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光明遍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光明遍照],学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231

主题

666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7175

[忍辱勋章]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7 20:14: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4-28 08:59 编辑

(本楼层学习约3小时)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录,缧缚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迫,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善知识略说: 这个大愿和观世音菩萨很相似, 所以我们在现世如果遇到这些苦难, 诚心念佛或念观世音菩萨名号, 必得解脱苦难——[初学白话略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经文演说】
药师佛的第十大愿:发愿自己将来成就佛道时
如果有情众生,造作种种恶业,违反了世间种种律法,被官府所缉拿,关进牢狱,受到种种刑罚的惩处,遭受无量无边的灾难和种种欺凌侮辱,身心受到了种种的煎熬,承受种种的苦难,如果听闻药师佛的名号,并至心念诵,以药师佛的威神功德力,就能护持有情众生,使众生都能解除牢狱之灾,解脱苦难,消除心中一切忧愁悲苦


=============================

这就是佛菩萨慈悲,看到众生不知因果报应,在世间肆意妄为,造作种种恶业,受到现世受牢狱之灾,承受种种刑具的拷打,身心受到极大的苦难时
这时候佛菩萨不会放弃众生,总是运用种种方便救度众生,引导众生学习佛法,让众生通过至心念佛,承接药师佛的愿力,断恶修善
心念一转,果报也随之而转,所以只要至心称念药师佛号,就能在药师佛的威德力下,众生解脱一切苦难
我们一心念佛,仿效佛菩萨的大慈悲精神,
就像从小阅读伟人故事,受到精神的感染,
奋起向上,相由心生,业由心转,转凡成圣
透过时时忆想佛菩萨和念佛菩萨名号,仿效佛菩萨的精神,
我们由心性上逐渐改变,心常忆念佛菩萨的慈悲智慧和光明
借此逐渐由心改变我们的思想行为,真正逐渐把自己由凡夫转变佛
所以佛弟子应该随时念佛
而且透过实际念佛转凡心为佛心的过程,
得到和法界一切佛菩萨以及一切众生相应共鸣(认可与帮忙,就是所谓加持)
因此能逐渐成就佛法大事业,这种威力就是功德

所以念佛能成就大功德


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念佛是清净、光明、圆满、欢喜、自在、快乐的,是慈悲、平等、感恩、智慧、无碍的
因为「佛」就是如此,而且众生的「佛性」也是如此,
因此,「念佛」能启发众生的「佛性」,让自己逐渐与「佛」相同的清净、光明、圆满、自在、快乐
所以,真懂念佛,就会「常乐念佛,欢喜念佛」。

所以,真懂念佛,真正念佛,就一定能恢复本自具足的佛性光明而成就佛道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善知识略说: 大家都知道的, 念药师佛可以解救病苦, 不过, 药师佛本愿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让众生能现世安乐, 远离一切苦恼, 所以, 如果众生想现世生活无缺乏和病苦, 可以一心念药师佛——[初学白话略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经文演说】
药师佛的第十一大愿:发愿自己将来成就佛道时
如果有众生,每天都因为不能饱食而生起种种烦恼,甚至为了能够得到食物而造下种种恶业,比如偷盗,抢劫,这都是堕三恶道的恶业
药师佛慈悲众生,发愿如果听闻到药师佛的名号,并且一心持诵药师佛号,就能获得佛力加持
药师佛首先会施与众生世间最好的饮食,令众生能够食之饱腹
然后就会为他们演说殊胜的佛法,使众生能够生起信佛念佛的信心,安住在佛法的禅悦之中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善知识略说: 这边讲的一样是药师佛满足众生生活需求的大愿, 所以贫困的众生更应该多念药师佛, 祈求佛力加持, 另外, 布施众生头脑骨髓手脚血, 这是菩萨的大愿,如果您真的无法布施血, 还不能忍受蚊子的叮咬, 这样可以念药师佛, 虽然不是为了上面所说的衣服, 但是也一定有用的——[初学白话略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经文演说】
药师佛的第十大愿:发愿自己将来成就佛道时:
如果有情众生因为贫困而没有衣服裹身,寒冬腊月只能穿着单薄的衣服瑟瑟发抖,天热时也只能赤身遭受蚊子等肆无忌惮的叮咬
药师佛慈悲,如果能够听闻到药师佛的名号并一心念诵,就能得到佛力加持,不仅能获得自己心心念念的漂亮衣服,还能获得殊胜的宝物庄严其身
华鬘涂香,鼓乐众伎,药师佛都会满足众生,使他们能随着自己的喜好而随意玩耍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善知识略说: 总之, 学佛就是学佛所说, 学佛的行止, 学佛的大愿——[初学白话略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经文演说】
佛告诉文殊师利法王子,以上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在世间行菩萨道时,为了利益救渡众生所发下的十二大愿


=============================

药师法门是现生就能获得福报智慧的法门,就如善知识说的,
药师佛本愿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让众生能现世安乐, 满足众生生活需求,远离一切苦恼, 所以, 如果众生想现世生活无缺乏和病苦, 可以一心念药师佛

这里还要明白众生为什么会贫穷,为什么生活物质会贫乏,其实这是众生的因果业报,是众生过去世种下的因。佛在华严经十地品中教导:
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
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
(附注:[偷盗]的罪报就是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
如果还有余福能生在人中,就会1.贫穷,或者2.共同的财产无法自由运用,甚至失去,也就是可能被倒会)


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就是贫穷)
一者自行偷盗。
二者劝他偷盗。
三者赞叹偷盗。
四者见盗欢喜。
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
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
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
八者障他得利。为作留难。
九者见他行施。无随喜心。
十者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
以是十业。得少资生报。


正是因为众生自己累世以来造作以上种种恶业,所以今生才受到贫穷的苦报
药师佛慈悲,为了救渡苦难中的众生,发下如此大愿
所以我们一定要至心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消除自己累世种种恶业,这样一定能令现世安乐,无有困苦,最后入佛知见,修行解脱

【词解】

【上妙】精妙,最好。© 汉典

【法味】
 (术语)妙法之滋味也。咀嚼妙法而心生快乐,故谓之法味。华严经二十五曰:‘法味增益,常得满足。’药师经曰:‘先以净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往生论曰:‘得一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华鬘】
 (物名)印度风俗男女多以花结贯饰首或身,谓之俱苏摩摩罗Kusumama%la%,因而以为庄严佛前之具。大日经入漫荼罗具缘品之余曰:‘持真言行者,供养诸圣尊,当奉悦意华。洁白黄朱色,钵头摩青莲,龙华奔那伽,计萨罗末利,(中略)是等鲜妙华。吉祥众所乐,采集以为鬘。’玄应音义一曰:‘梵言俱苏摩,此译云华、摩罗,此译云鬘。按西国结鬘师,多用苏摩那华,行列结之,以为条贯。无问男女贵贱,皆此庄严或首或身,以为饰好。’西域记二曰:‘首冠华鬘,身佩璎珞。’苏悉地经三曰:‘若欲成就华鬘法者,取阇底华作鬘。’然庄严佛前之华鬘,有以种种之宝刻其形者。守护国界经曰:‘以种种宝,用作华鬘,而为庄严。’陀罗尼集经六曰:‘若月无花,刻花安之。’支那日本之风土,难得适当之花,故专用金属所刻之华鬘。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涂香】
 (仪式)六种供具之一。涂香于身手以供养佛也。智度论九十三曰:‘天竺国热,又以身臭故,以香涂身,供养诸佛及僧。’同三十曰:‘涂香有二种:一以栴檀木等摩以涂身,二者种种杂香捣以为末。以涂其身,及熏衣服,并涂地壁。’大日经疏八曰:‘涂香是净义,如世间涂香能净垢秽息除热恼。’行愿品疏钞三曰:‘涂香者,谓和合诸香用涂身手,供养之时当作是念:我献涂香,愿从此等流五无漏涂香磨莹热恼者,脱彼诸地狱一切极炎热。’又请诵印明,用涂香。不空罥索经三曰:‘涂香涂手结持印。’都表如意摩尼转轮圣王念诵秘密略法曰:‘次用涂香涂手臂上,然后念诵。’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鼓乐】
本指弹奏乐器。亦指敲鼓声和奏乐声,泛指我国民族音乐
© 汉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1

主题

666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7175

[忍辱勋章]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9:46: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4-29 21:48 编辑

(本次学习:12楼——13楼约 3小时以上)

「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 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
(略说: 这边说明[极乐世界]和[琉璃世界]平等无差别, 都可随愿往生, 这是佛陀慈悲, 知道众生在娑婆世界无法忍受各种苦难, 例如生老病死, 环境变迁, 天灾人祸,所以劝大家念佛修行往生其他庄严佛国——[初学白话略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经文演说】
世尊介绍完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所发的十二甚深微妙大愿后,又接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其实药师佛在因地所发的大愿不止这十二条,而是无量无边,就如经中所说,假使世尊在每一个劫中都不停的说药师佛的大愿,这样一劫又一劫不停的说,药师佛在世间所发下的大愿也是说不完的,同样,药师佛国殊胜庄严也是如此,多的无法在一切劫中说完,这也是药师佛的无量大悲愿力而为众生建造而成的殊胜佛国

药师佛所发无量无边的大愿,无不是为了救渡身处水深火热中的娑婆世界的众生出离苦海,深深感恩佛菩萨无上的恩德,末学思维至此,不由得想到,药师佛发那么多的大愿来救渡众生,这也侧面说明娑婆世界的众生真的是业障深重,苦难深重,需要佛菩萨不断发愿累劫救渡,这也印证在地藏经中所说:

【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是罪报人,乃至堕大恶趣。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而遣悟宿世之事。自是阎浮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



【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应当愿生彼佛世界】

【经文演说】
在药师佛的佛国净土中,非常的清净祥和,没有女人(在佛国净土中,都显示男子大丈夫相),也没有如娑婆世界中有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也没有痛苦的声音,不像在娑婆世界,到处都能听闻到众生因为承受种种苦难而不由自主发出的悲鸣声,而在药师佛国到处都能听闻到美妙动听的佛乐

在药师佛国,以晶莹剔透的琉璃铺设地面(末学记得在阿弥陀佛国是以黄金为地,都太殊胜了),用黄金做的绳子作为每一条道路的分隔线,佛国中的城、阙、宫、阁,轩、窗、罗网,全部都用七宝装饰而成,庄严殊胜都如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没有任何的区别

在药师佛的佛国中有二名大菩萨,一名日光遍照菩萨,一名月光遍照菩萨,这二位菩萨在药师佛国所有菩萨中位列上首(一座大众中之主位),作为候补佛,他们都已经承继了药师佛所讲的正法宝藏,在药师佛涅槃后,这二位菩萨先后成佛,成就自己的庄严佛国

所以,世尊告诉文殊师利菩萨,世间一切对药师佛有着无上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应当发愿:要往生药师佛佛国的琉璃净土

【词解】

【庄严】
 (术语)以善美饰国土或以功德饰依身云庄严。又以恶事积身亦云庄严。阿弥陀经曰:‘功德庄严。’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观无量寿经曰:‘以诸恶业而自庄严。’辅行一之一曰:‘一心三谛为所庄严,一心三观为能庄严。’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上首】
 (术语)(),称为上首。或举其中一人为上首,或举多人为上首,依经不同也。如无量寿经一万二千比丘众中举三十一比丘为上首,如观无量寿经三万二千菩萨众中举文殊师利一人为上首,如大日经十佛刹微尘数执金刚众中举十九执金刚为上首,而更于执金刚众中举金刚手秘密主(即金刚萨埵),一人为上首,大菩萨众中普贤菩萨一人为上首。白居易文曰:‘莫不以为上首。’梁武帝诗曰:‘出家为上首。’今谓首座为上首。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1

主题

666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7175

[忍辱勋章]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9:49: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4-29 21:50 编辑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善知识略说: 这边是讲世道人心败坏, 贪心自私, 不能布施行善, 不能孝养父母, 善待妻子儿女和属下, 何况是来行乞的人. 关于这点, 虽然现在社会真假难辨, 但是行菩萨道一定要能布施结个善缘, 至少量力随喜, 不要一毛不拔. 回说这样一毛不拔的一般人最后死后会堕入饿鬼道或者畜生道, 如果这样的人前世曾经听过药师佛名号, 虽然已经投生为饿鬼或畜生, 但是只要还能想起药师佛名号, 就能结束当世的生命, 而投生为人, 这就是念佛的功德, 所以大家都应该常念佛, 念念都是佛, 这样就算行为不慎犯了重戒而堕入恶道, 如果还能忆念起佛号, 就能还生为人, 而且成为善——[初学白话略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经文演说】
了解了药师佛的十二微妙大愿以及药师佛殊胜的佛国净土,接下来世尊就为众生宣说受持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功德利益
世尊告诉文殊师利菩萨:在世间的众生,不知道广结善缘,反而时时造作恶业,内心无比的悭贪吝啬,也不知道布施众生以及布施所能获得的果报,这就说明众生不学佛,愚痴没有智慧,对于布施所能获得的果报不相信,只会自己私下尽可能多的积聚财宝,并且严加守护这些财宝,不令他丢失
看见远处有乞讨的人过来,内心马上就不开心,假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表面上不得不做样子布施一点,但实则内心非常的心疼,就如同割他身上的肉一样疼一样不舍,这一类人对别人布施不舍
还有另一类悭贪吝啬之人,他们费尽心思积极积聚财产,虽然有了巨大的财富,但是自己也舍不得用,就更舍不得给父母、妻子、子女、奴婢用了,那对于来乞讨的众生,自然就更舍不得了


这样的人会有什么果报呢?世尊告诉我们:
这样吝啬的人,这一世命终之后,就会投生到饿鬼道,或者畜生道,受无量苦

这些投生在三恶趣中的人,如果往昔为人时,曾经有听到过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在八识田中因为种下了这个佛号,在三恶道中也会因这个善因而忆念起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就在一念之间,堕在恶道的众生就马上脱离恶道,投生到人间,因为有了宿命通,对过去在三恶道中受的苦了了分明,内心充满了恐惧,所以今世为人,不再喜好世间的欲乐,只知道要广结善缘,乐于布施,赞叹布施的众生,对自己拥有的一切财产都不会再吝啬悭贪,而且还能以自己的头目手足身上肉割下来布施给有需要的人,连身上肉都能布施,更何况家中的财物,更是毫不吝啬的布施有求者

由此段经文中也可知,至心念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所获得功德实在是太大了,他能令堕入在三恶道中的众生只要忆念起药师佛号,就能脱离恶道,因为畏恶趣苦,投生在世间就能断恶修善,从过去世的悭贪吝啬众生到今世乃至布施自己的身体这一巨大转变

【词解】
【阙】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疑。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傍生】
 (术语)旧云畜生,新云傍生,一作旁生,傍行之生类也。婆沙论曰:‘其形旁,故其行亦旁。’又曰:‘因行不正,受果报旁。负天而行,故云旁行。’玄应音义二十一曰:‘傍生,梵言吉利药住尼。又云帝利耶瞿揄泥伽。此云傍行。旧翻为畜生。或言禽兽者分得。仍未总该也。’俱舍颂疏世间品一曰:‘言傍生者,以傍行故。’梵Tiryagyoni。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宿命】
 (术语)宿世之生命也。佛谓世人于过去世皆有生命,或为天或为人,或为饿鬼畜生,展转轮回,谓之宿命。能知宿命者,谓之宿命通。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1

主题

666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7175

[忍辱勋章]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21:48: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4-29 21:51 编辑

(本次整理、思惟昨天学习的经文约3.5小时)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善知识略说: 这边是讲世道人心败坏, 贪心自私, 不能布施行善, 不能孝养父母, 善待妻子儿女和属下, 何况是来行乞的人. 关于这点, 虽然现在社会真假难辨, 但是行菩萨道一定要能布施结个善缘, 至少量力随喜, 不要一毛不拔. 回说这样一毛不拔的一般人最后死后会堕入饿鬼道或者畜生道, 如果这样的人前世曾经听过药师佛名号, 虽然已经投生为饿鬼或畜生, 但是只要还能想起药师佛名号, 就能结束当世的生命, 而投生为人, 这就是念佛的功德, 所以大家都应该常念佛, 念念都是佛, 这样就算行为不慎犯了重戒而堕入恶道, 如果还能忆念起佛号, 就能还生为人, 而且成为善——[初学白话略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由经文中可以知道悭贪者的恶业果报和布施的重要性,那么先来了解下什么是布施?

关于「布施」,在不同的佛经中有许多不同次第的说法
这是佛陀为了普渡众生,根据众生根器和因缘事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教法

总的来说,「布施」的用意有两个重点方向:

1.用于启发众生的善心,透过布施,让「施者」和「受者」建立利人利己慈善感恩的心
透过这样的互动,触动人类正向的心念和行为,启发良性的循环,以创造健康美满的社会
这就是佛法讲的共业因果,我们期望是良性正向的提升
但是,到底是正向的因果,还是负面的恶业因果,那就要看是否被不当运用,且是否处置得当

2.透过布施,可以消除自己对物质的欲望和执着,除去悭贪吝啬的个性
因为,贪着世俗物质也是轮回的原因,因此,降低物欲也是修行解脱轮回的重点之一
所以,布施也是用来逐渐断除自己对欲望的贪着而解脱轮回的一项修行

另外,由修行佛法的深浅次第来看「布施」

1.对于吝啬且太执着物质的人,佛法教导这类众生应该布施,以便藉由布施来消除自己的悭贪吝啬

2.为了鼓励众生行善断恶,以免造恶而堕入恶道,所以佛陀宣说布施的功德(例如行善能投生天上),以增加众生对布施的意愿

对一般初学者来说,大都是基于上述两种心态来尝试,所以,能布施就很不错了,而比较不计较「受者」的状态和真假
所以许多佛经都讲布施的功德,以诱导一般众生能行善布施,让社会能和睦的正向发展

但是,对于真正的修行者来说,佛经则也另外教导「布施」的准则和细则
这是因为「布施」也是一种修行,因为「布施」要有智慧,不是随便乱施舍

——辨析:「真发心」「真布施」不怕「假和尚」?!

所以

初学布施,这个重点在于戒相,
就是学习布施,就是说初学者布施就对了,首重破除自己的贪心和物质的执着


随着修行的提升,布施时就自然会做到三轮体空,也就是布施时没有施者,没有受者,也没有所施之物,要以欢喜、平等之心布施,就如菩萨善戒经中说
30.行施之时于己眷属。不瞋不打不骂不呵。善言教导令其欢喜如是福报汝亦有分。
(有些人只有自己学佛,家人没学佛,布施的时候就造成家人争吵,这也是不如法的,应该劝导家人,让家人欢喜布施,让家人知道这样全家人都有福报)


31.菩萨施时其心平等。不观福田及非福田。
(此处开始以下,就是讲布施要三轮体空,布施的时候不因为福田大小而起分别心)


32.不观怨亲种姓尊卑。
(布施的时候能怨亲平等,而且不因为种性贵贱而有所差别)


33.已许之物终不生悔。
(已经布施了就不后悔)


34.多许之物终不少与。
(答应给多少绝对不少给)


35.不先许好后以恶施。
(实际布施的物品绝不可以比布施前说过的差)


36.虽许恶与好许少施多。
(实际布施比布施前说的要好且多)


37.菩萨施时无不喜心瞋心乱心。
(布施的时候没有不高兴或生气或疑悔混乱心)


38.施已终不于受者所计于恩报。
(布施后绝对不期望受施者能报恩)


39.行施之时不以受者是尊贵故恭敬手奉。受者卑贱撩掷而与。
(布施绝对要欢喜的双手奉上,不可用丢掷的,不可因为受施者贵贱而有所差别待遇)



虽然佛经上说布施功德大,但是这与布施时施者的心念、布施对象的不同,所获的功德也有所不同:
布施对象得体不得体,正确与不正确,有意义无意义,其福报是有所关连,诸经要集卷十所载,以布施情形之不同,所得之福报亦有四种差别:

一、施多得福少,谓以饮酒、造业、歌舞等事施人,则费用极多而无福报。

二、施少得福多,谓以慈心供奉道德之人,使其精进学道,施物虽少,其福弥大。

三、施少得福少,谓以悭贪恶意施于邪见外道,施物既少,得福亦少。

四、施多得福多,谓若能了悟世间无常而发心舍财,造立塔寺,供养三宝(梵语tri-ratna),则所获福报如恒河沙,施物既多,其福亦多。
——台湾[如本法师]佛学问答:『真布施不怕假和尚?』,正信佛弟子应如何看待这个观念?

另外布施虽然有很大的功德,

但是,对于
菩萨行施,这个重点在于慈心,广结善缘,累积菩萨普渡众生的资粮,所以菩萨无所不施
菩萨有广大智慧,于心无碍,所以一切都能尽施于众生,以便和众生结善缘而能普渡众生



对于菩萨行者如何真正布施,详细请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1

主题

666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7175

[忍辱勋章]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20:03: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4-30 21:05 编辑

(本次学习3.5小时)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则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设有不能舍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以彼如来本愿威力令其现前,暂闻名号,从彼命终还生人趣,得正见精进,善调意乐,便能舍家趣于非家,如来法中,受持学处无有毁犯,正见多闻,解甚深义,离增上慢,不谤正法,不为魔伴,渐次修行诸菩萨行,速得圆满」。
(善知识略说: [有情]是指草木金石以外, 俗称有识有灵的众生, 此才在轮回之列, [尸罗]是指戒行,用来防过止恶, [尸罗]含有种种意思, [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四则举出:清凉、安眠、数习、得定、隧嶝、严具、明镜、阶陛、增上、头首等十义, 所以, 由这些字义可以看出戒的重要性
回说, 上面这段经文全部来说, 是说佛弟子如果犯了种种过失, 例如, 破戒和仪轨, 丧失正见, 或者不多闻听法, 又或者不能深入经义, 或态度傲慢, 批评正法, 与魔为伴, 邪思邪见, 最后当堕入三恶道, 这样的人如果能念药师佛名号, 弃恶从善, 就能不堕入三恶道, 如果因恶行已经堕入三恶道的, 一念药师佛的名号, 恶道身命终后, 就能还生为人, 并能改邪归正, 逐渐修行圆满——[初学白话略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经文演说】
世尊继续对文殊师利菩萨说:如果世间有情众生,虽然在佛陀的法中学习佛法的教导,受持戒律,但是有时还是会犯种种过失而破戒有时虽然没有破戒,但是违反了世间的各种约规则、律法,有的人虽然于戒律、规则没有破坏,但是却诋毁佛的佛法正知见,转而学习邪见
有的虽然没有诋毁正知见,但是却不喜欢多听闻佛法,有的虽然愿意听闻佛法,但是对于佛所说的经文不能深入明白
有的虽然对于佛所宣讲的佛法能够深入明了理解法义,但是却也因此而生出傲慢之心,认为自己已经对于佛的教导全都实证,误认为自己已经证得了圣道
正是这种傲慢之心使修行者蒙蔽了学佛的初心,总认为自己所接受的邪见才是正确的,其他人所学习的佛法是不究竟的,是错误的,所以总是嫌弃毁谤正法,最终与魔相伴
这种愚痴众生,自己邪思邪见,又让信任他跟随他学习佛法的众生也一起被误导堕入邪思邪见中,这些众生命终后都将堕入三恶道中不断的轮转受苦

如果这些堕入邪思邪见的众生能够有幸听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并至心称念,断恶修善,并且学习佛法正见,按照佛的正见教导修习种种佛法

那么就能得到药师佛的护念,而不会堕入到三恶道受苦

如果有众生,邪见深重不能做到断恶修善,不能修习佛法正见,且已经堕入三恶道的那些众生

药师佛悲悯众生,以佛的大威神通力令这些三恶道众生都能够听闻药师佛号
这些恶道中的众生佛号一经其耳便至心称念,从此便舍离三恶道转身人道,在世间精进修行佛法
善于调伏自己的凡夫心念和意志,并且发心出家修行,安住在如来的正法中,严格受持种种戒律,永远不会毁坏戒律
深入学习佛法正见,听闻佛的教导,明了佛所说的甚深法义,与人谦卑恭敬,没有一点傲慢心,受持正法不毁谤,不会被魔所干扰,不与魔相伴

如此随着修行次第的提升,逐渐深入修习种种菩萨行,普度众生,令自己的修行逐渐圆满


===========================
由经文中可以看出,下列几类人必堕三恶道:
1,破戒之人,这也说明持戒的重要性(请参见5楼的学习)
2,毁坏世间种种法则
3,诋毁佛法正见
4,不喜多闻佛法
5,不深入佛法甚深法义
6,态度傲慢,嫌弃毁谤正法,邪思邪见,与魔为伴

由上面几点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不喜听闻正法,当然就无法获得佛法正见,当然无法深入甚深法义,没有正确的佛法正见,就会被世间种种乱像迷惑,而堕入邪见中,知见不正,我慢心起,由此自谓得证,这样就会被魔趁机干扰,成为魔的徒子徒孙,这在《楞严经》中的五十阴魔中都有教导,比如: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祇。一念能越。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善知识略说:阿难,又那些在禅定中的善男子,观见到色蕴消除尽绝,受蕴则清晰明白,于是,种种觉受之像呈现于前,而便会过分地感怀激动,忽然从心中生出无限的勇气,他的心一时便能勇猛锐利,志向要同众佛平肩,声称成佛只是一念之间便可超越的事,这等功用叫做陵率过越。能悟则没有灾祸,但须知这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能保持觉悟而不入迷,久了自然消歇,如果误解为成圣,那就会有狂魔入侵到他的心腑之中,使他逢人便夸耀自己,傲慢无比,其傲慢之心可说是向上傲视佛,向下傲视人,从而失却了正受,而从此沉沦。——色受想阴(色受想蕴)三十魔~[楞严经]原文与白话 2楼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自谓已足。忽有无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与过慢。及慢过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时俱发。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声闻缘觉。此名见胜无慧自救。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礼塔庙。摧毁经像。谓檀越言。此是金铜。或是土木。经是树叶。或是(叠毛)华。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善知识略说: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众善男子,能观见到色蕴消尽,但其受蕴仍然清晰明白,自以为已经具足了功德,忽然从心中无端生起大傲慢,这样各种的轻慢同时从心中升发,甚至对十方如来也生轻慢心,更何况是对佛之下的声闻、缘觉,这等见胜叫做无慧自救。能悟解则没有灾祸,但须知这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误解作成圣,就会有一分大我慢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从此不礼敬佛塔佛庙,随意毁坏经典圣像,并对那些施主说,这些塔庙,只不过是金银铜铁、土木树叶罢了,肉身才是真正的宝,你不去恭敬身体,却去崇敬土木,实在是颠倒啊!那些深信他话的人,跟随他毁碎圣物埋在地中。他这样疑误了众生从而使他们堕入无间地狱,这便是失却了正受, 从此沉沦。——色受想阴(色受想蕴)三十魔~[楞严经]原文与白话2楼

不持戒、不学习佛陀正法、我慢的过患就是堕入三恶道,受尽无量无边苦
由此也可得知学习正知见的重要性,所以作为实修者:
如果佛弟子不把时间多花在吸收佛经上的正知见.
而喜欢游乐和世俗话题,或喜欢闲逛世俗商圈,或喜欢看电视和泡沫剧或电玩,或喜欢逛世俗论坛和凡夫博客.
那只是浪费自己修行成就的时间,勾动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徒增凡夫俗见的干扰和障碍.

世俗的颠倒知见和观念,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沉沦和堕落.
因此,如果我们修行了,就应该把这些观念导正才行,可别让自己和众生又堕入错误的观念.
纵使自己无法分辨,那也应该降低世俗杂染,多深入经藏,
这样才能逐渐以佛法正见取代凡夫俗见

——世俗的颠倒知见和观念,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沉沦和堕落

只有深入经藏,才能真正感受到佛菩萨的慈悲,通过上面的经文就能得知药师佛以佛本愿威德愿力不断的善巧救度众生
所以只要至心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就能令三恶道众生脱离恶道,转生人道,在佛力加持下能够断恶修善,调伏凡夫习气,深入学习正法,而成就佛道


所以,佛在佛经中一再劝导诸善男子善女人皆应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能恭敬供养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1

主题

666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7175

[忍辱勋章]

1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20:24: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5-1 22:11 编辑

(本次学习约3.5小时以上)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 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 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罥,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愁苦恼」。
(善知识略说: 悭贪, 嫉妒, 自赞毁他, 这三种事情实在非常容易犯, 现代一般人可能都觉得自己是好人, 不容易发觉自己的缺点, 所以就像上述经文所说, 最后当堕入三恶道中, 关于这点我们可以参考佛经, 就能明白圣人先贤的标准, 不会在自以为是, 回说上面经文所说, 人们犯了像这样的恶业, 最后堕入三恶道, 如果前辈子曾经听过药师佛名号, 因为过去世听闻佛号的善因, 今生能够念佛, 诚心皈依, 这样就能依靠佛力, 解脱痛苦, 身心聪慧, 也因为常求殊胜佛法而能常遇到善知识, 永远断除魔扰束缚, 破除无明, 解脱烦恼忧愁和生死病苦——[初学白话略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经文演说】
世尊继续告诉文殊师利菩萨:如果有众生心怀悭贪嫉妒,又总是自以为是,夸奖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很优秀,而对于那些比自己优秀的,总是在背后诋毁他,甚至打压别人

像这类人命终之后就会堕入三恶道中,在无量无数的轮回劫中承受三恶道中种种的苦难

在地狱道、饿鬼道中的各种苦难受完,投生到人间畜生道,作牛、作马、作骆驼、作毛驴等,成为人类运输的工具

如果在运输中由一点点懈怠,就时常会被雇主用粗大的鞭子驱使鞭打,又常常不给食物吃,不给水喝,常常饥渴难忍,但是又不得不继续承载着很重的货物忍着饥渴再次远行

即使在畜生道中的劫难受完,来投生为人,也是投生在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家庭中,成为别人的女婢,受别人驱使,要按照别人的喜好眼色行事,非常的不自由

如果在往昔的轮回中,曾经有幸听闻过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正是这一善因,使今世能够忆念起药师琉璃光如来佛号

发愿至心皈依药师琉璃光如来,并一心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那么药师佛以本愿功德威力,令众生都能解脱种种苦难

六根具足,聪明伶俐,又常常听闻佛法,内心总是向往能够求取最殊胜的佛法,由此因缘,就能常遇善知识,得正知见

如此在修行的路上就会永远断除魔的干扰和束缚,断除愚痴无明,截断世间众生累世以来的障碍修行的种种烦恼,解脱世间众生生老病死苦和世间种种忧愁苦脑

==============================

由经文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心怀悭贪嫉妒、自以为是、诋毁他人的过患,就是堕三恶趣无量千岁受无量诸苦

学习完这段经文,心中感受到三恶道众生真苦呀!而这都是众生自己造下的因,就如经文中说的起嫉妒心,它的果报真的很多,很大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中教导:
弥勒!有四种因缘,令诸男子受女人身。何等为四?

一者、以女人声,轻笑唤佛及诸菩萨一切圣人;

二者、于净持戒人,以诽谤心说言犯戒;

三者、好行谄媚,诳惑于人;

四者、见他胜己,心生嫉妒。


若有丈夫行此四事,命终之后必受女身,复经无量诸恶道苦。

若深发信心,悔先所作而造佛像,则其罪皆灭,必更不受女人之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小威势报]。 (威德权势)
一者于诸众生。起嫉妒心。
二者见他得利。心生恼热。
三者见他失利。其心欢喜。
四者于他名誉。起嫉恶心。
五者见失名誉。心大忻悦。 (欣悦)
六者退菩提心。毁佛形像。
七者于己父母及贤圣所。无心奉侍。
八者劝人修习少威德业。
九者障他修行大威德业。
十者见少威德者。心生轻贱。
以是十业。得少威势报。

嫉妒心是佛经中教导的菩萨四种曲心之一,就是对于别人的供养生起嫉妒心,或者嘲笑他人,认为不该得,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远离
复次迦叶。
菩萨有[四曲心]。所应远离。何谓为四
于佛法中心生疑悔。
于诸众生憍慢瞋恨。
于他利养起嫉妒心。
诃骂菩萨广其恶名。
(附注:菩萨是指修行中的凡夫菩萨,也就是发大乘心的菩萨行者
菩萨行者对于众生有引领佛法增上的功用,虽然,修行中的菩萨行者难免有过失,
但是,不应该诃骂菩萨,广泛宣传其恶名,这样会让众生失去学佛的信心
其实这是佛的苦心,要众生舍弃对立,
一方面要菩萨行者严以自律,以免落人口实
一方面要其他众生放下对立攻击,各自约束要求自己,学习广大宽大心)

迦叶。是为[菩萨四曲心所应远离]。


嫉妒心是一种恶心,令众生堕入痛苦的深渊中无法自拔,障碍实修者修行,在善知识转发的一个故事中,让大家直观的认识什么是嫉妒心,应该坚决断除
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文化的人发财了,你感到不服气,这是嫉妒心,嫉妒心也是一种恶心;
贪求心也好,嫉妒心也好,傲慢心也好,愚痴心也好,心量狭隘也好,这些都是恶心。

社会上没有文化的人发了财,你应当为他们高兴才对,要希望他们能够具有更多的财富、拥有更多的安乐才对。
别人得到,要像自己得到一样开心;别人失去,要像自己失去一样难过。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善人!
而你现在的心是别人的财富和安乐超过自己就不高兴,这是嫉妒心,嫉妒心是一种很恶的心,要坚决去除!要用随喜心代替嫉妒心!

佛在妙法莲华经中也教导,在末法时代,有人受持妙法莲华经不应生起嫉妒之心
【于后末世、法欲灭时,受持、读诵、斯经典者,无怀嫉妒谄诳之心,亦勿轻骂学佛道者、求其长短。】

经文中还说到有一种人常常自赞毁他,其实这样的修行者就是堕入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中,执着[我见][众生见][有见][无见][常见][断见]

因为有我,我所,于是就生起我慢心,佛在大般若经说:这种人就会受到魔的干扰,无法修习正法而堕入恶道
复次阿难。若菩萨摩诃萨[自恃]名姓众所识知[轻蔑]诸余修善菩萨。 [恒赞己德][毁呰他人]。实无不退转菩萨摩诃萨诸行状相而谓实有。起诸烦恼自赞毁他言。汝等无菩萨名姓。唯我独有菩萨名姓。由增上慢轻蔑毁呰诸余菩萨摩诃萨众。尔时恶魔见此事已便作是念。今此菩萨令我国土宫殿不空。增益地狱傍生鬼界。是时恶魔助其神力。令转增益威势辩才。由此多人信受其语。因斯劝发同彼恶见。同彼见已随彼邪学。随彼学已烦恼炽盛心颠倒故。诸所发起身语意业。皆能感得不可爱乐衰损苦果。由此因缘增三恶趣。令魔宫殿国土充满。由此恶魔欢喜踊跃。诸有所作随意自在。阿难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便为恶魔之所扰乱。

幸好有佛菩萨救渡,无论众生造诸恶业,只要众生有改过的真心,佛菩萨必定救护,令众生听闻善法而解脱

佛法是心法,实修者一定要守护自己的内心,摒弃种种凡夫恶心,增长种种正向心念

只要众生一心向佛,恒求解脱的法门,佛菩萨就一定会帮助加持,让众生能够遇到善知识,给他解疑释惑

以佛法正见断除种种魔扰干扰,解脱生老病死忧愁烦恼,向着成佛的道路不退转

【词解】
【鞭挞】鞭打;驱使© 汉典

【下贱 】
(3) 旧指出身卑贱或地位低下的
(4) [degrading]∶有失身分、职务或高贵地位的
© 汉典

【归依】
 (术语)于胜者归投依伏也。大乘义章十曰:‘归投依伏故曰归依。归投之相,如子归父。依伏之义,如民依王。如怯依勇。’法界次第上之上曰:‘归以反还为义,依者凭也。’义林章四本曰:‘归依者,归敬依投之义。’胜鬘经曰:‘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聪利】聪明伶俐。© 汉典

【无明壳】佛学术语,譬喻,壳为鸟卵之外皮,无明能生育生死故以卵壳为譬也。药师经上曰:‘破无明壳。竭烦恼河。’慧琳音义十一曰:‘经言无明壳,喻根本无明及以贪爱,包含无量结使烦恼,陶铸有情命业生死,宛转其中不能出离无明窟宅。如鸟居卵壳。故引为喻也。’——摘自百度

【烦恼河】佛教术语,烦恼能漂没三界之人天,故譬诸河。药师经曰:“破烦恼壳,竭烦恼河。”涅槃经德王品曰:“烦恼大河乃能漂没三界人天。世间大河,运动手足,则到彼岸。烦恼大河,唯有菩萨因六波罗蜜,乃能得度。”——摘自百度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1

主题

666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7175

[忍辱勋章]

1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20:30: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5-2 20:39 编辑

(本次学习约3.5小时)

「复次、曼殊利室!若诸有情喜好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山林树冢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刹婆等;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诅之;厌魅蛊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凌互为饶益」。
(善知识略说: 这段是说, 有些有情众生个性叛逆, 天生喜欢争斗, 自己不能清净, 又常扰乱他人, 造种种恶业, 不能做对众生有好处的事情, 喜欢用各种邪术恶咒杀害众生, 如果有人能听闻药师佛名号, 恶事都会消失, 变成有慈心的人, 变成能够相互安乐利益, 所以, 可以看出念药师佛是帮助我们现世安乐利益, 并破魔除恶非常重要的法门, 如果, 一般人知道药师法门, 也可以化解世人认为佛教只教导消极往生极乐世界的误解, 因此, 佛弟子不仅求命终往生极乐世界, 活着的时候更要推广药师法门, 让众生现世富足和平安乐, 远离苦难和邪见, 这也是太虚大师推广药师法门的原因)   

【经文演说】
世尊继续告诉文殊师利菩萨:如果有众生对世间人事物都起抵触心念,常常挑拨离间,更是与众生发生诤斗,经常需要与别人打官司

这种行为不仅恼乱自己,也恼乱别人,使双方都不开心

身语意常常造作增长种种恶业,不断地做一些损害众生的事,众生之间互相谋害不时的算计着对方

又时常运用一些不正常的手段,比如召唤一些山林树冢中的鬼神,希望鬼神出手伤害自己的怨家

而且杀戮种种众生,用它们的血肉来祭祀药叉罗刹婆等鬼神

在本子上书写怨家的名字,或者用泥雕或树刻怨家的形象,用以恶咒术诅咒怨家,令他身亡或者遇到不好的事

或者运用迷信的方法或者用蛊术来伤害别人,或者以恶咒令已死的鬼魂以无形的意念杀害怨家,或者摧毁他的身体

那些被害众生如果能有幸听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那么上面所说的恶事

即与人诤斗、打官司、种蛊、恶咒术等等这些事都不会发生,都不会伤害到他

并且能让做这一切恶事的人全都生起慈心,所做的事情也都是利益众生的

对众生不会生起损害烦恼之心以及嫌弃愤恨心,互相之间都充满了友好欢乐

对于自己所得到的,也都生起欢喜心,满足心,众生之间都不再互相侵害,而是互相饶益,使双方都受益

==================================

从经文中可以看出,无论众生之间的怨仇有多么的大,只要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就能帮助众生拔掉身上的种种缠缚

让众生心回归友好祥和

因为药师佛慈悲,以佛的本愿功德不仅令受害者听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佛号,所有的恶事都不能伤害到他

而且也能让施害方放下心中的仇恨,改过之前的互相诤斗,改过心中常常想要损害怨家的心念

这都是因为药师佛的大悲愿心功德力,令施害者心生善念和慈心,才能使所做之事都能互相饶益,各自欢喜

这就是佛的慈悲智慧,佛的救渡永远都不会偏袒一方,都以平等心救渡

因为佛知道受害方之所以会受到怨家的报复伤害,其实都有其累世的业力因果
过去他笑你,今日你笑他,对立心起,循环不已,两两轮回,无法解脱
过去他伤你,今日你伤他,对立心起,循环不已,两两轮回,无法解脱

怨家和债主因此而生
对立心仇恨心不除,永堕轮回

灾难是一种过去恶因,现在果报的显示方式
众生在此中若不能化解仇恨和对立
就会形成以后的下一波灾难


所以,菩萨以平等心劝化众生,让双方都能在药师佛名号的功德威力下放下仇恨,化解众生之间的怨结,以佛愿力功德,修习佛法,直至修行解脱

所以
[回向]功德给众生,这其实靠的不是我们的功德(能力),我们只是还正在学习当中
真正有功德的是佛菩萨,所以真正利益改变众生的是佛菩萨
佛菩萨的做法就是让两边对立的众生能放下仇恨,生起善念,
随之改变众生的环境,让众生能好好修行,让众生逐渐恢复自性(佛性)



【词解】
【乖离】 抵触;背离© 汉典


【展转】反复;变化。重复貌。形容次数多。——摘自百度


【厌魅】谓用迷信方法祈祷鬼神以迷惑或伤害别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1

主题

666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7175

[忍辱勋章]

18#
 楼主| 发表于 2024-5-3 19:48: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5-3 19:50 编辑

(本次学习: 18楼—19楼用时约3小时20分)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
(善知识略说: 四众弟子就是比丘, 比丘尼, 优婆塞, 优婆夷, 就是已经皈依三宝的出家和在家男众和女众, 这四众和其他善信男女, 如果受持斋戒, 希望往生极乐世界, 但是定力信心不足, 如果听闻药师佛名号, 临命终时, 就会有八大菩萨来接引我们去极乐世界, 所以, 药师佛不仅是我们现世生活富足的助力, 更是我们成功往生的助力, 因此, 学佛要有宽大的心胸, 乐于修学各种法门, 即是以四无量心落实法门无量誓愿学, 才不会因为心量狭小误犯谤法之罪——[初学白话略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经文演说】
世尊继续告诉文殊师利菩萨: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以及其他的净信(清净之信心也)善男子、善女人等

他们如果能够受持一年或者三个月的八分斋戒,那么以此受戒的功德,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听闻阿弥陀佛宣说佛法

但是自己又没有十足的信心能够往生极乐世界,那个时候,如果听闻世尊师佛琉璃光如来名号,那么在临命终时

就会有八位大菩萨,即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来接引

这八位大菩萨乘空而来,指引其往生极乐世界的道路

在八大菩萨的大威功德力加持下,何愁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诸众生随即在西方极乐净土中在各种殊胜的众宝莲华中自然化身,顺利往生

===============================

由此经文中可以知晓,只要我们至心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佛名号,也能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关于这点
其实在很多的佛经中都有教导,诵持不同经咒也都能往生极乐世界,比如:
【观无量寿佛经云:
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云:
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


【般舟三昧经云:
当持何等法生阿弥陀佛国。尔时阿弥陀佛。语是菩萨言。欲来生我国者。常念我数数。常当守念。莫有休息。如是得来生我国。佛言。是菩萨用是念佛故。当得生阿弥陀佛国。】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云:
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云:
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得闻此修慈经者。则能销灭无始时来诸恶业障。离众病厄。为一切人之所爱敬。于其中间。或至临终。必得奉见十方诸佛。及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或得三昧。或得法忍。或得入于陀罗尼门。其心安隐。无有死畏。永离一切诸恶道苦。必生清净极乐佛国。】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云:
若人能日日诵此陀罗尼二十一遍。应消一切世间广大供养。舍身往生极乐世界。若常诵念得大涅。复增寿命受胜快乐。舍此身已即得往生种种微妙诸佛刹土。】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云:
若有有情若见若闻如是真言。亦得灭除垢障罪恼。是书写者若命终后。则生西方极乐国土。注:不空绢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即名「光明真言」。】


【大乘庄严宝王经云:
若人得闻如是经王而能读诵。是人若有五无间业皆得消除。临命终时有十二如来。而来迎之告是人言。善男子勿应恐怖汝既闻是大乘庄严宝王经。示种种道往生极乐世界。有微妙盖天冠珥珰上妙衣服现如是相。命终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作为实修者,一定要深入经藏,学习佛讲的种种法门,不要被世间观念认为:[只要读一本经就好,一经通,一切经通]所误导

以及认为只有念阿弥陀佛佛号才能往生极乐世界,不再念其他佛号,而失去了佛陀宣讲的种种往生净土法门,其实会有这些错误的认知,这都是
因为大家没有深入经藏,没有由种种佛经中去了解什么是佛法以及什么是正行
所以才会产生许多似是而非的偏差观念
如果大家多深入经藏,1.就不会有种种错误的观念,2.就能明辨而不被错误观念所误导

如果没有深入经藏,明白各种基础佛法知识和基础实修方法,又如何帮助我们通达诸经和深入实修呢?
所以佛陀才会讲的那么多佛经,因为每一本佛经都是我们自己成佛过程中的重要参考

所以,所谓的[一门深入],这一门就是[佛门]
想深入[佛门],那就要遵行佛陀的教导~[深入经藏]与[法门无量誓愿学]

若非如此,大家想想,您由一本经能通达诸经吗?
您光由一本佛经就能知道各种经藏中该遵守的各种戒律吗?
您光由一本佛经就能知道该如何学习各种三昧禅定吗?
您光由一本佛经就能明白佛经中的甚深智慧和修法吗?
您光由一本佛经就能知道不同佛菩萨的名号和本愿功德吗?
您由一本[阿弥陀经]能知道[八关斋戒]的戒条和实修内容吗?
能知道[药师经]上的本愿功德吗?能知道[善财53参]吗?能知道[普贤十大愿]吗?
如果可以,那佛陀就不用讲那么多佛经
——辨析:[一门深入][一经通,一切经通][夹杂]


也正如善知识说的:
药师佛不仅是我们现世生活富足的助力, 更是我们成功往生的助力, 因此, 学佛要有宽大的心胸, 乐于修学各种法门, 即是以四无量心落实法门无量誓愿学, 才不会因为心量狭小误犯谤法之罪


所以,实修者只有深入经藏,并且真正的深入体会明白法义,这样就能运用佛陀讲的种种善巧方便普度众生,践行菩萨道,也才能真正的成就佛道


【词解】
【四众】
 1.指佛说法时听者共有四众,即一、发起众,发起讲经的人;二、当机众,常时跟着佛的人,如千二百五十人是;三、影响众,如他方来助佛宣扬佛法的菩萨;四、结缘众,如一般下根的薄福众生。2.指出家之四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3.指僧俗四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净信】
 (术语)清净之信心也。仁王经中曰:‘一念净信。’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优婆塞】
 华译为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和受持五戒的男居士,为四众或七众之一。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优婆夷】
 华译为清净女、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等,即亲近奉事三宝和受持五戒的女居士,为四众或七众之一。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1

主题

666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7175

[忍辱勋章]

19#
 楼主| 发表于 2024-5-3 19:55: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5-3 21:54 编辑

「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严,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善知识略说: 或因为因缘不同, 转生于各处, 但都能够富足聪慧, 不受女人身, 这都是药师佛的佛力功德——
[初学白话略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经文演说】
或有众生至心称念药师佛号,因为各种因缘而没有当下往生净土,而是转生到了天上

但是因为众生累世的善根很大,虽然这次没有往生净土而生在了天上,但是在下一次的轮转中肯定不会再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

所以等天上的寿命终时,还是会来生人间,因为这人的福报很大,转生到人间后

或者成为转轮圣王,统领摄受南赡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货洲、北瞿卢洲四大洲的众生

他的威望、德行无与伦比,所以能够摄受世间无量无数的有情众生修习十善业,断除种种恶业

或者转生到刹帝利(王族)、婆罗门、有名望的居士大家族,家中有万贯家财,库房中堆满了金银珠宝

形象端正庄严,家中父母、妻子、儿女全都具足无缺,而且人又聪明又有智慧,勇敢强健,威武勇猛,就像大力士一样

如果原本是女人,听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至心称念,那么在以后的轮回中将不再受女人身,将成为男人身


【词解】

【轮王】
 转轮圣王的简称,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轮王有四种,在第十小劫的增劫,人寿增至二万岁时,铁轮王出现,统辖南赡部洲。增至四万岁时,铜轮王出现,统辖南赡部及东胜身二洲。增至六万岁时,银轮王出现,统辖南赡部、东胜身和西牛货三洲。增至八万四千岁时,金轮王出现,统辖四天下。通常所说的轮王,是指金轮王。参考转轮王条。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四洲】
 (名数)住须弥山四方碱海之四大洲也。一南赡部洲Jambudvipa,旧云南阎浮提。或从林立号,或以果立名。二东胜神洲,梵云东毗提诃Pu%rvavideha,旧云东弗婆提。为身形胜故,名为胜身。三西牛货洲,梵云西瞿陀尼,旧云西瞿耶尼Aparagoda%niya,为贸易牛故,名为牛货。四北瞿卢洲Uttarakuru,旧云北郁单越,译曰胜处。于四洲中国土最胜,故名胜处。见西域记一,俱舍光记八。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刹帝利】
 (术语)Ks!atriya,又曰刹利。印度四姓之第二。译言田主。王种也。西域记二曰:‘二曰刹帝利,王种也。旧曰刹利,略也。’注维摩经二:‘肇曰:刹利,王种也,秦言田主。’智度论三十二曰:‘刹利者,王及大臣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婆罗门】
 婆罗贺摩拏的简称,为印度四姓之一,华译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净行的种族。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勇健】勇敢强健。© 汉典

【威猛】 威武勇猛© 汉典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1

主题

6669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7175

[忍辱勋章]

20#
 楼主| 发表于 2024-5-4 20:05: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遍照 于 2024-5-5 09:10 编辑

(本楼层用时约3小时以上)

「复次、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挛、干消、黄热等病;或被厌魅、蛊毒所中;或复短命,或时横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愿满」。
(善知识略说: 药师佛的本愿就是要让众生脱离种种病苦, 和鬼魅蛊毒, 或短命横死, 所以, 有情众生想要现世安乐富足, 都可以至诚念药师佛——[初学白话略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经文演说】
世尊继续告诉文殊师利菩萨:在药师琉璃光如来证得无上菩提,成就佛道时,因为药师佛曾经发下解除众生种种病苦的愿心

所以药师佛 观察到世间众生被种种病苦折磨,有的众生身体虚弱廋小的像皮包骨,有的手脚蜷曲不能伸直,很是痛苦

有的常常干渴,常欲饮水或渴不思饮,有的得了黄热病,有的被厌魅、蛊毒所害

有的因为过去世造下种种恶业,今世就要受报,不是短命,年纪轻轻的就死了,就是在外出了意外而死

药师佛悲悯众生,就要为众生拔除掉这些病苦,使众生的心中所求都能得到满足


「时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灭一切众生苦恼。既入定已,于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说,大陀罗尼曰:『那谟薄伽筏帝,裨杀社窭噜,薛琉璃钵剌婆喝囉闍也,怛陀揭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阤: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娑诃』」。尔时光中说此咒已,大地震动,放大光明,一切众生病苦皆除, 受安隐乐。
(善知识略说: 此段经文, 佛入三昧宣说药师咒, 药师咒很短, 容易学习诵念——[初学白话略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经文演说】
药师佛为了消除众生种种病苦,满足众生愿求,身心随即进入到三昧禅定中,也就是进入到除灭一切众生苦恼的三昧禅定中

药师佛入定后,从自己的肉髻中,即无见顶相中,发出无量无边的大光明,药师佛就在这一片大光明众为众生宣说神咒:

『那谟薄伽筏帝,裨杀社窭噜,薛琉璃钵剌婆喝囉闍也,怛陀揭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阤: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娑诃』」
当药师佛在光明中为众生宣说完这个神咒,当下大地发出六种震动,即动、涌、震、击、吼、爆,虚空中发出无量无边的光明,这光明照耀在众生身上,一切众生的病苦全部都消除,身心感受到极大的安隐快乐


「曼殊室利!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若有所求,志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至心殷重,恭敬供养者,常持此咒, 勿令废忘」。
(善知识略说: 这边是讲持念药师咒的好处, 持咒一百零八遍就能消灭一切病苦, 如果有所求, 至心持咒, 必能如愿, 无病的也能延年益寿, 命终往生琉璃净土, 不退转直至成佛, 所以, 有这么好的好处, 大家都应当好好持咒, 不要忘失——[初学白话略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经文演说】
世尊继续对文殊师利菩萨说:如果有人,病苦缠身,那么应当为这位病人诵持这个神咒

在诵咒时,应当先沐浴洗漱,令身心清净,然后在这位病人的饮食上、或者吃的药上、或者在饮水中,诵持这个咒语一百零八遍,给病人吃(喝)

喝完以后,这位病人身上所有的病苦全都就都消除不见了,身心获得无比的轻松

如果众生对世间的事情有所求取,那么也应该至心念诵此神咒,也能够令众生满愿,所求之事马上满足

而且持诵此咒的众生命终之后,就能往生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佛国净土,永远不会退转,在净土中跟随药师佛修行,听闻佛法,一直到证得菩提成佛

所以,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应当以最诚挚的心来恭敬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常常持诵此咒,千万不能把他给忘记了

===================================

读完这段经文,末学觉得首先要明白,众生为什么多病?为什么众生会被 厌魅、蛊毒所中?为什么会短命?为什么会横死?

佛告首迦。有十种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
一者自行杀生。 (自己常杀生)
二者劝他令杀。 (教导人杀生,劝人杀生)
三者赞叹杀法。 (赞叹种种杀生的方法)
四者见杀随喜。 (看到有人杀生,心生欢喜)
五者于恶憎所。欲令丧灭。 (想让讨厌的众生死亡)
六者见怨灭已。心生欢喜。 (看到讨厌的众生死了,心生高兴)
七者坏他胎藏。 (堕胎,杀或吃动物胎儿,或鱼卵,虫卵等)
八者教人毁坏。
九者建立天寺。屠杀众生。
十者教人战斗互相残害。
以是十业。得短命报。



华严经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病报]。
一者好喜打拍一切众生。 (喜欢伤害众生)
二者劝他令打。
三者赞叹打法。
四者见打欢喜。
五者恼乱父母。令心忧恼。
六者恼乱贤圣。 (恼乱好人,圣人,有德行的人,有修行的人)
七者见怨病苦。心大欢喜。 (看到讨厌的人生病痛苦,心生欢喜)
八者见怨病愈。心生不乐。
九者于怨病所。与非治药。
十者宿食不消。而复更食。 (饮食没有节制,暴饮暴食)
以是十业。得多病报。



华严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五
杂品之余

若人施已生于悔心。若劫他物持以布施。是人未来虽得财物常秏不集。

若恼眷属得物以施。是人未来虽得大报身常病苦。

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如是施者名无怜愍不知恩报。是人未来虽得财宝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

一切病苦都是众生的因果报应,而药师佛对这些因果都明明白白,所以,就以大悲愿力来为拔除这些众生的病苦,令众生所求愿满,病苦消除

因此药师佛就在光中为众生诵出神咒,教导众生常持此咒,勿令废忘

因为
菩萨行者是以慈悲和智慧来化解怨仇
也就是由[心]来开解众生,转化众生的[心念]
所以,常说~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菩萨引导被寻仇的众生相信因果报应,而让众生生起忏悔心,
并引导被寻仇者学习解脱成佛,而对众生发起慈悲心清净心光明心,
然后藉由行善布施放生念佛持咒诵经回向,来化解怨仇
而让寻仇者能逐渐放下怨仇,愿意接受超度或一起学佛

所以
[为什么要持咒?]
每个咒都有其代表的意义功能与功德,
以及相应的佛菩萨和佛菩萨的精神象征与功德
咒就是一把钥匙,
将我们的愿望和佛菩萨以及这些精神愿力与功德串联起来
为了获得持咒的真实功德利益,我们必须发起和佛菩萨同样的精神愿力
透过持咒,我们可以逐渐加强我们的精神愿力和专注禅定力,
而且和所代表的佛菩萨起连结相应,奉行佛菩萨的精神,得到众多护法的支持
透过持咒的愿力,从而启动整个法界的相关佛法事业
就能逐渐成就持咒的功德


那么如何持咒才能有效呢?
菩萨摩诃萨为破众生种种恶故,受持神咒,读诵通利,利益众生。
为咒术故受持五法:
一者,不食肉。
二者,不饮酒。
三者,不食五辛。
四者,不淫。
五者,不净之家不在中食。

菩萨具足如是五法,能大利益无量众生,诸恶鬼神、诸毒、诸病无不能治。

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不失正念,放诸众生不起害心,不食肉,不欺诳,常以善法教化众生。
众生不受、不废、不愁,能自调伏,亦能调他。
随其所化众生之处,皆悉能令滋长福业。
若以客尘烦恼因缘,堕三恶道,能速得出,虽同受苦,不生楚毒。
见受苦者,心生悲愍。
菩萨初发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

——持咒,怎样才必定有效? 诸恶鬼神、诸毒、诸病无不能治


所以不论[拜佛][念佛][持咒][诵经][打坐][施食][超度][回向],或一切外在行法
[重点]都在于[收摄凡心],[契入佛心],然后[恢复佛性]
这才是我们心应该放的位置,就是[放在契入佛心的心境上]


【词解】
【挛
手脚蜷曲不能伸开:痉~。
互相牵系。
【漢典】

【干消】病人常欲饮水或渴不思饮,谓之口渴。口渴一证,并非纯属津虚,与气血也有密切关系。究其机理有五:一是气郁化热,热盛伤津;二是突然失血,血虚阳浮;三是脾肾障碍,水津不布;四是肾阳衰惫,气化失常;五是湿热阻滞,津不上承。——摘自百度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头痛、黄疸、蛋白尿、相对缓脉和出血等为主要表现。——摘自百度

【三摩地】
 (术语)Sama%dhi,旧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新称三么地、三昧地;译曰定、等持、正定、一境性。心念定止故云定,离掉举故云等,心不散乱故云持,(参见:三昧)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肉髻】
 (术语)梵名乌瑟腻沙Us!n!i^s!a,佛顶上有一肉团,如髻状,名肉髻,即三十二相中之无见顶相也。大般若三百八十一曰:‘世尊顶上乌瑟腻沙,高显周圆,犹如天盖,是三十二。’玄应音义三曰:‘肉髻,梵言嗢瑟尼沙,此云髻。即无上依经云:郁瑟尼沙,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大陀罗尼】
 (术语)佛陀之咒语,云为陀罗尼。其中咒语多者,云为大。又美其功德。云为大。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六种震动】
 (术语)大地震动,有三种之六动:(一)为动六时也。长阿含经二曰:‘一佛入胎时,二出胎时,三成道时,四转法轮时,五由天魔劝请将舍性命时,六入涅槃时。’涅槃经二曰:‘菩萨初从兜率天下阎浮提时名大地动,从初生出家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于法轮及般涅槃名大地动。’天台嘉祥慈恩诸师依此二经之文,除长阿含经之第五时(将舍性命之时),加涅槃经之出家时而为六时动,即八相中后六相之时也。文句记三之一曰:‘若准长阿含,多缘地动,亦可为表。经云:有六缘地动:谓入胎,出胎,出家,成道,法轮,入灭。小教虽即,不云所表,既在八相中之后六。’(二)为动六方也。大品般若经一曰:‘尔时世尊故在师子座,入师子游戏三昧,以神通力感动三千大千国土。六种震动: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地皆柔软,令众生和悦。’智度论八曰:‘入此三昧能种种回转此地,令六反震动。’(三)为动六相也。是亦般若经之说。旧曰(晋华严经)动起涌震吼觉,新曰(大般若经)动涌震击吼爆。前三取形,后三取声。此六种各有小中大之三相,故有十八相,申言之,即有六种十八相震动也。文句记三之一曰:‘此六事释新旧不同,新云动涌震击吼爆,今且用旧。摇扬不安名动,自下升高名起,陇凹凸为涌,六方涌没亦名涌,隐隐有声名震,磕发响名吼,令物觉悟名觉。新云击如打搏,爆若火声,经论略标,多云震动。’晋华严经二曰:‘六种十八相震动:所谓动,遍动,等遍动。起,遍起,等遍起。觉,遍觉,等遍觉。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涌,遍涌,等遍涌。’唐华严经五曰:‘华藏庄严世界海。以佛神力,其地一切六种十八相震动:所谓动,遍动,普遍动。起,遍起,普遍起。涌,遍涌,普遍涌。震,遍震,普遍震。吼,遍吼,普遍吼。击,遍击,普遍击。’大般若经一曰:‘六种变动:谓动,极动,等极动。涌,极涌,等极涌。震,极震,等极震。击,极击,等极击。吼,极吼,等极吼。爆,极爆,等极爆。’已上三种中第一为示作动之时,后二种正为六种震动之义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六种震动】
 大地震动,有三种的六种,即一、为动之六时,即佛入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槃。二、为动之六方,即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三、为动之六相,即动、涌、震、击、吼、爆。当地动时,吾人如小儿卧摇篮中,不觉篮动,惟觉舒服,故地动是表示祥瑞,而且此六种震动,只有天眼通的人才能知见,凡夫则毫不知情。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未完待续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5-19 04:23 , Processed in 0.09419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