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净慧慈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行中] 佛弟子[净慧慈光],学习《楞严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311

主题

793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77

[禅定勋章]

31#
 楼主| 发表于 2021-7-30 10:19: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7-30 15:16 编辑

                                                                                                                                                  (本楼用时2.5小时)


【“阿难,水性不定,流息无恒。如室罗城,迦毗罗仙、斫迦罗仙及钵头摩诃萨多等诸大幻师,求太阴精用和幻药。是诸师等,于白月昼,手执方诸,承月中水。此水为复从珠中出?空中自有?为从月来?阿难,若从月来,尚能远方令珠出水,所经林木皆应吐流,流则何待方诸所出?不流,明水非从月降。若从珠出,则此珠中常应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昼?若从空生,空性无边,水当无际,从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复有水陆空行?汝更谛观,月从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盘本人敷设,水从何方流注于此?月珠相远,非和非合,不应水精无从自有。汝尚不知如来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一处执珠,一处水出,遍法界执,满法界生,生满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学习解说]:

阿难,水性是流动不固定的
比如室罗城的迦毗罗仙、斫迦罗仙及钵头摩诃萨多等诸大幻师
他们制作幻药时,在月光皎洁的晚上,手执器具在月下承取露水

你认为这水是从珠中出?还是从空中自然有?还是从月亮出的?
阿难,如果从月亮出,既然月亮能令珠出水,那么经过的树林都应该吐出水来

既然这么多地方都有水,为什么非要用器具在月光皎洁的晚上取露水呢
如果林木没有水,那就说明水不是从月亮出的

如果水是从虚空生出来的,那么虚空无边,水也应该无边,应该到处都是才对
可是为什么还有水、陆、空呢

你再仔细观察看看,月亮在天上,珠因为手持,承接珠的盘子是自己做的
那么水是从哪里流到这里的?月亮和珠相隔很远,无法和合,也不应该水自己生出来?

你还不知道如来藏性中
水就是真空,空就是真水,本自清净周遍法界,随众生心而有现量

一边执着珠,一边执着水,甚至遍法界的执着
实则珠和水哪有一定处所呢,无非都是业力感召现出来的虚幻相

只是世间人无知、缺少出世间智慧,误以为是因缘和自然性
其实都是识心妄想分别与执着,毫无实义(就像梦境一样虚幻不实)



【迦毗罗仙】
迦毗罗,梵名 Kapila。数论外道之祖。又作劫比罗仙、迦毗梨仙、紧闭罗仙、迦夷罗仙、柯箄罗仙、迦比罗仙。全称迦毗罗大仙。意译为黄头仙、龟种仙、金头仙、赤色仙等。此仙人鬓发、面色皆黄赤,故有黄赤色仙人之名。约生于纪元前六世纪。生而自然具备法、智、离欲、自在等四德,见此世间之盲闇、沉迷,遂起大悲心,先为婆罗门阿修利(梵 Asuri)说二十五谛之义,次为般遮尸诃(梵 Pan~cas/ikha)说法,所说之法达十万偈,名为“僧佉论”。然现今学者谓迦毗罗仙乃金胎神(梵 HiraN!yagarbha)之人格化,而以为历史上并无其人;然此说迄未有定论。(贤愚经卷十、金七十论卷下、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末、法华文句科本卷八、玄应音义卷二十三)p3963
FROM:【佛光大辞典】

【白月】
(杂语)又曰白分S/uklapaks!a,印度之历法,以月之盈缺立白黑之名,自月盈至于满之间为白月,称为白月。一日乃至白月十五日。自十六日以下,为黑分,即Kr!s!n!apaks!a又为黑月一日乃至十五日。合前之黑月与后之白月而为一月。西域记二曰:“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黑分或十四日十五日,月有大小故也。黑前白后,合为一月。”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方诸】
1.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
2.传说中仙人住所。
摘自:在线汉语字典

【三量】
1、现量、比量、圣教量。现量是用不著意识思索就能够直觉其存在,也就是直接之知,如人的手碰到火,立刻就知其存在是;比量是比度而知,也就是推理之知,如见远处有烟就知彼处必有火,听到隔壁有说话的声音,就知道里面必有人是;圣教量又名圣言量,是因为有圣人的言教才知道的意思。
2、现量、比量、非量。现量和比量如前所说,非量谓心、心所缘境时,判断错误,如见绳以为是蛇,见月明以为天亮等是。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黎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此风为复出袈裟角?发于虚空?生彼人面?阿难,此风若复出袈裟角,汝乃披风,其衣飞摇应离汝体。我今说法,会中垂衣,汝看我衣,风何所在?不应衣中有藏风地。若生虚空,汝衣不动,何因无拂?空性常住,风应常生;若无风时,虚空当灭;灭风可见,灭空何状?若有生灭,不名虚空;名为虚空,云何风出?若风自生被拂之面,从彼面生,当应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汝审谛观,整衣在汝,面属彼人,虚空寂然,不参流动,风自谁方鼓动来此?风空性隔,非和非合,不应风心无从自有。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汝一人微动服衣,有微风出,遍法界拂,满国土生,周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学习解说]:

阿难,风性没有自体,动静无常
你常常在大众中整理僧服,当僧衣碰到别人时,则有微风吹拂他的面部

你认为这风是从袈裟生出来的?还是从虚空生出?还是从面部生出来的?
阿难,如果风是从袈裟生出来的,那你就是披风,衣服应该随风飘舞和离开你的身体

我现在为你们说法,你再看看我的衣服,风在哪里?
不应该说衣服中有藏风的地方

如果风从虚空生出,当你衣服静止不动时,为什么没有风吹面部呢
虚空常在,风也应该常有,那么无风时,虚空也应当消失不在才对
风消失停止时可以看见,虚空消失不在是什么样子呢

虚空如果有生灭,就不叫虚空了
既然叫虚空,为什么会有风生出呢

如果风是从面部生出来的,能从他人面部生出来,应当也能吹到你才对
可是现在为什么世倒过来的,因为你整僧服而有风吹到他?

你再仔细观察看看,整理僧服的是你,面部是他人的,而虚空寂静不动
风是从哪里来的呢?风和虚空本体不同无法和合,不应该自己生出来呀

你还不知道如来藏性中,风就是真空,空就是真风
本自清净周遍法界,随众生心而有现量

阿难,就像你在整理衣服时就会执着有风出,甚至遍法界的执着
实则这风哪有一定处所呢,无非都是业力感召现出来的虚幻相

只是世间人无知、缺少出世间智慧,误以为是因缘和自然性
其实都是识心妄想分别与执着,毫无实义(就像梦境一样虚幻不实)




【“阿难,空性无形,因色显发。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诸刹利种及婆罗门、毗舍、首陀兼颇罗堕、旃陀罗等,新立安居,凿井求水,出土一尺,于中则有一尺虚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间还得一丈虚空,虚空浅深随出多少。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无因自生?阿难,若复此空无因自生,未凿土前,何不无礙,唯见大地迥无通达?若因土出,则土出时,应见空入;若土先出,无空入者,云何虚空因土而出?若无出入,则应空土元无异因;无异则同,则土出时,空何不出?若因凿出,则凿出空,应非出土;不应凿出,凿自出土,云何见空?汝更审谛,谛审谛观,凿从人手随方运转,土因地移,如是虚空,因何所出?凿空虚实不相为用,非和非合,不应虚空,无从自出。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来藏,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圆满十方,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学习解说]:

阿难,空性没有形象,因色显现

比如室罗城离河很远,诸刹帝利(田主或王种)、婆罗门(修净行的种族)、毗舍(商人)
首陀(农人奴隶阶级)、兼颇罗堕(利根仙人、辩才、满、满正)、旃陀罗(屠者、严炽、执暴恶人、下姓)等人

搬到新的住处时,凿井求水
挖土一尺则有一尺虚空露出来,挖土一丈则有一丈虚空露出来,虚空深浅要看挖出多少土来决定

阿难,你认为虚空是因土而露出?还是因凿而出?还是没有原因自己生出?
阿难,如果空是无因自生,那么未凿土前为什么不是通达无碍,而是大地呢

如果空因凿土而出,那么土凿出来时应该看见有虚空进入
如果土已经凿出,却不见虚空进入,为什么说空因凿而有呢

如果没有出入,这说明空和土没有差异,无差异则是相同
那么凿土出来的时候,空为什么不跟着一起出来呢

如果空因凿出,那么凿出来的应该是虚空,不应该是土
如果不因凿出,凿出来的只是土,为什么还会看到虚空

你再仔细观察看看,凿是因为人手来运转土
土是因为被凿出来被移动了,可是虚空因为什么而有呢

凿和空是虚实不同的,如何相互和合
既然不能和合,也不应该说虚空自己生出来的

虚空圆融周遍,本不动摇,加上地水火风称为五大
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不生不灭

阿难,你的心已经迷糊了,不能悟知四大本是如来藏
你应当观察虚空是出是入,还是不出不入?

你还完全不知道如来藏性中
性觉(真如之体,不由于他体自觉,体自明)就是真空,空就是真觉
本自清净周遍法界,随众生心而有现量

阿难,比如将一口井的土挖出,就会有一口井的虚空
十方虚空也是同理,哪有一定处所呢

无非都是业力感召现出来的虚幻相
只是世间人无知缺少出世间智慧,误以为是因缘或自然性
其实都是识心妄想分别与执着,毫无实义(就像梦境一样虚幻不实)


【七大】
地、水、火、风、空、见、识。地水火风是四大,空即虚空的本性,见即眼根的见性,识即八识。因为以上七大周遍于法界,所以叫做大。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性觉】
(术语)真如之体,不由于他体自觉,体自明,故云性觉。楞严经四曰:“性觉妙明。”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刹帝利】
印度四姓阶级之第二,华译田主,或王种。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婆罗门】
婆罗贺摩拿的简称,为印度四姓之一,华译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净行的种族。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毗舍】
(杂名)Ves/a,又曰鞞舍。天竺四姓之一。译曰商。(参见:吠舍)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首陀】
又叫做首陀罗,是古印度四大姓之一,也是农人、奴隶阶级。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颇罗堕】
梵名 Bharadva^ja。为印度古代婆罗门六姓之一,或婆罗门十八姓之一。意译利根仙人、辩才、满、满正。又作颇罗吒。据妙法莲华经序品载,日月灯明佛之俗姓即为颇罗堕。(法华义疏卷二、卷三、法华文句卷三、法华玄赞卷二)p5949
FROM:【佛光大辞典】

【旃陀罗】
(杂名)Can!d!a%la,又作旃荼罗。译曰屠者,严炽,执暴恶人,下姓等。在四姓之外。以屠杀为业者。男曰旃陀罗。女曰旃陀利。玄赞九曰:“旃陀罗,云屠者不律仪也,正言旃荼罗,此云严炽。恶业自严,行持标帜,摇铃持竹为自标故。”玄应音义三曰:“旃陀罗,或云旃荼罗,此云严炽,谓屠杀者种类之名也,一云主杀人狱卒也。案西域记云:其人若行则摇铃自标,或拄破头之竹,若不然王即与其罪也。”法显传曰:“旃荼罗,名为恶人,与人别居,若入城市则击木以自异,人则识而避之不相搪揬。”同二十三曰:“旃荼罗,此云执暴恶人,亦言恶杀。”阿育王经三曰:“旃陀利女,翻下姓。”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3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77

[禅定勋章]

32#
 楼主| 发表于 2021-7-31 08:07: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7-31 08:12 编辑

                                                                                                                                                             (本楼用时2.5小时)


【“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析。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非暗。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必一于明,暗时当灭,灭则云何见明见暗?若明暗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学习解说]:

阿难,见觉无知,是因色和空而显现
比如你现在在只陀林,白天是光明,晚上是黑暗
半夜时月光皎洁就有光明,月光遮蔽就是昏暗,都要因见才能知道明暗等现象

那么,你认为这个见,与明、暗及虚空是一体?不是一体?
阿难,如果见与明暗及虚空是一体的话,那么明暗不能同时存在
因为暗时就没有光明,明时就没有黑暗

如果见与暗是一体,明时见就消失了
如果见与明是一体,暗时见也消失了

既然见都消失了,如何知道是明是暗呢
明暗虽然不同有差别,但是见性没有生灭,他们如何成为一体?

如果见精与明暗及虚空不是一体的话
那么离开明暗和虚空,你来分析看看见是什么形象?

离开了明、暗及虚空,见就如同长毛的乌龟或长角的兔子一样
明、暗、虚空分别不同,见如何立呢

明暗的体性是相互违背的
因为明时暗灭,暗时明灭,所以如何成为同一体?
如果离开明、暗、虚空,见又不成立,为何不是一体呢

虚空和见原本没有边际,为何不是一体?
黑暗和光明相虽不同,但见性并没有发生改变,为何是非异呢

你再仔细观察分析看看,明来自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塞归于大地
可是见精从哪里生呢,见精虽然不与他们和合,可是也不应该自己生出来

见闻觉知,圆融周遍,本不动摇
要知道无边无际的虚空和动摇的地水火风同称为六大,都是如来藏性,不生不灭

阿难,你的心性沉沦,无法领悟自己的见闻觉知本是如来藏
你观察看看见闻觉知是生是灭?是同是异?是非生灭?是非同异?

你还完全不知道如来藏性中,见就是觉明,觉明才是真见
本自清净周遍法界,随众生心而有现量

眼根的见性能周遍法界
听嗅尝触都能周遍法界,圆满十方虚空,哪有一定处所?

无非都是业力感召现出来的虚幻相
只是世间人无知缺少出世间智慧,误以为是因缘或自然性
其实都是识心妄想分别与执着,毫无实义(就像梦境一样虚幻不实)


【七大】
地、水、火、风、空、见、识。地水火风是四大,空即虚空的本性,见即眼根的见性,识即八识。因为以上七大周遍于法界,所以叫做大。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中宵】
1.中夜,半夜。
摘自:在线汉语字典

【白月】
1.皎洁的月光。
2.见"白分"。
摘自:在线汉语字典





【“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揵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此识了知,为生于见?为生于相?为生虚空?为无所因突然而出?阿难,若汝识性生于见中,如无明暗及与色空,四种必无,元无汝见,见性尚无,从何发识?若汝识性生于相中,不从见生,既不见明,亦不见暗,明暗不瞩,即无色空,彼相尚无,识从何发?若生于空,非相非见:非见无辨,自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灭缘,见闻觉知无处安立。处此二非,空则同无,有非同物,纵发汝识,欲何分别?若无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别识明月?汝更细详,微细详审,见托汝睛,相推前境,可状成有,不相成无,如是识缘因何所出?识动见澄非和非合,闻听觉知亦复如是,不应识缘无从自出。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心粗浮,不悟见闻发明了知本如来藏。汝应观此六处识心,为同为异?为空为有?为非同异?为非空有?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学习解说]:

阿难,识性没有根源,是因六根和六尘而有显现
你现在用眼睛遍观法会圣众,眼睛巡视时就像看镜中的影像一样没有分别不做分析

你的眼识在这些圣众中依次指出
这位是文殊菩萨,这位是富楼那,这位是目揵连,须菩提和舍利弗

你认为能了知的识是从见生?还是从相生?
是从虚空中生?还是没有原因自己突然而生?

阿难,如果你的眼识从眼根生,那么在没有明暗色空的时候,应该也没有你的见性
如果连见性都没有,眼识从哪里发生呢

如果眼识从相生,不从见生
那么就会既不见明也不见暗,如果连明暗都看不见,如何发生眼识?

如果眼识从虚空生,既不从见生也不从相生,那要如何分辨?
如果不能知道明暗色空,没有这些境相,见闻觉知如何安立?

如果眼识没有原因突然而生,为什么不在白天生出眼识看明月?
你再仔细观察看看,见托眼睛,相推前境,有形状的东西是色相,无相的是虚空,眼识是从哪里生出呢

识属于动,见则不动,所以不可能和合发生
闻听觉知也是一样,可是又不应该说识是没有原因突然生出的

如果识心没有来处,应当知道见闻觉知也是圆满湛然的
与虚空及地水火风同称为七大,都是圆融周遍,本如来藏,不生不灭的

阿难,你的心性粗浮,不能领悟自己的见和闻本来都是如来藏性
你应当观察看看六处识心是同是异?是空是有?还是非同非异?非空非有?

你还不知道如来藏性中,识就是真知,明就是真识
妙觉湛然,周遍法界,含吐十方虚空,哪有一定处所?

无非都是业力感召现出来的虚幻相
只是世间人无知缺少出世间智慧,误以为是因缘或自然性
其实都是识心妄想分别与执着,毫无实义(就像梦境一样虚幻不实)


【了知】
1.明知;领悟。
摘自:在线汉语字典

【含吐】
1.谓调和。
2.孕育产生。
3.形容出没,隐现。
4.犹出入。比喻不相上下。
5.谓吸气﹑吐气。
摘自:在线汉语字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3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77

[禅定勋章]

33#
 楼主| 发表于 2021-8-1 10:55: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8-1 11:04 编辑

                                                                                                                                                        (本楼用时1.5小时)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身心荡然,得无挂礙。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礼佛合掌,得未曾有,于如来前,说偈赞佛:】

[学习解说]:

这时,阿难及在座大众承蒙如来微妙开示,身心空寂(清净),无有挂碍
在座大众各自都知道真心能遍、能见十方虚空法界,就像观看手掌中的一片叶子一样

一切世间各种所有的物象,都是真心自性变现出来的
它圆融周遍,含裹十方法界

反观父母生下我们的色身
就好比十方虚空中的一个微尘,若有若无

又像大海中的一个泡沫,若起若灭
不过现在已经清楚和明白真心自性不生不灭了

阿难接着合掌礼佛,内心从来没有过的法喜充满
然后又以偈诵的方式赞叹佛


【荡然】
1.放纵;无拘束。
2.毁坏;消失。
3.坦荡;宽大。
4.空寂貌。
摘自:在线汉语字典

【妙明】
妙明的真心,即无漏的真智。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元心】
(术语)绝待圆满之一心也。为森罗万象之元,故谓之元心。与起信论之一心同。楞严经三曰:“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罗心无动转。】


[学习解说]:

阿难称赞如来是妙湛总持不动尊
称赞如来所修行的首楞严三昧是世间稀有难得的无上妙法
(相关阅读:[首楞严三昧]怎么修?如何明白[佛性]? ~ 首楞严三昧经)

希望这无上妙法也能消除阿难无量劫来的颠倒妄想
不需要经过无央数那么久的时间,也能获得清净法身

愿早日证得无上菩提,成就佛道
然后普渡无量无边还在随业流转轮回中的众生

愿将这深(发)心奉还给微尘数世界的所有众生
发心发愿救度众生出离苦海,远离轮回,这样才是报佛恩

阿难伏跪在地上,祈请世尊为他做证明,请佛慈悲加持他
因为他发愿要先入五浊恶世救度苦难众生

如果有一个众生没有成佛,他也不成佛
注:地藏王菩萨也发了这样的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阿难再次称赞如来具足大雄大力大慈大悲
希望世尊审除阿难身上更微细更深入的烦恼和业障

令他早日获得无上菩提成就佛道
到十方法界为一切所有众生演说佛法

即使虚空的空性可以销灭
我阿难的发心也不会动摇,始终坚固不变

----------------------

关于报佛恩,妙法莲华经也教导我们这样做:

【将自己从佛法得到的好处告诉别人, 让众生都能获益,
自己精进学佛解脱轮回之苦, 也帮助众生脱离轮回之苦
这样就是报佛恩】


(详见:如何报佛恩 ~ 妙法莲华经)


【烁迦罗】
梵语 cakra,巴利语 cakka。又作灼羯罗、斫迦罗、斫迦婆罗。为金刚、坚固、轮铁等意。例如梵语之 Cakrava^d!a,乃指铁围山。又如楞严经卷三(大一九·一一九中):“烁迦罗心无动转。”其烁迦罗一词,乃精进、坚固之义。又烁迦罗眼,谓金刚眼、坚固眼,即指明定正邪、辨别得失之眼。(碧岩录第九则颂古、慧琳音义卷四十二、玄应音义卷二十三)p6667
FROM:【佛光大辞典】

【舜若多】
(术语)S/u%nyata%,译作空性。有二释,一指虚空之实体,名为空性。空即性之持业释也。楞严经三曰:“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长水疏曰:“舜若多,云空也。虚空之性不可销灭。”二指诸法之空无谓之空,空之性名为空性。空之性之依主释也。指真如之体,生法之二空为门,而显中道之真如,故谓真如为空性。非言真如之体是空也。唯识述记一本曰:“非性是空,说为二空。从能显说,梵言舜若,可说如空名舜若多。如是空性,即是二空所显实性也。故言空者。从能显说,二空之性,名二空性。依士释名,言真如空未善理故。”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大雄】
佛的德号,因佛具足大力,能降伏四魔。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大慈悲】
(术语)大慈大悲也。观无量寿经曰:“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尘刹】
是说如微尘数的世界。刹华译即国土或世界。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深心】
1、求法之心很深重。
2、志求高深佛果的心。
3、深信佛的本愿,毫不怀疑。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宝王】
佛陀的尊称,因佛陀是以诸功德来作庄严。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首楞严】
华译健相、一切事竟,为佛所得之三昧名。健相者,好比佛德坚固,诸烦恼魔及魔人不能破坏;一切事竟者,一切毕竟而得坚固。涅槃经说:“首楞严者名一切事竟。严者名坚,一切毕竟而得坚固,名首楞严。以是故,言首楞严定,名为佛性。”首楞严三昧经中说“菩萨得首楞严三昧,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入芥子中,令诸山河日月星宿悉现如故,而不迫迮。示诸众生,首楞严三昧不可思议力如是。”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总持】
1、指忆念所闻之法而不忘失的能力。
2、总一切法和持一切义的意思,这也就是梵语陀罗尼的译义。
3、总持有四种:
一、法总持,又名闻总持,即不忘失佛的教法;
二、义总持,即能执持佛法的义理;
三、咒总持,即菩萨依定起咒,解除众生的苦厄;
四、忍总持,即能如实的把握事实的真相。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不动明王】
梵名阿遮罗囊他,华译不动尊,又译无动尊。在密教,大日如来为一切诸尊之总体,为自性轮身,此尊则为一切诸佛之教令轮身,故又称为诸明王之王,为五大明王之主尊。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阿僧祇】
华译为无央数,是多到没有数目可以计算的意思。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3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77

[禅定勋章]

34#
 楼主| 发表于 2021-8-3 08:12: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8-4 11:09 编辑

                                                                                                                                                        (本楼用时1.5小时)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

[学习解说]:

这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
袒露右肩,右膝跪在地上,双手合掌,恭恭敬敬的对佛说:
大威德世尊,赞叹您善用智慧方便,为众生演说这能成就佛道的第一义谛

世尊您常在能为众生演说佛法的人群中说我是第一
可是我今日听闻如来演说的微妙法音,就好像聋子在百步外听蚊子的叫声
因为离的很远,连蚊子的影子都看不见,更何况是听到声音呢

佛啊您虽然清楚明白的为我演说义理,消我疑惑
可是我还是不能明白第一义谛是什么,还是不能完全解除疑惑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
文句云:富楼那,翻满愿;弥多罗,翻慈;尼,女也。父于满江祷梵天求子,正值江满。又梦七宝器,盛满中宝入母怀。母怀子,父愿获从,诸遂愿故言满愿。弥多罗尼,翻慈行,亦云知识。四韦陀有此品,其母诵之,以此为名。或名弥窒(音质)子,翻善知识。支谦译度无极经:名满祝子,谓父于满江祷梵天而得其子。西域记云:布剌拏梅呾丽衍尼弗呾罗,唐言满慈子。旧讹略云弥多罗尼子。
FROM:【《翻译名义集》南宋·法云 著】





【“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漏未除。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

[学习解说]:

世尊,就像阿难虽然他已经明白道理了,但顽固的习气未能马上消除

法会中像我们这些已经证得无漏的弟子们,虽然已经不被烦恼束缚并证得无漏

但是今日听闻如来演说的第一义谛,还会有一些疑惑和不解


关于开悟的相关阅读:
[略说]真假开悟
[问答]浅谈开悟
[空想开悟] [空谈开悟]
您懂金刚经吗?您真的开悟了吗?您真的实证了吗?
[实修案例问答]真假菩萨&开悟&惭愧忏悔心实修


【无漏】
梵语 ana^sravah!。“有漏”之对称。漏,为漏泄之意,乃烦恼之异名。贪、嗔等烦恼,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门漏泄不止,故称为漏。又漏有漏落之意,烦恼能令人落入于三恶道,故称漏。因之称有烦恼之法为有漏;称离烦恼垢染之清净法为无漏,如涅槃、菩提,与一切能断除三界烦恼之法,均属无漏。(俱舍论卷二十、大乘义章卷五本)((参见:有漏)2452)p5128
FROM:【佛光大辞典】





【“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

[学习解说]:

世尊,如果世间一切六根、六尘、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那么为什么会忽然生出山河大地各种有为法呢


【有为】
有因缘造作之法。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世尊,地性障礙,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

[学习解说]:

还有如来说地水火风四大也是本性圆融,周遍法界,不生不灭,湛然常住

可是世尊,如果大地的性质也是周遍无碍,那么为什么会有水呢?(应该填平所有水处才是)

如果水性周遍法界,应该水火不容才对,为什么还会有火呢?

世尊,地性是实有和障碍的,而虚空是虚无和畅通的,为什么这两个能同时周遍法界?




【“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学习解说]:

我实在不知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惟愿如来为我及大众慈悲开示,解除我们的疑惑

说完这些话后,五体投地顶礼如来,渴望如来慈悲教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3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77

[禅定勋章]

35#
 楼主| 发表于 2021-8-4 11:10: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8-5 14:42 编辑

                                                                                                                                                                (本楼用时2小时)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学习解说]:

这时世尊告诉富楼那以及会中诸阿罗汉:
今日如来将为你们宣说无上妙法中的第一义

令你和会中声闻弟子以及一切未证人空法空,还有不回小向大的阿罗汉等
全都获得一乘(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佛法

你要仔细听,我现在就为你解说
富楼那等大众都默默的等待佛的开示


【无学】
在声闻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第四果阿罗汉为无学。有学是还要上进修学的意思,无学就是学道圆满不更修学的意思。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胜义】
梵语 parama^rtha,巴利语 paramattha。又作第一义、真实。指胜于世间世俗义之最胜真实道理。即无相之所行,不可言说,绝诸表示,息诸诤论,超越一切寻思之境相。据显扬圣教论卷十九、辩中边论卷中等所说,如圣道、涅槃、真如等,均为超越世间习俗之真理,故称胜义谛(梵 parama^rtha-satya,巴 paramattha-sacca);反之,世间通俗之道理,则称世俗谛。此外,取其真实有之义,相对于世俗之施设安立,而取胜义之名者,如胜义善与世俗善、胜义根与扶尘根、胜义法与法相法。其中,无为之善法属于胜义善,有为之善法则属世俗善,或称有漏善:凡依有漏心而行皆属世俗,故有漏心即是世俗心,以世俗为对象之有漏智,是世俗智;以世俗智断除烦恼,即是世俗道。此外,佛教一般阐论法门之义理,称为法相法;真实不虚,不变不易之择灭涅槃,称为胜义法。
 据成唯识论卷八载,胜义、世俗各分为三种,故立三胜义、三世俗。分别如下:(一)义胜义,指成为殊胜智慧之对象,即真如。(二)得胜义,指证得之涅槃。(三)行胜义,又作正行胜义,指趣向胜境行之无漏智。以上相当于四胜义谛中之第四、第三、第二。又配属于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唯识三性,而立三世俗如下:(一)假世俗,指无有自性之实体而唯有假名者,配属遍计所执性。(二)行世俗,指一切迁流无常之有为法,配属依他起性。(三)显了世俗,指真如之圆成实性,真如乃断除烦恼之依他起性,亦不含遍计所执性者。以上相当于四世俗谛中之第一、第二与第三、第四。于同书卷九,又将三世俗尽摄入依他起性,而谓胜义为圆成实性。
 此外,显扬圣教论卷十六列举七种真如,谓为胜义谛。同书卷六中,另立三世俗,即:(一)世间俗,指无有实体,唯依假名而立之物,例如田、家等。(二)道理俗,指依于蕴、处、界等之体而立者。(三)证得俗,指依于四沙门果等趣往菩提之道而立者。以上相当于四世俗谛中之前三者。(解深密经卷一胜义谛相品、大智度论卷三十一、俱舍论卷一、卷十三、卷二十二、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四)((参见:二谛)244、“第一义谛”4760)p4865
FROM:【佛光大辞典】

【定性声闻】
(术语)法相宗所立五种性之一。具本来唯一之声闻无漏种子者。唯修声闻之因,证声闻之果,不更进求佛道,是曰定性声闻。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二空】
1、我空和法空。我空又名人空或生空,即悟五蕴无我的真理;法空即悟诸法缘起性空的真理。
2、性空和相空。性空是说诸法皆众缘和合而生,根本没有自性;相空是说诸法缘生的相,都是虚幻不实的。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一乘】
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乘是车乘,以喻佛的教法,教法能乘载人至涅槃的彼岸,所以叫做“乘”。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学习解说]:

佛说,富楼那,如你所说
如来藏中原本都是清净的,为什么会忽生山河大地?

你平常是否有听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吗?
富楼那回答:是的,世尊,我常常听佛宣说这个道理

佛又问:你如何理解觉明?
是自性本自清明叫做觉?还是觉性原本不清明,需要有个明才叫明觉?

富楼那回答:如果没有明而叫明觉,则无所明


【性觉】
(术语)真如之体,不由于他体自觉,体自明,故云性觉。楞严经四曰:“性觉妙明。”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本觉】
一切众生本来就有的觉性。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觉】
梵语叫做菩提,是觉察或觉悟的意思。在事障上,一切烦恼,伺隙侵人,惟至圣能随缘省察,不为所困,是觉察义;在理障上,凡夫痴迷,颠倒执著,惟至圣能朗然彻悟,烛照无遗,是觉悟义。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明】
1、智慧的别名。
2、真言陀罗尼的别名。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

[学习解说]:

佛说,如果没有一个明就是无所明,那么这不是真正的明觉

真正的觉不需要加任何东西,如果非要加个明,就变成了妄念的明觉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礙,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

[学习解说]:

如此当妄念生起时,就会出现虚妄的境相,进而引发种种执着和烦恼
妄心一生起时就会变为世界,寂静无相时就是虚空

表面看虚空大都是一样的,但是世界是不同的
而你们原本清净的自性,因为随着境界转,就变成了有为法

觉性的光明和虚空的晦昧,相互对待倾夺
就会出现摇动的相,因此就有风轮控制世界

因为相互对待摇动,而有金银宝矿这些坚硬的相出现
因此就有金轮保持国土

坚硬的金相和摇动的风相,彼此相互摩擦
因此就有了火光出现  

火能融金,金和火二相之间相互作用
而有水轮出现,含遍十方世界


【金轮】
(杂名)世界之最底为风轮,此风轮依止虚空,其厚为十六亿由旬。其坚固如金刚。风轮之上有水轮,深八亿由旬。水轮之上有金轮,厚三亿二万由旬。径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由旬。由轮形之金刚而成,故曰金轮。此金轮之上有九山八海,是为地轮。自水面至金轮,其深八万由旬。可以知地轮之厚矣。见俱舍论十。【又】转轮圣王所感得之七宝之一。此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之差等,因之而生金轮王乃至铁轮王之优劣。俱舍论十二曰:“谓铁轮王王一洲界,铜轮王二,银轮王三,若金轮王王四洲界。契经就胜但说金轮,故契经言:若王生在刹帝利种绍洒顶位,于十五日受斋戒时,沐浴首身受胜斋戒,升高台殿,臣僚辅翼。东方忽有金轮宝现,其轮千辐具足毂辋众相,圆净如巧匠成,舒妙光明来应王所。此王定是金转轮王,余转轮王应知亦尔。”唐则天称金轮圣神皇帝,用此事也。【又】金轮圣王之略。尊帝王而言。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3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77

[禅定勋章]

36#
 楼主| 发表于 2021-8-6 09:20:26 | 只看该作者
                                                                                                                                                   (本楼用时1小时45分钟)


【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学习解说]:

火气上升,水性下降
二者交互,湿的地方形成大海,干的地方形成水中的陆地和沙堆
所以,大海中常有火光生起,陆地上常有江河流水

水势较劣,不及火势,因此二者相互作用结成高山
所以山石之间能击出火焰,相融则有水流出

土势较劣,不如水势,二者相互作用就有了草木
所以山林遇到大火时会变成灰土,因绞而有水出

以四大交互发生,递相为因缘,成住坏空,让世界相续不断


【洲】
水中的陆地:沙洲。洲渚。
大陆及其附属岛屿的总称:七大洲。洲际导弹。
摘自:在线汉语词典

【潬】
古同“滩”,水中沙堆。
摘自:在线汉语词典

【递相】
1.轮流更换。
2.犹互相。
摘自:在线汉语词典

【林薮】:
1.山林与泽薮。
2.指山野隐居的地方。
3.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
摘自:在线汉语词典

【绞】
拧,扭紧,挤压:绞车。绞痛。绞心。绞肠痧(霍乱病的俗称)。绞尽心力。
用绳子把人勒死:绞刑。绞杀。
缠绕:绞缠。绞结。
量词,用于纱或毛线等。
摘自:在线汉语词典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

[学习解说]:

还有,富楼那,无明妄念不是从他处来的
问题不在外境,而是自己犯了觉上加明的错误

妄念一生起,就无法逾越虚幻的境相了
因此听不出声尘,见不超色尘

还有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妄尘也就形成了
进而有了见、闻、觉、知的限制




【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蒱昙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

[学习解说]:

业力相同的众生就会随着业缘牵引,彼此纠缠前来投胎
投胎的中阴身见到有光明处,就会生起欲想前来投胎

所以说欲爱之心是投胎的种子,并且最后形成胎
还有父母交媾的行为也是吸引或感召业力相同的众生入胎的条件

胎卵湿化这四种生法
随着他们各自的业因而感召相应的业果


【羯罗蓝】
梵语 kalala,巴利语同。指父母之两精初和合凝结者。又作迦罗逻、歌逻逻、羯剌蓝。为胚、胎之义。意译作凝滑、和合、杂秽、胞胎、膜。为胎内五位之一。即托胎以后初七日间之状态。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七(大五四·六二二上):羯逻蓝(梵语,旧言歌逻逻,此云凝滑。父母不净和合,如蜜和酪,泯然成一;于受生七日中,凝滑如酪上凝膏,渐结有肥滑也。)
 瑜伽师地论卷一之中,以此位为色与心、心所之共同安危之所依处,故称为“依托”;书中并阐明此位乃吾人之“识”之最初依托处。(杂阿含经卷四十九、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四、卷三十八、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一、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俱舍论卷六、瑜伽师地论卷二、俱舍论光记卷九、瑜伽师地论略纂卷一、玄应音义卷二十四、慧苑音义卷下)((参见:胎内五位)3933)p6143
FROM:【佛光大辞典】





【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学习解说]:

卵生是因为乱想而投生;胎生是因为欲爱之情而投生
湿生是因为湿气而投生;化生是因为随业变化而投生

众生就这样因为情和想而不断变化受报
随着业力或升或沉,以这样的因缘而相续不断


【化生】
梵语 upapa^duka,巴利语 upapa^tika。本无而忽生之意。即无所依托,借业力而出现者。五趣之中,地狱、天及一切中有均唯属化生,人、傍生、鬼等三趣则有一部分为化生,如劫初之人为化生,龙、金翅鸟为傍生之化生者,鬼通胎、化二种,故五趣中以化生为最多。凡化生者,不缺诸根支分,死亦不留其遗形,即所谓顿生而顿灭,故于四生中亦最胜。据俱舍论卷九载,化生者,皆以爱染当生处而受其生。又依经中所载,生于净土者亦多为化生。(放光般若经卷十三梦中行品、无量寿经卷下(康僧铠译)、俱舍论卷八、往生论)((参见:四生)1680)p1323
FROM:【佛光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3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77

[禅定勋章]

37#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08:49:48 | 只看该作者
                                                                                                                                       (本楼用时1小时15分钟)


【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

[学习解说]:

富楼那,妄想和欲爱相结合纠缠,就会彼此不分离
所以世间的父母子孙都是这样,因为不能舍离而轮换投生没有间断
这些众生都是因为贪欲为根本,所以不断投生

因为贪爱之心不断滋生和增长
所以世间卵、化、湿、胎四类众生,就会出现弱肉强食,互相吞食的现象
这些都是因为杀贪为根本,所以生死不断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

[学习解说]:

以人吃羊为例
今生羊死后也会反过来投生为人,而人死后也会堕落为羊
今生被吃的,来生就会反过来吃对方

甚至十类众生也是这样彼此吃来吃去
生生死死,轮回报复,随业流转,没有出期
这些都是因为盗贪为根本,所以轮回不止




【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学习解说]:

你欠我命,我还你债
即使经历百千劫,都还陷在生死苦海不得出离

你爱我心,我怜惜你的美色
即使经过百千劫,都还常在欲爱里彼此纠缠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杀盗淫三个根本业障导致的
所以业果就相续不断


【业果】
业,指善恶业;果,即由业所感人、天、鬼、畜等之果报。又作业报。由业而报果,此乃自然之法理,称为“业果法然”。此外,业与果乃彼此相接相续者,业为因,果为报,因果接续,无穷无止。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大一九·一二○中):“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参见:业报)5500)p5498
FROM:【佛光大辞典】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学习解说]:

富楼那,以上说的这三种相续: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都是颠倒的

都是因为觉上加明导致的虚妄相,都是从妄想知见中生出来的山河大地等诸有为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3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77

[禅定勋章]

38#
 楼主| 发表于 2021-8-10 08:42:49 | 只看该作者
                                                                                                                                                               (本楼用时1.5小时)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

[学习解说]:

富楼那说,如果原本就是觉明,与如来的清净光明心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增加或减少

那么为什么会忽然的莫名其妙生出山河大地等等各种有为相呢

如来今日已经证得妙空明觉,那么这些山河大地等等有为相还会不会再出现呢


【妙觉】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智德不可思议,称为“妙觉”,为佛果的无上正觉,证得此正觉的人,被称为“佛”。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而出?”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学习解说]:

佛用一个比喻告诉富楼那
比如有个迷路的人,在一个聚落把南当作北
你认为他这个迷,是因迷而生出来的,还是因悟生出来的

富楼那说,这个迷路的人既不是因迷又不是因悟
为什么呢,因为迷惑原本就没有根,为什么因迷而生呢

悟就是觉悟的意思
既然觉悟了更不会生出迷来,为什么说因悟而生呢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

[学习解说]:

佛说,这个迷路的人正在迷失中找不到方向时,忽然有人给他指路

富楼那,你认为这个人迷途归反后,在聚落里还会在迷路吗

不会,世尊,富楼那回答




【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

[学习解说]:

富楼那,十方如来也是一样啊
如果明白了迷惑原本就没有根,迷原本就是空性的,还会再迷吗

以前根本就没有迷,只是好像有迷而已
一旦明白了觉悟了,迷就会消灭,所以说觉就不会生迷




【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于空灭。忽有愚人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

[学习解说]:

比如眼睛有翳病的人见到空中的花
当他翳病治好了,空中的花就会消失不见了

然而愚痴的人却在花消失的地方,继续等花再出来
你观察看看这种人是愚痴还是聪明呢




【富楼那言:“空元无华,妄见生灭;见华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

[学习解说]:

富楼那说,空中原本就没有花,都是因为妄见才有出没

见到虚空中有花生出和消灭,已经是颠倒无明了,还要再等花来,这更是狂痴

为什么世尊要问这个人是愚痴还是有智慧呢





【佛言:“如汝所解,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

[学习解说]:

佛说,如你所说,道理都是相同的
可是为什么你还要问我,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为何会出山河大地?

又比如金矿里的金石,在开采前是混杂的
开采后才是纯正的金子,不会再有杂物混合进来

又好比木头已经燃烧成灰,不可能在回去做木头了
道理都是相同的啊,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也是同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3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77

[禅定勋章]

39#
 楼主| 发表于 2021-8-12 10:21:26 | 只看该作者
                                                                                                                                                   (本楼用时2小时)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学习解说]:

富楼那,你又问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为什么水和火不会互相陵灭

还有你对虚空和大地的疑惑,不明白为什么虚空和大地相互之间可以彼此容纳




【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所以者何?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

[学习解说]:

富楼那,比如虚空,本体并非有很多相
然而虚空虽然是空的,但是虚空并不拒绝一切相的显现

为什么呢,富楼那,其实这个虚空:
太阳照耀就会有光明,乌云密布就会出现昏暗

有大风吹起时就会摇动,雨过天晴则会很清凉
气凝的时候就会出现浊相,尘土聚集时则有霾,水澄清时则有映相




【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

[学习解说]:

你是如何认为呢,以上那些相貌是怎么有的呢
是因为日月云风等而生的?还是因为虚空而有?

如果因为日月云风而生的话
富楼那,当太阳照耀时就是日明,十方世界应该同是日色
可是为什么空中会看到一个圆日?




【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

[学习解说]:

如果是从虚空生出的光明,那么虚空应当能自照
可是为什么在半夜和云雾天气时,就没有光明了

因此应当知道,光明不是从日月风云中生出来的,也不是从虚空中生出来的
但是又不能离开日月风云和虚空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华,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学习解说]:

虽然虚空有各种相,实则都是虚妄的,无可指陈的
就像空中的花,本无实体,都是虚幻的,如何能彼此相互陵灭呢

所以应当观照如来藏性才是真正的妙觉圆明
真心自性本来是没有地水火风的,为什么还要问不能相互容纳的问题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

[学习解说]:

真心自性其实也是同理,与虚空的比喻是一样的

当你用凡夫妄心观空时,就会有空显现,地水火风也是一样

如果都用妄心执着这些相,那么就会全都显现出来




【云何俱现?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学习解说]:

为什么全都能显现出来呢
富楼那,这就好比水中映现一个太阳的影子

两个人同时观看水中的日影然后各自分开,一个往东一个往西走
则会看到两个日影跟随他们,东西都会有个太阳的影子,可见啊太阳没有准确的地方

实际太阳只有一个,为什么会两个人都能看到有个日影跟随呢
其实这就是众生用妄心到处执着而显现的虚妄相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学习解说]:

富楼那,你用凡夫以为的色和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这是不对的
因为如来藏是周遍法界无处不在的

你如果使用妄心,那么如来藏就会显现虚妄的境相
所以会有风动,空澄,日明,云暗这些相

众生无明没有智慧难以分辨,就会背离觉性与六尘合
因此发生劳相,生出种种世间相


【妙明】
妙明的真心,即无漏的真智。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学习解说]:

我以妙明的真心,不生不灭,与如来藏合
而如来藏本来就是妙净觉明,圆融遍照十方法界

所以在如来藏性中,一可以化作无量,无量也可以化为一
小的东西也能现出大的相,大的东西也可以现出小的相

这个如来藏性就是这样遍满十方法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
在一根毛发尖上也能现出佛国净土,即便是在微尘里也能转大法轮演说佛法

如此若能灭除尘劳与妙觉真心合,就能显露真心佛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1

主题

7937

帖子

2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28777

[禅定勋章]

40#
 楼主| 发表于 2021-8-14 08:53:32 | 只看该作者
                                                                                                                                                       (本楼用时1.5小时)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棃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蜜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学习解说]:

人人本具的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凡夫妄)心,非空
非地水火风、非眼耳鼻舌身意、非色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乃至非意识界

非明非无明,明和无明都不应该执着,如是乃至非老非死,又非老死尽
非苦集灭道、非智、非得

非檀那(布施)、非尸罗(持戒)、非毗棃耶(忍辱)
非羼提(精进)、非禅那(禅定)、非般剌若(般若智慧)、非波罗蜜多(到彼岸)

乃至非怛闼阿竭(如来),非阿罗诃(应供)、三耶三菩(三藐三菩提)
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怛闼阿竭】
(术语)译曰如来。(参见:多陀阿伽度)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阿罗诃】
(术语)Arhat,佛十号之一。译曰应供。当受众生供养义。智度论二曰:“阿罗诃,名应受供养,佛诸结使除尽,得一切智慧故,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三耶三菩】
(术语)Samyaksam%bodhi,与三藐三菩提同。阿阇世王经曰:“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波罗蜜】
(术语)Pa%ramita%,又作波罗蜜多,播啰弭多。译言究竟,到彼岸,度无极,又单译曰度。以名菩萨之大行者,菩萨之大行,能究竟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名事究竟,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到涅槃之彼岸,故名到彼岸。因此大行能度诸法之广远,故名度无极。法华次第下之上曰:“此六通云波罗蜜者,并是西土之言,秦翻经论多不同。今略出三翻,或翻云事究竟,或翻云到彼岸,或翻云度无极。菩萨修此六法,能究竟通别二种因果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云事究竟。乘此六法能从二种生死此岸到二种涅槃彼岸,谓之到彼岸。因此六法能度通别二种事理诸法之广远,故云度无极也。若依别释,三翻各有所主。若依通释则三翻虽异,意同无别也。”大乘义章十二曰:“波罗蜜者,是外国语。此翻为度,亦名到彼岸。(中略)波罗者岸,蜜者是到。”俱舍光记十八曰:“波罗,此云彼岸,蜜多此云到。菩萨能到自乘所往圆满功德彼岸处故。”智度论十二曰:“问曰:云何名檀波罗蜜?答曰:檀义如上说。波罗(秦言彼岸)蜜(秦言到)是名渡布施河得到彼岸。复次此岸名悭贪,檀名河中,彼岸名佛道。”慧琳音义一曰:“播啰弭多,唐云彼岸到,今回文云到彼岸。”仁王经良贲疏上一曰:“言波罗者,梵语也。此云彼岸,对彼说此,此岸者何?于四谛中已起苦集而为此岸,未起苦集而为中流,涅槃菩提即灭道谛而为彼岸。(中略)言蜜多者,梵语也。此具二义。离义到义,于生死中离此到彼。”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棃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蜜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学习解说]:

以上那些世间和出世间[俱非]之法,都是如来藏元明心妙

又如来藏即心、即空,即地水风火
即眼耳鼻舌身意,即色声香味触法

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
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

即苦集灭道;即智、即得
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棃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蜜多
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学习解说]:

以上那些世间与出世间[俱即]之法,同样都是如来藏妙明心元
如来藏就是这样奥妙,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为何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以及超出三界的声闻缘觉
要以凡夫妄心来推测佛的境界?要用世间错误的知见和观念评判佛的知见?

其实众生皆具如来藏性,只是没有正确启用
这就像琴瑟箜篌琵琶,虽然能弹出美妙的音声
但是如果没有琴师的妙指,乐器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三有】
1、三界的生死有因有果,所以叫做“三有”。
一、欲有,即欲界的生死;
二、色有,即色界的生死;
三、无色有,即无色界的生死。
2、本有、当有、中有。本有指现生的身心;当有指未来的身心;中有指本有与当有之间所受的身心。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出世间】
(术语)对于世间之称。一切生死之法为世间,涅槃之法为出世间。即苦集二谛,世间也,灭道二谛,出世间也。法华经譬喻品曰:“开示演说出世间道。”起信论曰:“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胜鬘经曰:“世间出世间善法。”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学习解说]:

你和众生也是一样啊,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具足
比如澄清的海面,无相不现,可是你一动妄念,尘劳就会先生起来

这都是因为修行不用功,不能时刻勤修无上菩提道,甚至贪爱小乘法,以少为足


【海印】
佛所得之三昧名,比喻佛妄尽心澄,万象齐现,犹如风平浪静澄清之海面,无相不现。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富楼那言:“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无二圆满。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今得圣乘,犹未究竟。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学习解说]:

富楼那对佛说:我与如来拥有无二无别的如来藏性

可我因为往昔用无明妄想修行,经过这么久还在轮回中不得出离

世尊,各种妄念全部都灭除了,唯有真常不变

请问世尊,一切众生为何会生出妄想?为何自己遮蔽真心自性,遭受沦溺?

【真常】
真实、常在的境界,即涅槃。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5-4 03:08 , Processed in 0.09749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