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净慧慈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净慧慈光],学习《无量寿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311

主题

794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88

[禅定勋章]

3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 11:35:15 | 只看该作者

二、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有上辈、中辈、下辈三类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学习解说]:

佛告诉阿难:十方世界所有至心愿生极乐世界的众生,有上辈、中辈、下辈三类:

上辈往生的人要舍弃世俗小家,投奔佛门大家,舍弃世间欲望,出家修行,一心专念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名号,广修种种功德,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这样当众生临命终时,无量寿佛就会与诸菩萨大众现在面前接引往生,在七宝池的莲花中自然化生,得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阿难,若有众生想在今生见到无量寿佛者,应当发无上菩提心,修种种功德,至心发愿愿生极乐世界


[学习笔记]:

写到“无量寿佛就会与诸菩萨大众出现在面前接引往生”,心里暖暖的,仰头望向空中观想和蔼可亲充满智慧的慈父阿弥陀佛,眼泪不自觉的流出来,有了慈父为我们保驾护航,内心踏实而安稳,深深感恩诸佛菩萨无尽的悲心与方便!


名词解释:

【三辈】
指无量寿经所说往生弥陀净土之上辈、中辈、下辈三类众生。(一)上辈,乃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之众生。(二)中辈,乃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绘燃灯散花烧香、愿生彼国之众生。(三)下辈,乃发菩提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愿生其国之众生。
 此三辈与观无量寿经之九品,有同异之诸释。慧远之无量寿经义疏卷下,以观经上品三人合为上辈,中品三人合为中辈,下品三人合为下辈。吉藏之无量寿经义疏,以观经上中品人为上辈,中上、中中品人为中辈,下下品人为下辈。元晓之游心安乐道以边地胎生别为一类,非九品所摄。憬兴之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下,则以为边地胎生乃中下、下上二品人所摄,三辈九品无所谓宽狭,皆摄尽往生。元照之观无量寿经义疏卷下,以无量寿经之三辈皆标明发菩提心,故通为观经上三品所摄,中三品与下三品因行不同,非在三辈之列。综言之,以三辈九品为同者有昙鸾、慧远、智顗、吉藏、法位、龙兴、憬兴七师,以三辈九品为异者有义寂、智圆、元照、戒度四师。今净土宗从昙鸾之说,但以开合有别而已。(无量寿经卷下、观无量寿经义疏(慧远)、观无量寿经义疏(吉藏))p681 FROM:【佛光大辞典】




佛语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学习解说]:

佛告诉阿难:中辈的众生要至心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虽然不能出家修大功德,但要发无上菩提心,一心专念无量寿佛,尽自己所能多修善业、奉持斋戒、建立佛塔和佛像、供养出家人、悬挂幢幡燃灯、散华烧香,以此功德回向愿生极乐世界

这样的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就会以化身来到大众面前,虽然是化身佛,但是依然是光明相好,如同真身佛,发愿往生者立即就跟随化身佛往生极乐世界,得不退转,功德和智慧仅次于上辈往生的人


名词解释:

【愿生】
谓求愿往生净土。全称愿往生。与“欲生”同义。如谓十方随愿往生、愿生我国、欲生彼国等,此等愿求之心意,即称为愿往生心、愿生心、求生心、欲生心。

若欲往生于西方阿弥陀佛之极乐净土,称为愿生西方;如愿上生于弥勒菩萨现住之兜率天,称为愿生兜率。净土宗特重愿生之心,至于其愿生心之内容,则依宗义及信念之深浅而异。(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卷上、卷下)p6728 FROM:【佛光大辞典】




佛语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

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学习解说]:

佛告诉阿难:下辈的众生要至心求生极乐世界,假如不能修种种功德,要发无上菩提心,要一心专念无量寿佛,一念乃至十念,既得往生

如果听闻深法,能够心生欢喜和信乐、无有疑惑,只要一念无量寿佛,以此至诚心愿生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就会在梦中接引往生,这样的人功德和智慧仅次于中辈往生者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4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88

[禅定勋章]

3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 13:16:48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32楼~33楼共用时4小时)


三、十方诸佛称赞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以及诸菩萨众都前来恭敬供养,听受经法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于彼东方恒沙佛国,无量无数诸菩萨众,皆悉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及诸菩萨、声闻大众听受经法,宣布道化;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学习解说]:

佛告诉阿难:无量寿佛威神无量无边,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没有不称扬赞叹他的

东方恒河沙佛国中无量无数诸菩萨都前往极乐世界恭敬、供养阿弥陀佛以及诸菩萨和声闻大众,然后在极乐世界听经闻法,宣扬佛道教化众生


名词解释:

【道化】
(术语)以道法而教化他也。无量寿经下曰:“听受经法,宣布道化。”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4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88

[禅定勋章]

3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 13:16:57 | 只看该作者

四、世尊以偈诵再次宣说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东方诸佛国,  其数如恒沙,
  彼土诸菩萨,  往觐无量觉;
  南西北四维,  上下亦复然。
  彼土菩萨众,  往觐无量觉,
  一切诸菩萨,  各赍天妙华,
  宝香无价衣,  供养无量觉;
  咸然奏天乐,  畅发和雅音,
  歌叹最胜尊,  供养无量觉。


[学习解说]:

这时,世尊再次以偈诵说到:

东方恒河沙数佛国诸菩萨众都前往极乐世界拜见无量寿佛

南西北方思维上下诸菩萨都前往极乐世界,一切诸菩萨各持天花、宝香、无价衣,供养无量寿佛

空中演奏美妙的天乐,发出和雅的音声,用歌声赞叹、供养最胜尊(诸尊中之至极者)无量寿佛


名词解释:

【最胜尊】
指诸尊中之至极者。为对佛之尊称。佛成就一切智,断尽一切烦恼,于人、天等一切众生中为最胜,故称最胜尊。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九中):“愿我功德力,等此最胜尊。”(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大智度论卷二十七)p5045 FROM:【佛光大辞典】

【无价】
梵语 anarghya。无法计数价值之谓。如无价衣、无价宝珠等,皆为形容该物珍贵之语。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二下):“宝香无价衣,供养无量觉。”p5135 FROM:【佛光大辞典】




   究达神通慧,  游入深法门,
  具足功德藏,  妙智无等伦。
  慧日照世间,  消除生死云,
  恭敬绕三匝,  稽首无上尊。
  见彼严净土,  微妙难思议,
  因发无量心,  愿我国亦然。


[学习解说]:

无量寿佛究竟通达无量神通与智慧,了达甚深法门,具足无量功德,智慧殊妙无与伦比

无量寿佛的智慧有如红日,普照世间一切众生,消除众生烦恼,斩断生死轮回

因此,诸菩萨众以恭敬之心绕佛三圈,顶礼无量寿佛

今见极乐净土如此清净庄严,微妙之极不可思议,因此诸菩萨也发无量心,愿自己的国土也能像极乐世界这样清净和殊胜


名词解释:

【慧日】
(喻)佛的智慧如红日,无所不照。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应时无量尊,  动容发欣笑,
  口出无数光,  遍照十方国。
  回光围绕身,  三匝从顶入,
  一切天人众,  踊跃皆欢喜。
  大士观世音,  整服稽首问,
  白佛何缘笑?  唯然愿说意。
  梵声犹雷震,  八音畅妙响:
    ‘当授菩萨记,  今说仁谛听。


[学习解说]:

这时无量寿佛面露微笑,口中放出无数光明,佛光遍照十方国土,接着又回到法会现场,在佛的身边环绕三圈,从顶而入,一切众生见到如此殊胜的情景,内心都非常欢喜踊跃

观音菩萨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后,对佛说:世尊为何面露微笑?惟愿世尊为我们解说其中缘由

无量寿佛发出犹如雷震的声音,以八音(谓如来所出音声,言辞清雅,具有八种殊胜功德,令诸众生闻即解悟)说到:我今日要为菩萨授记,你们要仔细听


名词解释:

【八音】
又作八种清净音、八种梵音声、八梵。谓如来所出音声,言辞清雅,具有八种殊胜功德,令诸众生闻即解悟。即:(一)极好音,又作最好声、悦耳声。谓一切诸天、二乘、菩萨,虽各有好音,却未达极境,唯佛音声能令闻者无厌,得入妙道,为好中之最。(二)柔软音,又作濡软声、发喜声。谓佛以慈善为心,所出音声巧顺物情,能令闻者喜悦,皆舍刚强之心。(三)和适音,又作和调声、和雅声。谓佛常居中道,妙解从容,所出音声和雅调适,能令闻者心皆融适,因声会理。(四)尊慧音,又作入心声。谓佛德位尊高,慧心明彻,所出音声能令闻者尊重,慧解开明。(五)不女音,又作无厌声。谓佛住首楞严定,有大雄之德,所出音声能令一切闻者敬畏,天魔外道,莫不归伏。(六)不误音,又作分明声。谓佛智圆明,照了无碍,所出音声谛审真实,无有差谬,能令闻者各获正见。(七)深远音,又作深妙音。谓佛智幽深,行位高极,所出音声自近而远,彻至十方,令近声非大,远闻不小,皆悟甚深幽远之理。(八)不竭音,又作易了声。谓如来愿行无尽,住于无尽法藏,所出音声令闻者寻其语义,无尽无穷。以上乃就佛音之德而言。
 另如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卷八,举出不男音、不女音、不强音、不软音、不清音、不浊音、不雄音、不雌音等八种,此系就佛音之体而言,同经卷七所列见苦、向苦、见习、向习、见尽、向尽、见道、向道等八音,乃就佛音之用而言。(中阿含卷四十一梵摩经、梵摩渝经、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七、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之下)p292 FROM:【佛光大辞典】

【梵声】
(术语)如来之梵音也。无量寿经下曰:“梵声犹雷震,八音畅妙响。”(参见:梵音)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十方来正士,  吾悉知彼愿,
  志求严净土,  受决当作佛;
  觉了一切法,  犹如梦幻响,
  满足诸妙愿,  必成如是刹。
  知法如电影,  究竟菩萨道,
  具诸功德本,  受决当作佛;
  通达诸法门,  一切空无我,
  专求净佛土,  必成如是刹。


[学习解说]:

(佛继续说)从十方来到这里的菩萨们,你们的心愿我全都了解,你们立志要庄严佛土,得佛授记,成就佛道

你们应当要觉了(觉悟了知事理,指证悟佛道之真理)一切法犹如梦中事都是虚幻不实的,如果能圆满这样的大愿,必定能成就庄严的佛土

要知道诸法犹如电一样无常迅速,犹如影子一样无有实体,还要圆满菩萨道(菩萨之修行。即修六度万行,圆满自利利他,成就佛果之道),具足了这样的功德,才能得到佛的授记

还要通达各种法门,实证一切法空、无我(五蕴之法无确实之一相异相,曰空,无我我所曰无我),然后一心专求清净的佛国净土,这样必定能成就殊胜庄严的佛土


名词解释:

【空无我】
(术语)苦谛四行相中之二。五蕴之法无确实之一相异相,曰空,无我我所曰无我。法界次第中之下曰:“空行者,观五受阴,一相异相无故。无我者,观五受阴中。我我所法,不可得故。”又无我所曰空。无我见曰无我。俱舍论二十六曰:“违我所见故空,违我见故非我。”【又】空与无我,异名同义。大乘义章一曰:“空与无我,眼目异名。”无量寿经下曰:“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菩萨道】
梵语 bodhisattva-carya^。<一>菩萨之修行。即修六度万行,圆满自利利他,成就佛果之道。故菩萨道乃成佛之正因,成佛乃菩萨道之结果;欲成佛,必先行菩萨道。(法华经卷一)
<二>指大乘佛教。即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教法。(灌顶经卷十二)p5226 FROM:【佛光大辞典】

【电影】
(譬喻)以电喻法之无常迅速,以影譬无实体。无量寿经下曰:“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刹】
<一>梵语 ks!etra 之略译。又作纥差呾罗、刹多罗、差多罗、刹摩。 意译为土田、土、国、处,即指国土,或合梵汉称为“刹土”。一般所熟知之“佛刹”即佛土之意。
<二>梵语 laks!ata^ 之略译。全称剌瑟胝。 意谓标志、记号。指旗杆或塔之心柱。一般称寺院谓寺刹、梵刹、金刹或名刹等,盖佛堂前自古有建幡竿(即刹)之风,故得此名。僧人对语时,称对方之寺为宝刹。p3731 FROM:【佛光大辞典】

【觉了】
觉悟了知事理,指证悟佛道之真理。楞严经卷五(大一九·一二七下):“我于尔时,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中略)诸动无二,等无差别,我时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正法华经卷九、佛所行赞卷四、无量寿经卷下、楞严经卷一)p6793 FROM:【佛光大辞典】




   诸佛告菩萨:  令觐安养佛,
  闻法乐受行,  疾得清净处。
  至彼严净土,  便速得神通,
  必于无量尊,  受记成等觉。


[学习解说]:

诸佛也告诉菩萨们:应当去极乐世界觐见、供养无量寿佛,听闻佛法,欢喜奉行,这样就能快速获得清净

到了极乐世界,就能快速得到神通, 必定能在无量寿佛面前蒙佛摩顶授记,成就佛道



   其佛本愿力,  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  自致不退转。
  菩萨兴志愿,  愿己国无异,
  普念度一切,  名显达十方。
  奉事亿如来,  飞化遍诸刹,
  恭敬欢喜去,  还到安养国。


[学习解说]:

由无量寿佛的愿力使然,所有听闻阿弥陀佛名号并想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只要具足信愿行和净业三福都能顺利往生,并且获得不退转

菩萨应当兴发大志愿,愿自己的佛土能够像极乐世界一样殊胜和庄严,应当普度一切众生,让自己的名声显扬十方

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菩萨,可以飞行到诸佛国土,侍奉无量诸佛,恭敬欢喜,供养完毕后,再回到极乐世界


名词解释:

【飞化】
(术语)飞行游化也,化谓神出鬼没之变化。无量寿经下曰:“飞化遍诸刹。”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若人无善本,  不得闻此经;
  清净有戒者,  乃获闻正法。
  曾更见世尊,  则能信此事,
  谦敬闻奉行,  踊跃大欢喜。
  憍慢弊懈怠,  难以信此法;
  宿世见诸佛,  乐听如是教。


[学习解说]:

众生如果无有善业,则听闻不到这部经典,只有内心清净,严谨持戒者才能听闻到正法

或者曾经见过诸佛的众生,才能相信此法,并且还能谦卑、恭敬,如法奉行,欢喜踊跃

那些骄慢、懈怠的人难以相信此法,过去世见过诸佛者才能心生欢喜,如法受教奉行


名词解释:

【善本】
(术语)同于善根,植善固而不拔之意。【又】善为菩提之本也。法华经序品曰:“已于千万佛所,植诸德本。”无量寿经下曰:“善人无善本,不得闻此经。”胜鬘经上末曰:“善本,本亦因也。欲以此善为菩提根,故名为本。”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声闻或菩萨,  莫能究圣心,
  譬如从生盲,  欲行开导人。
       如来智慧海,  深广无崖底,
  二乘非所测,  唯佛独明了。
  假使一切人,  具足皆得道,
  净慧如本空,  亿劫思佛智,
  穷力极讲说,  尽寿犹不知。


[学习解说]:

声闻和菩萨,还不能究竟明白佛心,譬如生来就是眼盲的人,却要给人指引道路一样

如来的智慧深广犹如大海一样无有边际,又如深不见底的山崖,不是二乘行者能测度的,唯有佛才能明了

假如一切众生都具足得道(道,指三乘各断惑证理之智慧;得道,即三乘行戒、定、慧而证得道果),拥有清净的智慧,了知诸法本空(谓诸法本来性空;即一切万物之本性皆空),然后用亿劫思惟佛的智慧,穷尽心力讲说,直到命终也无法知道佛的智慧


名词解释:

【本空】
谓诸法本来性空;即一切万物之本性皆空。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三中):“净慧如(知)本空,亿劫思佛智。”p1962 FROM:【佛光大辞典】

【得道】
又作得度。道,指三乘各断惑证理之智慧;得道,即三乘行戒、定、慧而证得道果。亦即得无漏之圣道,或菩萨之无生法忍、无上菩提佛果,故通常又与“成佛”一词并用,而称“成佛得道”。大智度论卷二十七,谓入此法位,不复堕凡夫之数,称为得道人,一切世间事欲坏其心,然不能令其动,闭三恶趣门,入诸菩萨数中。
 得道之因缘有多种,据大智度论卷三十四所说,或依佛说法得道,或遇佛放无量光明得道,或由佛遍身毛孔散发出众妙香,使众生闻之而得道等,概皆依众生因缘不同而得道方式有别。又得道必依欲界之身,故于三界之中,欲界众生自然印有得道之因缘;无色界以无身之故,不得听闻正法;色界之众生执著胜定之乐,无苦受,无厌心,故亦难得道。(中阿含卷二十九请请经、大智度论卷三、卷八、俱舍论卷二十四、杂阿毗昙心论卷五)p4555 FROM:【佛光大辞典】

【圣心】
(术语)佛心也。无量寿经下曰:“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佛慧无边际,  如是致清净,
  寿命甚难得,  佛世亦难值。
  人有信慧难,  若闻精进求,
  闻法能不忘,  见敬得大庆,
  则我善亲友,  是故当发意。
  设满世界火,  必过要闻法,
  会当成佛道,  广济生死流。


[学习解说]:

佛的智慧无有边际,因此才能获得甚深清净

要知道佛出现在世间非常希有,是难值难遇的事情,再有就是众生的信根和慧根很难建立起来

所以如果听闻佛法,要能精进求愿、闻法而不忘,并且坚固信心,即使满世界都是大火,也要有跨过去听闻正法的决心,这样才能必定成就佛道,广度一切众生都出离生死,解脱轮回


名词解释:

【信慧】
<一>指三十七道品中“五根”之信根与慧根。信可以破邪见,慧可以断无明。佛说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三中):“寿命甚难得,佛世亦难值,人有信慧难。”
<二>指信心之智慧。p3722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4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88

[禅定勋章]

3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08:47: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3-12-3 08:56 编辑

(~接续楼上,34楼~38楼共用时4小时)

五、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皆当一生补处

佛告阿难:“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学习解说]:

佛告诉阿难,极乐世界的菩萨经过此生后,来生必定在世间成佛

除非他们的本愿要留在世间普度众生,以这样的宏深誓愿就能庄严自己的佛土、普度一切众生


[学习笔记]:

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末学理解这也是无量寿佛普度众生的方便,因此与累世轮回相比,我们都应当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最低保障)

另外,如果愿力广大,对于这样的众生来说若能在娑婆世界广行菩萨道自利利他,会更快成就佛道!

因为,
娑婆世界其实是实修者最好的地方
所以许多经上都说在娑婆世界比其他世界修行还快速
因为在这里直接面对苦难,直接正视自己心念的贪瞋痴
这要有莫大的勇气和吃苦的能力,但是实修增上也更快速 ——
[解析]感恩娑婆世界,实修不二法,当下即净土

世尊在《维摩诘所说经》中也讲过: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修行一生,胜过在其他佛国世界百千劫修行?
维摩诘言:
「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 所以者何?
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

以布施摄贫穷;
以净戒摄毁禁;
以忍辱摄嗔恚;
以精进摄懈怠;
以禅定摄乱意;
以智慧摄愚痴;
说除难法度八难者;
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
以诸善根济无德者;
常以四摄成就众生;
是为十。」

可见,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发心]和[发愿]
而且一开始就要[究竟发心]和[究竟发愿]
何为究竟?
就是[楞严经]讲的初发心第一决定义
就是[以成佛为根本发心]
让自己的[因地]就是[为了成佛而学佛]
这样目标就不会偏颇,果报不曲


而[光明心法]就是以[发心]和[发愿]为主
所以第一个愿就是[与佛心相印],转凡心为佛心,恢复根本[佛性]

要知道,
发大心不容易啊!
所以[大乘][小乘]的差别就在[发心]
(而真正[显][密]的差别也在心,就在[深心].
[发心即显],[深心即密],[深心]就是[不二]
)
所以,[华严经]说见到[普贤菩萨]不容易
只有真正发起[普贤愿]才可能见到[普贤菩萨]
[楞严经]也说[普贤]法门初学不易,就是因为[发大心]对初学不容易

对于初学者来说,身处五浊恶世可能还会有能不能退转的担心
如果看过[大悲莲华经]就知道
真正发起大悲愿心的菩萨行者就不会退转,就算在五浊恶世也一样

所以,
若能发大心,成就更快,而且也可往生极乐世界,莲增上品


不过众生根器有别,无法做到的就发心去[极乐世界]吧
所以佛陀的教法很圆满,一切根器都照顾到了 ——
法门实修帖217#



名词解释:

【一生补处】
梵语 eka-ja^ti-pratibaddha。原为“最后之轮回者”之义。谓经过此生,来生定可在世间成佛。略称补处。即指菩萨之最高位─等觉菩萨。一般皆称弥勒为一生补处之菩萨。据弥勒上生经等记载,弥勒菩萨现居于兜率天,待此生尽,则下生于人间,以补释迦之佛位。此词又作一生所系,指仅此一生被系缚于迷界,来生即可成佛,故有此称。另据无量寿经记卷上之说,一生补处之菩萨又分为四位次:(一)住于正定位之菩萨。(二)接近于佛地之菩萨。(三)住于兜率天之菩萨。(四)由兜率天至人间下生而成佛。(菩萨本业经十地品、大日经具缘真言品、弥勒上生经宗要)p30 FROM:【佛光大辞典】

【一生补处】
尽此一生就能补到佛位的意思,是最后身菩萨的别号,如现在居于兜率天的弥勒菩萨,就是一生补处菩萨。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4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88

[禅定勋章]

3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08:48:09 | 只看该作者

六、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带头往生极乐世界


阿难!彼佛国中诸声闻众身光一寻,菩萨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
佛言:“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是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化生彼佛国。


[学习解说]:

阿难,极乐世界诸声闻众生身上的光明能照一寻(伸张两臂为一寻,约等于八尺或六尺),菩萨的光明能照耀百由旬,极乐世界有两位菩萨最为大家尊重,这两位菩萨的威神光明能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阿难对佛说:请问两位菩萨叫什么名字?

佛回答说:一名叫观世音;另一名叫大势至,这两位菩萨在娑婆世界修菩萨行,命终后转生极乐世界


[学习笔记]:

这段教导是告诉我们:
极乐世界是对众生很方便的地方,所以诸佛菩萨劝众生(不论何种根器)都要往生极乐世界
观世音菩萨更是第一个带头的菩萨 ——
为了现世安乐、临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了现世解脱轮回和普度众生

名词解释:

【一寻】
乃古代之长度单位。伸张两臂为一寻,约等于八尺或六尺。亦有称七尺者。p69  FROM:【佛光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4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88

[禅定勋章]

3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08:52:08 | 只看该作者

七、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都具足三十二相,智慧充满,永离恶道

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智慧成满,深入诸法,究畅要妙,神通无碍,诸根明利。其钝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阿僧祇无生法忍。又彼菩萨乃至成佛不更恶趣,神通自在常识宿命,除生他方五浊恶世,示现同彼如我国也。

[学习解说]:

佛告诉阿难:所有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都具足三十二相,智慧充满,深入诸法,究竟通达一切法要,获得神通自在,钝根者能成就二忍(生忍与法忍),利根者则能获得无生法忍

另外,这些菩萨直到成佛都不会再堕入三恶道,他们神通自在,常常知道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事情,除非要去五浊恶世救度众生,要示现与众生一样才可以


名词解释:

【二忍】
菩萨所修之二种忍。<一>生忍与法忍。(一)生忍,又作众生忍。忍,即忍耐之意。谓菩萨于一切众生不嗔不恼,如慈母爱子;又若众生虽以种种恶害加之,菩萨皆能忍耐不起嗔恚;或受众生种种恭敬供养,心亦不起贡高染著,称为生忍。(二)法忍,又作无生法忍。忍,即安忍之意。无生法,本指不生不灭之法,今仅就不生而言,故称无生。菩萨于无生之法,忍可忍乐,不动不退,称为法忍。(大智度论卷六)
 <二>安受苦忍与观察法忍。(一)谓安受疾病、水火、刀杖等诸苦而不动心,称为安受苦忍。(二)谓观察诸法,体性虚幻,本无生灭,信解真实,心无妄动,安然忍可,称为观察法忍。(菩萨地持经卷五)
 <三>世间忍与出世间忍。(一)谓初心菩萨缘众生之有取有相,依诸果报、福业等,所发起有漏、有相之安忍。以彼等遭遇世间种种苦乐违顺之事,而能安忍,故称世间忍。(二)乃大菩萨由于利他平等之大悲,所发起无漏无相之安忍。由此相契于无为寂灭之理,心无染著,任运无作而无诸行,安忍一切苦乐违顺之境,而不见诸法生灭之相,故称出世间忍。(大乘地藏十轮经卷九)((参见:忍)2889)p196 FROM:【佛光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4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88

[禅定勋章]

3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08:52:31 | 只看该作者

八、极乐世界的菩萨能在一食之顷往诣十方无量世界供养诸佛

佛语阿难:“彼国菩萨承佛威神,一食之顷往诣十方无量世界,恭敬供养诸佛世尊,随心所念,华香、伎乐、缯盖、幢幡,无数无量供养之具自然化生,应念即至,珍妙殊特非世所有。

[学习解说]:

佛告诉阿难:极乐世界的菩萨承借佛的威神力,能在一顿饭的时间去往十方无量世界,恭敬供养无量诸佛世尊,而且随心所愿应现出各种华香、伎乐、缯盖、幢幡,还有无数无量供养之具,而且这些供养之具在世间找不到,各个都非常珍妙和奇特



转以奉散诸佛、菩萨、声闻大众,在虚空中化成华盖,光色晃耀,香气普熏。其华周圆四百里者,如是转倍,乃覆三千大千世界,随其前后以次化没。其诸菩萨佥然欣悦,于虚空中共奏天乐,以微妙音歌叹佛德,听受经法欢喜无量。供养佛已、未食之前,忽然轻举还其本国。

[学习解说]:

接着供养诸佛、菩萨、声闻大众的鲜花自然在虚空中形成华盖,光色晃耀,香气普熏,华盖的大小由四百里逐渐倍增,乃至能覆盖三千大千世界,然后这些华盖再依次自然消散

诸菩萨们心生无量欢喜,在虚空中演奏天乐,用微妙的歌声赞叹诸佛无量功德,听受经法,内心生起无量法喜,供佛完毕后,忽然就能回到自己的国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4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88

[禅定勋章]

3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08:55:18 | 只看该作者

九、往生极乐世界亲听无量寿佛宣讲佛法,所得法喜和快乐无法言语

佛语阿难:“无量寿佛为诸声闻、菩萨大众颁宣法时,都悉集会七宝讲堂,广宣道教,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即时四方自然风起,普吹宝树出五音声,雨无量妙华随风周遍,自然供养如是不绝。一切诸天皆赍天上百千华香、万种伎乐供养其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普散华香、奏诸音乐,前后来往更相开避。当斯之时,熙然快乐不可胜言。

[学习解说]:

佛告诉阿难:无量寿佛在为诸声闻、菩萨大众宣讲佛法时,全都集会在七宝讲堂,广为大众宣讲妙法,令众生无不新生欢喜,心开意解

这时从四方吹来微风,宝树发出五种美妙的音声,空中撒落无量妙华随风飘散,以此供养无量寿佛

一切诸天都准备了上百千华香和万种伎乐来供养无量寿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普散华香、演奏各种音乐,有序的分次供养,当下的快乐无法言语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4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88

[禅定勋章]

3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1:16:20 | 只看该作者
(~接续楼上,39楼~40楼共用时4小时)

十、极乐世界的菩萨智慧充满、辩才无碍、具足成就无量功德

佛告阿难:“生彼佛国诸菩萨等,所可讲说常宣正法,随顺智慧无违无失。

于其国土所有万物,无我所心、无染着心,去来进止情无所系,随意自在无所适莫,无彼、无我,无竞、无讼。

于诸众生得大慈悲饶益之心、柔软调伏无忿恨心、离盖清净无厌怠心、等心、胜心、深心、定心、爱法乐法喜法之心、灭诸烦恼离恶趣心,究竟一切菩萨所行,具足成就无量功德,得深禅定诸通明慧,游志七觉修心佛法,肉眼清彻靡不分了、天眼通达无量无限、法眼观察究竟诸道、慧眼见真能度彼岸、佛眼具足觉了法性。


[学习解说]:

佛告诉阿难: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所讲的法都是正法、都是随顺智慧而说,菩萨所说的法不会违背真理、无有过失

极乐世界的菩萨对于一切万物都无有我所心、无有染着心,去来进止心无所系,随意自在无不适意,无有人我及争讼之心

极乐世界的菩萨对一切众生皆以大慈悲心、以利他之心柔软调伏众生,菩萨心无愤恨、远离贪欲等五盖,菩萨内心清净,无有疲厌懈怠心、等心(于一切众生怨亲平等之心)、胜心(修殊胜之行之心也)、深心(又称深信。惟通常系指深求佛道之心,或指扫除犹疑不定而对佛法真实确信之心,或指乐集诸功德善行,又深信爱乐之心)、定心(修禅行而远离乱意也)、爱法、乐法、喜法之心、灭除种种贪嗔痴等烦恼,远离堕入恶道之心,究竟圆满菩萨一切修行,具足成就无量功德,获得甚深禅定和智慧,入于七菩提分修习心法,肉眼(指人之肉眼。凡夫以此肉眼可分明照见色境)清彻了了分明,天眼(以色界四大所造清净之眼根前知粗细远近一切之诸色,及众生未来生死之相者)通达无可限量,法眼(指彻见佛法正理之智慧眼)观察究竟诸道,慧眼(了知诸法平等、性空之智慧,故称慧眼)见真能度彼岸,佛眼(指诸佛照破诸法实相,而慈心观众生之眼。系五眼之一。谓诸佛具有肉、天、慧、法四眼之用,乃至无事不见、无事不知、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具足觉了法性


名词解释:

【佛眼】
梵语 buddha-caks!us。指诸佛照破诸法实相,而慈心观众生之眼。系五眼之一。谓诸佛具有肉、天、慧、法四眼之用,乃至无事不见、无事不知、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四上):“佛眼具足,觉了法性。”法华文句卷四下(大三四·六○上):“佛眼圆通,举胜兼劣;又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法华经方便品(大九·九中):“舍利弗当知,我以佛眼观,见六道众生,贫穷无福慧。”(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四、瑜伽师地论卷十四、大智度论卷三十三、大乘义章卷二十末、无量寿经钞卷六)p2721 FROM:【佛光大辞典】

【慧眼】
梵语 prajn~a^-caks!us。指智慧之眼。为二乘所证之眼。为三眼之一,五眼之一。了知诸法平等、性空之智慧,故称慧眼。因其照见诸法真相,故能度众生至彼岸。大智度论卷三十三(大二五·三○五下):“为实相故求慧眼,得慧眼,不见众生,尽灭一异相;舍离诸著,不受一切法;智慧自内灭,是名慧眼。”(维摩经卷中、六十华严经卷一、无量寿经卷下、思益经卷三、大乘义章卷二十)((参见:三眼)616、“五眼”1151)p6044 FROM:【佛光大辞典】

【法眼】
<一>梵语 dharma-caks!u,巴利语 dhamma-cakkhu。指彻见佛法正理之智慧眼。系五眼之一。此眼能见一切法之实相,故能分明观达缘生等差别法。菩萨为度众生,以清净法眼遍观诸法,能知能行,得证是道;又知一切众生之各各方便门,故能令众生修行证道。(大品般若经卷二、无量寿经卷下、大智度论卷三十三、瑜伽师地论卷十四)((参见:五眼)1151)
 <二>日本僧位之一种。全称法眼大和尚位。即授以僧都僧官之阶位。此僧位于日本贞观六年(864),与法印、法桥等同时制定,并授以僧都僧官之阶位。至弘安八年(1285),始比照于五位殿上人之位。后来佛像之雕刻师等,亦可被任此位。(释家官班记卷下、三代宝录卷十六、卷四十三)
 <三>(885~958)法眼文益禅师。五代僧。为我国法眼宗之祖。南唐国主李氏曾赐以“净慧大师”之号,入寂后,谥号“大法眼”。((参见:文益)1429)p3386 FROM:【佛光大辞典】

【天眼】
(术语)五眼之一。为天趣之眼,故名天眼。以色界四大所造清净之眼根前知粗细远近一切之诸色,及众生未来生死之相者。此有修得生得之二种,在人中依禅定于肉眼上彼修得净眼者,谓为修得之天眼,生于色界诸天自得此净眼者,谓为生得或报得之天眼。智度论五曰:“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诸色莫不能照。是天眼有二种:一者从报得,二者从修得。”大乘义章二十本曰:“天趣之眼,故名天眼。”观无量寿经曰:“未得天眼,不能远观。”无量寿经下曰:“天眼通达,无量无限。”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肉眼】
梵语 ma^m!sa-caks!us,巴利语ma^m!sa-cakkhu。乃五眼之一。指人之肉眼。凡夫以此肉眼可分明照见色境。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四上):“肉眼清彻,靡不分了。”然肉眼有诸多障碍,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载,肉眼能清晰照见近处之景物,于远处者则否;照见眼前之景物时,即无法同时照见背后者;能照见外在者,却无法照见内在者;白昼时能照见诸物,黑夜中则否。反之,佛菩萨以修行之功德,能照见一切诸法及其实相。(大智度论卷三十九、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四、宗镜录卷五十五)((参见:五眼)1151)p2512 FROM:【佛光大辞典】

【法性】
梵语 dharmata^,巴利语 dhammata^。指诸法之真实体性。亦即宇宙一切现象所具有之真实不变之本性。又作真如法性、真法性、真性。又为真如之异称。法性乃万法之本,故又作法本。大智度论卷三十二即以一切法之总相、别相同归于法性,谓诸法有各各相(即现象之差别相)与实相。所谓各各相,例如蜡炙火溶,顿失以前之相,以其为不固定者,故分别求之而不可得;不可得故空(无自性),即说空为诸法之实相。对一切差别相而言,因其自性是空,故皆为同一,称之为“如”。一切相同归于空,故称空为法性。又如黄石之中具有金之性质,一切世间法中皆具涅槃之法性,故说此诸法本然之实性为法性,此与圆觉经所谓“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同义。释尊曾于大宝积经卷五十二开示诸法实性之义,谓法性无有变异,无有增益,无作无不作;复于一切处通照平等,于诸平等中善住平等,不平等中善住平等,于诸平等不平等中妙善平等;又谓法性无有分别,无有所缘,于一切法能证得究竟体相。故若有依趣法性者,则诸法性无不依趣。一般对法性与如来藏加以区别,即广指一切法之实相为法性,然亦有主张法性与如来藏同义之说。如大般若经卷五六九法性品说如来之法性与大乘止观法门卷一等即属此说。(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一、菩萨地持经卷一、成唯识论卷二、大智度论卷二十八、大乘玄论卷三)((参见:真如)4197、“真理”4221)p3358 FROM:【佛光大辞典】

【七觉分】
(名数)又曰七菩提分,七觉支。俱舍论谓之七等觉支。七科道品中之第六也。觉有觉了觉察之义。此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觉。觉法分七种,故曰支,或曰分。一,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之真伪。二,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三,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四,轻安觉支,止观及法界次第名为除觉分,断除身心粗重,使身心轻利安适。五,念觉支,常明记定慧而不忘,使之均等。六,定觉支,使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七,行舍觉支,舍诸妄谬,舍一切法,平心坦怀,更不追忆,是行蕴所摄之舍之心所,故名行舍。此七法,若行者之心浮动时,可用除舍定之三觉支摄之,若心沉没时可用择法精进喜之三觉支起之。念觉支常念定慧,不可废退。是故除念觉外,他六觉随行人之要而用之。以此七事得证无学果。止观七曰:“心浮动时以除觉除身口之粗,以舍觉观智,以定心入禅,若心沈时以精进择喜起之,念通缘两处。”同辅行曰:“定慧各三,随用一得益便止,无假遍修,若全无益,方趣后品,念能通持定慧六分,是故念品通于两处。”梵Saptabodhyan%ga。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定心】
(术语)修禅行而远离乱意也。无量寿经下曰:“深心定心。”智度论二十六曰:“定心者,定名一心不乱。乱心中不能得见实事,如水波荡,不得见面。如风中灯,不能得点。”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深心】
梵语 adhya^s/aya。为三心之一。又称深信。此词于佛典中之语义,颇有异解。惟通常系指深求佛道之心,或指扫除犹疑不定而对佛法真实确信之心,或指乐集诸功德善行,又深信爱乐之心。维摩经卷上佛国品(大一四·五三八中):“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中略)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六十华严经卷二十四中列举十种深心之名(大九·五五一上):“何等为十?一净心,二猛利心,三厌心,四离欲心,五不退心,六坚心,七明盛心,八无足心,九胜心,十大心。”观无量寿经载,若有众生欲往生净土,若发三心即便往生,深心即为其一。善导释为深信之心。另外亦指凡夫执迷之深固,如法华经卷一方便品载,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八十华严经卷三十五、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大智度论卷七十一)((参见:三心)532)p4658 FROM:【佛光大辞典】

【胜心】
(术语)修殊胜之行之心也。无量寿经曰:“等心胜心深心。”净影疏曰:“所行务上,名为胜心。”高僧传六曰:“发胜心于旷劫。”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等心】
(术语)于一切众生怨亲平等之心。又诸行等修之心。无量寿经下曰:“等心胜心深心。”智度论八曰:“等心者,是于一切众生中无怨无恚。”探玄记二曰:“无思益物,故云等心。”大经净影疏曰:“诸行齐修,故曰等心。”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离盖】
盖,指贪欲等五盖(梵 pan~ca a^varaN!a^ni),即五种覆障心性之烦恼;或泛指诸烦恼。离盖,即谓脱离烦恼而得清净。(无量寿经卷下、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八)p6718 FROM:【佛光大辞典】

【我所心】
(术语)想实有我所有之事物之心也。无量寿经下曰:“于其国土所有万物,无我所心。”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适莫】
(杂语)适者适我意也。莫者不适也。无量寿经上曰:“去来进止,情无所系。随意自在,无所适莫。无彼无我,无竞无讼。”净影疏曰:“于众生所无适适之亲,无莫莫之疏,名无适莫。”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以无碍智为人演说,等观三界空无所有,志求佛法具诸辩才,除灭众生烦恼之患。从如来生,解法如如,善知习灭,音声方便。不欣世语,乐在正论,修诸善本,志崇佛道。知一切法皆悉寂灭,生身烦恼二余俱尽。闻甚深法心不疑惧,常能修行其大悲者。深远微妙靡不覆载,究竟一乘至于彼岸。决断疑网,慧由心出,于佛教法该罗无外。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慧光明净超逾日月,清白之法具足圆满。

[学习解说]:

极乐世界的菩萨能以四无碍智(即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词无碍智、乐说无碍)为人演说正法,能够平等正观三界空无所有,能够志求无上佛道以及具有无碍的辩才,除灭众生烦恼和苦患

菩萨的智慧从如来教导而生、明了一切事理,善知苦集灭道四圣谛法,善用音声方便教化众生

菩萨不喜欢世间无意义的语言,喜欢谈论符合正法的话,菩萨修行诸善功德,志求无上佛道

菩萨了知一切法都是寂灭的,生身(即托于父母所生而具足三十二相之佛身)和烦恼也都已经断尽

菩萨听闻甚深法时,心无疑惑,无所畏惧,常常能修习大悲心,其心深远且微妙,无不覆载一切众生,究竟圆满一乘佛法到达涅槃彼岸

菩萨断除疑惑,智慧由心而出,菩萨的智慧犹如大海一样深广,菩萨的定力犹如山王一样坚固,菩萨智慧的光明超过日月,无漏善法具足圆满


名词解释:

【清白】
即清白之法、清白业。指佛所显示之教法。又为无漏善法之总称。皆取其远离烦恼垢染之意,而称为清白。法华经序品列为七善之一。(如幻三昧经卷下、无量寿经卷上)p4662 FROM:【佛光大辞典】

【生身】
二身之一。即托于父母所生而具足三十二相之佛身。与“法身”相对。又作生身佛、父母生身、肉身、随世间身。又以神通之力一时化现之肉身,亦称生身;大乘佛教谓方便应化之化身为生身佛,例如生身之弥陀、生身之观音、生身之普贤、生身之弥勒等。一般生身亦可泛指凡夫及菩萨之肉身。(中阿含卷五十八法乐比丘尼经、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四、佛地经论卷七、大智度论卷九、卷二十九)((参见:二身)199)p2063 FROM:【佛光大辞典】

【正论】
(术语)正者对邪而言。正法之论议也。无量寿经下曰:“不欣世语,乐在正论。”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四无碍智】
又名四无碍解,或四无碍辩,即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词无碍智、乐说无碍。法无碍智是通达诸法的名字,分别无滞;义无碍智是了知一切法之理,通达无碍;词无碍智是通晓各种言语,能随意演说;乐说无碍是辩说法义,圆融无滞,为众生乐说自在。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四无碍智】
﹝亦名四无碍辩,出法界次第﹞谓菩萨于此四法,智慧明了,通达无滞,故名四无碍智。以其辩说融通,亦名四无碍辩。
[一、义无碍智],谓菩萨了知一切诸法义理,通达无滞,故名义无碍智。
[二、法无碍智],谓菩萨通达一切诸法名字分别无滞,故名法无碍智。
[三、辞无碍智],谓菩萨于诸法名字义理,随顺一切众生殊方异语,为其演说,能令各各得解,辩说无滞,故名辞无碍智。
[四、乐说无碍智],谓菩萨随顺一切众生根性所乐闻法,而为说之,圆融无滞,故名乐说无碍智。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等观】
(术语)一切平等观念事理也。无量寿经下曰:“等观三界,空无所有。”涅槃经一曰:“等观众生,如视一子。”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无碍智】
(术语)谓佛智之通达自在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如来无碍智。知彼佛灭度。及声闻菩萨。如见今灭度。”涅槃经八曰:“如来不尔。悉知自地及以他地。是故如来名无碍智。”大集经一曰:“无碍智慧无有边,善解众生三世事。”无量寿经下曰:“佛眼具足,觉了法性,以无碍智为人演说。”胜鬘宝窟上末曰:“无碍智者,于世谛法知之自在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4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88

[禅定勋章]

4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1:17:04 | 只看该作者

十一、佛以种种譬喻赞叹极乐世界菩萨的殊胜功德

“犹如雪山,照诸功德等一净故;犹如大地,净秽好恶无异心故;犹如净水,洗除尘劳诸垢染故;
犹如火王,烧灭一切烦恼薪故;犹如大风,行诸世界无障阂故;犹如虚空,于一切有无所著故;
犹如莲华,于诸世间无染污故;犹如大乘,运载群萌出生死故;犹如重云,震大法雷觉未觉故;
犹如大雨,雨甘露法润众生故;如金刚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如梵天王,于诸善法最上首故;
如尼拘类树,普覆一切故;如优昙钵华,希有难遇故;如金翅鸟,威伏外道故;
如众游禽,无所藏积故;犹如牛王,无能胜故;犹如象王,善调伏故;如师子王,无所畏故。


[学习解说]:

极乐世界的菩萨犹如雪山,照见一切功德都是一样的清净
犹如大地,不论干净垢秽或是好物坏物,都心无分别
犹如纯净的水,能洗除烦恼污垢
犹如大火,能烧灭一切烦恼
犹如大风,游行佛国世界无有障碍
犹如虚空,对一切有为法无所着
犹如莲花,不被世间法所染污
犹如大乘,普度众生出离生死
犹如重云,震响法雷警觉未觉醒的众生
犹如大雨,普润众生
犹如金刚山,令众魔外道无法动摇
犹如梵天王,能修行最上善法
犹如尼拘类树(佛典常用来比喻由小因而得大果报者。或为覆物之譬喻),普覆一切众生
犹如优昙钵华,稀有难得,难值难遇
犹如金翅鸟,以大威力降伏外道
犹如众游禽,无有藏积
犹如牛王,无有能胜过的(譬喻佛德于一切人中为最胜)
犹如象王,能善巧方便调伏众生
犹如师子王,无所畏惧(如来之说法能灭一切戏论,于一切外道邪见无所畏惧,如狮子王咆吼,百兽皆慑伏,故以狮子王喻之)


名词解释:

【金翅鸟】
梵语 suparN!a,或 suparN!in。音译苏钵剌尼。意译羽毛美丽者。又译食吐悲苦声。系印度神话之鸟,被视同迦楼罗鸟(梵 garud!a,檗噜拏)。又作妙翅鸟、项瘿鸟。为印度教毗湿奴神所跨乘。于佛教中,为八部众之一,翅翮金色,两翼广三三六万里,住于须弥山下层。据长阿含经卷十九载,此鸟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四种,常取卵胎湿化之诸龙为食。(大楼炭经卷三、卷四、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卷七、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经金翅鸟王品、法华文句卷二下、华严经探玄记卷二、俱舍论光记卷八、慧苑音义卷上)((参见:迦楼罗鸟)3974)p3582   FROM:【佛光大辞典】

【师子王】
又作狮子王、师子兽王。如来之说法能灭一切戏论,于一切外道邪见无所畏惧,如狮子王咆吼,百兽皆慑伏,故以狮子王喻之。(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二、无量寿经卷下)((参见:师子吼)4091)p4091 FROM:【佛光大辞典】

【象王】
譬喻佛之举止如象中之王。据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八一载,佛有八十种好,进止如象王,行步如鹅王,容仪如狮子王。又以之譬喻菩萨,无量寿经卷下记载,菩萨犹如象王,以其善调伏之故。p5273 FROM:【佛光大辞典】

【牛王】
梵语 r!s!abha。又作超群、胜群。指牛中之王。牛王之形色胜于其他诸牛,譬喻佛德于一切人中为最胜。(胜鬘经摄受章、无量寿经卷下、法华经玄赞卷五本)p1504 FROM:【佛光大辞典】

【尼拘律树】
尼拘律,梵语 nyagrodha,巴利语 nigrodha,意译为无节、纵广、多根。又称尼拘陀树、尼拘屡陀树、尼拘尼陀树、尼拘类树、尼俱卢陀树、诺瞿陀树。学名 Ficus indica。属桑科,形状类似榕树。产于印度、锡兰等地,高十公尺乃至十五公尺,树叶呈长椭圆形,叶端为尖状。由枝生出下垂气根,达地复生根;枝叶繁茂而向四方蔓生,然其种子甚小,故佛典常用来比喻由小因而得大果报者;或为覆物之譬喻。慧琳音义卷十五解释尼拘律树为(大五四·四○二上):“此树端直无节,圆满可爱,去地三丈余,方有枝叶,其子微细如柳花子。唐国无此树,言是柳树者,非也。”(杂阿含经卷三十三、别译杂阿含经卷八、长阿含卷一大本经、大智度论卷八、俱舍论卷六)p1885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5-4 07:40 , Processed in 0.09182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