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4|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净慧慈光],学习《大悲心陀罗尼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311

主题

794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88

[禅定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2 15:0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1-14 10:03 编辑

缘起: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并记录在[实修佛堂](习经堂)和[光明佛堂](品经堂)的纪录帖中

次序依照下列三个原则

1.内容篇幅:由小到大
2.内容深浅:由浅至深
3.方便和戒定慧:本愿功德门(由佛本愿功德和方便,消灾解难),戒行门(遵守戒律),观行门(练习定力观照),智慧门(心要&甚深不二):四种次序由浅入深

正在品读的先读完,其余如果还没品读的,请按照次序补齐

为什么要深入佛经学习,因为:
关于[智慧]的增长
深入经藏就是最好的方式,这就是[闻慧]
透过深入经藏,就能听闻各种次第的正知见,学习各种解脱法门,且逐渐明白各种原理和相貌
由佛法正知见,就能逐渐舍弃或破除种种世俗的凡夫知见或邪见
这些正知见和正确的观念(正确的解脱知见),要不断的复习和思维,逐渐强化和深入,这样才能取代凡夫俗见
有了正确的观念和知见,戒律就不会像背公式那样困难,会因为观念而自然且容易的融入生活
所以,有正确的观念,戒律就容易自然达成,守戒就不会困难
然后由生活中去思维和体验这些佛法正见和观念,就能逐渐明白原理,成就解脱智慧,达成[思慧]和[修慧] ——
[戒定慧]与[定慧等观]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清净光明佛


弟子净慧慈光愿按照次序补齐上面所列佛经,故本次发心学习《大悲心陀罗尼经》
祈请诸佛菩萨慈悲加持,让弟子能够与佛心相应(印),能够借此因缘进一步学习和体会菩萨的悲心大愿以及心法心要!同时写出符合自己次第的白话解说,自利利他!

感恩  顶礼


[注:本篇为末学当前次第下的思维解说(会随实修而继续深入理解和修改完善),目前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4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88

[禅定勋章]

2#
 楼主| 发表于 2024-1-3 10:31: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1-14 10:02 编辑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习经目录:


一、介绍法会地点

二、介绍法会人员

三、总持王菩萨代众生请法,什么因缘令法会现希有之相?

四、观世音菩萨为令众生获得安乐而以大神通力秘放光明令世界震动

五、观世音菩萨述说大悲咒的由来

六、诵持大悲咒之前应当先发如是誓愿

七、诵持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1、临命终时十方诸佛授手接引,随愿往生十方国土
2、诵持大悲咒者,不堕三恶道
3、诵持大悲咒者,随愿往生诸佛国土
4、诵持大悲咒者,能得无量三昧辩才
5、诵持大悲咒者,能满现世一切愿求,唯除不善不至诚
6、诵持大悲咒者,能转女身为男身,但排除信心不足者连很小的愿都不能实现
7、诵持大悲咒者,能灭一切五逆十恶等重罪,但唯除对咒生疑者连小罪轻罪都无法灭除

八、诵持大悲咒者远离十五种恶死

九、诵持大悲咒者得十五种善生

十、观世音菩萨慈悲宣说大悲心陀罗尼咒

十一、观世音菩萨宣说大悲咒时所现瑞相及与会大众皆得证果

十二、大梵天王为众请法,请问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相貌

十三、大悲心(咒)陀罗尼相貌

十四、如何如法诵持大悲咒

十五、如法持咒者能得观世音菩萨护持及一切善神、龙王、金刚密迹,常随卫护

十六、观世音菩萨为大众宣说消除灾祸的清凉偈颂

十七、大悲咒索(绳)的制作方法

十八、诵持、听闻、书写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1、令修行者圆满六度、发菩提心、令二乘声闻证果
2、令诸众生增长大乘信根
3、令恶道众生听闻咒皆得离苦、令初地菩萨证得十地乃至成佛
4、令二乘声闻人不求自得四果(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5、令一切众生悉发菩提心
6、诵咒求愿的方法
7、若有众生沾着持咒者沐浴过的水,则能灭除一切恶业重罪、往生净土
8、若有众生接触到从持咒者身上吹过的余风,除了能灭尽一切恶业重罪外,还能不堕恶道、常生佛前
9、持咒者所讲的话皆是清净法音,能得一切天魔、外道、天龙、鬼神的恭敬和尊重
10、持咒者将获得十二种“功德藏”

十九、实修大悲咒成就一切愿求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十、如何获得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和睦的具体实修方法

二十一、此咒叫什么名?如何受持?

二十二、介绍观世音菩萨为令一切菩萨都能发起利益众生的心故示现菩萨身,其实早已成佛叫正法明如来

二十三、如法诵持大悲咒,能令众生消灾祛病的具体实修方法

二十四、观世音菩萨四十二手眼修行法

二十五、日光菩萨说咒发愿拥护受持大悲心陀罗尼者

二十六、月光菩萨说咒发愿拥护受持大悲心陀罗尼者

二十七、大悲咒能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众生带来大利益

二十八、有缘见此大悲咒者都是过去久远已来广种善根的人

二十九、毁谤大悲咒者,常堕三恶道,不能见闻佛法增三宝

三十、法会大众闻佛宣说都心生欢喜,依教奉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4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88

[禅定勋章]

3#
 楼主| 发表于 2024-1-3 10:46: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1-4 11:45 编辑

(本次学习:3楼~6楼共用时4小时)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一、介绍法会地点

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迦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坐宝师子座。其座纯以无量杂摩尼宝,而用庄严,百宝幢幡,周匝悬列。尔时,如来于彼座上,将欲演说总持陀罗尼故。

[学习解说]:

如是我闻(又作我闻如是、闻如是。为经典之开头语。释尊于入灭之际,曾对多闻第一之阿难言其一生所说之经藏,须于卷首加上“如是我闻”一语,以与外道之经典区别),一时(指佛于某地说法之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迦山(华译为光明山、海岛山、小花树山等,在印度的南海岸,相传为观音菩萨的道场)观世音宫殿,众宝庄严的道场中,坐在由无量摩尼宝装饰的师子座上(佛为人中之师子,故佛之所坐,总名师子座),正准备为众生演说总持陀罗尼(意译总持、能持、能遮。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换言之,陀罗尼即为一种记忆术。大智度论卷五、佛地经论卷五载,陀罗尼为一种记忆术,即于一法之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之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之中,持一切义;故由记忆此一法一文一义,而能联想一切之法,总持无量佛法而不散失。陀罗尼能持各种善法,能遮除各种恶法。盖菩萨以利他为主,为教化他人,故必须得陀罗尼,得此则能不忘失无量之佛法,而在众中无所畏,同时亦能自由自在的说教。)


[学习笔记]:

这段经文讲的是,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迦山准备为众生演说总持陀罗尼


一、关于陀罗尼

意译为“总持、能持、能遮”
总持无量佛法而不散失。能持各种善法,能遮除各种恶法。”

另外,由于“菩萨以利他为主,为教化他人,故必须得陀罗尼
因为得此陀罗尼者“则能不忘失无量之佛法,而在众中无所畏,同时亦能自由自在的说教。”

这次因为看到菩萨想要利益众生必须获得陀罗尼的教导,末学才认真学习了有关陀罗尼的修学方法(如下:)


二、陀罗尼有四种,详见《菩萨善戒经》:

[陀罗尼]有四种。

一者[法]陀罗尼。
二者[义]陀罗尼。
三者[辞]陀罗尼。
四者[忍]陀罗尼。


[法陀罗尼]者。菩萨心得忆念。以念力故得大智慧。大智力故知诸法界。言辞字句坚心受持。经无量世无有忘失。

[义陀罗尼]者。如法陀罗尼随顺解义。于无量世受持不忘。

[辞陀罗尼]者。菩萨摩诃萨为破众生种种恶故。受持神咒读诵通利利益众生。

为咒术故受持五法。

一者不食肉。
二者不饮酒。
三者不食五辛。
四者不淫。
五者不净之家不在中食。


菩萨具足如是五法。能大利益无量众生。诸恶鬼神诸毒诸病无不能治。


[忍陀罗尼]者。菩萨摩诃萨智慧力故。心乐寂静不与人居。默然不语独处无伴。于食知足食一种食。坐禅思惟夜不眠寐时佛即以陀罗尼咒。教之令诵。

乙致。 蜜致。 羁致毗。 羼提。 般檀那。 莎呵。

菩萨尔时从佛受已。深心观察知字无义。以无义故无有义语。若无义语辞亦无义。法亦无义。以无义故一切诸法悉不可说。义者一切诸法无义义也。以忍力故了了能知四陀罗尼。以了知故则得具足忍陀罗尼。以能具足忍陀罗尼故。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摩诃萨[初阿僧祇劫]修集行时。得是[法][义]二陀罗尼。
因此[法][义]二陀罗尼修集三昧。因修三昧发誓愿故。复得[辞][忍]二陀罗尼。


三、菩萨如何能得法、义、辞(即咒)、忍四种陀罗尼?

菩萨若能具足四事得四陀罗尼。

一者[不贪五欲]。
二者[于众生中无嫉妒心]。
三者[能施施已无悔]。
四者[乐闻正法受持读诵书写解说。菩萨法藏菩萨摩夷]
—— 云何菩萨摩诃萨[陀罗尼]? ~ 菩萨善戒经


四、最后,结合《佛学常见辞汇》中的解释,练习思惟

一、法总持,又名闻总持,即不忘失佛的教法;
二、义总持,即能执持佛法的义理;
三、咒总持,即菩萨依定起咒,解除众生的苦厄;
四、忍总持,即能如实的把握事实的真相。

末学以前对陀罗尼的理解比较生疏,仅停留在词典解释上面
这次因为有认真学习和思惟,所以在心里上感觉“亲近”了很多,以下是末学以当前次第理解和体会:

一、法总持,这可由亲近善知识(老师)、或深入佛经、或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不断熏修,令不忘失正知见
二、义总持,这可由善知识教导的思惟法义和法性原理来学习
三、咒总持,清净光明净土中每日的持咒定课+慈悲法坛就是很好的练习和实修方法
四、忍总持,关于法界真(实)相,善知识在《清净光明专辑》中为我们深入浅出和次第解说了很多很多

由此突然再次体会到清净光明净土的珍贵!由衷赞叹清净光明净土稀有难得!

「清净光明净土」是虚空法界中的精神净土,以佛性本心和法界光明相印
「清净光明净土」开宗明义直指「佛性」本心,并以方便引导众生回归契入佛性本心
以今生当下「学佛」「成佛」为目标,深入经藏、实践菩萨道,以提升实修次第,契入深法与实义
命终求生「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极乐世界」,以契入「深法」故,增上品位,得「上品」生,花开见佛
随后发「大悲心」、「普贤心」再入「娑婆」普渡众生,再次以「清净光明净土」精神在娑婆中增上次第、学佛成佛
真正落实「普贤行」,成就佛道,学习「释迦牟尼佛」本愿,快速在「娑婆秽土」中学佛、成佛 ——
【清净光明净土(top)】的宗旨及版规说明
末学的弘法目的和心愿是为了~
培养众生成为能救度众生的菩萨行者(这是末学十多年前的发愿)
这样让众多的菩萨行者能承担起各地的佛法事业 ——
法门实修帖 208#

我们只要安住清净光明净土,紧紧跟随老师善知识用心学习清净光明专辑,末学相信我们终将圆满菩萨愿,真正自利利他!
清净光明净土真的就是一座宝山,学生一定好好学习循序增上,深深感恩!


名词解释: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一卷。唐·伽梵达摩译。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千手大悲心陀罗尼经》、《千手陀罗尼经》、《大悲总持经》、《千手观音大悲心陀罗尼经》、《千手千眼大悲心经》、《千手经》、《千手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册。
本经属杂部密教千手法。经文初述观世音菩萨说大悲心陀罗尼的因由及其誓愿。次说诵此咒可远离饥饿困苦死、枷禁杖楚死等十五种恶死,而得所生之处常逢善王、常生善国等十五种善生。其次列出大悲心陀罗尼,并说其咒相,谓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接着,叙述诵持此咒的方法及功德、成就法。又说如意珠手等四十手及其功能。最后,述说日光、月光二菩萨为受持大悲心陀罗尼者说咒并愿加拥护。此外,卷首所附加的御制序,一般认为是唐高宗所作,但未能确定。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摩夷】
(术语)Ma%tr!ka,论藏四名之一。译曰行母,本母。论藏诠显行法,即为生行之母,故名行母。又论藏诠显理。理为教本,故曰本。彼能生为教本之理,故名本母。大乘义章一曰:“言摩夷者,此名行母。辨诠行法,能生行故,名为行母。”玄应音义一曰:“摩夷正言摩怛理迦,此云本母。理为教本,故以名焉。”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如是我闻】
梵语 evam! maya^s/rutam!,巴利语 evam! me sutam!。又作我闻如是、闻如是。为经典之开头语。释尊于入灭之际,曾对多闻第一之阿难(梵 A^nanda)言其一生所说之经藏,须于卷首加上“如是我闻”一语,以与外道之经典区别。如是,系指经中所叙述之释尊之言行举止;我闻,则指经藏编集者阿难自言听闻于释尊之言行。又“如是”意为信顺自己所闻之法;“我闻”则为坚持其信之人。此即信成就、闻成就,又作证信序。(大智度论卷一、卷二、佛地经论卷一、法华文句卷一上、注维摩诘经卷一、华严经探玄记卷二)((参见:六成就)1266)p2366 FROM:【佛光大辞典】

【一时】
1、指佛于某地说法之时。诸经之首皆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一语。
2、指佛说法之时,亦即师资道合,机教相叩之时。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补陀落迦】
山名,华译为光明山、海岛山、小花树山等,在印度的南海岸,相传为观音菩萨的道场。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师子座】
(术语)佛为人中之师子,故佛之所坐,总名师子座。如帝王之座谓为龙座也。智度论七曰:“是号名师子,非实师子也,佛为人中师子。佛所坐处或床或地皆名师子座,如今者国王坐处亦名师子座。”探玄记三曰:“总依智度论佛为人中师子,佛所坐处,或床或地皆名师子座,又坐此座说无为师子吼法,是故亦名师子座。”又文殊菩萨以乘狮子为通例,其意亦如上所述。梵Sim%ha%sana。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总持】
1、指忆念所闻之法而不忘失的能力。
2、总一切法和持一切义的意思,这也就是梵语陀罗尼的译义。
3、总持有四种:
一、法总持,又名闻总持,即不忘失佛的教法;
二、义总持,即能执持佛法的义理;
三、咒总持,即菩萨依定起咒,解除众生的苦厄;
四、忍总持,即能如实的把握事实的真相。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陀罗尼】
梵语 dha^raN!i^ 之音译。又作陀怜尼。意译总持、能持、能遮。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换言之,陀罗尼即为一种记忆术。大智度论卷五、佛地经论卷五载,陀罗尼为一种记忆术,即于一法之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之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之中,持一切义;故由记忆此一法一文一义,而能联想一切之法,总持无量佛法而不散失。陀罗尼能持各种善法,能遮除各种恶法。盖菩萨以利他为主,为教化他人,故必须得陀罗尼,得此则能不忘失无量之佛法,而在众中无所畏,同时亦能自由自在的说教。有关菩萨所得之陀罗尼,诸经论所说颇多。及至后世,因陀罗尼之形式,类同诵咒,因此后人将其与咒混同,遂统称咒为陀罗尼。然一般仍以字句长短加以区分,长句者为陀罗尼,短句者为真言,一字二字者为种子。
 关于陀罗尼之种类,依大智度论卷五、卷二十八载,陀罗尼分为四类:(一)闻持陀罗尼,得陀罗尼者耳闻之事不忘。(二)分别知陀罗尼,能区别一切邪正、好丑之能力。(三)入音声陀罗尼,闻一切言语音声,欢喜而不嗔。(四)字入门陀罗尼,听闻阿罗波遮那等四十二字门,即可体达诸法实相;盖以悉昙四十二字门总摄一切言语之故。上述之前三者称为“三陀罗尼”。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举出四陀罗尼:(一)法陀罗尼,能记忆经句不忘。(二)义陀罗尼,能理解经义不忘。(三)咒陀罗尼,依禅定力起咒术,能消除众生之灾厄。(四)忍陀罗尼,通达诸法离言之实相,了知其本性,忍法性而不失。有关修得此四陀罗尼之法,详载于大乘义章卷十一。
 天台宗据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之说,立有: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等三陀罗尼,而以之配于空、假、中三观。
 咒,名为陀罗尼,故对经、律、论之三藏而言,集聚咒之记录,称作陀罗尼藏、明咒藏、秘藏等。乃五藏之一。基于此之陀罗尼,有大随求陀罗尼、佛顶尊胜陀罗尼等,以及应不同诸尊之特殊修法,依修法之目的而诵相应之陀罗尼。此外,密教中,于供养祖师或祈亡者冥福之法会,诵持尊胜陀罗尼,称为陀罗尼会、陀罗尼讲会。(贤愚经卷十阿难总持品、大宝积经卷四无上陀罗尼会、卷一一五无尽菩萨会、海龙王经卷二总持门品、总释陀罗尼义赞、慧苑音义卷一)p3607 FROM:【佛光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4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88

[禅定勋章]

4#
 楼主| 发表于 2024-1-3 10:46:54 | 只看该作者

二、介绍法会人员

与无央数菩萨摩诃萨俱,其名曰:总持王菩萨、宝王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华严菩萨、大庄严菩萨、宝藏菩萨、德藏菩萨、金刚藏菩萨、虚空藏菩萨、弥勒菩萨、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是灌顶大法王子。

又与无量无数大声闻僧,皆行阿罗汉十地,摩诃迦叶,而为上首。又与无量梵摩罗天,善吒梵摩,而为上首。又与无量欲界诸天子俱,瞿婆伽天子,而为上首。又与无量护世四王俱,提头赖吒,而为上首。又与无量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俱,天德大龙王,而为上首。又与无量欲界诸天女俱,童目天女,而为上首。又与无量虚空神、江海神、泉源神、河沼神、药草神、树林神、舍宅神、水神、火神、地神、风神、土神、山神、石神、宫殿等神,皆来集会。


[学习解说]:

释迦牟尼佛与无量无边菩萨摩诃萨集会在一处,这些菩萨有:总持王菩萨、宝王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华严菩萨、大庄严菩萨、宝藏菩萨、德藏菩萨、金刚藏菩萨、虚空藏菩萨、弥勒菩萨、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等菩萨摩诃萨,他们都是灌顶大法王子(乃菩萨之别名。菩萨为佛位之继承者,佛为法王,故总称菩萨为法王子。菩萨与如来法王之关系犹如世间王子与国王之关系,故称法王子)

又有无量无数大声闻僧(指剃发染衣,现沙门之形相,而修习戒、定、慧三学者),阿罗汉,摩诃迦叶,而为上首;又有无量梵天,善吒梵摩,而为上首;又与无量欲界诸天子,瞿婆伽天子,而为上首;又与无量护世四王(即持国(东方)、增长(南方)、广目(西方)、多闻(北方)四天王),提头赖吒(即持国天也。四天王之一。须弥之半,第四层之东。为东方天主,守护东洲,故亦曰东方天),而为上首;又与无量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俱,天德大龙王,而为上首;又与无量欲界诸天女俱,童目天女,而为上首;又与无量虚空神、江海神、泉源神、河沼神、药草神、树林神、舍宅神、水神、火神、地神、风神、土神、山神、石神、宫殿等神,皆来集会


名词解释:

【提头赖吒】
(天名)又作提多罗吒Dhr!tara%s!tra,即持国天也。四天王之一。须弥之半,第四层之东。为东方天主,守护东洲,故亦曰东方天。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护世四天王】
又作护国四王、四大天王、四王。即持国(东方)、增长(南方)、广目(西方)、多闻(北方)四天王。此四天王居须弥山四方之半腹,常守护佛法,护持四天下,令诸恶鬼神不得侵害众生,故称护世,又称护国。(长阿含卷十二大会经、增一阿含经卷九、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四天王护国品、阿育王经卷六)p6866 FROM:【佛光大辞典】

【梵摩罗】
(天名)Brahman,略曰梵摩,一云梵,即梵天也。千手经曰:“与无量梵摩罗天俱。”或谓是梵天与摩罗王相合者。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声闻僧】
二种僧之一,三种僧之一。指剃发染衣,现沙门之形相,而修习戒、定、慧三学者。大智度论卷三十四举出声闻僧、菩萨僧二种;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则举出菩萨僧、声闻僧、凡夫僧等三种。如舍利弗、目犍连等,即为声闻僧。((参见:僧伽)5718)p6499 FROM:【佛光大辞典】

【灌顶】
灌者大悲护念义,顶者佛果最上义,谓诸佛以大悲水灌顶,能使功德圆满之意。佛教诸宗中,以密教特重灌顶,其作法系由上师以五瓶水(象征如来五智)灌弟子顶,显示继承佛位之意义。灌顶法有多种,主要为结缘灌顶、学法灌顶、传法灌顶三种。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法王子】
梵语 kuma^rabhu^ta。音译究摩罗浮多、鸠摩罗浮。意译童真。乃菩萨之别名。菩萨为佛位之继承者,佛为法王,故总称菩萨为法王子。菩萨与如来法王之关系犹如世间王子与国王之关系,故称法王子。(阿弥陀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大智度论卷四、卷三十二、注维摩经卷一)p3340 FROM:【佛光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4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88

[禅定勋章]

5#
 楼主| 发表于 2024-1-3 10:47:08 | 只看该作者

三、总持王菩萨代众生请法,什么因缘令法会现希有之相?

时观世音菩萨,于大会中密放神通,光明照曜,十方刹土及此三千大千世界,皆作金色。天宫、龙宫、诸尊神宫,皆悉震动;江河、大海、铁围山、须弥山、土山、黑山,亦皆大动。日、月、珠、火、星宿之光,皆悉不现。于是总持王菩萨,见此希有之相,怪未曾有。即从座起,叉手合掌,以偈问佛,如此神通之相,是谁所放?以偈问曰:

谁于今日成正觉?  普放如是大光明,
十方刹土皆金色,  三千世界亦复然。
谁于今日得自在?  演放希有大神力,
无边佛国皆震动,  龙神宫殿悉不安。
今此大众咸有疑,  不测因缘是谁力?
为佛菩萨大声闻?  为梵魔天诸释等?
唯愿世尊大慈悲,  说此神通所由以!


[学习解说]:

这时观世音菩萨在大会中秘密以神通力放大光明,照耀十方刹土及三千大千世界全都变为金色,天宫、龙宫、诸尊神宫全都发生震动,江河、大海、铁围山、须弥山、土山、黑山也都发生很大震动。日、月、珠、火、星宿的光明全都隐蔽不现

总持王菩萨见到这些希有现象后感到特别奇怪,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光明与震动,于是立即从座而起合掌请问佛,这些神通现象是谁作的?然后用偈诵问佛说:

是谁在今日成就了正觉?所以普放大光明遍照十方刹土及三千大千世界全都变为金色
是谁在今日获得了大自在?以希有的大威神力令无边佛土发生震动,龙宫也跟着震动
今日大家都有所疑问,不知道是什么因缘、是哪一位菩萨放出来的光明?是佛放的大光明?还是菩萨?是大声闻?还是梵天?帝释?
惟愿世尊慈悲,为我们解说今日所现神通的缘由


名词解释:

【释提桓因】
忉利天之主,简称释帝,或帝释。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正觉】
<一>梵语 samyak-sam!bodhi,巴利语 samma^-sambodhi。意指真正之觉悟。又作正解、等觉、等正觉、正等正觉、正等觉、正尽觉。等者,就所证之理而言;尽者,就所断之惑而言。即无上等正觉、三藐三菩提之略称。梵语sambodhi之意译,音译三菩提。谓证悟一切诸法之真正觉智,即如来之实智,故成佛又称“成正觉”。阿弥陀佛在往昔十劫即成就正觉,最初成佛之瞬间即称为正觉一念。又极乐净土之莲花,为依弥陀如来成就正觉所成之花,故称正觉花。
 以上系就正觉之广义而言。若狭义言之,则特指释尊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觉悟缘起之法,证得解脱。长阿含卷二游行经(大一·一五下):“佛昔于郁鞞罗尼连禅水边,阿游波尼俱律树下,初成正觉。”又于华严宗所判之五教中,释尊之初成正觉,在“小乘教”系指释迦生身之实成,在“始教”则指八相化身之示现,在“终教”则谓十地行满之报身,在“顿教”则称法身之初成,在“圆教”乃意味遍满因陀罗网无边世界念念初初之成正觉。(杂阿含经卷十二、中阿含卷五十六罗摩经、往生论注卷上、华严经探玄记卷二)((参见:正遍知)2001、“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3674)
 <二>(1091~1157)宋代曹洞宗僧。隰州(山西)人。俗姓李。十一岁出家,十四岁受具足戒,十八岁出游参学。一日,闻僧诵法华经,至“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文,瞥然有省。既而闻丹霞子淳之道誉,遂往参礼咨询,言下释然,时年二十三。及丹霞退居唐州大乘寺,师亦随之。宣和二年(1120),迁住大洪寺,亦相随掌理笺记。翌年,迁首座之职,复于圆通寺照阐提席下任分座。未久,应长芦寺真歇之请而住寺开法。当时有众一千七百,见师秉拂提唱,悉皆叹服。留居六年,转至泗洲普照寺弘法,并承嗣丹霞衣钵。
 建炎元年(1127),移住舒州太平寺,后转江州之圆通、能仁两寺。又游云居山,参谒圆悟克勤,勤与安定郡王,共请师住持长芦寺。建炎三年,渡浙江而至明州,礼拜普陀山,过天童山时,郡守恳请住持天童寺。九月,受敕命住持灵隐寺。十月,再还天童。住于天童,前后垂三十年,整备伽蓝,严饬清规,世称天童和尚,誉为天童中兴之祖。时值北宋末年之乱世,宗风不振,流弊百端;师乃特为举扬正传之禅宗宗风,并提倡“坐禅”、“默照”之禅风,世称之默照禅、宏智禅。绍兴二十七年九月示寂,享年六十七。诏谥“宏智禅师”。所著天童百则颂古为元代万松行秀“从容录”之依据,另有宏智广录九卷、宏智觉禅师语录四卷、宏智和尚语要一卷等(续传灯录卷十七、五灯会元卷十四、佛祖历代通载卷三十、大明高僧传卷五)p2005  FROM:【佛光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4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88

[禅定勋章]

6#
 楼主| 发表于 2024-1-3 10:47: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1-4 11:47 编辑

四、观世音菩萨为令众生获得安乐而以大神通力秘放光明令世界震动

佛告总持王菩萨言:“善男子!汝等当知,今此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观世音自在’。从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善能修习无量陀罗尼门,为欲安乐诸众生故,密放如是大神通力。”

[学习解说]:

佛告诉总持王菩萨:善男子,你们知道吗,今日在法会中有一位菩萨名叫观世音自在,这位菩萨从无量劫以来已经成就了大慈大悲,菩萨善能修习无量陀罗尼门(菩萨以总持之法,随顺一切众生言音,开导正信,令其灭诸恶心,而行一切善法,是为菩萨陀罗尼门),为了令众生获得安乐,所以秘密以大神通力放大光明,令无边佛土发生震动


名词解释:

【陀罗尼门】
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以其持善不散,持恶不生也。盖菩萨以总持之法,随顺一切众生言音,开导正信,令其灭诸恶心,而行一切善法,是为菩萨陀罗尼门。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神通】
梵语 abhijn~a^,巴利语 abhin~n~a^。音译作旬。又作神通力、神力、通力、通等。即依修禅定而得的无碍自在、超人间的、不可思议之作用。共有神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等五神通(五通、五旬、般遮旬),加漏尽通,共为六神通(六通)。此外,又特指神足通为神通。分别而言:
 (一)神足通,又称神境智证通、神境通、身如意通、如意通、身通等。据大智度论卷五、卷二十八所载,神足通有三种,一为随心所欲,可至任何地方之能到(飞行),一为随意改变相状之转变(变化),另一为随意转变外界对境(六境)之圣如意(随意自在)。其中,后者唯佛所独具者。(二)天眼通,又称天眼智证通、天眼智通。即看透世间所有远近、苦乐、粗细等之作用。(三)天耳通,又称天耳智证通、天耳智通。即悉闻世间一切音声之作用。(四)他心通,又称他心智证通、知他心通。即悉知他人心中所想各种善恶等事之作用力(他心彻鉴力)。(五)宿命通,又称宿住随念智证通、宿住智通、识宿命通。即悉知自他过去世等各种生存状态之作用力。(六)漏尽通,又称漏尽智证通。即断尽烦恼,永不再生于迷界之悟力。
 其中,以佛、阿罗汉所具有之三通(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最为殊胜,故称为三明。天眼是彻见未来世众生的死生之时与各种情况之通力,称为死生智证明。据俱舍论卷二十七,六神通皆以慧为本质(自性),其中五神通系依修四禅而得,不唯圣者独有,凡夫亦可得;但漏尽通唯圣者可得。据大智度论卷二十八谓,菩萨有五通,佛有六通。成实论卷十六指出,佛教以外之外道亦可得五通。得五通之仙人,即称为五通仙人。此外,如鬼畜或诸天等之通力又分为与生俱有(生得)与修禅定而得(修得)二种。
 据大乘义章卷二十本载,得神通之方法有四种,分别为:(一)生四禅天之果报而自然得之报通,(二)仙人依药力自由飞空之业通(由业所得之通力),(三)婆罗门依持咒所得之咒通,(四)依修禅定而得通力之修通,其中业通与咒通属于外道之神通。宗镜录卷十五广分通力为五种通(五通),即:(一)道通,悟中道之理后,以无心应物,而变现万有之通力。(二)神通,依禅定静心,观察思惟而知宿命等之通力。(三)依通,依药、护符或咒等而得之通力。(四)报通,依业之果报而得之通力。(五)妖通,妖怪所具之通力。(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四、法华经卷五如来寿量品、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七、卷八、新华严经卷二十八“十通品”、集异门足论卷十五、大毗婆沙论卷七十)p4251 FROM:【佛光大辞典】




佛说是语已。尔时,观世音菩萨,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有大悲心陀罗尼咒,今当欲说。为诸众生得安乐故,除一切病故,得寿命故,得富饶故,灭除一切恶业、重罪故,离障难故,增长一切白法诸功德故,成就一切诸善根故,远离一切诸怖畏故,速能满足一切诸希求故。惟愿世尊,慈哀听许!”

[学习解说]:

佛说完话后,观世音菩萨从座而起,将衣服整理规整后,合掌看向佛说:世尊,我有大悲心陀罗尼咒,今日要为众生演说,此陀罗尼咒能令一切众生获得安乐、消除一切病苦、获得长寿、获得财富、能灭除一切恶业和重罪、能远离一切障难、增长一切善法及功德、能成就一切善根、远离一切怖畏、能快速满足一切愿求!惟愿世尊慈悲许可让我为大家演说



佛言:“善男子!汝大慈悲,安乐众生。欲说神咒,今正是时,宜应速说。如来随喜,诸佛亦然。”

[学习解说]:

佛说:善男子,你有大慈悲心,为了能让众生获得安乐而宣说大悲神咒,今日正是时候马上为众生宣说吧,诸佛如来都随喜赞叹你的功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4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88

[禅定勋章]

7#
 楼主| 发表于 2024-1-4 11:47:38 | 只看该作者
(增补3楼学习内容+本次学习:7楼~6楼共用时4小时以上)

五、观世音菩萨述说大悲咒的由来

观世音菩萨重白佛言:“世尊!我念过去无量亿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静住如来’。彼佛世尊怜念我故,及为一切诸众生故,说此‘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以金色手摩我顶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当持此心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

“我于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故,超第八地。我时心欢喜故,即发誓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

“发是愿已,应时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种震动;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触我身,及照十方,无边世界。

“从是已后,复于无量佛所、无量会中,重更得闻,亲承受持,是陀罗尼。复生欢喜,踊跃无量,便得超越无数亿劫微细生死。从是已来,常所诵持,未曾废忘,由持此咒故,所生之处,恒在佛前,莲华化生,不受胎藏之身。


[学习解说]:

观世音菩萨又对佛说:世尊,我在过去无量亿劫以前,有一位名叫千光王静住如来出现于世,这位佛怜悯我及一切众生,所以为我们宣说这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佛以他金色的手摩我头顶说:善男子,你应当受持这个心咒,要以此咒发心利益未来恶世一切众生
我那时还在初地(指菩萨乘五十二位中十地的第一地),当时听到大悲咒后直接超越第八地,心中非常欢喜,于是马上发愿:若我将来能够令一切众生获得安乐,请让我立刻生出千手和千眼

这时身上真的立即生出千手和千眼,而且十方大地都发生六种震动,十方千佛同时放大光明照耀我的身体以及照耀十方无量无边世界

从此以后,我又到无量佛所、无量法会再次听闻和亲自受持大悲心陀罗尼咒,每次听到此咒都心生大欢喜,因此超越无数亿劫变易生死,从那以后我常常诵持大悲咒没有忘失过,由于诵持此咒的缘故,总是生到佛前,莲花化生,不受胎藏之身


名词解释:

【微细生死】
(术语)变易生死之异名。大乘义章八曰:“微细生灭无常,念念迁异。前变后易,名为变易。变易是死,名变易死。”千手陀罗尼经曰:“超越无量亿劫微细生死。”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初地】
指菩萨乘五十二位中十地的第一地。(参见:十地)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4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88

[禅定勋章]

8#
 楼主| 发表于 2024-1-4 11:48:15 | 只看该作者

六、诵持大悲咒之前应当先发如是誓愿

“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欲诵持者,于诸众生,起慈悲心,先当从我,发如是愿: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知一切法。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智慧眼。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度一切众。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善方便。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乘般若船。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得戒定道。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登涅槃山。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会无为舍。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汤,  火汤自消灭。
  我若向地狱,  地狱自枯竭。
  我若向饿鬼,  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  恶心自调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发是愿已,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即当诵此陀罗尼神咒。一宿诵满五遍,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


[学习解说]:

如果有要诵持大悲咒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应当先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然后跟随我发下面的誓愿: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知一切法。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智慧眼。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度一切众。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善方便。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乘般若船。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得戒定道。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登涅槃山。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会无为舍。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汤,  火汤自消灭。
  我若向地狱,  地狱自枯竭。
  我若向饿鬼,  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  恶心自调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发完誓愿后,一心称念我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也要一心称念我的本师阿弥陀佛的名号,然后诵持大悲心陀罗尼神咒,一宿诵满五遍者,能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


[学习笔记]:

末学(惭愧)以前也学过这篇经文,但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什么在诵咒之前要先生起慈心以及发愿?

今天就此问题,末学好好学习一下:

首先谈谈为什么要持咒

[为什么要持咒?]
每个咒都有其代表的意义功能与功德,
以及相应的佛菩萨和佛菩萨的精神象征与功德
咒就是一把钥匙,
将我们的愿望和佛菩萨以及这些精神愿力与功德串联起来
为了获得持咒的真实功德利益,
1.我们必须发起和佛菩萨同样的精神愿力
2.透过持咒,我们可以逐渐加强我们的精神愿力和专注禅定力,
3.而且和所代表的佛菩萨起连结相应,奉行佛菩萨的精神,得到众多护法的支持
透过持咒的愿力,从而启动整个法界的相关佛法事业
就能逐渐成就持咒的功德 —— 浅谈[六字大明咒]与末法众生业障深重的可悲之处

另外,善知识在另一篇教导中也有详细说明:
咒是导引心念让心念愿力强化放射的一段文字


为了训练引导众生心,所以咒相应而生

由此可知,
咒的作用是来导引心念的力量,所以重点在心念

既然,
咒由心念而生
佛菩萨的咒由清净智慧和慈悲愿力而生 ——
[解答]请教咒语到底是什么啊?是怎么产生的?是从哪里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邪咒呢?

那么我们在诵咒之前,必须要发起与佛菩萨同等的心念和愿力才行。只有转凡心为佛心,只有扩展心量“放在契入佛心的心境上”,这样才能与诸佛菩萨的慈悲愿力相应、与法界光明相应,进而“逐渐引领众生回归佛性本体,启发自己的自性功德”!

同理,
不论[拜佛][念佛][持咒][诵经][打坐][施食][超度][回向],或一切外在行法
[重点]都在于[收摄凡心],[契入佛心],然后[恢复佛性]
藉由这些心法修持,逐渐转凡心为佛心,逐渐显露根本佛性而成佛 —— [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打坐,施食,放生,超度,回向]一切行法的根本心法和心要


相关阅读:
[略说]佛咒的方便义和根本实相原理
[初学解答] 为什么要念佛? 为什么要持咒? 为什么要诵经? 为什么要回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4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88

[禅定勋章]

9#
 楼主| 发表于 2024-1-4 11:48: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1-5 10:00 编辑

七、诵持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1、临命终时十方诸佛授手接引,随愿往生十方国土


观世音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

[学习解说]:

观世音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诵持大悲咒的人天众生,等到临命终时,十方诸佛都来授手(即佛伸手引导众生入净土之意),众生随愿往生十方国土


名词解释:

【授手】
有多种含义,可类分三种:(一)即佛伸手引导众生入净土之意。于净土经典中,如观无量寿经上品上生之叙述文(大一二·三四四下):“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上品中生之文(大一二·三四五上):“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皆为引导往生净土之意。
 (二)指传授教法。禅宗典籍敕修百丈清规卷五沙弥得戒(大四八·一一三七中):“佛佛授手,祖祖相传,不染世缘,方成法器。”此处授手,即指传授教法之意。
 (三)相邻不远之意。律典梵网经卷下(大二四·一○○九下):“受持菩萨戒者,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佛性常住戒卷,流通三世一切众生,化化不绝,得见千佛,佛佛授手,世世不堕恶道八难。”菩萨戒经义疏卷下解释梵网经文中之佛佛授手,谓非举手更授,系明示秉持戒法如同与佛相邻不远,故谓之授手。p4586 FROM:【佛光大辞典】




2、诵持大悲咒者,不堕三恶道

复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

[学习解说]:

观世音菩萨继续对佛说:世尊,假如有诵持大悲咒的众生堕入三恶道中,那么我誓不成正觉



3、诵持大悲咒者,随愿往生诸佛国土

“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

[学习解说]:

诵持大悲咒的众生,如果不能随愿往生诸佛国土,我誓不成正觉



4、诵持大悲咒者,能得无量三昧辩才

“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

[学习解说]:

诵持大悲咒的众生,如果不能获得无量三昧辩才,我誓不成正觉


名词解释:

【三昧】
1、华译为定,是定心一处的意思。修行的人六根接触外面的六尘境界时,若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叫做“定”,也就是进入“三昧”的境界。
2、又译作正受,是正常的享受的意思。世人的心常被外境的影响而波动,那已经失去正常,修行的人面对一切的外境时,虽了了分明,但不起心不动念,如如不动,其心清净如镜,那才是正常的享受,也是圣者的享受。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辩才】
谓巧于辩述。单称辩。即善巧说法义之才能。佛、菩萨等于多劫中,由口业庄严之功力而具足各种辩才,如四无碍辩、七辩、八辩、九辩等。四无碍辩即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辞无碍辩、辩无碍辩,又作四无碍解、四无碍智;广义指辩才无碍自在之解智,特别以其中之第四辩无碍辩为无碍自在、正确辩说之智。分析辩无碍辩,得如次七辩,即:(一)捷疾辩,于一切法无碍自在。(二)利辩,能深入通达。(三)不尽辩,说诸法实相,词不穷尽。(四)不可断辩,不为问难所断绝。(五)随应辩,随应众人要求而说法。(六)义辩,能说到达涅槃之种种利益。(七)一切世间最上辩,能说一切世间第一之大乘。以上七辩或作捷辩、迅辩、应辩、无疏谬辩、无断尽辩、凡所演说丰义味辩、一切世间最上妙辩。
 八辩指不嘶喝、不迷乱、不怖畏、不高慢、义具足、味具足、不拙涩、应时节辩才等。九辩指无著、无尽、相续、不断、不怯弱、不惊怖、不共、天人所重、无边辩才等。(大品般若经卷八、胜天王般若经卷一、大智度论卷五十五)p6873 FROM:【佛光大辞典】




5、诵持大悲咒者,能满现世一切愿求,唯除不善不至诚

“诵持大悲神咒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诚。

[学习解说]:

诵持大悲咒的众生,现世当中如果一切所求不能如愿的话,就不能叫做大悲心陀罗尼咒,但是排除不善之人以及心不至诚的持咒者



6、诵持大悲咒者,能转女身为男身,但排除信心不足者连很小的愿都不能实现

“若诸女人,厌贱女身,欲成男子身,诵持大悲陀罗尼章句。若不转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觉。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

[学习解说]:

如果有女人厌恶女身,想要得到男子身,通过诵持大悲咒,不能将女身转为男身的话,我誓不成正觉,但是排除信心不足的人,哪怕是很小的怀疑心都不能满愿



7、诵持大悲咒者,能灭一切五逆十恶等重罪,但唯除对咒生疑者连小罪轻罪都无法灭除

“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

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今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

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祇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唯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虽不即灭重罪,犹能远作菩提之因。”


[学习解说]:

如果有众生侵犯和损害寺院的财物和饮食,即使千佛出世也不能将罪业忏悔干净的人,若能诵持大悲咒,立即就能灭除

如果这些众生要向十方师忏悔才能灭除罪业,那么在诵持大悲咒时,十方师立即就能来到此人面前为作证明,一切罪障全部清除

一切十恶(杀、盗、淫、贪、嗔、痴、绮语、妄言、恶口、两舌)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诽谤他人、诽谤佛法、破坏斋戒、破坏塔寺、偷窃僧人物品、玷污清净的修行人等等一切恶业、重罪,都能全部灭除,但是排除一件事,那就是对大悲咒心生怀疑不信的人,即使连很小的罪也不能灭除,更何况是重罪?不过虽然重罪不能立即祛除,但是可以作为成就菩提的远因


[学习笔记]:

上面第五、六、七段经文虽然说诵持大悲咒能满现世一切愿、能女转男身、能消一切五逆十恶等重罪
但,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具足信心,如果持咒者心生怀疑,哪怕是很小的疑惑也不能得到利益和满愿
由此可知,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一、“所谓「信为功德母」”

这是因为:
「相信和信心」能让众生或修行者与正法相应,以此逐渐修行显露真心佛性而成就真正功德 ——
迷信、愚信、智信、真实信




二、那么为什么有人信?有人不信?

其实[信]或者[不信],都和累劫第八识累积的善恶种子有关
念佛持咒诵经的效果好不好,除了信或不信,也和累劫所累积的善恶果报有关系

所以有过去世善根的,就很容易相信,而且诵经持咒念佛就容易相应而得到救度
相反的,过去世善根不足的,而且可能有其他众生的共业干扰
总之,佛法和因果的道理很深远
不能明白,如果还能信,这就是佛法讲的有善根
所以真正明白的人就会知道"一切都是自己的业障",这是真的 —— 为什么有人信佛?有人不信?有人灵验?有人不灵验?




三、关于业障的原理:

就是过去世不学或不信佛法,甚至毁谤佛法,或虽学习但是不用功或不深信,
所以,第八识中没有或少有理解佛法或深法的善种子,或甚至有怀疑不信和毁谤的恶业种子

因此,
对佛经内容产生怀疑和毁谤
对这种情况,应该先修诚心忏悔,多拜佛并忏悔自己过去世的业障,以便逐渐断除自己错误的知见和习气
逐渐发起和发露自己学习佛法的真心,这样就能逐渐消除过去的业障 ——
为什么有人读经或解经感到困难呢?

所以,




四、“佛法修持没有别的诀窍,就是强信”!

若闻甚深最甚深处心不信解。菩萨尔时应强信受。应无谄曲应如是学。
(就像如果听到甚深最甚深的佛法可是却无法信受,
这时候菩萨行者应该勉强自己相信和接受,应该要直心信受如法学习)
[菩萨如是][自处无知][仰推如来][于诸佛法][无不现知][等随观见]。
(菩萨行者应该这样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无法信受是因为智慧不足,而能仰慕推崇佛陀对于佛法无不了知)
(菩萨行者应该这样明白自己的愚痴无智,然后推崇诸佛对于佛法无不当下了知、平等随缘看待的智慧) ——
听闻深法,却无法信受的时候,该怎么办? ~ 瑜伽师地论
佛法修持没有别的诀窍,就是强信,就是生起好心,不断增上,这样妄心就会消除 —— [略说心法]感恩心与拍马屁




五、如何“坚定学佛信心”?

佛告思益梵天。菩萨有四法。[坚固其心][而不疲倦]。何等四。
一者[于诸众生起大悲心]。
二者[精进不懈]。
三者[信解生死如梦]。
四者[正思量佛之智慧]。
菩萨有此四法。坚固其心而不疲倦。——
如何坚定学佛信心,而不疲惫不后悔,增长善根无所恐惧,成就一切善法?




六、要知道:“能信知他人功德,是为希有”!

「尔时,宝光明童女,以偈赞叹一切法音圆满盖王已,绕无量匝,合掌顶礼,曲躬恭敬,却住一面。

时,彼大王告童女言:『善哉!童女!汝能信知他人功德,是为希有

童女!一切众生,不能信知他人功德

童女!一切众生,不知报恩,无有智慧,其心浊乱,性不明了,本无志力,又退修行;如是之人,不信不知菩萨如来所有功德神通智慧

童女!汝今决定求趣菩提,能知菩萨如是功德。汝今生此阎浮提中,发勇猛心,普摄众生,功不唐捐,亦当成就如是功德。』—— 信知他人功德 ~ 华严经(善财53参)




七、最后,感恩老师慈悲教导:

[信心]是最没道理的事。超越一切的道理。而能创造奇迹。


相关阅读:
学佛者的迷信与智信
「深信因果」的法性原理
信佛念佛能有福慧和功德的原理
如何[能信][能知][能解][能入][能说]甚深境界? ~ 华严经(善财53参)


名词解释:

【常住】
1、没有生灭变迁的意思。楞伽经说常住之法有七种,即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识、大圆镜智。
2、指寺院,因寺院是僧人常住的道场。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41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88

[禅定勋章]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1-6 17:11:12 | 只看该作者
(本次学习:10楼~13楼共用时4.5小时)

八、诵持大悲咒者远离十五种恶死

复白佛言:
“世尊!若诸人天,诵持大悲心咒者,得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也。其恶死者:一者,不令其饥饿困苦死。二者,不为枷禁杖楚死。三者,不为怨家仇对死。四者,不为军阵相杀死。五者,不为豺狼恶兽残害死。六者,不为毒蛇蚖蝎所中死。七者,不为水火焚漂死。八者,不为毒药所中死。九者,不为蛊毒害死。十者,不为狂乱失念死。十一者,不为山树崖岸坠落死。十二者,不为恶人厌魅死。十三者,不为邪神恶鬼得便死。十四者,不为恶病缠身死。十五者,不为非分自害死。诵持大悲神咒者,不被如是十五种恶死也。


[学习解说]:

观世音菩萨继续对佛说:世尊,如果有人天众生诵持大悲咒,能得到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是哪十五种恶死呢

一、不会因为饥恶困苦而死
二、不会被牢狱的枷锁或刑具折磨致死
三、不会被怨家仇杀而死
四、不会在战场中相杀而死
五、不会被虎狼恶兽残害而死
六、不会被毒蛇、毒蝎伤害致死
七、不会因为溺水、或被大火焚烧而死
八、不会被毒药中毒致死
九、不会被蛊毒伤害致死
十、不会因为狂乱失念疯癫而死
十一、不会从山崖或树上坠落而死
十二、不会被恶人厌魅(咒死尸使杀害怨敌者)而死
十三、不会被邪神恶鬼害死
十四、不会被恶病缠身而死
十五、不会自杀而死


名词解释:

【厌魅】
(异类)咒死尸使杀害怨敌者。梵曰毗陀罗。(参见:毗陀罗)。千手经曰:“厌魅咒咀。”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5-4 09:50 , Processed in 0.09571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