在畜牲道偿完了宿债且在此道的业报已尽,接着生于人道中,但出生后会比较愚笨拙劣,或是有智能不足的症状,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众生也会经常跟同样状况的众生聚集在一起。

解释
1.须、必要。例无庸置疑
2.平常、普通。例平庸、庸才、庸人
3.愚笨、拙劣。例庸医、昏庸
4.功劳。例酬庸


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很类。
【学习解说】
这个毒虫类的众生(可参考及对应十种畜牲报的虫蛊之鬼)
等到它在畜牲道偿完了宿债且在此道的业报已尽,接着生于人道中,但个性较为狠毒、凶暴、残戾,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众生也会经常跟同样习气个性的众生聚集在一起。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ㄏㄣˇ, [
甚、非常,表示程度高。如:「雨很快就停了。」、「他很喜欢看书。」、「这主意很好。」
[
凶暴、残戾。《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太子痤美而很。」《淮南子.主术》:「上好取而无量,下贪很而无让。」
[
纷争、争讼。《礼记.曲礼上》:「很毋求胜,分毋求多。」汉.郑玄.注:「很,阋也。谓争讼也。」
[
违逆。《国语.吴语》:「今王将很天而伐齐。」三国吴.韦昭.注:「很,违也。」


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
【学习解说】
这个蛔虫类的众生(可参考及对应十种畜牲报的衰疠之鬼)
等到它在畜牲道偿完了宿债且在此道的业报已尽,接着生于人道中,但出身较为卑贱或穷苦潦倒,或经常做些卑微之事,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众生也会经常跟同样状况的众生聚集在一起。

[动]
1.隐匿。《说文解字.彳部》:「微,隐行也。」《左传.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
2.无、没。《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
3.非、不是。《诗经.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吕氏春秋.离俗览.离俗》:「然而以理义斲削,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舜汤。」
[形]
1.精妙幽深。《书经.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
2.细小。如:「细微」、「具体而微」。
3.卑贱。如:「人微言轻」、「出身寒微」。《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聊斋志异.卷一○.臙脂》:「而又念其出身微,且日登公堂,为千人所窥指。」
4.衰落。如:「衰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史记.卷三二.齐太公世家》:「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彊。」
5.少。《礼记.祭义》:「虽有奇邪而不治者,则微矣。」
6.昏暗不明。《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微,此日而微。」《文选.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副]
1.暗中、祕密。如:「微行」。《汉书.卷四五.伍被传》:「淮南王阴有邪谋,被数微谏。」唐.柳宗元〈童区寄传〉:「童微伺其睡,以縳背刃,力上下得绝。」
2.伺探。《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汉书.卷九二.游侠传.郭解传》:「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
3.稍、略。如:「稍微」、「略微」。《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名]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微虎。


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
【学习解说】
这个食类的众生(可参考及对应十种畜牲报的受气之鬼)
等到它在畜牲道偿完了宿债且在此道的业报已尽,接着生于人道中,但个性较为软弱无能,做事不能独立自主,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众生也会经常跟同样状况的众生聚集在一起。

[形]
1.软弱。如:「柔弱」、「柔能克刚」。
2.温和、和顺。《管子.四时》:「解怨赦罪,通四方,然则柔风甘雨乃至。」《后汉书.卷四四.胡广传》:「柔而不犯,文而有礼。」
3.草木新生,茎叶幼嫩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文选.曹植.美女篇》:「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动]
安抚。《礼记.中庸》:「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金史.卷八六.李石传》:「北俗无定居,出没不常,惟当以德柔之。」
[重编国语辞典


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
【学习解说】
这个服类的众生(可参考及对应十种畜牲报的绵幽之鬼)
等到它在畜牲道偿完了宿债且在此道的业报已尽,接着生于人道中,但个性容易忧心烦恼,在生活、工作上也比一般人较为操劳辛苦,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众生也会经常跟同样状况的众生聚集在一起。

1.辛勤、努力做事。例勤劳、操劳、不劳而获
2.烦扰。为请人帮忙的客套话。例偏劳、劳驾、劳烦
3.辛苦、疲累。例旅途劳顿、积劳成疾、吃苦耐劳
4.成绩、功勛。例功劳、汗马之劳
5.劳动者的简称。例劳资关系、劳资双方、劳资纠纷
6.姓。
[重编国语辞典


彼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文类。
【学习解说】
这个应类的众生(可参考及对应十种畜牲报的和精之鬼)
等到它在畜牲道偿完了宿债且在此道的业报已尽,接着生于人道中,此众生擅长及爱好文学,而且生来就有写作文章的才能,以文人雅士而自居,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众生也会经常会跟同样状况的众生聚集在一起。


彼休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明类。
【学习解说】
这个休征、一切诸类的众生(可参考及对应十种畜牲报的明灵之鬼)
等到它在畜牲道偿完了宿债且在此道的业报已尽,接着生于人道中,大多会从事于替神鬼办事及传达讯息的人,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众生也会经常跟同样状况的众生聚集在一起。


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达类。
【学习解说】
这个循类的众生(可参考及对应十种畜牲报的依人之鬼)
等到它在畜牲道偿完了宿债且在此道的业报已尽,接着生于人道中,此众生明白及精通于人情世故(即为人处世的道理、方法和经验),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众生也会经常跟同样状况的众生聚集在一起。

1.通。例直达车、四通八达
2.到。例抵达、到达
3.实现、完成。例达成愿望
4.表明。例词不达意
5.告知。例传达、转达
6.显达、显贵。例达官贵人
7.常行不变的。例达德、达道
8.豁达、通达。例他生性豁达,一生淡泊名利,逍遥自在。
[国语辞典简编本


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
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
【学习解说】
阿难! 以上这些众生在畜牲道偿还果报完毕后,接着才能投生于人道,生而为人,
这一切皆是无始劫以来造业颠倒,相生相杀,没有遇到佛,也没有机会听闻佛法,于尘垢劳恼中轮回流转个不停,这样的众生名为可怜悯者。

尘劳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烦恼」之异称。意为尘垢劳恼。指凡夫为世尘所垢染而身心劳乱。宗密《圆觉经疏钞》以二义解释云︰(1)尘为六尘境界,由其境界令心起烦恼而劳倦,故称烦恼为尘劳;(2)「尘」指污心,「劳」指勤苦,烦恼能污心且令勤苦,故名。此外,慧远《无量寿经义疏》卷上云(大正37‧96c)︰「五欲境界,有能尘坌,劳乱众生,名曰尘劳。」
〔参考资料〕 《中阿含》卷十九〈迦絺那经〉;《梵网六十二见经》;《大方等如来藏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791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9016

[持戒勋章]

81#
 楼主| 发表于 2021-7-16 16:12: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1-7-16 16:25 编辑

(81用时,约2小时15分钟)


复次阿难。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间与元负人,怨对相值。身为畜生,酬其宿债。
【学习解说】
再者,阿难! 这些鬼道的众生,在鬼道受报结束后,鬼道业力既尽,则情绪感情执着和理性思维正观的这两个方面都空掉了,这个时侯才进行下一个阶段,才得以于世间开始偿还过去生的宿债,于是接着就投生畜牲道直到偿还平衡为止。


物怪之鬼,物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枭类。
【学习解说】
怪鬼是附着在他生前所贪爱及念念不忘的东西上(可参考及对应十种鬼报的贪物为罪)
然而,万物皆有生住异灭,这是自然的规律法则,是故再怎么样的贪爱、喜欢、想占有这个东西,物终究也会有变灭的一天,物没了,这个鬼也就不能再附着上面成形为鬼,于是,此时的鬼业报已尽,但仍尚有贪爱欲望及无情义的习气余存,
接着生于世间,投生为枭类(非无想)


风魃之鬼,风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咎征。一切异类
【学习解说】
魃鬼是暂时托于风而成(可参考及对应十种鬼报的贪色为罪)
然而,风消逝了、没了,这个鬼也就没有可以依托的地方,于是,此时的鬼业报已尽,但仍尚有淫欲习气余存,
接着生于世间,投生为一种灾祸应验的动物,代表不吉祥。

咎征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ㄐㄧㄡˋ ㄓㄥ
天灾的征验。《书经.洪范》:「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暘若。」唐.李邕〈大唐赠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入自卧内,问以咎征。」


畜魅之鬼,畜死报尽,生于世间,多为狐类。
【学习解说】
魅鬼是依附于畜牲而成(可参考及对应十种鬼报的贪惑为罪)
然而,畜牲也有生老病死,这个被他所依附的畜牲一旦死亡后,这个鬼也就没有可以附着的地方,于是,此时的鬼业报已尽,但仍尚有诬蔑诽谤他人的习气余存,
接着生于世间,大多投生为狐狸类的动物。


虫蛊之鬼,蛊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毒类。
【学习解说】
蛊毒鬼是依附于毒虫而成(可参考及对应十种鬼报的贪恨为罪)
然而,这个被他所依附的毒虫一旦死亡后,这个鬼也就没有可以附着的地方,于是,此时的鬼业报已尽,但仍尚有怨恨结怨的习气余存,
接着生于世间,大多投生为毒虫类的众生。


衰疠之鬼,衰穷报尽,生于世间,多为蛔类。
【学习解说】
疠鬼是依附于毒虫而成(可参考及对应十种鬼报的贪忆为罪)
然而,这个被他所依附的毒虫一旦死亡后,这个鬼也就没有可以附着的地方,于是,此时鬼业的衰穷报已尽,但仍尚有瞋恚及衰穷习气余存,
接着生于世间,投生为蛔虫类的众生。


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食类。
【学习解说】
饿鬼是托于天地中的气而成(可参考及对应十种鬼报的贪傲为罪)
然而,这个被他所托附的气一旦消失后,这个鬼也就没有可以依托的地方,于是,此时的鬼业报已尽,但仍尚有傲慢及饿鬼习气余存,
接着生于世间,投生为虎狼狮子像这种森林之王、且是食肉的动物。


绵幽之鬼,幽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服类。
【学习解说】
魇鬼是托于阴暗之处而成(可参考及对应十种鬼报的贪罔为罪)
然而,这个被他所托附的地方一旦消失后,这个鬼也就没有可以依托的地方,于是,此时的鬼业报已尽,但仍尚有欺瞒及内心不真实的习气余存,
接着生于世间,大多投生为带有阴暗属性的动物。


和精之鬼,和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应类。
【学习解说】
魍魉鬼是托于大地山川等物而成(可参考及对应十种鬼报的贪明为罪)
然而,这个被他所托附的地方一旦消失没有了,这个鬼也就没有可以依托的地方,于是,此时的鬼业报已尽,但仍尚有恶见及自以为明悟的习气余存,
接着生于世间,大多投生为应类的众生。


明灵之鬼,明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休征。一切诸类
【学习解说】
役使鬼是附托于精怪而成(可参考及对应十种鬼报的贪成为罪)
然而,这个被他所托附的对象一旦没有了,这个鬼也就没有可以依托的地方,于是,此时的鬼业报已尽,但仍尚有欺诈蒙骗的习气余存,
接着生于世间,大多投生为代表应验吉祥的动物众生。

明灵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ㄇㄧㄥˊ ㄌㄧㄥˊ
神灵。《文选.扬雄.赵充国颂》:「明灵惟宣,戎有先灵。」《文选.左思.魏都赋》:「盖亦明灵之所酬酢,休征之所伟兆。」

休征
吉兆。
《汉书.卷一二.平帝纪.赞曰》:「休征嘉应,颂声并作。」
《文选.史岑.出师颂》:「休征自至,寿考无疆。」
© 汉典


依人之鬼,人亡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循类。
【学习解说】
传送鬼是附托于同样心念习气之人而成(可参考及对应十种鬼报的贪党为罪)
然而,这个被他所托附的对象一旦死亡了,这个鬼也就没有可以依托的地方,于是,此时的鬼业报已尽,但仍尚有藏覆己罪的习气余存,
接着生于世间,大多投生为人类的竉物。


阿难。是等皆以业火干枯,酬其宿债,傍为畜生。
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妄缘本无所有。
【学习解说】
阿难! 以上这些众生在鬼道受完果报后,接着投生于人间为畜牲,以此偿还过去生的宿债。
这些都是众生自己无明妄想和业力结合所感招而来的,若悟菩提,自性本具清净光明圆满,再者,妄性无体,那些感招来的境界本来就是不存在的。


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
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
【学习解说】
如同您之前所提问的(#第64楼),宝莲香比丘尼、琉璃大王及善星比丘,他们造作恶业后堕入地狱承受罪报,这个罪报并不是上天降下来的,也不是地上所出现的,更不是他人施加给予的,而是由于自己一念初心妄动所招感而来的,自作自受。
菩提心中,自性本具清净光明圆满,这才是真实,其余的皆是由于如浮尘般虚妄不实的妄想所产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791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9016

[持戒勋章]

80#
 楼主| 发表于 2021-7-15 20:15: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1-7-16 00:45 编辑

(80用时,约2.5小时)


复次阿难。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诸余杂业,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
【学习解说】
再者,阿难! 这些堕入地狱道的众生,毁谤破坏佛所制定的戒律,违犯菩萨戒,毁谤佛说的涅槃,又造作了其它的罪业,在地狱中承受无数劫的果报才得以逐渐偿还这些重大的罪业,在地狱受报结束后,尚且还有余业及习气未尽,于是接着就投生鬼道受诸鬼形。

十种鬼
[佛光大辞典]
据楞严经卷八载,十种鬼即:(一)怪鬼,此鬼宿因多贪,于物非理而取,故受此报,还托于物,即金银、草木等精怪。(二)魃鬼,此鬼宿因多婬,为色动乱身心,如风鼓物,故受此报,还托于风,而成魃鬼。(三)魅鬼,此鬼宿因多诈,唯凭诈伪,惑乱于人,故受此报,托附畜类,以成其质,即狐狸等精,能魅惑于人。(四)蛊毒鬼,此鬼宿因多怨,结怨在心,怀恶不舍,故受此报,假托毒类,以成其质,即蛇、虺等毒虫,能蛊于人。(五)疠鬼,此鬼宿因多瞋,心常忿恚,故受此报,遇人流年不利或体弱命衰者,即入其身,兴诸苦恼,如患疠疫、传尸(肺病)、骨蒸(虚劳内热之症)等。(六)饿鬼,此鬼宿因多慢,内无实德,空腹高心,凌人傲物,故受此报,寓气为质,不逢饮食,常困飢虚。(七)魇鬼,此鬼宿因多诳,常怀异谋,诈现有德,欺罔于人,故受此报,凭虚托暗,迷惑昏睡之人。(八)魍魉鬼,此鬼宿因邪见,妄生执着,自谓明悟,故受此报,寓山川以托其形,为木石之怪。(九)役使鬼,此鬼宿因多违法,劳心役思,常行不正,挠害无辜,故受此报,寓明显境,托以成形,而为担沙、负石、走使之类。(十)传送鬼,此鬼宿因争讼,藏覆己罪,为人所讼,故受此报,托附于人,传送吉凶福祸之言。 p491

【律仪
 律是戒律,仪是仪则,谓佛所制定的戒律可以使人防非止恶,乃是吾人立身处世的仪则。
FROM:【佛学常见辞汇】


若于本因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
【学习解说】
如果众生在生前,是由于贪爱欲望的习气(可参考及对应十习因的.贪习交计)而致罪,
那么,此众生在受完地狱罪报后出来,接着遇到他生前所贪爱及念念不忘的东西,就刚好结合成形为鬼,此类的鬼类众生会作怪,名为怪鬼。


贪色为罪。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魃鬼。
【学习解说】
如果众生在生前,是由于淫欲习气(可参考及对应十习因的.婬习交接)而致罪业,
那么,此众生在受完地狱罪报后出来,接着遇到风(如风鼓物)就刚好结合成形为鬼,此类的鬼类众生会制造旱灾,名为魃鬼。

【魃鬼
  谓此鬼宿因多婬,为色动乱身心,如风鼓物,故受此报;还托于风,而成魃鬼也。(魃即旱魃。)
FROM:【三藏法数】

旱魃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ㄏㄢˋ ㄅㄚˊ
旱神。《诗经.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干旱之鬼曰旱魃。」

ㄅㄚˊ, [名]
[国语辞典(教育部)]
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神。《说文解字.鬼部》:「魃,旱鬼也。」《诗经.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汉.毛亨.传:「魃,旱神也。」


贪惑为罪。是人罪毕,遇畜成形,名为魅鬼。
【学习解说】
如果众生在生前,是由于诬蔑诽谤他人的习气(可参考及对应十习因的.枉习交加)致罪业,
那么,此众生在受完地狱罪报后出来,接着遇到畜牲类,就刚好结合成形为鬼,此类的鬼类众生会魅惑他人,名为魅鬼。

【魅鬼
  谓此鬼宿因多诈,唯凭诈伪,惑乱于人,故受此报;托附畜类,以成其质,即狐狸等精,能魅惑人者也。
FROM:【三藏法数】


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名蛊毒鬼。
【学习解说】
如果众生在生前,是由于怨恨结怨的习气(可参考及对应十习因的.怨习交嫌)而致罪业,
那么,此众生在受完地狱罪报后出来,接着遇到毒虫类的众生,一拍即合,就刚好结合成形为鬼,此类的鬼类众生会毒害他人,名为蛊毒鬼。

【蛊毒鬼
  谓此鬼宿因多怨,结怨在心,怀恶不舍,故受此报;假托毒类,以成其质,即蛇虺等毒虫,能蛊于人者也。
FROM:【三藏法数】


贪忆为罪。是人罪毕,遇衰成形,名为疠鬼。
【学习解说】
如果众生在生前,是由于瞋恚习气(可参考及对应十习因的.瞋习交冲)而致罪业,
那么,此众生在受完地狱罪报后出来,接着遇到流年不利或体弱运衰的众生,就刚好结合成形为鬼,此类的鬼类众生会带来种种的不顺遂,名为疠鬼。

【疠鬼
  谓此鬼宿因多瞋,心常忿恚,故受此报;遇人年灾命衰者,便入其身,兴诸苦恼,如疠疫、傅尸、骨蒸之类也。
FROM:【三藏法数】


贪傲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
【学习解说】
如果众生在生前,是由于傲慢习气(可参考及对应十习因的.慢习交陵)而致罪业,
那么,此众生在受完地狱罪报后出来,接着遇到天地中的气,因高傲内心高举,所以一拍即合,就刚好结合成形为鬼,此类的鬼类众生经常受到飢饿之苦,名为饿鬼。

【饿鬼
  谓此鬼宿因多慢,内无实德,空腹高心,陵人傲物,故受此报;寓气为质,不逢饮食,常困饥虚,是名饿鬼。
FROM:【三藏法数】


贪罔为罪。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
【学习解说】
如果众生在生前,是由于欺瞒习气(可参考及对应十习因的.诳习交欺)而致罪业,
那么,此众生在受完地狱罪报后出来,接着遇到阴暗的地方(因内心不真实,所以一拍即合),就刚好结合成形为鬼,此类的鬼类众生会经常迷惑他人,名为魇鬼。

【魇鬼
  谓此鬼宿因多诳,常怀异谋,诈现有德,欺罔于人,故受此报;凭虚托暗,迷惑昏睡之人,是名魇鬼。
FROM:【三藏法数】


贪明为罪。是人罪毕,遇精为形,名魍魉鬼。
【学习解说】
如果众生在生前,是由于恶见的习气(可参考及对应十习因的.见习交明)而致罪业,
那么,此众生在受完地狱罪报后出来,若遇到大地山川等物,因妄生执着,自以为明悟,就刚好结合成形为鬼,名为魍魉鬼。

【魍魉鬼
  谓此鬼宿因邪见,妄生执着,自谓明悟,故受此报;寓山川以托其形,为木石之怪,是名魍魉鬼。
FROM:【三藏法数】


贪成为罪。是人罪毕,遇明为形,名役使鬼。
【学习解说】
如果众生在生前,是由于欺诈蒙骗的习气(可参考及对应十习因的.诈习交诱)而致罪业,
那么,此众生在受完地狱罪报后出来,若遇到精怪(因透过诡诈虚假的手段来得到好处,一拍即合),就刚好结合成形为鬼,名为役使鬼。

【役使鬼
  谓此鬼宿因多枉,劳心役思,常行不正,挠害无辜,故受此报;寓明显境,托以成形,而为担沙、负石、走使之类,是名役使鬼。
FROM:【三藏法数】


贪党为罪。是人罪毕,遇人为形,名传送鬼。
【学习解说】
如果众生在生前,是由于隐藏过失的习气(可参考及对应十习因的.讼习交諠)而致罪业,
那么,此众生在受完地狱罪报后出来,若遇到有同样心念习气之人,就刚好结合此人的习气心念成形为鬼,名为传送鬼。

【传送鬼
  谓此鬼宿因争讼,藏覆己罪,为人所讼,故受此报;托附于人,传送吉凶福祸之言,是名传送鬼。
FROM:【三藏法数】


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干,上出为鬼。
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妙圆明本无所有。
【学习解说】
阿难! 以上这些众生皆是以纯情(九情一想的业重众生 & 纯情即沈的众生,可参阅#第66楼)而坠落,在地狱受无量劫的苦报,等到重大业力以承受果报来渐渐烧干后,但还尚余一些业力和习气,于是接着就投生为鬼道众生。
这些都是众生自己无明妄想和业力结合所感招而来的,若悟菩提,自性本具清净光明圆满,再者,妄性无体,那些感招来的境界本来就是不存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791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9016

[持戒勋章]

79#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20:06: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1-7-14 20:07 编辑

(76楼~79用时,约3小时20)


若诸众生,恶业圆造。入阿鼻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
【学习解说】
若有众生造作了无间地狱(阿鼻地狱)的业因,就会堕入无间地狱受无量的苦报,经无量劫。

阿鼻地狱
[佛光大辞典]
    为八热地狱之一。阿鼻,梵名 Avīci。又作阿毘地狱、阿鼻旨地狱。意译无间地狱。观佛三昧海经卷五观佛心品(大一五‧六六八中):「云何名阿鼻地狱?阿言无,鼻言遮;阿言无,鼻言救;阿言无间,鼻言无动;阿言极热,鼻言极恼;阿言不闲,鼻言不住。不闲不住,名阿鼻地狱。阿言大火,鼻言猛热。猛火入心,名阿鼻地狱。」
    观佛心品又谓,此地狱位于诸狱之最底层,有七重铁城、七层铁网,七重城内有剑林,下有十八鬲,周匝七重皆是刀林。有十八狱卒。阿鼻四门于门阃上有八十釜,沸铜涌出,从门漫流。众生杀父害母、骂辱六亲者,命终后堕于此狱。
    由于在阿鼻地狱受苦之众生皆不堪种种煎熬而痛苦叫唤,故此处又称阿鼻叫唤地狱。又因阿鼻之猛火烧人,而称阿鼻焦热地狱。又阿鼻地狱极广漠,非凡力所能脱出,其坚固犹如大城堡,故亦称阿鼻大城。〔长阿含经卷十九地狱品、大楼炭经卷二泥梨品、起世经卷四地狱品、俱舍论卷十一、翻译名义集卷二〕(参阅「无间地狱」6450)p4633


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则入八无间狱。
【学习解说】
六交报,虽然是由六识造业,但受果报的却是六根来受报。
六识就各造作的罪业由各自的六根来承受,如果其中有六根交起,就由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来交亙受报。
如果所造作罪业兼境兼根,那么,就是堕入八无间地狱(想狱、黑绳狱、堆压狱、叫唤狱、大叫唤狱、烧炙狱、大烧炙狱、无间狱)来受报。

【八大地狱
 (名数)八寒地狱及十六小地狱之外,有八热地狱,即八大地狱也。(参见:地狱)
FROM:【佛学大辞典】

【地狱法界
  地狱者,在地之下也。谓八寒、八热等狱,其中众生,受苦无穷,经劫无量。因作上品五逆十恶重罪,感报而生,是名地狱法界。(八寒者,頞浮陀狱、泥赖浮陀狱、阿咤咤狱、阿波波狱、呕喉狱、郁波罗狱、波头摩狱、芬陀利狱也。八热者,想狱、黑绳狱、堆压狱、叫唤狱、大叫唤狱、烧炙狱、大烧炙狱、无间狱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三时之中,俱不能悔也。)
FROM:【三藏法数】


身口意三,作杀盗婬。是人则入十八地狱。
【学习解说】
若是身口意三业造作杀盗婬等罪,那么,就会堕于十八地狱。

【十八地狱
 (名数)一、光就居,人居此中相见即欲斗,泥犁中无兵,而自有兵相杀伤,无步数,又不死,其人长大,且以人间三千七百五十岁为一日,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经一万岁,即人间百三十五亿岁也。二、居虚倅略,此中一苦当前二十,其人入火中赤身出而相斗,以人间七千五百岁为一日,其寿二万岁(已下之狱中苦与日年寿之倍增皆此例也)。三、桑居都,其人常被火烧。四、楼,其人常居大火铁城中。五、房卒,于大深谷之火中烂烧而不死。六、草乌卑次,于高二千里广四千里之火城烂烧而不死。七、都卢难旦,大火铁贯其人,八、不卢半呼,常在火中炮炙。九、乌竟都,寒冷冻身。十、泥卢都。十一、乌略。十二、乌满。十三、乌籍。十四、乌呼。十五、须健居。十六、末都干直呼。十七、区逋途。十八、陈莫。见十八泥梨经。
FROM:【佛学大辞典】


三业不兼,中间或为一杀一盗,是人则入三十六地狱。
【学习解说】
如果身口业三业不兼,只有其中一两个或一杀一盗,那么,就会堕于三十六地狱。


见见一根,单犯一业,是人则入一百八地狱。
【学习解说】
见见一根,六根的其中一根,单犯一业,那么,就会堕于一百八地狱。


由是众生别作别造。于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学习解说】
若是众生个别自己造作的,那就自己去那个地方承受果报,如果是众人共同的罪业,那就是去同一地方和同罪的众生承受果报。
这些地狱的种类,实在是由于众生的无明妄想、一念妄动所发生而造就的,并不是本来就存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791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9016

[持戒勋章]

78#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7:34:57 | 只看该作者


六者思报招引恶果。
此思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乘风,堕无间狱。
发明二相。一者不觉,迷极则荒,奔走不息。二者不迷,觉知则苦,无量煎烧,痛深难忍。
如是邪思。
结思,则能为方为所。
结见,则能为鉴为证。
结听,则能为大合石,为冰为霜,为土为雾。
结息,则能为大火车,火船火槛。
结尝,则能为大叫唤,为悔为泣。
结触,则能为大为小,为一日中万生万死,为偃为仰。
【学习解说】
.思报招引恶果:
意根是正犯(造作恶业的行为主体),其他五根则是共犯(属于正犯的参与者或帮助犯)
也就是说由意根来造作恶业,其他五根则以不同的方式来参与或助其恶业,最后因而感招恶果而交亙受报。
因为这是由意根发起造作恶业而带动其他五根也跟着交亙受报,所以意根就会第一个先受果报,因此,在临命终时,亡者见到有恶风把国土都摧毁破坏了,亡者的神识被这股恶风吹上天空,在空中盘旋后掉落,接着又乘着恶风堕入无间地狱。

到了无间地狱,这个思报会产生两种相状,一种是不知不觉,非常迷惑而感到慌乱,于是就一直奔走而不休息;另一种虽不迷惑,但却陷入负面心念及情绪中,以此为苦,内心感到极度煎熬,像火在烧一样,深深感到痛苦而难以忍受。

这个思报所招引的恶果有哪些呢?
结思,这个邪思和意根的结合及作用,意根就会思绪纷乱,一会想这个,一会想那个,内心难以安稳下来;
结见,这个邪思和眼根的结合及作用,眼根就会看到现前起诸境界(内心所变现出来的)来作见证及证明;
结听,这个邪思和耳根的结合及作用,耳根就会感受到像大合石一样被封住,有时冰,有时霜,有时土,有时雾,厚厚一层覆盖在上面;
结息,这个邪思和鼻根的结合及作用,感到就像置身在空间密闭的火车里,或是火船,或是火鉴,鼻子就会呼吸喘不过气来;
结尝,这个邪思和舌根的结合及作用,舌根就会呼天喊地,或是懊悔,或是哭泣;
结触,这个邪思和身根的结合及作用,身根就会感受到身体变大或变小,或是一天之中经历无数次的生死,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或者是仰卧,或是仰望上空。


阿难。是名地狱十因六果。皆是众生迷妄所造。
【学习解说】
阿难! 以上就是地狱的十因六果,皆是由于众生迷妄造作恶业所感得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791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9016

[持戒勋章]

77#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6:12:37 | 只看该作者


五者触报招引恶果。
此触业交,则临终时,先见大山四面来合,无复出路。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师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剎,手执鎗茅,驱入城门,向无间狱。
发明二相。一者合触,合山逼体,骨肉血溃。二者离触,刀剑触身,心肝屠裂。
如是合触。
历触,则能为道为观,为厅为案。
历见,则能为烧为爇。
历听,则能为撞为击,为剚为射。
历息,则能为括为袋,为考为缚。
历尝则能为耕为钳,为斩为截。
历思则能为坠为飞,为煎为炙。
【学习解说】
.触报招引恶果:
身根是正犯(造作恶业的行为主体),其他五根则是共犯(属于正犯的参与者或帮助犯)
也就是说由身根来造作恶业,其他五根则以不同的方式来参与或助其恶业,最后因而感招恶果而交亙受报。
因为这是由身根发起造作恶业而带动其他五根也跟着交亙受报,所以身根就会第一个先受果报,因此,在临命终时,亡者就会见到大山从四面进逼过来,没有出路可逃,亡者的神识就见到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以及人身牛头的狱卒和人身马头的狱卒手执持枪矛,就这样,亡者就被驱赶着前往无间地狱。

到了无间地狱,这个触报会产生两种相状,一种是合触,四面有大山节节进逼过来,把身体挤压到骨肉跑出来,最后只剩下血渍;另一种则是离触,刀剑触及到身体时,身体虽没事,但身体内的心肝像被屠宰一样而裂开。

这个触报所招引的恶果有哪些呢?
历触,这个合触和身根的结合及作用,则能为道为观,为厅为案
历见,这个合触和眼根的结合及作用,眼根就会看到火或在焚烧东西,会吓到心神不宁;
历听,这个合触和耳根的结合及作用,耳根就会听到碰撞及击打声,或是被刺入及射击的声音;
历息,这个合触和鼻根的结合及作用,感到就像置身在被捆束的袋子里,或是被拷打或系缚,鼻子就会呼吸喘不过气来,不得自在;
历尝,这个合触和舌根的结合及作用,舌根就会感到被犁田及被夹,或是被斩断或截断;
历思,这个合触和意根的结合及作用,意根就会感受到自己在往下坠或在天空飞,或者是被煎食或是烧烤。

马头罗剎
[佛光大辞典
指人身马头之狱卒,为冥途通往无间地狱之狱卒。楞严经卷八(大一九‧一四四下):「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师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剎,手执鎗矟,驱入城门,向无间狱。」 p4351

[国语辞典(教育部)
()(又音)ㄖㄜˋ
()之又音。
()ㄖㄨㄛˋ, [
焚烧。《左传.昭公二十七年》:「遂令攻郄氏,且爇之。」晋.杜预.注:「爇,烧也。」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ㄐㄧˊ, [
1.敲打。如:「击钟」、「击打」、「击球」、「击掌为誓」。《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金柝夜击,和门昼扃。」
2.攻打。如:「攻击」、「袭击」、「狙击」、「游击」、「追击」。《左传.僖公三十年》:「子犯请击之。」《汉书.卷一.高帝纪上》:「三月,攻下邑,拔之。还击丰,不下。」
3.碰、接触。如:「撞击」、「目击」、「触击短打」。

[国语辞典(教育部)
ˋ, [
插入。《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文选.张衡.思玄赋》:「梁叟患夫黎丘兮,丁厥子而剚刃。」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ㄍㄨㄚ, [
1.捆束、收拢。《礼记.丧大记》:「括发以麻,妇人髽带麻于房中。」明.谢良《中山狼传》:「入狼于囊,遂括囊口,肩举驴上。」 
2.包含。如:「总括」、「概括」。《文选.扬雄.羽猎赋》:「野尽山穷,囊括其雌雄。」唐.白居易〈初授拾遗〉诗:「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3.搜寻、搜求。如:「搜括」。《新唐书.卷二○二.文艺传中.萧颖士传》:「奉使括遗书赵、卫间。」
[
箭末端搭扣弦的部分。同「栝」。《书经.太甲上》:「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唐.孔颖达.正义:「括,谓矢末。」《孔子家语.卷五.子路初见》:「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又音)ㄎㄨㄛˋ
()之又音。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ㄑㄧㄢˊ, [
1.一种古代的刑具。用来锁住犯人脖子的铁器。《汉书.卷六六.陈万年传》:「或私解脱钳釱,衣服不如法,辄加罪笞。」《旧唐书.卷五○.刑法志》:「又系囚之具,有枷、杻、钳、锁,皆有长短广狭之制,量罪轻重,节级用之。」
2.夹东西的用具。通「箝」。如:「火钳」、「老虎钳」。
[
1.用铁器锁住犯人的脖子。《史记.卷一○○.季布传》:「迺髡钳季布,衣褐衣,置柳车中。」《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楚人将钳我于市。」
2.闭口。通「拑」、「箝」。《庄子.田子方》:「口钳而不欲言。」《文选.潘岳.西征赋》:「假谗逆以天权,钳众口而寄坐。」
[
恶。《吕氏春秋.士容论.审时》:「小米钳而不香。」

[国语辞典(教育部)
ˋ, [
1.烧烤、烧灼。如:「炙手可热」。《诗经.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2.受熏染、陶冶。《孟子.尽心下》:「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
烤熟的肉食。《史记.卷八六.刺客传.专诸传》:「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791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9016

[持戒勋章]

76#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09:33: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1-7-14 17:37 编辑


四者味报招引恶果。
此味业交,则临终时,先见铁网猛燄炽烈,周覆世界。亡者神识,下透挂网,倒悬其头,入无间狱。
发明二相。一者吸气,结成寒冰,冻裂身肉。二者吐气,飞为猛火,焦烂骨髓。
如是尝味。
历尝,则能为承为忍。
历见,则能为然金石。
历听,则能为利兵刃。
历息,则能为大铁笼,弥覆国土。
历触,则能为弓为箭为弩为射。
历思,则能为飞热铁从空雨下。
【学习解说】
.味报招引恶果:
舌根是正犯(造作恶业的行为主体),其他五根则是共犯(属于正犯的参与者或帮助犯)
也就是说由舌根来造作恶业,其他五根则以不同的方式来参与或助其恶业,最后因而感招恶果而交亙受报。
因为这是由舌根发起造作恶业而带动其他五根也跟着交亙受报,所以舌根就会第一个先受果报,因此,在临命终时,亡者就会感到是处在无量铁网之间,又有很猛烈的火燄在炽烈地燃烧着,这样的场景布满了整个世界,无处可逃,亡者的神识被挂在铁网上,透过周遭的火被燃烧着,此时身体是倒悬着,头在下,就这样进到了无间地狱。

到了无间地狱,这个嗅报会产生两种相状,一种是吸气时就吸到冰冷的空气,慢慢在体内结成寒冰,把自己的身体冻伤,肉都裂开了;另一种则是吐气时就吐出猛烈的大火来,这一把火,就把自己的身体烧得焦黑,里面的骨髓都烂掉了。

这个味报所招引的恶果有哪些呢?
历尝,这个尝味和舌根的结合及作用,舌根就会尝到不好的味道,而且正因为生前的贪图和享受美味,死后的果报就要独自承担和忍受;
历见,这个尝味和眼根的结合及作用,眼根就会看到火在燃烧在煮东西(怕火),会吓到心神不宁;
历听,这个尝味和耳根的结合及作用,耳根就会听到磨刀霍霍的声音,就是那种要把菜刀、刀子或各种利器磨到尖锐准备宰杀,因而发出霍霍的声响;
历息,这个尝味和鼻根的结合及作用,感到就像置身在空间密闭的大铁笼里,鼻子就会呼吸喘不过气来,无论在哪,这种感受遍布都是;
历触,这个尝味和身根的结合及作用,身根就会感受到身体被弓、箭、硬弓及注射器之类的东西所伤;
历思,这个尝味和意根的结合及作用,意根就会感受到有很多热铁在空中飞旋着,然后就会像下雨一样掉落在身体上。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ㄋㄨˇ, [名]
用机械力量发射的硬弓。如:「连弩」、「万弩齐发」、「剑拔弩张」。《史记.卷一○八.韩长孺传》:「且彊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文选.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11-1 08:32 , Processed in 0.1001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