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0-12-14 22:35 编辑
(10楼 & 11楼用时,约2小时40分)
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销雪。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学习解说】 阿难! 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以来的所有一切轻重罪障,如果有尚未忏悔的,若能够读诵、背诵、书写此咒,佩带在身上,或者安置在住处、庄园、宅院、园馆,无论过去累积多少的罪业,都可以像热汤洒在冰雪上而马上融化,最后,终究证得无生忍(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
【无生忍 】 (术语)安住于无生无灭之理而不动也。仁王经说五忍,此为第四。或为初地之证名,或为七八九地之悟名。智度论五十曰:「无生忍法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同八十六曰:「乃至作佛不生恶心,是故名无生忍。」大乘义章十二曰:「理寂不起,称曰无生。慧安此理,名无生忍。」仁王经良贲疏曰:「言无生者,谓即真理。智证真理,名无生忍。」楞严经长水疏一下曰:「了法无生,印可决定,名无生忍。」同八上曰:「真如实相,名无生法。无漏真智,名之为忍。得此智时,忍可印持,法无生理,决定不谬。境智相冥,名无生忍。」大乘义章十二曰:「如龙树说,初地已上亦得无生。若依仁王及与地经,无生在七八九地。」天台观经疏曰:「无生忍是初地初住。」 FROM:【佛学大辞典】
【无生忍 】 谓七地、八地、九地菩萨,妄惑已尽,了知诸法悉皆不生,故名无生忍。(七地即远行地,八地即不动地,九地即善慧地。) FROM:【三藏法数】
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忆念斯咒。或能身上带此[悉怛多般怛囉]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长命者,即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身命色力,亦复如是。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何况杂形。 【学习解说】 阿难! 再者,可以令想要怀孕的女人如愿,只要至心忆念此咒,或是身上佩带此咒,就可以生下福慧具足的宝宝。想要求长寿者,就可以如愿增长寿命;想要求果报速圆满的,就可以速得圆满;求身体、寿命、色力也是如此的。然后,一直随身佩带此咒直到老死,命终之后,就可以随着自己的愿力而往生十方佛国净土,绝不会出生在难以见闻佛法的地区或出身为下贱之种族,也更不会堕入三恶道或其它杂形业报的地方。
身命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杂语)吾身与吾寿命也。身者以四大为体,命者以寿煗识为体。法华经劝持品曰:「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
【色力 】 谓菩萨色相端正,若帝释、梵王及四天王诣菩萨所,一见之顷,黯然无色,是名色力。(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梵王,即大梵天王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FROM:【三藏法数】
边地 [佛光大辞典] (一)梵语 mleccha。音译弥戾车。又作边夷无所知者、卑贱。指不能见闻佛法之边隅下贱之种族。(参阅「弥戾车」6417) (二)指极乐净土之边地。又称疑城、胎宫。即以疑惑心修诸功德之人,应其机感,死后于净土受生之处。生于边地,五百岁中不得见闻三宝。(参阅「边地胎生」6708、「边地懈慢」6708) p6707
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斗诤]。兼余一切厄难之地。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或脱闍上。令其国土所有众生,奉迎斯咒,礼拜恭敬,一心供养。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灾厄悉皆销灭。 【学习解说】 阿难! 一切国土的洲、县或村落中,如遇有饥荒、瘟疫、刀兵难、贼难、斗诤,甚至于一切有厄难之地,只要写此咒并安置在城的四门及诸支提(举凡塔庙、灵庙、庙、方坟等)或脱闍(幢)上,令这个地区的所有众生奉迎此咒,恭敬、礼拜、一心供养此咒,并令其地区的人民各各随身佩带,或是各各安置在其所居住的屋宅,那么,一切灾厄就会全都消除。
疫疠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ㄧˋ ㄌㄧˋ 瘟疫。汉.王充《论衡.命义》:「饥馑之岁,饿者满道,瘟气疫疠,千户灭门。」《三国志.卷五七.吴书.骆统传》:「是时征役繁数,重以疫疠,民户损耗。」
【小三灾 】 饥馑灾、瘟疫灾、刀兵灾。据佛经说,我们的世界,每过一小劫的时间,即有小三灾的发生。当每一小劫的人寿减至三十岁时,即有饥馑灾,七年不雨,草木不生,人类多数都受饥饿的逼迫而死亡;人寿减至二十岁时,即有瘟疫灾,人类又病死一半;人寿减至十岁时,即有刀兵灾,这时一草一木,都变成了杀人的凶器,人类的互相瞋恨,互相杀害,直至人类所存无几才止。 FROM:【佛学常见辞汇】
支提 [佛光阿含藏 支提(cetiya)(巴),即坟墓、塔庙、祠堂、纪念塔。「支」,圣本作「枝」。
支提 [佛光大辞典 梵语 caitya,巴利语 cetiya。又作支帝、枝提、支陀、支征、脂帝、制多、制底、制底耶。积集之义。又译聚相。释尊荼毘时,曾积聚香柴而成大[艹/积,此为「支提」一名之起因,其后于佛陀之灵迹等堆积甎土而营造之,又谓世尊无量之福德积集于此,故举凡塔庙、灵庙、庙、方坟等,皆称支提。此外,穿凿石窟之特殊构造,亦称支提。 塔(梵 stūpa,音译窣堵波)与支提有别,依摩诃僧祇律之说,有舍利者为塔,无舍利者为支提。后世多混用之,地持经论即主张不论有无舍利,皆称支提。又据阿育王经卷七载,佛之生处、成道处、转法轮处、涅槃处,称四支征,而世所广知者则为「四大灵塔」,亦是混用之例。另有说总称为「塔」,别称「支提」者。 现今印度称为支提之石窟颇多,其中,七叶窟(梵 Sapta-parna-guhā),及史达玛(Sudāma)、洛马斯利夕(Lomas Rishi)等窟,被视作原始支提。又如帕贾(Bhāja)及贝达沙(Bedsā)等窟,则被视为支提之大成。〔起世经卷七、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三、有部目得迦卷十、法华经文句卷八下、法华义疏卷十一、玄应音义卷三、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 p1416
脱闍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物名)Dhvaja,译曰幢。楞严经七曰:「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或脱闍上。」长水疏七曰:「脱闍云幢。」
幢 [佛光大辞典 梵语 dhvaja,巴利语 dhaja。音译为驮缚若、驮嚩若、脱闍。又作计都(梵 ketu)。又作宝幢、天幢、法幢。为旗之一种,用以庄严佛菩萨及道场。与一般所称之「幡」、「旛」(梵 patākā,巴 patākā),无何区别;然有依形状作区别,谓圆桶状者为幢,长片状者为幡。翻译名义大集即将 ketu 译为幢,将 patākā 译为旛。 大日经疏卷九(大三九‧六七三上):「梵云驮嚩若,此翻为幢;梵云计都,此翻为旗,其相稍异。幢但以种种杂彩摽帜庄严,计都相亦大同,而更加旗旗密号,如兵家画作龟龙鸟兽等种种类形,以为三军节度。」 依大日经疏之说,驮缚若与计都之形态、大小相同,惟特别强调计都与军旗之关连,谓如同王或将军于旗上加种种动物之印记,佛菩萨所用者即附以印有代表佛菩萨之文字的垂饰。另依日本高田修所译之巴利语本生经所载,幢、旛皆为军旗之意。谓王、将军以军旗之幢,统领军旅以向敌军;而佛陀以智慧之幢,抵御一切烦恼之魔军。以幢象征摧破之义,故被视为庄严具,用于赞叹佛菩萨及庄严道场。 于密教之庄严具中,一说幢与幡相同,如灌顶三昧耶戒场所用之幡称为幢,乃以三、四段方形之布,其上连以三角形之钩鐶,复以四、五段布缝合于幢身,于方形布之四角及顶端之三角形布中央各垂挂一条帛,最下复垂以四个条帛,各方形布并绘上佛菩萨之三昧耶形。一说幢为竿柱高高突出之旗,乃密教大菩提心之标帜。又于幢竿之顶端安上如意宝珠者,则称为宝幢、如意幢、摩尼幢。又称与愿印,乃宝生如来、金刚幢菩萨、除盖障菩萨、地藏菩萨等之三昧耶形。在日本,则幢与幡乃为同一物。〔佛所行赞卷一、八十华严经卷二十六、无量寿经卷上、大日经疏卷六、慧琳音义卷二十九、大悲胎藏三昧耶曼荼罗图、密教法具便览〕 p5980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随有此咒,天龙欢喜,风雨顺时,五谷丰殷,兆庶安乐。亦复能镇一切恶星,随方变怪。灾障不起。人无横夭。杻械枷锁不着其身。昼夜安眠,常无恶梦。 【学习解说】 阿难! 在任何一个国土的众生,只要随身佩带此咒,天龙欢喜,风调雨顺,五谷富足,人民安乐,而且此咒能够镇伏一切恶星及任何的变怪之事,可以消灾解厄,人们不会遭到意外横祸,也不会被杻械枷锁(在手,称为杻;在脚,称为械;在颈,称为枷;连身,称为锁)拘束人的自由,昼夜都能安稳入睡,不会有恶梦。
丰殷 拼音:fēng yīn 释义:丰盛,富足。 © 汉典
兆庶 犹言兆民。 © 汉典
横夭 [国语辞典(教育部) ㄏㄥˋ ㄧㄠ 遭遇意外而短命早死。《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周瑜孺子,料必横夭,再不敢正觑我兵!」
杻械枷锁 [佛光大辞典 刑具名称。指手铐、脚镣等刑具。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大九‧五六下):「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天台宗祖智顗于观音义疏卷上解释杻械枷锁,在手,称为杻;在脚,称为械;在颈,称为枷;连身,称为锁。以枷锁作为譬喻者,有观音义疏卷上(大三四‧九二八上)所引之经载:「妻子以为锁械,钱财以为牢狱,王法以为狱籍。」又在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四七‧五O一上),对于四宾主中之宾看宾,谓「或有学人,披枷带锁出善知识前,善知识更与安一重枷锁,学人欢喜,彼此不辨,呼为客看客。大德!山僧如是所举,皆是辨魔拣异,知其邪正。」〔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护国品、大宝积经卷五十五、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一、佛说十王经(敦煌出土)、法华经玄赞卷十末、慧琳音义卷十八、碧巖录第十一则垂示、佛光禅师语录卷九〕p4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