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净莲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得随笔] 佛弟子净莲[修行随笔]记录帖

[复制链接]

150

主题

4928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2606

[精进勋章]

3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7 12:45: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7 12:46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7

学习 诸佛世尊有十种善巧方便 ~ 华严经 佛不思议法品  中的这段佛经

「佛子!诸佛世尊有十种善巧方便。何等为十?

一切诸佛了知诸法皆离戏论,而能开示诸佛善根,是为第一善巧方便

一切诸佛知一切法悉无所见、各不相知、无缚无解、无受无集、无成就,自在究竟到于彼岸,然于诸法真实而知不异不别,而得自在、无我无受、不坏实际,已得至于大自在地,常能观察一切法界,是为第二善巧方便

一切诸佛永离诸相,心无所住,而能悉知不乱不错,虽知一切相皆无自性,而如其体性悉能善入,而亦示现无量色身,及以一切清净佛土种种庄严无尽之相,集智慧灯灭众生惑,是为第三善巧方便

一切诸佛住于法界,不住过去、未来、现在,如如性中无去、来、今三世相故,而能演说去、来、今世无量诸佛出现世间,令其闻者普见一切诸佛境界,是为第四善巧方便

一切诸佛身、语、意业,无所造作,无来无去,亦无有住,离诸数法,到于一切诸法彼岸,而为众法藏,具无量智,了达种种世、出世法,智慧无碍,示现无量自在神力,调伏一切法界众生,是为第五善巧方便

一切诸佛知一切法不可见,非一、非异,非量、非无量,非来、非去,皆无自性,亦不违于世间诸法;一切智者,无自性中见一切法,于法自在,广说诸法,而常安住真如实性,是为第六善巧方便

一切诸佛于一时中知一切时,具净善根,入于正位而无所著,于其日月、年劫、成坏,如是等时不住不舍,而能示现若昼若夜、初中后时、一日、七日、半月、一月、一年、百年、一劫、多劫、不可思劫、不可说劫,乃至尽于未来际劫,恒为众生转妙法轮,不断不退,无有休息,是为第七善巧方便

一切诸佛恒住法界,成就诸佛无量无畏及不可数辩、不可量辩、无尽辩、无断辩、无边辩、不共辩、无穷辩、真实辩、方便开示一切句辩、一切法辩,随其根性及以欲解,以种种法门说不可说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修多罗,初、中、后善,皆悉究竟,是为第八善巧方便

一切诸佛住净法界,知一切法本无名字,无过去名,无现在名,无未来名;无众生名,无非众生名;无国土名,无非国土名;无法名,无非法名;无功德名,无非功德名;无菩萨名,无佛名;无数名,无非数名;无生名,无灭名;无有名,无无名;无一名,无种种名。何以故?诸法体性不可说故。一切诸法无方无处,不可集说,不可散说,不可一说,不可多说,音声莫逮,言语悉断,虽随世俗种种言说,无所攀缘,无所造作,远离一切虚妄想著,如是究竟到于彼岸。是为第九善巧方便

一切诸佛知一切法本性寂静,无生故非色,无戏论故非受,无名数故非想,无造作故非行,无执取故非识,无入处故非处,无所得故非界,然亦不坏一切诸法,本性无起如虚空故。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业果,无修习, 无成就,无出生,非数、非不数,非有、非无,非生、非灭,非垢、非净,非入、非出,非住、非不住,非调伏、非不调伏,非众生、非无众生,非寿命、非无寿命,非因缘、非无因缘,而能了知正定、邪定及不定聚一切众生,为说妙法令到彼岸,成就十力、四无所畏,能师子吼,具一切智,住佛境界,是为第十善巧方便

佛子!是为诸佛成就十种善巧方便。」

============================================================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因诸佛能够了知诸法、一切法,住于法界,所以能够成就这10种善巧方便:
开示诸佛善根;观察一切法界;如其体性悉能善入,而亦示现无量色身,及以一切清净佛土种种庄严无尽之相,集智慧灯灭众生惑;演说去、来、今世无量诸佛出现世间,令其闻者普见一切诸佛境界;为众法藏,具无量智,了达种种世、出世法,智慧无碍,示现无量自在神力,调伏一切法界众生;无自性中见一切法,于法自在,广说诸法,而常安住真如实性;恒为众生转妙法轮,不断不退,无有休息;随其根性及以欲解,以种种法门说不可说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修多罗,初、中、后善,皆悉究竟;无所攀缘,无所造作,远离一切虚妄想著,如是究竟到于彼岸;了知正定、邪定及不定聚一切众生,为说妙法令到彼岸,成就十力、四无所畏,能师子吼,具一切智,住佛境界。

所以善知识、老师也一直都在教导我们要深入经藏、学习诸法
尤其是末法时期,善知识教导:
虽然末法时期大家都强调要念佛, 念佛的人好像很多, 乍看下好像佛法很兴盛
可是强调求生极乐世界之下, 却好像佛法只剩下念佛往生, 宣扬经教的太少, 逐渐丧失佛法的全貌

老实说, 末法时期真正深入经藏探讨和实修, 并且宣扬经教佛义的出家人或在家人并不多
而且能宣扬[楞严经]和[大般涅槃经]来破邪显正的更少
出家人或佛弟子自己都不宣扬佛经了, 也难怪外道或者附佛外道的干扰和误导越来越严重

这一方面可能是佛弟子没有深入经藏,所以当然不知道,更不用说宣扬经论了
另一方面可能是大家都怕砸了自己的饭碗,或戳到自己的痛处,所以避重就轻,贪求供养

其实不只[楞严经]和[大般涅槃经],

还有很多佛经都谈到末法外道和附佛外道以及真假比丘真假菩萨的现象
可是如果佛弟子不深入经藏, 又如何能知道佛陀曾经谈及这些事情,
更不用说有正知见来辨别正邪, 以及遵守佛陀的教导了
所以,佛弟子的观念和行为当然偏离正法越来越远

因此,末法时期经常发现有许多佛弟子不合佛法的行为现象
例如,戒律不严谨,乱象横生,贪求供养,杂外道法, 这些都和深入经藏以及落实实修有关
事实不仅如此,
尤其,心术不正的破戒比丘就算知道楞严经和大般涅槃经,也因为私心贪求供养而不敢宣扬正法
甚至,说这些明辨正邪的佛经都非佛说,而这些末法乱象, 其实在佛经中佛陀都早有说明了

因此,末学建议佛弟子应该要求自己深入经藏,才能明辨正邪,逐渐匡正世俗乱象,振兴佛法——[略说]末法乱象&[深入经藏]的重要性

学习佛法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依照佛经
其实学习佛法的过程由浅入深
过程中我们会接触过很多修行人或法师,或视频或书籍
每个法师或修行人都有心得,可能值得学习,但是或许也存在问题
这些对于初学者确实能帮助学习基础佛法,但是其中也有危险
因为修行人或法师不是圆满的,还没成佛,可能潜在许多不正确知见
所以还是要以佛经为主,
这不是说不能看,而是要小心明辨,一边学习,一边研判,这样才不容易出错
所以还是以佛经为主,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比较保险
不然误入歧途可就麻烦了
明x法师讲念佛的部分可以参考学习,但是末学不能说他全部的见解都正确
佛弟子应该以佛经为根本才对,因为只有佛才正确,
这样就不会因为信任世间人(不论在家或出家人)而走错路
就像某些法师讲慈悲放生,这很好,
但是末学不会认为他们全部的知见都正确
学佛是要让自己有明辨和解脱的智慧,
而不是去完全相信某些人或某个人(不论在家或出家)
就算您对末学也是如此,您应该依据佛经的教导才对
只有佛才是智慧圆满的,才值得我们完全信任——学佛是要让自己依据佛经而有明辨和解脱的智慧,而不是去完全相信某人

深入经藏能够帮助我们增长智慧,而有了智慧就能够帮助我们领悟、了达诸法
关于[智慧]的增长
深入经藏就是最好的方式,这就是[闻慧]
透过深入经藏,就能听闻各种次第的正知见,学习各种解脱法门,且逐渐明白各种原理和相貌
由佛法正知见,就能逐渐舍弃或破除种种世俗的凡夫知见或邪见
这些正知见和正确的观念(正确的解脱知见),要不断的复习和思维,逐渐强化和深入,这样才能取代凡夫俗见
有了正确的观念和知见,戒律就不会像背公式那样困难,会因为观念而自然且容易的融入生活
所以,有正确的观念,戒律就容易自然达成,守戒就不会困难
然后由生活中去思维和体验这些佛法正见和观念,就能逐渐明白原理,成就解脱智慧,达成[思慧]和[修慧]—
[戒定慧]与[定慧等观]
如何增长智慧呢?
最简单的智慧获得方式就是听闻,所以叫做闻慧
也就是学习佛陀和圣人的知见和智慧,这样自然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要多听经闻法,
例如知道六道轮回真相,就不容易因为一些事情和众生争执
或者知道众生愚痴,就能体谅众生,发心开导众生
明白这些道理,这样就能解除心中的疑惑和误会
没有疑惑和误会,自然就容易生起对众生苦难的同情心和慈悲心
就能有平等平静的心而产生智慧去解决困难
——[案例问答]戒定慧实修略说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主题

4928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2606

[精进勋章]

3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8 12:30: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8 12:32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8

学习 菩萨摩诃萨坐道场时,观十种义故,示现降魔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中的这段佛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坐道场时,观十种义故,示现降魔。何等为十?所谓:

为浊世众生乐于斗战,欲显菩萨威德力故,示现降魔;

为诸天、世人有怀疑者,断彼疑故,示现降魔;

为教化调伏诸魔军故,示现降魔;

为欲令诸天、世人乐军阵者,咸来聚观,心调伏故,示现降魔;

为显示菩萨所有威力世无能敌故,示现降魔;

为欲发起一切众生勇猛力故,示现降魔;

为哀愍末世诸众生故,示现降魔;

为欲显示乃至道场犹有魔军而来触恼,此后乃得超魔境界故,示现降魔;

为显烦恼业用羸劣,大慈善根势力强盛故,示现降魔;

为欲随顺浊恶世界所行法故,示现降魔。

是为十。」

====================================
这段佛经主要是讲菩萨摩诃萨坐于道场时,因观十种义之故,而示现降魔,分别为:
1.为浊世众生乐于斗战,欲显菩萨威德力
2.为诸天、世人有怀疑者,断除彼疑
3.为教化调伏诸魔军
4.为欲令诸天、世人乐于军阵者,咸来聚观,心被调伏
5.为显示菩萨所有威力世无能敌
6.为欲发起一切众生勇猛力
7.为哀愍末世诸众生
8.为欲显示乃至道场犹有魔军而来触恼,此后乃得超越魔境界
9.为显烦恼业用羸劣,大慈善根势力强盛
10.为欲随顺浊恶世界所行法

恳请佛菩萨慈悲护念,教导
由此机缘,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关于【魔】的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魔?
关于魔,从佛法上的根本或究竟上来说,
只要不是「清净光明本性」,不是「佛性」,
一切凡夫性、众生性之中的妄念,都可称为「魔」或「魔障」,
例如:产生贪念、嗔念或错误知见或邪见
(邪见,无法究竟解脱或背离正法的都可称为邪见,能究竟解脱或帮助解脱的知见称为正见)
因为心中非清净光明,那就可称为心有魔障,
而这不是外来的,是内心产生的,所以可称为「心魔」
内心如何产生的呢?
从「识」的原理来说,就是「第八识」中的恶种子,就是累世轮回所累积的错误知见,恶性循环
从原理或习气上来说,就是凡夫性、众生性,就是凡夫习气,就是凡夫特质
以现代科学来说,这属于心理现象,或和生理的交互影响

所以,以上,这是对于魔的其中一种说法,简单说就是常说的「心魔」
而因为众生都有凡夫知见观念,都不是真正俱足正见或佛的大智慧
所以,严格或实际上来说,基本上,也就是人人都会或都可能着魔的,都会陷入心中的魔障的
这是难免的,因为众生都有自己的观念和知见,而这些都不是究竟能解脱的观念和知见,都是凡夫俗见
所以,凡夫俗见通常就会背离佛法和正法,这时候就是陷入魔障,就是心魔
而如果用一般的说法,就是业障的一种,而业障则包含心念和行为以及外来的牵扯与干扰
——「魔」是虚幻、空无的吗?(浅谈「空」、「虚幻」和「魔」)
魔有外魔和内魔
内魔是指心魔,外魔就是着魔或成魔的众生(执着深浅不同,魔的次第就不同)
魔其实是指错误的观念和执着
心魔就是内心有错误的观念和执着,就是贪瞋痴
外魔就是内心有错误观念和执着的众生,就是因为贪瞋痴执着过深而成魔的众生
——破除魔扰魔障(或非人鬼神干扰)很简单

二、诸魔的种类

当知诸魔略有四种。云何[四魔]?~瑜伽师地论

魔是梵语的音译简称, 意思是夺命、障碍、扰乱、破坏

1.[天魔]
[天魔]也是有情众生,所以天魔是属于外魔,所谓真正实体的魔
楞严经50阴魔中谈到的天魔分别是[他化自在天魔](想阴第十种魔境)和[摩醯首罗天魔](识阴第一种魔境)

2.[阴魔]
[阴魔]则是众生对于[色][受][想][行][识]这[五阴](或称[五蕴])所形成的妄想执着造成的魔扰
[五阴魔]是属于众生[第一识]至[第八识]妄想执着所形成的困境,(并非真正有什么魔)
但是这也会勾引外魔和鬼神精魅,不过根本来源就是众生自己的妄想执着,
这就是心魔勾引外魔, 详细50种阴魔情况可参阅楞严经,

简单说(根据参阅许多佛经(例如楞伽,大般涅槃,楞严,解深密...)和古大德的解说)
[色][受][想]是属于前六识的执着妄想, [行]属于第七意识, [识]则属于第八意识

[色阴](色蕴)魔境就是来自于众生着于色相,误以为成就
[受阴]魔境则是众生着于觉受(感觉感受),误以为成就
(前两类多是民间信仰或自修者,贪着色相和觉受,误以为得到圣境,讲的都是很明显的外道法)

[想阴]魔境则是众生忆想贪着种种境界而物以类聚勾引外魔
(这类则多是附佛外道,尤其那些带头者多是此类, 讲的多是相似佛法)

[行阴]魔境则是众生着于第七识妄念流的细微分别
[识阴]魔境则是众生着于第八意识恶种子
(楞严经说这两类都是断除前六识妄念后,启发神通,然后因为神通不究竟,却以其认知的错误知见为究竟,因此自己成了外道魔, 这些魔多是天上外道的, 而且识阴最后两种魔就是不回小向大的小乘[钝阿罗汉]与[钝辟支佛])

总之五阴魔很复杂(所以刚刚才说这一小段经文不容易说明白),
佛弟子都应该好好了解,避免误入歧途

3.[烦恼魔]4.[死魔]
基本上这两种都不是外魔, 只是众生解脱的障碍
因为众生无法断除烦恼和死亡,所以称为[烦恼魔]和[死魔]——如何破离四魔? 何谓魔业? ~ 大方等大集经
一般来说,佛经中对「魔」分为四类:蕴魔(或称「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

「蕴魔」(或称「阴魔」),这就是「楞严经」中所说的「五蕴魔」或称「五阴魔」,共50种
就是色阴(或称色蕴)、受阴(或称受蕴)、想阴(或称想蕴)、行阴(或称行蕴)、识阴(或称识蕴)五类共50种魔扰
「色受想」三阴代表的就是五官的感觉(五感)加上第六意识的感觉,就是前六识
即「眼耳鼻舌身意」相对的「色(视)声(听)香(嗅)味(味觉)触(触觉)法(意识思维)」六种意识感受,
这里的眼见的「色」和「色蕴」的「色」,意义上是不太相同的
至于行阴和识阴,则是佛法上所讲的第七识和第八识上的问题

基本上,「五蕴」或「五阴」就是指众生自己的意念或心识作用,就是知见观念问题
简单说,「五蕴魔」就是「心魔」,是属于众生自己的心念意识感受观念知见的范畴
但是,「心魔」会招引「外魔」(「鬼神年老成魔」或「天魔」),而受控制变成魔子魔孙(代言人),
就是物以类聚,同性相吸(这不是磁力作用,磁力是同性相斥),就是感召而来(就是念恶招鬼魔,念善招神佛)
或使自己死亡后转生变成鬼神魔(就是外道鬼神成魔)或天魔的魔子魔孙


所以,外魔也是六道众生之一,也是由偏差的或邪见的修行者而来的,例如外道鬼神或天魔,所以不是虚幻或空无
至于「烦恼魔」
这是指众生对世俗执着而产生的烦恼障碍,并不是指「外魔」(鬼神年老成魔或天魔)
例如执着于世俗的名利、情爱,烦恼柴米油盐,烦恼生活烦恼未来,烦恼家人、事业
因为这些烦恼,而无法解脱、而不修行,所以,这种障碍称为「烦恼魔」
当然,这些也可能引来鬼神魔

至于「死魔」
这也不是外魔,而是指对于生死无法自在,不能解脱生死,
就是这个死的关卡过不了,无法超越,所以这种障碍称为「死魔」
这几乎是所有众生都会面临的,只有透过修行佛法才能超越

至于「天魔」
这也是五十种阴魔之中的一种或多种,
基本上,「行蕴」和「识蕴」知见观念上错误的修行者,都可能成为这类魔
也就是超越「色受想」三蕴的修行者,因为超越而有各种神通,而陷入境界中
因为「行蕴」和「识蕴」方面的错误知见而偏差,这类就会形成不同次第的天魔
至于堕入「色受想」三蕴的修行者,则可能被「鬼神年老成魔」和「天魔」所控制而成为附佛外道
——「魔」是虚幻、空无的吗?(浅谈「空」、「虚幻」和「魔」)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何等为十?所谓:
  蕴魔,生诸取故;
  烦恼魔,恒杂染故;
  业魔,能障碍故;
  心魔,起高慢故;
  死魔,舍生处故;
  天魔,自憍纵故;
  善根魔,恒执取故;
  三昧魔,久耽味故;
  善知识魔,起着心故;
  菩提法智魔,不愿舍离故。
  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作方便,速求远离。——十种魔,十种魔业,十种舍离魔业,十种魔所摄持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略说]色阴受阴十魔境

三、什么是魔事、魔业?
在「般若经」中说,如果菩萨行者犯了哪些错误,那就是魔事
这边说的「魔」,一开始并不是「外魔」,而是「心魔」,就是知见观念行为错误了
这通常不是指外魔,而是指心念、知见、行为上的错误
这就是魔障的一种,这是心念的障碍

但是,犯了错误的知见和行为的众生,可能因此引来「外魔」物以类聚,
可能被干扰或障碍或附体,或在心念和行为逐渐恶化而产生脱序的行为
而且,因为一般人大都无法看见外魔,所以,即使被影响了,也不知道
除非就是冤冤相报,故意来找麻烦的非人鬼神,不然通常不会现身(示出形象)

而外魔是怎么来的?怎么形成的?
其实,外魔也是错误知见和行为的众生转生而成的
所以,这是物以类聚的恶性循环
——「魔」是虚幻、空无的吗?(浅谈「空」、「虚幻」和「魔」)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魔事品]

何谓魔业。所谓

心向小乘是为魔业。
(附注:因为小乘不究竟,所以不回小向大者归类在楞严经卷十识阴最后两种魔境)

不护菩提心是为魔业。
(附注:就是退失成佛的心,退失普渡众生的心)

于众生生异想是为魔业。
(附注:就是没有平等心,要做到怨亲平等,众生平等,
或者,如法华经安乐行品所说,不应因众生1.美色2. 钱财3.权势,而为众生说法)

行施望报是为魔业。
(附注:为了回报而施予,为了善报而布施)

为受生故持戒是为魔业。
(附注:受生就是投胎,这里就是指为了投生天上而持戒)

有色想行忍是为魔业。
(附注:色是色阴,想是想阴,众生或小乘行者对于世间苦,不离金刚经讲的四相而行忍,在色相上在念头上都无法超越,反观大乘菩萨则离四相,证无生忍)

为世事精进是为魔业。
(附注:执着追求凡夫俗事)

于禅生着味想是为魔业。
(附注:菩萨通晓诸禅,但是不着于天上禅味轻安,能入人间和恶道普渡众生)

于慧生戏论是为魔业。
(附注:没有实证的空谈争辩)

厌惓生死是为魔业。
(附注:凡夫贪生怕死,小乘厌倦生死,菩萨为了普渡众生,不畏惧生死,不厌倦生死)

作诸善根而不回向是为魔业。
(附注:回向是发大心,为了让心开阔,所以,心量狭小不回向就是魔业)

厌恶烦恼是为魔业。
(附注: 厌恶就不是平等心,菩萨能觉察烦恼,检视烦恼根源,知道消除烦恼的方法,能自觉觉他,所以菩萨能因正视烦恼而成就菩提)

犯罪覆藏是为魔业。
(附注:遮掩自己的过错和罪行,不肯认错)

憎嫉菩萨是为魔业。
(附注:憎恨忌妒菩萨行者)

诽谤正法是为魔业。
不受正法是为魔业。
(附注:不接受正法)

不知报恩是为魔业。
(附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四恩~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王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不进求诸波罗蜜是为魔业。
(附注:六波罗蜜或十波罗蜜)

不敬顺法是为魔业。
(附注:对于佛法不尊敬不顺从)

悋惜于法是为魔业。
(附注:怕别人比自己好,所以私藏佛法,没有利益众生的心)

为利养说法是为魔业。
(附注:贪图名利供养而说法)

不知方便而化众生是为魔业。
(附注:维摩诘经上说小乘行者没有方便智慧,因为没有圆满方便波罗蜜,所以不知道众生根器因缘,另请参阅妙法莲华经)

舍四摄法是为魔业。
(附注:行菩萨道为了摄受众生,应当学四摄法~布施, 爱语,利他,同事)

轻毁禁者是为魔业。
(附注:这是说轻视犯戒的人.菩萨应该对犯戒的人心生怜悯和救度之心)

嫉持戒者是为魔业。
(附注:忌妒持戒的人,或楞严经上说的,错把持戒当作小乘,自己不守戒律,其实是著魔的人)

学二乘行是为魔业。
(附注:二乘指[声闻乘]和[缘觉乘],经上说这样会退失大乘心)

悕望正位是为魔业。
(附注: 【正位】
 (术语)小乘之涅槃也。
维摩经问疾品曰:「虽观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肇曰:正位取证之位也。」
同慧远疏曰:「声闻见证无为涅槃为入正位。」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舍离大慈而观无生是为魔业。
(附注:大慈就是普渡众生,无生就是涅槃,所以就是说舍离普渡众生而求涅槃)

欲证无为法是为魔业。
厌离有为功德是为魔业。
(附注:维摩诘经说~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即不二
上述两者,白话一点说就是应该~内观无为清净而无所证,外行有为方便而不厌离)

不愍众生是为魔业。
(附注:不怜悯悲悯众生)

不谦下尊长是为魔业。
(附注:对尊长不谦恭卑下)

习行两舌是为魔业。
(附注:喜好挑拨离间和诤论)

谀谄多奸是为魔业。
(附注:心不实在,说话太过谄媚,往往别有目的)

显己净行是为魔业。
(附注:突显自己修行清净,内心对于虚名还不能真正放下)

作恶不耻是为魔业。
(附注:造恶或犯了过错,却不感到羞愧可耻)

不流布法是为魔业。
(附注:不宏扬流通佛法)

以少德为足是为魔业。
(附注:就是修行以少为足,没有真正做到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不遮结使是为魔业。
(附注: 遮就是遮断,结使就是烦恼,所以这里是说~不断烦恼就是魔业 )

不舍心垢是为魔业。
(附注:心垢也是烦恼之意,以上两句有六根结使和心意识的差别)

忍沙门垢是为魔业。
(附注:
大集地藏十轮经卷四无依行品第三之二
有沙门等,善根微少,谄曲愚痴,怀聪明慢,于三宝所,无淳净心,不见不畏后世苦果。
于声闻乘得微少信,实自愚痴自谓聪敏,于大乘法,毁呰诽谤,不许众生受持读诵,
障碍覆藏令其隐没乃至一颂,如是沙门名为毁谤佛正法者,亦为违逆三世诸佛,
破三世佛一切法藏,挑坏无量众生法眼,命终定生无间大狱。
妙法莲华经劝持品第十三
尔时八十万亿那由他诸菩萨摩诃萨俱同发声,而说偈言:
恶世中比丘,邪智心谄曲,未得谓为得,我慢心充满。或有阿练若,纳衣在空闲,
自谓行真道,轻贱人间者。是比丘恶心,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练若,好出菩萨过。
浊劫恶世中,多有诸恐怖,鬼入比丘身,骂詈毁菩萨。浊恶世比丘,不知佛方便,
随宜所说法,恶口而颦蹙,数数见摈出,远离于塔寺...
所以此处佛说~忍沙门垢是为魔业)——如何破离四魔? 何谓魔业? ~ 大方等大集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所谓: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恶心布施,瞋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
(注: 布施却心怀着恶意或轻视; 虽持戒却不戒心,心怀瞋恨; 行菩萨道却舍弃恶性众生,不施救度; 远离懈怠的佛弟子,没有劝进; 轻视怠慢心意不坚定的佛弟子; 讥笑嫌恶愚笨的人)

于甚深法心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法器而强为说,是为魔业;
(注: 甚深法指甚深般若波罗蜜即是第一空义或称实相义)

不乐听闻诸波罗蜜,假使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

远善知识,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涅槃离欲寂静,是为魔业;
(注: 喜欢求取声闻和缘觉两种小乘果 不喜欢投生到人道和恶道或十方世界去解救众生 志向在于小乘涅槃喜好离欲的寂静)

于菩萨所起瞋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衅,说其过恶,断彼所有财利供养,是为魔业;

诽谤正法不乐听闻,假使得闻便生毁呰,见人说法不生尊重,言自说是,余说悉非,是为魔业;

乐学世论巧术文词,开阐二乘,隐覆深法,或以妙义授非其人,远离菩提住于邪道,是为魔业;

已得解脱、已安隐者常乐亲近而供养之,未得解脱、未安隐者不肯亲近亦不教化,是为魔业;

增长我慢,无有恭敬,于诸众生多行恼害,不求正法真实智慧,其心弊恶难可开悟,是为魔业。

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勤求佛业。」——十种魔,十种魔业,十种舍离魔业,十种魔所摄持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四、着魔的现象
一般来说,会有下面几种现象

1.
欲望的诱惑
非人鬼神通常会用世俗种种欲望来诱惑修行人
让修行人不想修行或厌倦修行,堕落于世俗享乐
然后吸食修行人的精气,直到没有利用价值
所以,只要贪着欲望和执着,那就是有问题的

2.
生气或经常忧虑或疑心
让修行人生气或怀疑,而失去正定和智慧,进而离开善知识或舍弃修行
然后进行上述的欲望诱惑,吸食精气,直到没有利用价值
所以,只要是让您生气或怀疑而远离清净光明的修行
那就应该好好反思,自己应该正受到干扰和误导

3.
恐怖的声音或现象或梦靥
非人鬼神大都会用恐怖的声音或现象去干扰一般人
让人疑神疑鬼而陷入恐惧中,进而进行更强烈的干扰或附体
其实,为人只要端正,多行善,保持正念,这样就不容易受到干扰
所以,遇到这些怪异的声音或现象,不要害怕
应该保持安定,专心念佛回向众生清净自在解脱,这样就不会有事
而且应该及时断杀吃素,行善布施,这样才能转化

4.
可能诸事不顺,夫妻吵架,家庭纷争,或发生意外伤害,或罹患怪病
这种大都是因果报应的鬼神干扰,所以通常会干扰事业和家庭以及夫妻关系
也会造成种种意外伤害,或各种治不好的怪病,最后弄到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这种要透过忏悔和修行,才能逐渐改善

5.
非人鬼神或魔,为了障碍修行人
通常也可能会合并上述各种现象来干扰修行人
不过,只要按照戒定慧老实修行,就能逐渐突破各种障碍干扰和困难
——着魔的原因和现象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

懈怠心,魔所摄持;

志乐狭劣,魔所摄持;(注: 指志在小乘或天道)

于少行生足,魔所摄持;(注: 指修行以少为足例如沉溺于天道福报和小乘果位)

受一非余,魔所摄持;(注: 指只接受一种法门非斥其他法门即排斥并说其他法门的不是)

不发大愿,魔所摄持;(注: 指不求无上菩提(即成佛) 和普渡一切众生)

乐处寂灭,断除烦恼,魔所摄持;(注: 指志在小乘涅槃)

永断生死,魔所摄持;(注: 指志在小乘涅槃)

舍菩萨行,魔所摄持;

不化众生,魔所摄持;


疑谤正法,魔所摄持。


是为十。」——十种魔,十种魔业,十种舍离魔业,十种魔所摄持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魔扰解析:魔怎么干扰人?其中一点就是引发你的诤论心和对立心
何等菩萨为恶魔所乱?~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十种[会遭受魔扰]与[不遭受魔扰]的情况 ~ 大般若经

五、为什么会着魔、出现魔扰魔障呢?
一般来说,会着魔,或有魔扰,或被附体,大概有下面几种原因

1.
修行中,因为自己负面的心态或心念或欲望而陷入魔障(心魔),因此而感召外魔
所以,修行要逐渐放下一切,才不会因为累世负面习气而感召魔扰
不修行就无法解脱,但是,修行的过程也是有凶险的,全在自己的心念是否正确

2.
因为累世恶因,尤其是杀业(因财或感情...),因为因果报应而感召报复
这种通常会被折磨的很惨,可能出现严重的业障病(癌症肿瘤或各种怪病)
或者精神病(例如:忧郁症躁郁症)而导致自杀,或被附体,或意外受伤,最后弄得家破人亡

3.
喜欢到处跑各种神庙或半夜出游,而吸引非人鬼神的亲近
这种也是一般人出现魔扰或着魔的常见原因
通常会出现幻听,或看到奇异现象,弄得魂不守舍,或甚至被附体,或病死
或变成鬼神利用的工具而成为神棍,这要看哪类鬼神而定

4.
碰巧遇到找麻烦的恶意非人鬼神,例如:租屋或旅游,
又因为自己平常没有行善积德,没有护法护持,往往就会受到干扰
如果严重,也会有刚刚讲过的情况
——着魔的原因和现象
其实大部分人着魔不是因为学佛才着魔的
1.而是因为累世业障和接触外道
2.至于学佛上的着魔,那是要修禅定阶段才会碰到,
3.又或者因为发心不正或初学无知而接触附佛外道,自己成为魔子魔孙

很多受到一些精魅鬼怪干扰,这是累世造恶,业障的关系
或接触外道,不守戒律,喜欢神通,也常会有鬼神干扰的情况

这种着鬼神精怪魔扰的情况深浅各有不同,情况很多,
在以前的帖子或回帖中,末学已经讲了很多,这边先暂且省略了

大致上都是医院检查说没病,但是身体有各种不舒服的现象和干扰
畏光怕人群神经质,精神状况很差,可能出现各种怪异疾病,
甚至被附体行为怪异...这种很复杂...

另外如果学佛了,因为贪着尘染,不守戒律,或喜好神通感应,也会引发非人附体干扰,
这在楞严经卷九-卷十,讲了50种魔境,请参考下面经文


[必读]世间常见各种着魔现象,与修行过程的身心变化 ~ 楞严经(50阴魔的前30种魔境)

色受想阴(色受想蕴)三十魔~ [楞严经]原文与白话

着上面这种魔扰,都是因为自己贪着境界或某些欲望,所以和非人魔鬼一拍即合
因此,这些人不会觉得自己着魔了,反而觉得自己成就了
所以开始招揽信徒,成为一派之尊
——[问答]修行佛法中或修行禅定中着魔是怎么一回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修行过程一定会出现魔扰问题呢?
这是因为,修行逐渐增上,一定就会由表法和表相阶段迈入禅定阶段,或进入心法次第
由表相修行逐渐进入到心法阶段,由观照自心而逐渐契入禅定,这是必经的过程
这时候,累世在第八识中细微的无明习气,就会在生活中或观照中或修行中现行
虽然粗的习气在生活中可以透过戒律来约束,但是,终究要面对更细微的习气和考验

因此,如果修行者没有这方面概念和知识,没有看过佛经中的教导,没有注意,没有觉察
就容易因为生活中种种欲望诱惑或不如意或干扰,而让自己堕入贪瞋痴妄念中,而陷入自己的心魔障碍中
如果没有尽速觉察,藉由平日老实修行的定力而恢复正观和清净
就容易由自己的心魔而召引外在的外魔,而产生更大的干扰和魔障

所以,魔扰其实是修行的必经过程,
1.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阴暗面,如果不谨慎,就容易召引外魔干扰
2.只要修行次第逐渐增上,魔宫震动,就会有天魔想要障碍修行人
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的过程也是有一大堆天魔来干扰和障碍

因此,这是必然要经历的,差别则在于,您准备顺利通过考验,还是因为魔扰而退转
所以,只要有心成佛,那就要正视这个问题,好好的通过考验
——修行的必经过程:魔考魔扰魔障
魔扰就是外魔干扰,又或者因为自己的贪瞋痴心念而干扰自己
魔障是指自己心中错误观念对自己造成的障碍(也包含召引外魔而障碍自己)

心有贪瞋痴就会产生心魔,有心魔就容易召引外魔而形成自己与魔之间的共业干扰
所以,魔扰其实是自己召惹的,是因为自己的心魔(贪瞋痴)而召引外魔
就是自己内心犯了贪瞋痴三毒或七情六欲或恶念或邪念或贪欲而物以类聚,因此召引非人鬼神或魔
又或者因为自己累世干坏事,因为贪瞋痴杀盗淫,对不起众生,而召引报复和非人鬼神扰——破除魔扰魔障(或非人鬼神干扰)很简单

六、如何能够破离诸魔,超越魔事呢?
若菩萨翘勤修习。
(附注: 佛告诉我们要勤修习下面方法,断除四魔)

观五阴如幻。得离[阴魔]。
(附注: 经过上面对魔的说明,这边应该就比较好了解了,
就是观照五阴如虚幻,简单来说,就是[心经]讲的[照见五蕴皆空],
不过如果能先弄清楚楞严经讲的五阴魔(1阴有10魔境,共50阴魔境)
这样就更能避免堕入魔扰中)

观诸法性净故。得离[烦恼魔]。
(附注: 观察诸法本性清净,这样就可以断除烦恼, 这是说,能够明白一切烦恼, 都是来自于对一切世间相的欲望执着, 而一切世间相是生灭的,本质是空, 所以欲望执着本身也是不实在的, 能够看清这个真相事实, 这样就能逐渐断除烦恼, 因为一切本清净, 庸人自扰之, 也就是六祖所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观一切法从缘生性不成就故。得离[死魔]。
(附注: 观察一切法从缘所生,本性是虚幻, 这是指,如果能明白12因缘(或称12缘起),明白缘起缘灭, 由12因缘知道众生轮回生死的真相和过程, 这样就能不畏死, 就能断除所谓的死魔困扰)

观一切法缘所庄严是无常败坏相故。得离[天魔]。
(附注: 观照一切因缘所生法之功德庄严相是无常败坏的,这样就能断除天魔困扰,
这是指应该断除法执,断除功德庄严的执着
大集经中谈到四依法如下~
[不了义经]者,赞说种种庄严文字;[了义经]者,说甚深经难持难了...
[语]者说身口意受持净戒功德庄严;[义]者了身口意皆无所作,而能护持一切净戒。)

菩萨如是观故得离四魔。
(附注: 行菩萨道如果能随时这样观照,就能断除四种魔扰)——如何破离四魔? 何谓魔业? ~ 大方等大集经
(附注:会产生魔扰都是因为心态不正确)
复次迦叶。
菩萨有[四法能过魔事]。何谓为四。
常不舍离菩提之心。
(附注:只要发起无上菩提心,誓愿成佛,随时忆念此愿,就能得到诸佛菩萨的护持)
于诸众生心无恚碍。
(附注:所以不能生气,这太重要的,所以外道修[愤怒法]或[诛杀法],往往变成大力鬼神,请见楞严经, 再者,心无恚碍, 这[碍]字还包含[情执]障碍,男女情执淫欲障碍,则会堕入魔道)
觉诸知见。
(附注:对于各种佛法正知见和外道错误知见[邪见],都能明白无误,知见正确就能够分辨正邪,不会误入魔道)
心不轻贱一切众生。
(附注:不骄傲轻视一切众生,因为傲慢心容易产生魔扰,佛在经上说,严守戒律的人往往轻视犯戒的人,深入经藏的人往往轻视没有深入经藏的人,这些都是佛弟子应该要注意的)
迦叶。是为[菩萨四法能过魔事]。
——行菩萨道,有四种方法能超越魔事~ 大宝积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何等为十?所谓:

近善知识恭敬供养,舍离魔业;
不自尊举,不自赞叹,舍离魔业;
于佛深法信解不谤,舍离魔业;
未曾忘失一切智心,舍离魔业;
勤修妙行恒不放逸,舍离魔业;
常求一切菩萨藏法,舍离魔业;
恒演说法,心无疲倦,舍离魔业;
归依十方一切诸佛,起救护想,舍离魔业;
信受忆念一切诸佛,神力加持,舍离魔业;
与一切菩萨同种善根,平等无二,舍离魔业。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能出离一切魔道。」——十种魔,十种魔业,十种舍离魔业,十种魔所摄持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成就二法,魔不能坏。何等二?
1. 观一切法空;
2. 不舍一切众生。

须菩提!菩萨成就此二法,魔不能坏。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二法成就,魔不能坏。何等二?
1. 所作如所言;
2. 亦为诸佛所念。

菩萨成就此二法,魔不能坏。——成就二法,魔不能坏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对于初修行者或一般佛弟子来说,会害怕非人鬼神或魔都是难免的
因为累世恶业和业障,今生的贪嗔痴未断,所以,修行过程中有魔障是难免的
不过,只要遵守戒律,断恶修善,时时反省和忏悔以及修正,佛菩萨都会眷顾和护佑的
至于累世久修的菩萨行者,如果契入清净光明心、平等心,以不二面对众生
非人鬼神或魔,也不过就是六道众生之一,真心者就不会惧怕或疑惑,
而且深入经藏和实修就能明白各种原理和相貌,更能契入佛性本心
不过,这当然是对累世断恶修善、精进增上的实修者来说
如果是没有持戒和实修的一般人或甚至修行人,没有落实修行而遇到干扰也是常见的
所以,
简单说,对于初学者或一般佛弟子来说,断恶修善、守持戒律,这样才是正途
而对末法修行者来说,命终求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是最好的方便
而对当下或累世发无上心者,不仅依照次第增上修行,亦可增上往生净土品位
——「魔」是虚幻、空无的吗?(浅谈「空」、「虚幻」和「魔」)
如果自己有了上述魔扰情况,或陷入心魔的障碍中
那应该以[四正勤]排除万难和所有妄念,尽速恢复内心的清净,更进而增上正念
然后观察自己最近是否有不如法的心念和行为,是否犯戒,尽速修正

最好,修行者平常就应该要有实修定课,而且必须加深工夫
最好定力越高越好,而且要增上对[实相义]的了解,这样就能尽快除障
所以,平日实修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一定工夫,遇到考验通常一考就倒

修行就是如此,不是开玩笑的,而且往往一进入心法观修或禅修禅定的阶段,考验就会来
其实,不同的次第或修行阶段,就有不同的考验
考验其实很多种,例如:
初学者可能考钱财的执着,能不能布施,或考荤素问题,或考信心,或考梦中能不能念佛

不过,只要逐渐实修,后来就会遇到魔扰(魔考)的问题
这和您是修净土或修禅或修密无关,这是指修行上的定和观的问题
不管是修哪个宗派都是相同的,只要进入心法次第,就会遇到定观的问题,就会遇到魔扰的问题
就算您是念佛的,只要念佛逐渐增上次第,修行逐渐触及定观的阶段,这就会遇到魔扰的问题
所以,佛陀才会教导[楞严经],告诉佛子如何观察魔障和破除魔扰
所以,佛陀在经中也明白指出,只要修三摩地(三昧,禅定),就要学楞严经咒,才能破除魔障
基本上,佛弟子不用害怕这问题
一般来说, 因果报应的鬼神干扰会比较严重,这要忏悔和实修消业来改善
另外,自己乱跑外道(因为正知见不足,累世参与外道)的非人鬼神干扰也比较麻烦
如果是修行上的,只要自己守戒逐渐寡欲清净,努力念佛持咒,一般来说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因为佛法一定可以降魔的
——修行的必经过程:魔考魔扰魔障
想要消除魔扰或魔障,其实很简单
就是先消除自己的贪瞋痴,消除自己的杂念妄想,这样就能消除干扰和障碍
就是心经上讲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只要排除妄想,就能消除一切苦厄,就这么简单
所以,不要造恶业,就不会有种种干扰和魔障,这就是很简单又复杂的因果原理

但是,为什么一般众生总是会遇到魔扰又无法排除呢?
就是因为众生贪瞋痴和七情六欲或种种负面情绪深重,无法控制自己的贪念或邪念或妄想和杂念
又加上因果报应和有冤仇的非人鬼神(或纯找麻烦的)找上门,这样就容易受到干扰,或自己召引魔扰

所以,上面知道了着魔和魔扰的原因后,要如何真正消除魔扰呢?
首先要断除恶因,这样就不会再造新的恶果,断除恶业,就能避免恶果上门
再者,所谓「冤有头,债有主」,对于过去所造的恶业,要忏悔不再犯,并沟通寻求原谅与和平解决
最后,要行善修定,广结善缘就能得到众多助缘,就能得到正向非人鬼神护法和佛菩萨的帮助
修定就是落实照见五蕴皆空,就是透过实修禅观,以正确的观念来观照,培养正定力,这样就能断除妄念,就能破除魔扰和魔障

至于实际的观修应该如何呢?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想任何非人鬼神和魔,不要想任何俗事或亲友,心念不要堕入贪瞋痴和七情六欲
总之,就是内心要如如不动,不论看到或听到或感觉或碰触到什么,都不理不管,都不着相
放下对自己肉体的贪着,心境应该保持清净光明平等慈悲,不贪不着,融入法界光明深处,这样就超越魔力的范围

初学者可透过念佛持咒和忆想佛菩萨来保持正念
禅观者可学习禅定的方法或观照正确法义来保持正观
因为魔就是错误的观念和执着,只要我们保持正观,这样就不会有心魔,也不会受到外魔干扰
所以,只要我们放开心胸,融入浩瀚无垠的法界光明,这样自然就能破除魔扰
因为魔就是执着,是有局限的,只要您能超越,不要挂碍自己的肉体,魔就无能为力
因此,只要随时保持正念正观,这样就能消除自己的妄想习气,就不会召引外魔,就不会有魔扰

总之,道理很简单,只要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
所以,破除魔扰其实很简单,不是吗?
——破除魔扰魔障(或非人鬼神干扰)很简单

七、初学者对于魔应当如何?
初学者不要谈魔,或探讨魔,或想解救魔.因为,初学者戒定慧太差,谈魔想魔容易遭魔扰
初学者应该多想佛菩萨,多想光明清净慈悲平等,念头清净光明,常保慈悲平等心,这样修行才容易增上.

想谈或讨论或救魔,这要先发起无上菩提心,先发解救无量众生成佛的心,
由发心配合实修增上戒定慧,这样才行,才符合次第,才是量力而为

这要先过得了自己肉体和心念考验的那一关,如果自己都无法超越身心的苦或欲望,那就不可能
因为魔或鬼神只要一干扰,初学者就病痛或受到诱惑而失去定力了
所以,想谈魔谈鬼神,这要有一定的戒定慧修行才行

所以等您落实基础实修后,而想增上修行戒定慧
佛陀才在[楞严经]中讲了50种容易犯的差错(50种魔境)来告诫修定的行者

因此,想要[超越身心的苦]而能普渡众生和魔
这要有:绝对的大愿,绝对的清净光明,绝对的慈悲平等,绝对的无怨无悔
光明不二,平等不二,破除金刚经四相想

所以,为什么要以[慈心]喂蚊子,[光明心]洗冷水澡?
[华严经]谈到菩萨行者以身和血喂众生,[悲华经]:佛陀曾累世以自身喂食众生.
这都要有无量的发心和定力
如果自己都无法降伏身心痛苦,那又如何超越魔和鬼的干扰?
所以,想普渡众生,想谈魔和鬼,自己要有绝对的觉悟才行,这也是修行成佛菩萨的过程

再者,想不受到干扰, 那要广结善缘多超度鬼神,这样就会护法众多
又或者自己深入甚深次第,超越两边,这样就能光明无量,破除魔扰
——初学者勿谈魔,应该多念佛想佛,多念清净光明慈悲平等

八、真菩萨对邪魔外道的真正态度
[深密解脱经]里面的这一段佛偈, 如下

如实知诸法, 即舍染法相
舍染法相已, 证于清净法
不观有为过, 懈怠放逸害
诸法常不动, 离相名菩萨

用这段偈, 要来解说” 真菩萨对邪魔外道的真正态度”, 这点非常重要

对于邪魔外道, 菩萨的心态是不同于一般[凡夫]和[声闻]的

先用个例子来解说

对于小孩, 我们会告诉他, 不要靠近大水沟, 不要去危险的地方, 不要靠近恶狗
不要靠近一切危险的事物和环境

对于比较大一点的青少年, 我们可能会开始教育他怎么保护自己, 例如防身术, 或拿棍子

如果是大人(成人), 水沟根本没有危险性, 恶狗也不是威胁, 就算自己走山路, 也没什么危险,
因为大人都懂了, 也知道该怎么做, 不会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这边讲的[小孩]就是一般[五欲凡夫], [青少年]就是[声闻行人]或者[初学菩萨],[大人]就是真正[大乘菩萨]

因为一般[五欲凡夫]执着很重, 造作诸多恶业, 五戒无法持守,正确知见完全不知道

所以教导这些小孩(五欲凡夫), 诸恶莫做, 众善奉行, 要行十善, 远离十恶业, 不要接触恶人和恶法, 免得自己被影响


对于[声闻]或者[初学菩萨], 则教导分辨邪魔外道的方法, 和安定自心与降魔之法

至于[菩萨种性大乘久修菩萨], 因为已经供养礼拜无量万亿佛, 不畏一切魔毒


上面举例是根据[大般涅槃经]的一小段经文的大概说明

讲到这边, 大家可能还不是很明白

让我们回看刚刚[深密解脱经]的偈

先讲[如实知诸法]

其实[如实知诸法]很不简单, 先不讲如实, 只说知诸法, 这要看过多少佛经,听闻多少法, 才算知呢?
如果连佛经都没读过几本, 能算知吗?

何况还要如实, 这个如实, 以菩萨法来说,至少应该要逐渐明白实相, 才算如实, 才能[即舍染法相]

回说一般[五欲凡夫], 在没学佛或刚学佛的时候, 什么都不懂, 所以种种恶习就像猛兽一般, 很容易令自己堕入恶道,
所以先教导十善十恶, 就像教小孩要远离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一样, 在教导的时候还会特别叮咛,
然后,教导[声闻]或者[初学菩萨], 就像教已经学佛听法的人要注意邪魔外道,
会不断叮咛, 再三告诫, 好像特别紧张一样, 好像法执一样,
其实, 这是因为[五欲凡夫]恶业欲望深重, [声闻人]或者[初学菩萨]道心不坚固正知见和定力还不足的关系,
所以才会像叮咛小孩不要勿入危险, 这也是这些人还没达到第一句偈的关系
如果能[如实知诸法], 自然能分辨, 不会堕入危险之中

[大乘久修菩萨](见维摩诘经,或大般涅槃经)则不同, 因为菩萨已经无量劫修习大乘, 所以能够[如实知诸法],所以能够[即舍染法相],
因此菩萨虽然不断告诫[五欲凡夫]和[声闻]或者[初学菩萨], 但是自己于心无染, 不执法相
菩萨[舍染法相已], [证于清净法], 虽然对外示现同[凡夫][声闻] 持戒精进,但是实已清净,
虽然劝众生远离邪魔外道, 但是于心无分别, 无有法相, 对众生皆平等性,
虽然劝众生远离外道, 但是对于[外道有为生灭法]和[众生所犯的过错], 能够[不观有为过][懈怠放逸害]
[大乘久修菩萨]于[诸法常不动], 于一切相, 离一切相,所以名[菩萨]

这就是真正菩萨和我们不同的地方, 原因是我们对于戒还不能无犯
对于外道邪魔还无法分辨, 所以, 必须时常警惕在心, 确立正知见, [如实知诸法]——菩萨对邪魔外道的真正态度~以[深密解脱经]之偈文来说明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主题

4928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2606

[精进勋章]

33#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0 13:13: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10 13:15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9

学习 佛的母亲摩耶夫人是菩萨示现, 阿难要当佛的侍者也非普通人 ~ 四十华严 中的这段佛经

摩耶夫人。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大愿智幻庄严解脱门。是故常为诸菩萨母。
善男子。如我于此阎浮提中。迦毗罗城净饭王家。右胁而生悉达太子。现不思议广大庄严。菩萨受生自在神变。如是乃至。尽此世界海。所有一切毗卢遮那如来住最后身。示现诞生自在神变。我皆一一而为其母。彼诸菩萨皆入我身。右胁而生。成一切智。

=================================================
针对这段佛经,善知识教导:
看到有佛友在讨论阿难和佛陀的因缘
其实,不读大经往往不明白佛菩萨不可思议处

下面以佛的母亲为例,来解释阿难的情况
其实佛的母亲摩耶夫人是菩萨示现
而阿难要当佛的侍者也是要有大因缘,绝非普通人 (佛经中有讨论当佛侍者的资格)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不论是摩耶夫人,或是阿难,都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在诸世界中,无量劫中,常与诸佛在一起
学习善知识相关教导
诸佛在成佛以前,因地(因就是相对于果,地就是阶段、位阶)修行的时候
都要发起「普贤十愿」(入普贤心),依照「普贤十愿」来修行(修普贤行),才能逐渐成佛

「普贤十愿」其中之一就是「常随佛学」,就是恒常跟随十方诸佛学习佛法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或许,和别人相比,我们并不聪明,进步的速度比别人慢
而且自己确实也如《地藏经》所说「累世的无明愚痴业障深重」!

但是,就像「阿难尊者」一样,只要紧紧的跟住佛陀,就能听闻(&见闻)无量的法门和智慧
虽然不是「智慧第一」的弟子,但是也能成为「听闻第一」的侍者,
就算自己目前仍然能力不足、实修不足,但是也能像在《楞严经》中般得到佛的救助和指导
而且在最后佛陀示灭转而让弟子传承教法的时候,也能依照教法快速提升自己和传承教法给众生

所以,佛经中,不论是佛陀教导初学者应该「亲近善知识」、或发起「普贤十愿」(常随佛学)的普贤行者(菩萨行者)
不论是初学、初发心或是久修菩萨,重点都应该紧紧的跟随智者(善知识、佛陀),才能不偏离正法且快速成长

根据「法性原理」来说,有「信心」才能常「亲近」(善知识)和常「随」(佛学)
相信「善知识」和「佛」,才能真正相信所教导的佛法
能相信、有信心,心才能真正与「善知识」和「佛」相应、甚至相印,也才能相应或相印于「法」
这样,法才能起真正的效用,而能转变凡心为佛心,才能真正得到心印(心的印证)
能印心,有心印,才能明白原理与相貌,这才算得到传承,也才能传承(他人)
所以,「达摩祖师」才对不同弟子分别说:你得到我的皮、你得到我的肉、你得到我的骨、你得到我的真髓!

另外,要记得今生命终求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
这是落实「常随佛学」最方便的机会!
——「常随佛学」与「阿难」精神&「传承」

善知识的教导令末学知道:

一、为什么应该「亲近善知识」、或发起「普贤十愿」(常随佛学)
因为只有“紧紧的跟随智者(善知识、佛陀)
"就能听闻(&见闻)无量的法门和智慧"
"就算自己目前仍然能力不足、实修不足,但是也能像在《楞严经》中般得到佛的救助和指导"
"在最后佛陀示灭转而让弟子传承教法的时候,也能依照教法快速提升自己和传承教法给众生"
才能不偏离正法且快速成长

二、其「法性原理」则是逐层递进,逻辑清晰
1.有「信心」才能常「亲近」(善知识)和常「随」(佛学)
2.相信「善知识」和「佛」,才能真正相信所教导的佛法
3.能相信、有信心,心才能真正与「善知识」和「佛」相应、甚至相印,也才能相应或相印于「法」
4.这样,法才能起真正的效用,而能转变凡心为佛心,才能真正得到心印(心的印证)
5.能印心,有心印,才能明白原理与相貌,这才算得到传承,也才能传承(他人)

三、落实「常随佛学」最方便的机会
今生命终求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

老师曾将教导(大致意思):
【善知识,是佛心外显的妙用】

【对于还未成佛的众生来说,指月的手非常重要,
善知识非常重要
外形是方便,内涵是本质】

末学深深体会到善知识的重要性
末学曾经处于黑暗的时刻、无助的时刻、痛苦的时刻、悲伤的时刻、迷茫的时刻、傲慢的时刻......
恩师,就像黑暗中明亮的灯,一路帮助为末学照明指路,末学才能够脱离这些负面的境遇,消除负面的心念

末学深深的感恩佛菩萨!引导末学修行佛法
感恩善知识!感恩老师!教导末学修行佛法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感恩护法圣众!护念末学修行佛法

由此机缘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的相关内容

什么是佛?
[佛]就是明白这些真相而且解脱这些束缚的觉者

什么是佛教?
[佛教]就是在宇宙中,不同的佛菩萨一直对众生宣扬这些真相的教导

什么是佛法?
[佛法]不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也不是现在或几千年前才存在
[佛法]就是教导我们明白上面所讲的心识的原理和真相
[佛法]就是介绍法界真相和众生生命的真相,以及轮回的现象和解脱的方法

什么是佛门心法?
什么是佛门心法?
佛法的心法其实就是~
先透过佛陀的教导,明白法界真相,生命的实相
明白[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然后透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作用的正确修行引导,
由正确的心念观行,逐渐清净第八识,而恢复佛性成佛

这种解脱轮回方法就是佛法的心法

宇宙和生命的真相
就是~
并非有个创造宇宙和一切生命的全能的神,
生命也不是真正有死亡的终点
而是由一切众生的心念作用(第八识)造成自己不断的生死轮回
如果能不执着于虚妄表相,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现象
所以佛法说不生不灭,这才是真实相

为什么学佛?
学佛是为了真正解脱而成佛——学佛未能如经上的治疗效果,原因何在?
生命的转机在于相信,如果能相信佛法,深入学习佛法,那么才能脱离无止尽的混沌与痛苦,才有真正光明的未来——佛法与心念产生的电疗或精神出体现象
佛法才是真正的超科学,才能带领众生超越世俗和轮回——辨析:学佛不要太着迷?! & 迷信科学
如果我们能逐渐放开执着, 体会精神能量不灭的观念(附注:本篇用世俗用语引导初学者,所以不用佛法术语), 就能脱离死亡的概念, 摆脱肉体的束缚, 进入精神意念的状态

当然, 这不是容易的过程, 也不是马上就能办到, 不过就像冥想一样, 这并不虚幻
简单的放松冥想自己躺在舒适凉爽的草原上或沙滩上, 听着美妙的音乐, 闻着花香
这样简单的冥想, 就能真正令人的精神进入愉悦的境界, 身心都得到休息, 这就是精神念力,最简易的修持

所以人人都应该重新思维人生和生命的意义, 积极找出究竟解脱的方法
佛法就是最好的选择
——[初学探讨]为什么学佛?学佛消极?还是积极?

修行是什么
修行是修[凡夫妄心]恢复[佛性本心]
修行是修[凡夫习性]恢复[清净自性]——[解析]学佛不是[修心] [修性]?

为何要修行?
大般涅槃经~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

楞严经~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这就是要修行的原因
——修学佛法的四个阶段 ~ 大般涅槃经
佛法确定能成佛
但是众生尚未真心发愿成佛,也没有真正落实戒定慧实修
所以是以凡夫心来念佛持咒诵经
因此还是会有凡夫果报

佛法是心法,只有逐渐转凡心为佛心,
才能真正体会佛法的好处
才能真正实证佛法的奥妙
才能真正领会佛法的真实不虚
——学佛未能如经上的治疗效果,原因何在?

如何学佛?
例如,[布施],放生,施食来培养慈悲心,同理心,舍离心,欢喜心,感恩心
透过[戒律]和学习[忍辱],来断除上述讲的批斗挑拨种种负面的心念和行为
透过[精进]实修~念佛,持咒,拜佛,和[三昧(禅定)]观修,
来熟悉心识作用的运作和控制,增长专心和[定力],破除负面心念
透过读诵佛经,学习法义,明白法界真相,增长[智慧],破除执着,
次第增上清净慈悲平等光明心,而逐渐恢复佛性成佛

这就是[大乘佛教][菩萨道][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过程

也是逐渐发起[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且深入[四无量心]的过程
透过上述六度的修行,逐渐生起[四无量心],深入[四无量心](佛门心法)
并且发起大愿心~
[四弘誓愿]1.众生无边誓愿度,2.烦恼无尽誓愿断,3.法门无量誓愿学,4.佛道无上誓愿成

然后以[四无量心][四弘誓愿][六度]为基础,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他,同事)来引导众生

逐渐让自己和众生都恢复佛性,这就是实修[首楞严三昧]的过程——[略说]什么是因果轮回?佛?佛法?佛教?佛门心法?
只要一心向善、学佛成佛,不论世界如何变化
一切相、遭遇、逆缘、讥谤、苦受、危机,都可以成为学佛成佛的助缘、踏脚石和转机
关键就在于当下的心态是否正确,是否契入佛心,还是随凡夫心随波逐流
如果每个当下都能勉力正念观照,误会就能化解,碰撞也会转为平和,事事都会变成好事
相反,如果随凡夫心起贪嗔痴慢疑,那么也势必结恶缘或牵引累世恶缘业力,恶果也就近在眼前了
也就是,正确的修行者,心中应该学习舍弃一切恶念(负面思维、不光明的念头)
这样就必定能成为学佛成佛的助力,一切都会化险为夷,都会回归清净与光明,痛苦也会转为安乐
自己也就能真正逐渐契入佛性本心,真正学佛成佛了
——一心向善、学佛成佛,才能缔造你我双赢的美好未来
学佛最好多看佛经原文, 这是为什么末学时常贴原文给大家看的原因
就算看不懂, 只有您有心, 一定会得到帮助, 佛菩萨一定会帮忙
地藏经也有讲开智慧的方法, 可以帮助读懂佛经
——修学佛法的四个阶段 ~ 大般涅槃经
学佛要望高望远,培养远大的目标,但是更应该脚踏实地,从眼前做起,低处着手

其实,从基础开始学起,等到您一阶一阶爬上去,到时候就算您第一次读大经深经也会懂
不然您在底层望向高处永远也看不清楚,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今生能够快速成就的人(高僧大德)都是因为过去世就已经学习了,所以很快能跳到高处
(这个道理在深经里面佛陀都有说明)
如果您不是,就应该老实由基础开始,这样才会顺利,也不会有挫折而产生退心
如果您是,那也应该快速完成这些基础课程

所以
1.有空可以尽量多[阅读思维不同佛经],越符合自己程度的越好,这样可以辅助了解下面定课专修的课程

2.如果[定课课诵佛经],应该单纯专注在一两部佛经上,等完全熟悉了,大约至少1-2年至3-5年,经过1.[课诵熟练经文],2.[思维解义归纳要点],3.[实际修行运用在生活上],4.[为人演说宣扬佛法],四个阶段都完全熟悉了才更换下一次课诵的佛经,这样才算完整的实修一部佛经

上面这样的课程,如果您累世已经有实修,又或者按部就班,而且今生够努力,那就会很快速,会缩短时程

所以,从基础的地藏经开始,把地藏经弄得一清二楚,落实在生活上,也教导众生学习
这样有完整的实修过程体会,以后才能弄懂楞严经,不然那些名相就算说了您也难能体会
因为实修才有体会,没有完整的实修就无法和那些名相起关联,自然就不懂


所以我们不是不学深经,而是要由浅入深,有次第的学习,这样成效才会好
而且基础打的好,这样学习的过程和难易才会完整弄清楚,不会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略说]学佛要望高望远,培养远大的目标,但是更应该脚踏实地,从眼前做起
佛法的重点就在于心法,一切表法和行法都是为了让众生能契入心法——[浅谈]学佛解经和实修的关系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主题

4928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2606

[精进勋章]

34#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1 12:29: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11 12:31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10

学习 云何为菩萨[正心住]?如何[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 ~ 华严经 中的这段佛经

「佛子!云何为菩萨正心住
此菩萨闻十种法,心定不动。

何者为十?所谓:
闻赞佛、毁佛,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闻赞法、毁法,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闻赞菩萨、毁菩萨,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闻赞菩萨、毁菩萨所行法,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闻说众生有量、无量,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闻说众生有垢、无垢,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闻说众生易度、难度,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闻说法界有量、无量,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闻说法界有成、有坏,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闻说法界若有、若无,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是为十。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
所谓:

一切法无相、
一切法无体、
一切法不可修、
一切法无所有、
一切法无真实、
一切法空、
一切法无性、
一切法如幻、
一切法如梦、
一切法无分别。

何以故?欲令其心转复增进,得不退转无生法忍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
通过学习这段佛经,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主要是讲:

一、如何能获得菩萨正心住(心相与佛相同),即在十种情境下能够于佛法中心定不动,分别为:
闻赞佛、毁佛时;闻赞法、毁法时;闻赞菩萨、毁菩萨时;闻赞菩萨、毁菩萨所行法时;闻说众生有量、无量时;闻说众生有垢、无垢时;闻说众生易度、难度时;闻说法界有量、无量时;闻说法界有成、有坏时;闻说法界若有、若无时。


由此,学习思维清净光明专辑中相关内容:

1.什么是定?
[定]就是自己能随时念佛持咒或入观照而不受影响,自在安定——[案例问答]戒定慧实修略说
「定」就是置心一处而不动,一般来说,就是所谓「止观」的「止」,就是佛经上的「奢摩他」(这是梵语名称),就是止静、寂静——「转念」与「定、慧修持」的法性原理
若住众生平等智中。是名为定。
[心行平等][性相平等][毕竟平等][发行平等]。是名为定。
住于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诸法等。是名为定。
如定等者,则众生等。众生等者,则诸法等。入如是等,是名为定。
如是等定,则等于空。等于空者,则众生等。众生等者,则诸法等。入如是等,是名为定。
如空等者,则无相等。无相等者,则无愿等。无愿等者,则无作等。无作等者,则众生等。众生等者,则诸法等。入如是等,是名为定。
自心等故,他心亦等。是名为定。
——[行菩萨道]如何修学禅定? ~ 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

2.定的作用
定的修持就是让心念保持清净自在安定,不会堕入错误的情绪中——贪嗔痴与戒定慧三种次第修行的原理
修定,好好落实佛法定课,产生安定的力量——[案例问答]戒定慧实修略说
有[定力]就能克服欲望习气的问题
有定力就能理智面对问题,而不会情绪化引起更大问题,或陷入情绪而无法自拔
——[戒定慧]与[定慧等观]
以[定]力来让自己随时保持正观禅定清净自在——精进实修分享与问答]妙观察智&戒定慧&慈悲心实修导引

3.如何增长定力?
[定力]的修行
一样也是透过深入经藏,依照佛经上的教导,来明白如何修[定]
这些可以运用[拜佛][念佛][持咒][诵经],配合观照的各种次第和原理来实修(这点以前发过很多帖子了)
接下来就是透过规划定课或运用各种机会,实际不断的练习
——[戒定慧]与[定慧等观]
所以平常要多念佛持咒拜佛诵经,这样就会得定
所以每天最好都能实修定课,
例如,每天念[心经]和[大悲咒]各21-108遍,或[念佛][持短咒]1-3万,或拜佛108-300拜
这样修行就会越来越好,会增长定力和功德
就能解决日常任何问题
——[案例问答]戒定慧实修略说
定:这要精进实修+心法次第三昧观照修行,心定就不烦躁——略说实修要点]戒定慧三学的实际修持需要平衡发展
多拜佛念佛,多思维反观自照,慢慢定力就会变好
要有[法忍心]坚固修法的信心和恒心——[略说]如何静坐(打坐)?如何静坐才不会出问题?
行法上(就是实际的修行方法),可以透过拜佛、念佛、持咒、诵经(敲木鱼)、经行、打坐等等来达成,方式很多。——「转念」与「定、慧修持」的法性原理
更多细节的原理可参考
瑜伽师地论:[奢摩他]九种心住

4.什么是禅定?
所谓的禅定,基本上是指一心不乱,指清净心没有妄念的状态——[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简单说,禅是禅,定是定,禅和定是两回事,只不过常摆在一起
虽然禅是禅,定是定,但是,因为一般人不明白,不同种类的修行人观念也不同
所以,经常把「禅」当作「禅定」,把「禅定」当作「定」

其实,禅是指观念,定是指安定
禅定就是指透过观念来达到身心安定

以禅宗来说,禅是专指佛法上的不二正观,禅就是觉,就是观念上的通达,因为通达而定,才叫作禅定
关于禅,可以详阅楞伽经上的说明和分类

定则不一定指佛法上的定,定的方式很多,也有次第程度和是否圆满究竟上的差别
简单说可能有:佛定,菩萨定,缘觉罗汉定,天人外道定,凡夫定
——禅定的超科学佛法原理
唯。舍利弗。菩萨若知一切众生烦恼乱心。是故修集诸禅定法。助成住心。
舍利弗。如是众生烦恼心乱。菩萨于中。善修聚集助成禅定。令此禅定住平等心。是名菩萨修行禅定。
——[行菩萨道]如何修学禅定? ~ 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

5.禅定的作用
透过这些净观的方法来达到禅定的状态,
这时候妄心消除,佛性的圆满功德就会逐渐显露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因为佛心显露,所以当下业障逐渐清净
所以就能让身心转为清净,原本身心的业障痛苦就会逐渐消失
所以常保持清净心就能让自己身心状态保持健康
——[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举例来说,人类都需要睡眠和饮食,以此来维生,这是最正常的人类观念
不过,后来人类也发现,冬眠不需要饮食也可长期维生,又例如太空旅行的维生装置,也可以不透过饮食长期维生(虽然有维生的营养液)
而事实上,定就是比人类高级的生命型态的维生方式,是透过精神观照而维持身心安定的方式

按照外星科学来说,人类算是很不进步的生命型态
按照佛法来说,地球的人类是五浊恶世业障深重的众生
因为地球人类对种种物欲的执着,所以这种生命型态就是靠睡眠和吃东西来维生
如果是比较高级的生命,就是靠「定」来维持身心状态
而且禅定在外表上也不一定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或任何型态
因为这些不被愚痴的人类所理解,所以说禅定是超科学,超乎人类科学和想像
所以,像佛菩萨这样的超高级生命型态(超高级有情众生),就是随时保持在各种高级禅定上
而且因为物以类聚或科学不足和身心能力不足,地球人类通常看不到不同维度众生或外星生命型态或佛菩萨
一方面是人类能力不足,一方面是佛菩萨也不是以人类所能理解的生命型态存在着

所以,睡眠是一种习气,而不是唯一的休息方式,饮食也是如此
透过禅定,就能调整身心状态,也能破除种种苦受,甚至决定投生或往生的去处
如果我们能改变观念,消除恶习,以佛法的观念取代世俗人类的观念,这样就能逐渐提升生命型态
——禅定的超科学佛法原理

6.禅定的方式
禅定的方式深浅次第各有不同,简略来说大略有几个方式
就是
[圆觉经]所教导的三种大乘净观成佛法门
[奢摩他](这就是止静),[三摩钵提](这就是观想),[禅那](这就是觉义,不二)
这全部都是转念的法门,透过三种不同方式,达到转化或破除妄念的目的

第一种,就是置心一处(取静),(这只是最初浅的奢摩他,其实甚深的奢摩他如同禅那)
例如,持名念佛,或观鼻(不做生灭义理观照,只是置心一处,不做观想)
初学者一开始可能需要安静的地方(通俗一般来说就是安静的地方打坐),
比较熟悉后,地方吵不吵闹是没差别的(随处一刹那的时间都能运用,不限定要坐)

再者,就是透过观想忆想,转妄心为清净心,讲白一点就是幻想,这也是神通法
例如,观无量寿经中的观想法,或者慈心三昧的修法,或者所谓光明定,
又或者诵经随闻入观(观想置身法会现场)
初学者一开始可能需要闭起眼睛,又或者先观像来加强印象,熟练后张开眼睛也没问题
场地姿势也没有限制,随处都行

另外,就是思维觉观义理,破除世俗虚妄(两边对立虚妄)
这是指观照佛经上讲的种种不同次第法义,观照生灭空有对立两边,以破除妄心
例如,最初浅的就是观照呼吸数息生灭两边不着,
甚深的义理例如,甚深四谛,甚深十二缘起,不二法,第一义谛,
又或者随文入观,思维[心经][般若经]等经的法义
初学者可取佛经上的一四句偈,随时观照日常生活中心态执着的对立两边
这没有场地时间任何一切限制,基本上就是张开眼觉观,开放式的状态下保持觉性
——[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7.如何修行禅定?
想修禅定要有善知识教导,也要先做到基础修行,更要有完整健全的知识
所以要先由佛经学习正确的方法,按部就班增上,才不会出问题
以佛法来说,不论[大乘][小乘]或[在家][出家],
是一定要先[持戒]才能修[禅定]的,因为这样才不会出问题,
(这在末学的帖子中讲过很多次了,您可以多搜索就会明白)
所以[菩萨道][六度]的顺序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初地菩萨]到[六地菩萨]的主修也分别是这六项,这参考[华严经十地品]就会知道
如果是[小乘解脱道]来说,更是注重[戒律],因为只是自度,不需要普渡众生的方便
[解脱道]注重自己解脱,所以更是要断除一切行为和心念的杂染
[菩萨道]则注重[发起大乘心普渡众生]和[不退转],所以有种种方便
[解脱道]观察[不净][无常][苦],以[出离]和[厌世]为发心
[菩萨道]则是[广大包容][光明圆满法界],特别注重[大乘发心]
相较下,[解脱道]是比较刻苦的,但是[菩萨道]发心更大更超越一切苦
所以想要修行禅定,不论大小乘必定都要先降低或断除[凡夫恶心]和[世俗心]
不然,[打坐]或[观想]的过程,就容易因为[恶劣心]或[世俗心],而引发种种幻境,甚至引来外在非人鬼神的干扰或魔扰
所以,佛经上教导的[解脱道比丘],都是持戒,舍弃一切,自己在野外安静处修禅定的
[解脱道]的重点就是要舍弃一切,[菩萨道]的重点则是发起普渡众生的心
菩萨道行者,不论[在家]或[出家],也都是要由基础修行做起,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出家人]因为舍弃家庭和世俗,所以才有条件比较快速学习[禅定]——[略说实修事前须知]戒律与禅定的基础知识和观念
经中说,业重众生不能先学「禅定净观」和「智慧法门」,应该先修「拜佛忏悔」
也就是应该先虚心接受佛法,真正信佛信因果,接受佛陀的正知见,忏悔自己世俗知见的错谬
透过拜忏,逐渐消除自己的种种贪着狂性恶性等贪嗔痴业障后,才能学习禅定和智慧法门
(这个业障,于内包含自己心中贪着世俗和对真理的叛逆的种种恶性,于外就是种种损友或错误知见以及因果报应的干扰)
修学禅定之前,除了应该先拜忏消除重罪业障,还应该先阅读「楞严经」,弄清楚修定过程的种种干扰现象
才能避免自己走向邪途或产生严重的身心疾病
如果确定修行目标,应该先皈依并好好受持五戒,多拜忏多念佛多持咒,多阅读基础佛经,多行善布施,多忍辱修行,
以「四正勤」减少贪嗔痴妄想,用正确的观念和心态消除黑暗面的心念思想和行为
这样就能逐渐减少粗重的业障,成为正道人,这样才有日后修定的资粮,才能减少恶报和干扰
然后学习更深入的正确佛法观念,破除「金刚经」讲的「四相」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寿命)相),认识「楞严经」中讲的50阴魔
这样日后修定才能减少或避免干扰,或面对干扰如如不动而破除干扰
——初学者修行应先明白「戒」「定」「慧」修行渐次,避免错误和意外的后果
禅定不是一定要透过所谓的打坐禅坐来练习
其实任何时刻随时随地都能练习禅定
哪怕是等公车的一小段时间或坐公车上闭眼的一刹那
甚至想打瞌睡,或睡觉,或洗澡,或吃饭的时候,
或骑车,或者开车,或上课,或上班,
甚至蹲厕所,或坐在马桶上,或者正在电脑前上网
全都能练习禅定觉观
问题只在于每个当下您有没有把方法给用上,
有没有随时利用时机练习
所有[妄心][贪瞋痴][无明][欲望]生起的时候都可以练习禅定,
例如,生气的时候可以察觉怒气,这时候可以练习禅定
感觉冷的时候,感觉热的时候,蚊子叮咬(痒)的时候,肚子饿的时候,男女欲望来的时候
急忙烦躁的时候,担心害怕的时候,口欲来的时候,购物欲来的时候,意见冲突的时候
生病的时候,太亮太吵睡不着的时候,想睡觉的时候,闻到臭味的时候,闻到美食的时候
看到美女俊男的时候,被毁谤或称赞的时候,为钱愁苦烦恼的时候,昏沉的时候,浮躁的时候
遇到灾难的时候,为了婚姻生子苦恼的时候,被鬼神非人干扰的时候,拥有神通的时候
享受轻安快乐的时候,自以为实证的时候

以上种种情况都是练习禅定觉观的好时机,而且也有各种不同对治的方法
一般人因为把上述的种种情况当作正常,因为生为人,所以自然的视为正常
所以,毫无警觉,不知道随时都应该保持禅定,又或者放纵自己,没有随时练习禅定
例如,
生气的时候,佛陀教导我们觉察没有来者与受者,
这属于义理的觉察,这样就能破除生气的妄心,
当然方法不只一种,上述三种类别的种种方法都可以
例如,念佛也行,光明定也行...

对于冷热问题可以修学[光明定],或者[观照生灭]破除冷热,也可以[置心一处修习止静]

蚊子叮咬(痒)的时候可以修学[慈心三昧],[光明定]也行

肚子饿的时候可以采用[奢摩他]的方式让烦恼[止静],
这时候烦恼业障就会止息,就不会感到饥饿

男女欲望来的时候,急忙烦躁的时候,担心害怕的时候,口欲来的时候,购物欲来的时候,
修止静或观想都行或者思维生灭虚幻

意见冲突的时候,修慈悲观或觉照生灭虚幻法义

生病的时候,太亮太吵睡不着的时候,想睡觉的时候,闻到臭味的时候,闻到美食的时候
这些念佛持咒或光明定或觉照生灭虚幻法义都行

看到美女俊男的时候,被毁谤或称赞的时候,为钱愁苦烦恼的时候,
遇到灾难的时候,为了婚姻生子苦恼的时候,
这些可以思维观照佛经讲的六道轮回法界真相的法义

昏沉的时候,修[光明定]或者[慈心三昧],浮躁的时候,修[止静]

被鬼神非人干扰的时候,这应该[观照实义]或者[慈悲观][慈心三昧]或者[光明定]都行

拥有神通的时候,享受轻安快乐的时候,自以为实证的时候
这些应该[观照实相义],以破除贪着

以上这些状态只要多练习,就会由浅入深,
觉观的能力就会逐渐变好,不容易堕入迷惑执着之中
日常生活就能逐渐随时保持在(或近于)禅定觉照的状态
——[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二、如何能对所闻法,自己开解,不由他教。即对一切法这样去学习思维,分别为:
无相、无体、不可修、无所有、无真实、空、无性、如幻、如梦、无分别。

由此,学习思维清净光明专辑中相关内容:
法性则是指法界中一切相的原理特性,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一切法)的原理特性,
法性的法就是指一切,性则一样是指原理特性
为什么佛经中谈到法性呢?因为,佛经探讨六道轮回中或十法界中的一切事物原理,为众生解除疑惑和执着,所以为众生谈法性——什么是:佛性,法性,菩萨性,众生性,明心见性
「法性」
相较于「正报」「有情众生」,法界中没有「第八识」的「器世间」,称为「依报」或「无情众生」
「有情众生」都有「佛性」能成佛,相较于「有情众生」的「佛性」,「无情众生」则称「法性」
「一切法」可泛称「一切正法、非法和一切器世间的物、相」,或依照佛弟子根器而狭隘只称「一切正法」
所以,「法性」就是「一切法」的原理,就是包含一切正法非法的原理和一切器世间的特性
「法性本空」

所以,对「有情众生」来说,「佛性」才是成佛的关键,因此,「一切法」对「有情众生」来说,称「法性空」
也就是说,「一切法」虽有「法性」,「凡夫众生」因为对「器世间」(世俗)「一切法」的执着,所以,堕入轮回
但是,佛弟子若能明白「一切法」,明白「一切法性」,不堕入爱欲执着,就能因此成佛,故称「法性空」
也就是说,「凡夫众生」因为对一切世间相、世间法有所执着,所以堕入「六道轮回」
但是,修行者若能明白一切世间相、世间法、世间性,以及出世间法、性,而不执着,就是明白「法性空」,就能成佛

而修行者如何做到明白一切法、一切法性,又能做到「法性本空」呢?
这就像大学毕业生,可以继续修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也可以回头教导小学生、中学生或高中生
就像爬楼梯回头看,能看清楚下面各个阶梯高低不同,往上爬就不再执着下面阶梯的问题
回头教导低次第众生,这就要明白「法」和「法性」,也就是佛经常讲的:要按照次第说法
而又同时转头进修硕、博士,不执着低次第的「法」和「法性」,这就是「毕竟空」,就是「法性空」

也就是说:一切法随众生因缘而生,随因缘灭,这就是「法性空」;
不过,不是因为「法性空」就不应该明白「法性」,反之,明白「法性」才能不执着一切法,才能解脱,并运用一切法普渡众生
凡夫常误解「空义」,所谓「空」,不是让自己不知不智不觉,而是应该不执着,而想「不执着」,那就要知智觉而后能放下
就像,当我们知道六道轮回的真相,就会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就不会堕入世俗的执着中
这就是透过知、智、觉,而能放下世俗执着,能「空」掉世俗,所以,「空」不是不知不觉,而是「无执」

也就是说:不论轮回或成佛,都是因为法(世法和出世法)。执着世间法,就轮回,反之,学习佛法、出世间法,则解脱成佛
明白「法性」「众生性」,就不会堕入执着,就能成佛,而且还能依照「法性」「众生性」来依「次第法」普渡众生。
也因此,「法」只是因缘、依报,随缘生灭,「佛性」才是成佛的根本,所以称「法性」毕竟空,而「佛性」「常乐我净」。

补充说明(2013.9.13  13:00):
因为「法」这个字涵义很广很深,所以,再次说明,以补先前的不足

除了之前所说,「法」这个字,可以再从「佛、法、僧」三宝和「法、报、化」三身来谈论

之前谈「法」和「法性」,是从「有情、无情」「正报、依报」和「广义(含狭义)」「因缘」的方向来谈
所以,广义上,「法」可以泛指一切物质、法门、方法(含法、非法),「法性」则是指物质或法门方法的原理特性
狭义来说,法则是指一切法门、方法(正法、邪法),甚至更狭义只指「正法」,而一般佛门所说的正法就是「佛法」

另外,之前说「法性空」,这是从「因缘」上来说,是针对有情成佛的佛性真常来说
因为「法」随「因缘」和「有情」而生灭,是客尘,不是主体,所以,佛经中有所谓的「法尘」和「法亦当舍」
因此,对有情来成佛来说「法性是空」,而「有情众生」的「佛性」才是「真常」

但是,如果从「实义」来说,佛陀在「楞严经」中说「因缘」只是方便说,这就是从「佛性」和「真常」上来看
而如果又从「法」本身来看,如果是指道理原理,那么,「法性」其实也是不会消失的,就是「原理」也是不生不灭的

如果从「佛、法、僧」三宝来看,
这个「法」,最最狭义上来说就是指「佛经」,佛经是物质,有生灭性,「成佛」要靠「佛经」
但是,扩大点来说,就是指佛陀讲过的话,或甚至十方世界都有佛传法,「成佛」靠的不只是「释迦牟尼佛」当时传的佛经
所以,扩大来说,「法」是指意识型态上的法理道理和方法,而不是专指纸本上的文字,
所以,佛经上说任何人只要说的话或文字符合佛义就都是佛法,都能学习成佛,至此,「法」都还围绕着成佛打转
所以,更扩大来说,「法」是一切符合佛教法义的方法法门和原理,是知见观念,而不限于佛经和文字
所以,再扩大来说,就是之前讲的「广义法」,可以是一切,而「法性」就是一切的原理特性
所以,最后来说,「法」不再围绕成佛打转,而是应该说,明白一切法和一切法性,因为透澈原理而不执着,所以成佛
所以,方向上不太一样了,因为心量和眼界宽广了,思维的方向也不同了
所以,法其实不会消灭,因为没有生灭,不生不灭,法常住,这样才正确,就像佛常住不灭,就像众生也没有真正的生或死
所以,从狭义上来看,全都有生灭,肉身佛、或佛经(法),或众生(僧侣),从狭义上看都有生灭
但是,从广义实义上来看,全都不生不灭,就是「佛性」和「法性」都不生不灭

另外,从「法、报、化」三身的「法身」来看,
从狭义来说,除了佛身,「佛经」表示佛的「法身」,佛经纸本有生灭性,这法身就变成也有生灭性,所以是狭义
广义来说,「法理、法义」才是佛的「法身」,这就又可以回到前面「佛法僧」那段的探讨,回到「法性」问题
所以,最终来说,「法身」就是「法理、法义」,就是「法性」,这也是不生不灭的,因为特性原理本来就存在,没有生灭问题
这点如果无法明白,想想「水往低处流」,这样就能明白,也就是佛法其实不会消失,所以,「法身」不生不灭
另外,清净后的「第八识」,就是「佛性」,才是真正「法身」,「佛性」真常,不生不灭,所以,「法身」也不生不灭

所以,最终来说,从法身来看,有情的佛性和法性原理在道理上是相通的,因为佛能通达一切法性
但是,这不是说「法性」就是「佛」(如果你要从法理上来说,也是正确的),差别在于「有情」

由上面可知,其实,佛经所说深浅不一,说明的角度也不同,都是为了破除众生执着,然后逐渐明白法性
详细经文,可自行参阅:大般涅槃经、密严经、大般若经、楞严经、瑜伽师地论(或解深密经)、楞伽经、大集经、大宝积经、菩萨善戒经...等大乘经典——「佛性」与「法性」&「轮回」与「解脱」&「常」与「无常」
为什么要谈「法性原理」?

其实,这就像我们平常看到飞机或搭乘飞机,
但是,我们并不了解飞机的操作方式,也不明白飞机的构造和制造方法,
如果我们想要晋升为驾驶、或制造的工程师、或设计研究人员,来造福人群,
那么,我们就要学习飞机的操作方式、飞机的结构、材料特性、制造方法和飞行原理。

同样的道理,娑婆世界是个五浊恶世,众生刚强难化,想要在六道轮回中解脱成佛,那就要学习佛法。
学习佛法的过程,由浅入深,先学习消除自身烦恼和业障,然后逐渐深入更深更高的次第,学习自度度人的方法和原理。
也就是先从「遵守戒律、分辨善恶、断恶修善」开始,消除粗重的业障、烦恼习气和世俗欲望杂染,
业障逐渐清净后,然后要明白「佛法是心法,万法唯心」而进入「定、慧」修行(可参阅「大般涅槃经」:定慧等观)  
逐渐深入心法的「定、慧」修行后,由「定、慧」的思维观照而逐渐明白法性、众生性、一切性,
也就是逐渐明白一切原理(性就是原理),如此而能明白「不二」、「中道」的甚深佛法原理。

所以,为什么能「拈花微笑」?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能见性、能与佛以心印心,而会心一笑。
这有点类似「茶道」中「品茶」的禅理,其实,不仅是品茶,「拈花」也是这个道理,
只要能逐渐从心法的修行中明白法性原理,就不仅是茶和花,而是能见一切性,这就是「禅」,
而「禅」(这个禅并不是指禅定,可详阅「楞伽经」四种禅)就是指一切性,
所以,由「禅」就能契入「不二」「中道」的甚深佛理。
——为什么要谈「法性原理」?
心才是根本!『定慧(能正确超越六道的知见和观念)等观』才能超越轮回!(可详阅「大般涅槃经」)
所以,经上才说:「法亦当舍,何况非法」。「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戒、定、慧」的法性原理
凡事「二分法」而不明就里(VS不明究理),这样就不容易客观,也无法明白事情的真相。
所以,想明白佛法,也是要深入经藏,明白不同次第的修行和原理,才能逐渐通达和圆满。
(不明就里:这是成语,就是不知道内情
不明究理:虽不是成语,但是中文字很有学问,也不是说是错误,意思是说没有分析深究道理和原理)

反之,如果自己没有明白各种不同次第的法性原理,往往容易执持经中文字而误解或错解经义
又或往往执持一边、一方或一法,受一非余(只接受或受持一法而排斥或毁谤其他自己无法明白的法门、或认为是非法)
所以,「华严经」上讲:「于少行生足,魔所摄持;受一非余,魔所摄持」。
——以「法性原理」和「众生性」来看『苦行』的真假与可否
在粗浅的佛法教导中,会区分「法」和「非法」,教导众生明辨正邪,断恶修善以消除「恶性」
明白了是非善恶,逐渐戒除恶习而能投生善道或天道,不再堕入三恶道

但是,在甚深的佛法中则更宽广无垠和升华,超越了一般世俗所认为的正邪是非对错,超越了一切对立,升华而契入「佛性」
因此,一切都是法,佛法不再局限于一般的表相认知,而是深入每个当下和一切原理特性
所以,「法性」就是指一切原理特性,而不再局限在什么是佛法和什么非佛法,而是一切都在佛法的范畴
明白了一切原理特性,心量更宽广无碍,不再执着各种表相,因此能超越六道的各种执着而成佛
——由「我是歌手」看生活中的「法性」和「众生性」--前言
佛后来才说自己未曾说过一法,这就是要佛弟子和众生摆脱「文字相」的束缚,才能真正以「心」证道,才能增上修行次第
就像,我们要从这级阶梯往上爬,那么脚也要离开这层阶梯,不然怎么爬上去呢?就是该舍则舍!

所以,如果能站在这个原则之上,那么就容易跳脱表法、表相、文字相上的执持、执迷与诤论
如果能由「佛心」、「佛性」为准,不仅能破除迷障和执障,也能以「佛心」依「众生心」而生万法。
也就是「佛法是心法,万法唯心」,所以,「佛心」和「佛性」才是根本。

那么,「佛心」和「佛性」如何显露呢?
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就是先断恶修善,然后自净其意,就是透过心法的定慧观行,转凡心为佛心,这就是佛的教导,这就是佛教。
——「转念」与「定、慧修持」的法性原理
许多修行上的初学者,或心量狭隘的修行者,总是喜欢询问或寻求最简单容易的法门
其实,烦恼无尽,法门当然就无量,烦恼不同,对治的法门就不同,烦恼有深浅,法门当然也有深浅
所以,哪来一个最简单容易又能对治一切众生一切烦恼和不同深浅的究竟法门呢?
就算有这种法门,或一般人以为就是「念佛法门」,但是,其实,就算是法门的表相表法相同,
但是实修过程中,随着修行者次第深浅的不同,其中法门的心法和深浅次第也是不同的
必定会随着修行者的根器因缘和次第,而存在不同的根本心法,或甚至表法的
所以,同样是「念佛」,有「持名」,或「忆念」,或「观相」,或「观想」,或「实相」等种种不同方法和心法
又例如:不同佛菩萨虽有各自本愿和法门,但是,对于不同众生和烦恼以及一切法和法性原理都是能通达的,所以能普渡众生
因此,如果真正想成佛,那么必定要明白一切众生性和烦恼,就要明白一切法和法性,
那么就要发起「法门无量誓愿学」,不应该再有所排斥
——四弘誓愿」的法性原理内涵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主题

4928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2606

[精进勋章]

35#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2 15:18: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12 15:19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11

学习云何为菩萨不退住? 如何[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 华严经中的这段佛经

「佛子!云何为菩萨不退住
此菩萨闻十种法,坚固不退

何者为十?所谓:
闻有佛、无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转;
闻有法、无法,于佛法中,心不退转;
闻有菩萨、无菩萨,于佛法中,心不退转;
闻有菩萨行、无菩萨行,于佛法中,心不退转;
闻有菩萨修行出离、修行不出离,于佛法中,心不退转;
闻过去有佛、过去无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转;
闻未来有佛、未来无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转;
闻现在有佛、现在无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转;
闻佛智有尽、佛智无尽,于佛法中,心不退转;
闻三世一相、三世非一相,于佛法中,心不退转。

是为十。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种广大法。何者为十?
所谓:

说一即多、
说多即一、
文随于义、
义随于文、
非有即有、
有即非有、
无相即相、
相即无相、
无性即性、
性即无性。


何以故?欲令增进,于一切法善能出离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
这段佛经主要是讲:

一、如何能获得菩萨不退住,即在十种情境下能够于佛法中心不退转,分别为:
闻有佛、无佛时;闻有法、无法闻有菩萨、无菩萨闻有菩萨行、无菩萨行闻有菩萨修行出离、修行不出离闻过去有佛、过去无佛闻未来有佛、未来无佛闻现在有佛、现在无佛闻佛智有尽、佛智无尽闻三世一相、三世非一相

二、如何能令增进,于一切法善能出离,对所闻法,自己开解,不由他教,分别为:
说一即多、说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于文、非有即有、有即非有、无相即相、相即无相、无性即性、性即无性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其重点在于如何才能够做到不退转
由此,学习思维清净光明专辑中相关内容:

1.为什么修行会退转、懈怠、产生退心?
如是因,如是果
如果是追求世俗利益,这样的发心往往得到利益后,就懈怠了
一个人会求福(求治病求财求子女求婚姻...),代表今生的福报本来就不够
如果丰衣足食还会念佛诵经求佛菩萨吗?
所以求福的人往往满愿后就懈怠了,又因为今生福报本来就不多
所以福报很快就享尽,苦报马上就现前,
又因为对佛法不透彻,当然就没有智慧明白人生问题
——[辨正解析]为什么学佛多年却没有改善生活,智慧也没有增长,对人生也不透彻?
经常有一些佛弟子学佛一阵子就开始退心了,又或者读经没感觉了
(末学自己身边有这些案例, 刚好看到论坛也有人发问)

其实, 这和发心发愿有关系, 在许多佛经都有说到深心和大愿心

一般人一开始学佛都是为了改善家庭和自己的经济和情感或疾病问题
等到问题改善解决了, 就会失去学佛的重心
这是因为发心不够大,多以己利为目标, 或者只读少数佛经, 所以容易停滞
——[解答]为什么学佛或读经会失去感觉?
1.首先以众生自己内在来说
这是自己累世业障太重,第八识累积的无明种子深厚
没有智慧显露清净自性,而让懈怠懒散的习气现行,黑暗郁结的思维情绪浮现


这种情况如果自己不能察觉,又或者虽然知道却又放纵习气,
这样会逐渐累积恶因缘形成恶业果报,就看恶业现前吃苦的时候能不能醒悟了
这种众生通常就是意志力薄弱的众生,可能多从恶道来,例如畜生道,所以意志力薄弱
这要特别小心,因为愚痴久了会更愚痴,所以不要让自己随便被打败
一直自怨自艾是没用的,一定要自己振作起来

通常,这要有善知识在旁要求警惕才能改善,如果能有师父严厉教导才不会浪费人生

除了上面自己的习气显现的原因

2.另外,由楞严经我们知道娑婆世界中有各种灾变,经文如下
是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复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作种种形出现世时。能生众生种种灾异。

遇到这些灾变,天气异常的时候,例如特别闷热,或者磁场怪异
这时候就会令人疲倦提不起精神丧失精神意志力
所以这是其中的一种外在影响


3.另外一种外在影响,就是非人干扰,关于非人干扰的经文相当多
这也会影响人的身心状态,造成懈怠懒散不愿意精进修行
——[略说]为什么念佛诵经没动力很懒散,该怎么办?
其实大多数的初学者对因果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才容易怀疑或退心——[解析]为什么初学者学佛遇到人生困难,所求没有马上满愿?

2.退转的影响
修行的过程难免遇到生活上苦难或佛法上的考验
对于一些考验和教导, 如果不能以法忍心通过考核
而反却生起厌烦心懈怠心悲苦心叛逆心或恶心
相由心生,由这些负面心态就会牵动累世恶业因缘而卷起累世因果
那就可能使自己因此而堕入苦报现前的状态——[心法解析]修行不退转的关键:安忍心

3.如何能不退转?
大菩萨以成佛和普渡众生为目的,
大菩萨发四宏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所以,不会退心,不会失去学佛的真正重心, 这就是大菩萨和一般人初发心以及发愿的不同

所以大菩萨会
随时注意自己的贪瞋痴, 因此能够随时与佛经相应, 有所体会
随时关怀众生, 依照众生根器, 给予方便救度, 所以随时对于法门有更深的体会
随时提高自己对修学佛经的广度和深度, 深入经藏, 融会贯通, 实际运用在自度度人上面
随时以成就佛道为第一目标, 所以孜孜不倦

因此, 佛弟子学佛的过程中, 要不断检视自己的发心, 不断的修正, 迈向深心和大愿心
例如可以普贤十大愿为根本愿, 这也是诸佛成佛的共愿, 请参普贤行愿品
最重要是落实——[解答]为什么学佛或读经会失去感觉?
要提起精神好好努力,做个有志气的人
把种种修行方法都落实,这样就不会被外在所干扰
尤其要逐渐修持三昧定力,这样就能安住三昧中,不会受到干扰

此外,要清楚的认识到轮回的可怕,所以自己要有坚决的决心脱离轮回才行
所以发愿应该要发大愿,就是决心成佛,不要只求世俗果报
如果能发起大愿,才能真正逐渐解脱轮回而成佛
——[略说]为什么念佛诵经没动力很懒散,该怎么办?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宁愿吃苦,宁愿受恶报,也不愿再做恶业
先有这样的决心,就算吃苦或受之前的恶报也无怨无悔,这样才正确
用这样的心态过真实的人生,然后清净心念佛诵经——[解析]为什么初学者学佛遇到人生困难,所求没有马上满愿?

您可以选择信任和安忍来度过难关
但也可能选择怀疑和放纵而堕入困境

不过,从好的方面来看,顺逆都是好因缘,都能让人成长
只是有些人要花更多时间,且经历更多苦难罢了
这关键就在于您自己什么时候能反省和忏悔

所以,为什么要定课?
因为每日定课所训练的定力,可以帮助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保持安忍
以避免引发负面观念和习气而卷起更多负面后果
这样就帮助您顺利通过考验,顺利降伏自己累世的负面习气
通过这样的考核,修行才能往下面一个阶段——[心法解析]修行不退转的关键:安忍心

如果能趁早修行且真正消业(消除粗重甚至细微的负面习气),这样年老比较不容易退转
不然,年老后退转的很多,面临死亡那刻退转的更多,因为这时候更难突破累世黑业
所以,修行应该趁早,更应该兢兢业业,不要懈怠
虽然可以依靠佛力,念佛求生净土,但是,自己如果不努力,心力不足,恶业黑业过多过大,也是难与佛相应而往生净土的
虽然念佛往生是最容易的方便法门,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点本钱,又造一堆恶业拖累,想往生也难

所以,没有任何事情是可以不付出而白吃的,想解脱还是要趁早努力才好
尤其,如果真有菩萨心,真想普渡众生,那更是要好好努力, 不要空口白话或假借佛法和修行而欺世盗名,这罪业可不小
——趁早修行,才能避免「业障现前」而退转&如何突破业障?

相关学习
如何学佛[不退转]?

[诸经辑要]若真佛弟子,请依教奉行,必能超越困难,成就修行而不退转

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让您不退转的经,也是最简单的经,一切佛护念您的经~ 佛说阿弥陀经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主题

4928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2606

[精进勋章]

3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3 11:26:10 | 只看该作者
修行随笔 2023.10.12

学习虽能容受一切诸物,而离有无 ~ 华严经中的这段佛经

譬如虚空,虽能容受一切诸物,而离有无,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

虽普入一切世间,而离世间想;

虽勤度一切众生,而离众生想;

虽深知一切法,而离诸法想;

虽乐见一切佛,而离诸佛想;

虽善入种种三昧,而知一切法自性皆如,无所染著;

虽以无边辩才演无尽法句,而心恒住离文字法;

虽乐观察无言说法,而恒示现清净音声;

虽住一切离言法际,而恒示现种种色相;

虽教化众生,而知一切法毕竟性空;

虽勤修大悲度脱众生,而知众生界无尽无散;

虽了达法界常住不变,而以三轮调伏众生恒不休息;

虽常安住如来所住,而智慧清净,心无怖畏,分别演说种种诸法,转于法轮常不休息。

====================================================================
这段佛经内容,末学认真学习后,以自己的次第思维,其重点就是“不二”
之前也曾经学习过相关内容,但自己实际上始终都未能真正领悟明白其要义、深义
不论修行做各种功课,还是实修实证,末学对[不二]法门,总是明白又不明白
认真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相关内容,恳请佛菩萨慈悲加持护念自己能够按照次第领悟

一、什么是「不二」?
[真正的不二]是指~
虽能分辨美丑和苦乐的表相,却不会堕入美丑和苦乐的执着,能知实相,不堕入虚幻
也就是不会堕入苦受中而觉得很痛苦,也不会陷入享乐的欲望中而沉迷于幻境

所以这样的觉者当然不会堕入酒色财气中,也不会堕入人生的苦难感受中
所以菩萨能入六道普渡众生而不觉苦

所以贪着酒色财气的人绝不可能是实证不二的人
举个简单容易明白的例子
就像狗会吃屎,人不会,所以狗是狗,人是人
同样的道理,所以佛菩萨是佛菩萨,众生是众生,因为众生贪着欲望
[不二]的道理就是~明白一切法与非法,了解众生的根器次第,也知道引导众生解脱的方法,但是心无挂碍, 也就是佛菩萨能分辨是非善恶正邪,知道众生堕落的习气,也知道引导众生断除习气的方法,又能心无挂碍
佛菩萨能以正确的善法引导众生,避免众生堕入恶习气中
而且对于所谓的坏人又能不厌恶不舍弃,一样平等度化众生
而不是
不分辨是非善恶和正邪,或不懂修行的次第和方便
所以学佛是需要具备[善择观]的,
要懂得明辨正邪,知道修行的次第方法
要知道[[断除第八识的贪瞋痴恶习种子,恢复光明圆满的佛性]]才能成佛
佛法的智慧是真正能引导众生解脱轮回,
有智慧有方便, 明辨是非正邪,却不取正邪, 这才是[不二]
——[不二]的探讨
实相义讲的[不二]

就是虽明辨善恶,且能知实义与方便
但是不执取[善][恶]两边,不着于[空][有]两边
就是明白一切只是过程,
所以懂修行的次第方法和原理,但是不执着在每个修行次第的阶梯上

举例来说
实修不二的人,
除了上述讲的自己不堕入恶念恶习,不堕入贪瞋痴
还要对于有恶念和恶习的人(也就是俗称做坏事的人)不会感到生气,这样叫做不执恶
同样的,对于外道或魔,
也不会感到任何不平或排斥或害怕
所以,如果还会因为世间的是非善恶或正邪,
而生气或执着或反感或恐惧,或路见不平而义愤填膺,
这样就是执着于过程的表相
所以,真正实修不二的人,了解一切只是过程的现象,
并不会因此而陷入情绪当中,而能正确的引导众生

因此,如果您已经开始深入心法实修
当我们在引导众生或家人学佛的过程
我们除了要能明辨是非善恶和正邪,
明白修行正确的次第方法和原理
更要让自己不堕入这些过程的分别和表相之中
这样才是[不二],
才是明白[是非][善恶][正邪],而不取[是非][善恶][正邪]
——光明心法进阶次第&不二
如何在苦难和善境界之间实修不退,这才是实修者应该实修的真正工夫
这就是不二,不苦于苦,不乐于乐,不因苦而苦,不因乐而乐
——[解析]感恩娑婆世界,实修不二法,当下即净土

二、不二的练习方法
[不二]的练习方法就是来自于日常生活,

这就是[圆觉经]上[禅那]的修行法,就是[觉照不二],
所以[禅宗]的修行很简单,就在生活点滴中,
[六祖坛经]中的[三十六对法]就是在破除对立
——[不二]的探讨
不论[念佛][拜佛][持咒]或[诵经],或者面对世俗任何现象
只要以光明心法发起真实恢复佛性本体的心愿
祈愿诸佛法身光明引导我们自己的自性光明,而显露佛性
这样就能逐渐光明自在的面对一切世俗,而不着四相
所以平常要多练习光明心法~佛性光明观照
就能破除表相,恢复自性光明圆满,清净自在——保持不二的心,恢复正觉,虽明辨正邪,但是不取正邪

三、如何才是做到[不二]呢?

1.要能够【明辨是非,断恶修善】,但更重要的是【让心量超越善恶,放下对立和执着,这样才能真正解脱轮回而成佛

2.如果堕入到善恶、对错、是非之分当中,就会【只要有争执和怨念,僵持不下,就容易因为这种执念而日后命终堕入恶道

3.为什么要超越善恶、对错、是非之分呢?因为:

所谓的善恶和对错或是非,还是会因为不同众生或立场不同,或不同修行次第,而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标准因此也不同
所以,各种自以为的善,可能并非真正的真善,是非对错也容易因为立场和方向不同而变样
例如:狗有狗的认知,鬼有鬼的认知,人有人的善恶认知(不同人的标准也不同),天人则有天人的标准

之所以僵持自己所认为的善恶或对错,其实只是自己以为的而已,众生会随自己的认知,因次第不同而堕入或投生到相对应的轮回中
只有不断提升高度和广度,提升至佛的观念次第,这样才能真正解脱轮回
因此,如果无法接纳各种不同的认知而更深入思维进而提升智慧,那就不可能明白众生性,也不可能提升次第而解脱成佛

佛法上真正甚深次第的真善,那是必须超越凡俗的是非对错和认知的,如果执持任何一边而起任何执念,这必定无法脱离轮回的
任何不同次第的执持善恶,都会随不同次第的善恶,而分别堕入六道中的恶道,或飞生六道中的善道,都无法真正解脱
只有真正不着两边的「不二」和「中道」才能真正的自在解脱轮回,这才是真正的清净自在】——执持各自是非对错的轮回VS真正不二中道智慧的解脱

4.这样才是做到[不二]

虽然对于众生性和法性以及诸法万相都能明白,但却不堕入执念之中,能清净自在,光明自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和解脱
也就是能明白一切六道众生的脾气习性和因果报应原理以及一切相的法性原理,而不堕入任何一种习性和执着之中,这才能真正自在解脱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主题

4928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2606

[精进勋章]

3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4 17:01:05 | 只看该作者
修行随笔 2023.10.13

学习 食肉者堕阿鼻地狱,食肉者非如来弟子,即是外道眷属也 ~ 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  中的这段佛经

佛告迦叶:「一切众生若修善根:一者,不害众生;二者,不行放逸;三者,不饮酒;四者,不食肉;五者,常付大慈。如是之人不断善根。」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受佛教者,不听饮酒。」佛告迦叶:「善哉,善哉,汝解我意!一切众生不饮酒者,是我真子,则非凡夫。善男子!饮酒者,或君不识臣,或臣不识君,或父不识子,或子不识父,或兄不识弟,或弟不识兄,或姊不识妹,或妹不识姊,或夫不识妻,或妻不识夫,或师不识弟子,或弟子不识师,或不识内外眷属。善男子!现前颠倒,何况未来。善男子!一切众生不食酒肉者,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世尊告诸大众言:「善男子!汝好谛听、谛听!舍婆提国有吉盘陀女,为人沽酒,钗梳落在井中,八万罗汉围绕井住,汲水饮之,即便昏醉,不识如来。尔时如来为诸罗汉演说法要,是诸罗汉既闻法已,酒便得醒,来至佛所白佛言:『世尊我今修道得四道果,何故今日不识?』如来、佛告诸善男子:「舍婆提国有吉盘陀女,为人沽酒,钗梳落在井中,汝今饮水以便昏醉,我今为汝除却颠倒。吾今见汝生恐惧心。吉盘陀女为人受苦,堕锯床地狱,锯此女身作其百段,吹令微尘,还复聚合,受形讫竟。身长三尺,颜色青黑,头上无毛,两耳闭塞。复无两目,亦无鼻孔,下唇蹇哆,手无十指,脚无两足。皆由沽酒,岂况饮之。虽先饮酒,又乃发露,心生重悔,如怀惭愧,又莫更饮。譬如有人身遇重病,乃值良师斋药涂之,因药得差。忏悔之人亦复如是,心生重悔,又莫更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世尊告诸大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受五戒者、若受二百五十戒者、若受威仪具足戒者、若受戒者,不听饮酒,饮酒者犯波罗提木叉罪。比丘、比丘尼若犯此者,即入地狱;若凡夫人,犯突吉罗罪,八万劫中入于地狱。」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酒亦无命,如来何故诫酒为苦?」佛告迦叶:「舍婆提国有鸯崛魔罗,饮酒醉乱,淫匿其母,杀戮其父。其母复与外人共通,持刀害之,是故今日诫酒为苦。」

尔时世尊告迦叶菩萨言:「佛子!我诫诸白衣及出家等,受我戒者,不听酌酒与人,不听到酒家,不听强劝人酒,不听其人麹酿,声闻弟子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制心,声闻制形。善男子!不听酌酒与比丘,若与者五百世无臂;共比丘麹酿,五百世耳聋,耳听隔绝,常不闻勿声语;比丘酒家者,五百世为哑,口不能语;强劝比丘酒者,堕截膝地狱,纵广八万由旬,纵广正等,其中力士其数五百,造其刀剑,截其两膝,强劝比丘酒者亦复如是。」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者得何等罪?」佛告迦叶:「善哉,善哉!一切众生不食肉者,是吾遗腹之子,则非凡夫。善男子!一切众生若受大乘大般涅槃。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住一劫不听食肉。」

「世尊!食肉者堕何处地狱?」佛告迦叶:「食肉者堕阿鼻地狱,纵广正等八万出旬,四方有门,一一门外各有猛火,东西南北交通彻地,周匝铁墙、铁网弥覆。其地赤铁,上火彻下,下火彻上,铁枷、铁钮、铁衔、铁䤤,持火烧之,驱食肉之人入此地狱受其大苦,心生重悔而怀惭愧,又莫更食。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为清;如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佛告迦叶:「一切众生食肉者断大慈种,不食肉者有大功德,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煮肉、炙肉、斩肉杀生之人分别几处?」佛告迦叶:「煮肉者堕镬汤地狱,纵广五百由旬,其中有水,其下有火,持火烧之,溃溃乃沸,驱煮肉之人入此地狱受其大苦;炙肉之人堕炙床地狱,纵广八万出旬,其上铁床,其下有火,持火烧之,驱炙肉之人卧之在上,肉干燋烂,受其大苦;斩肉之人堕到碓地狱,其中力士其数五百,斩令万段,吹令微尘,还复受其大苦。」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者非如来弟子,即是外道眷属也」。佛告迦叶:「食肉者不觉、不知、不闻、不见当食肉,或君食臣肉,或臣食君肉,或子食父肉,或父食子肉,或弟食兄肉,或兄食弟肉,或妹食姊肉,或姊食妹肉,或妻食夫肉,或夫食妻肉。」佛告迦叶:「食肉之人即食父母眷属肉。」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者堕何处地狱?」佛告迦叶:「食肉者堕粪秽地狱,纵广正等八万由旬,其中有粪乃深万丈,驱食肉之人入此地狱受其大苦,五百万世无有出期。善男子!食肉者犹如群狗争骨,各各贪多,食肉之人亦复如是。善男子!斩肉者即斩其父,割肉者即割父肉、割害其母。譬如父死必作牛羊,持刀害之即是其父。一切众生心则颠倒,食肉者即食父肉,啮骨者即啮父骨,若饮肉汁者即饮父血。善男子!一切众生若有惭愧不应食肉,虽先食肉又能发露心生重悔,亦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我解说,破斋者堕何处地狱?」佛告迦叶:「破斋者堕饿鬼地狱。其中饿鬼身长五百由旬,其咽如针,头如太山,手如龙爪,朝食三千,暮食八百,一呼三万驱。破斋之人入此地狱受其大苦。复离此地狱绕其太山,犹如绯色驱,破斋之人将背倚之,肉干燋烂受其大苦。复离此苦转形更受。善男子!若食斋讫者,或裹斋食者与父母、兄弟、君臣、师长、朋友知识,未来世中堕铁轮地狱,左腋入、右胁出,融铜灌口,若受斋食者亦复如是。」佛言:「食鸡肉者,当堕地狱。三人共偿,倍半相迎,同入地狱。」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实如圣教、实如圣教!」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我解说,不饮酒、不食肉者得几所福?」佛告迦叶:「假使有人象、马、牛、羊、琉璃、珍宝、璎珞、国城、妻子持用布施,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复置是事,假使有人百千两金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持用布施,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复置是事,假使有能铸金为人数百持用布施,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复置是事,假使有人造作幡华宝盖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复置是事,假使有人造大浮图宝塔,檐檐相次如稻麻竹(竹韦)上至梵天,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善男子!不食肉者,现世菩萨则非凡夫。善男子!不食肉者常无肉想。」


====================================================================
这段佛经内容主要讲了佛陀关于饮酒食肉的教导
关于食肉,清净光明专辑中有很多相关的教导,也曾学习过很多遍
所以这里,想重点针对饮酒来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在当今的社会中,饮酒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世俗习惯
以末学为例吧,之前常会外出吃饭(现在已经非常非常少了)
不论是工作上的应酬,还是亲属间的聚餐,或是朋友们的聚会,没有不喝酒的
那时,包括末学自己在内也会喝酒,而且从来不认为喝酒是不对的,是不能的
后来,进入到清净光明净土中,学习佛经,学习善知识的正贴,听从老师的教导,渐渐才树立起了正知见
才知道,日常中不光食肉不可以,饮酒也是不行的
但这个知见,树立的并不坚固,为什么呢?

当时,末学通过善知识的教导知道是不能食肉的,这是因为:
简单说,以[贪][嗔][痴]三毒来说,
吃肉就是自己对肉食还有[贪恋],
另外因为[愚痴]所以不能明辨正邪,对一些说可以吃肉的邪说产生迷惑
所以吃肉的佛弟子自己已经犯了上述三毒中的两种
三毒是堕入三恶道的根源,三毒不除,终究堕入恶道

若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来说
就是没有[慈][悲]众生,所以才会吃众生肉
另外也是没有真正发起[舍离心],才会吃众生肉
所以,没有了四无量心,您还算是发心的佛子吗?

若以[四弘愿]来说
那就是没有真正发起[断除烦恼]的宏愿,不然怎会还留下吃肉的障碍和烦恼呢
那也是没有真正发起[渡尽一切众生]的宏愿,才会吃众生肉,和众生结怨
也是没有真正发起[成就佛道]的大愿,才会贪恋肉食
没有了四弘愿,您还算是大乘佛子吗?

再者,以[戒][定][慧]来看
杀生吃肉就是没有守[戒],所以嘴巴上讲修行,其实是盗用佛法行苟且之事
从定来看,断除不了心中对肉食的渴望,那就是没有[定力]
从慧来看,因为破戒杀生吃肉,放纵自己而没有定力,且和众生结下累世恶缘,那就是没有[智慧]
没有了戒定慧,那算是哪门子修行呢?

如果再从[三十七道品],或者[四正勤]或[八正道]来看
杀生吃肉都一样是不符合修行的表现
这是连基础修行都没做好了
最后由心法原理来看
1.如果您还贪恋肉食,那就是不能断欲,不能断欲就是不能断苦,不能断苦就是[定力]不足
2.如果您还执意认为可以吃肉,那就是知见不正确,对六道轮回真相不明白,那就是没有[智慧]
如果您还有善根想要脱离轮回,那就要先守[戒],然后修[定],且改正[观念]和[知见](这就是由[闻慧]来[修慧])
如果您不是如此,而执意要吃肉
那您自己和众生共同心念的力量,就会形成共业,让您无法脱离轮回
所以,由心法原理来看,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吃肉的因果,可以轻松的推翻邪见
所以,说可以吃肉的那些人,根本不懂心法原理,又或者已经着魔了,所以说可以吃肉
——[辨析]佛弟子或想修行解脱轮回的人可不可以杀生吃肉

但就像佛经中迦叶菩萨问佛陀的问题:「世尊!酒也没有命,如来为什么要诫酒为苦呢?
所以,自己并不认为饮酒是必须要禁止的,所以那时的自己,能够持素,却对戒酒并不会特别坚持
回想起来,是因自己业障深重,所以那时还会有很多的饭局、应酬要末学去参加
而在自己知见并不坚固的状态下,就无法坚定的遵守这条不能饮酒的戒律

再进一步分析知见不坚固的原因,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是因为自己没有深入领悟明白这其中的法义原理,仅仅还是停留在文字的解说上
之后,末学读到清净光明专辑中的一篇修行感应分享【持戒感应】谈生意 VS 持酒戒,对末学影响很大
末学在之后很多次类似的饭局或应酬中,总会想起这个分享,帮助末学不断的坚固知见,持守戒律
深深的感恩佛菩萨!感恩善知识!感恩老师!感恩护法圣众!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由此,学习思维善知识的相关教导:
其实喝酒是习气,习气本来就是会造成轮回
所以究竟来说(从智慧层面来说)喝酒一定要断除的,
所以除了戒经说不能喝酒,楞严经也说要断除喝酒

再者,喝酒影响禅定,喝酒还会破坏大脑细胞,
所以从禅定上来说,喝酒也是绝对不好的

最后才是由戒律上来考量
也就是您说的喝酒会造成种种造恶业的问题
这直接看佛经就好啰,所以就不多说了
——[问题解析]喝酒的问题 ~ 以戒定慧来看
一般凡夫吃肉喝酒邪淫不守戒律肯定会堕入三恶道——吃肉喝酒是空?请看看什么是无相定?定?慧?定慧等观?该怎么修? ~大般涅槃经
真正有工夫的实证者,又哪里还会有吃肉喝酒的凡夫欲望呢?既然已经超越,又怎会受不了而要喝酒吃肉?
所以,如果自己都受不了诱惑与欲望,又如何抗拒冤亲债主的报复?又如何在死时能脱离六道轮回业力的牵引?
——喝酒吃肉的修行人是否真正「不着相」、「不执着」?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主题

4928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2606

[精进勋章]

38#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5 12:38:49 | 只看该作者
修行随笔 2023.10.14

学习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善方便]? ~ 菩萨善戒经中的这段佛经

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善方便]

[善方便]者有十二种。[内六种][外六种]。

[内六种]者。
1.菩萨常于一切众生起[大悲心]。
2.真实了知一切[诸行]。(附注:能明白[诸行无常],能明白[诸行是因缘所生法])
3.常乐系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附注:随时以欢喜心,念念皆愿成就无上菩提)
4.乐为众生转于生死。
(附注:欢喜入六道普渡众生,对于生死不起烦恼,
因为是[内方便],属于菩萨心念内观思维,所以应该属于此义,
一般来说,大乘佛经都是这么说的)
(附注:另解,随时欢喜为众生解说佛法,转生死轮回为菩提,如果是这样解,就应该属于[外方便])

5.真知烦恼不坏烦恼。(附注:真正明白不二真实义,不断烦恼不起烦恼)
6.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勤修精进。
是名[内方便]
(附注:
【诸行】
(术语)行者迁流之义,谓生自因缘,迁流三世之有为法也。其法数多,故曰诸行。
中论观行品曰:「诸行名五蕴。」
法华玄义十曰:「诸行是因缘生法。」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外六种]者。(附注:对众生的方便)
1.能令少施得无量福。
2.有功德者能令增长。
3.坏佛法者能令生信。
4.已有信者能令增长。
5.未淳熟者能令淳熟。
6.已淳熟者能令解脱。

是名[外方便]
(附注:要做到这六点,必须对于佛法有甚深的了解,对于众生的根性也能明白,并且知道适应众生根性次第的修行方法.
想要明白众生根性,这要发大愿心,愿成就一切众生,愿学一切法,并俱足慈悲心与平等心,才能启发妙观察智,并且由平等性中明白众生性)


云何[少施得无量福]。
若有众生于菩萨所闻说法已。以一把食施于饿狗。施物既少福田又薄。以能回向菩提道故。所得福报不可称量。

(附注:菩萨能劝化求福者转为求真解脱菩提,真解脱者福不可量)

[有德增长者]。
若有众生先受八斋。菩萨复为分别解说。教令回向无上菩提。

(附注:理由同上,因为八斋戒者多求天上福田)

若有众生深着邪见。一月不食昼断夜食。菩萨即为讲宣正法破其邪心。教令受持八戒斋法。菩萨为破苦不善斋。教令受持善法斋戒。
(附注:破除外道邪法改授正法斋戒)

若有众生欲求解脱不知方便。菩萨为说中道实义离于二边。
(附注:如维摩诘经所说,菩萨欲示大道不示小径,故说大乘实义)

若有众生欲得天身投渊赴火。菩萨为破如是现苦。为说持戒现世受乐后受天身。
(附注:如楞严经所说,破除拜火外道,而以生天为方便,劝修六度之持戒)

若有众生为寂静故。读诵解说四毗陀典
(附注:指婆罗门外道典籍)菩萨即以十二部经。教令分别思惟其义。
(附注:如果有众生喜好寂静(禅定)而学习外道典籍,菩萨改教导众生正法~大乘十二部经)

复次菩萨以世所有上妙香华供养三宝。亦教众生复令供养。自向十方无量诸佛发愿供养。亦教众生向十方佛发愿供养。

复次菩萨常修念佛乃至念天。亦教众生令修六念。
(附注:详见本文最后)

复次菩萨身口善业。若多若少悉施众生。亦以是法教化众生。
(附注:不论多少,菩萨行善所累积的所有福报都布施给众生,也这样教导众生行菩萨道)

复次菩萨常作是愿。一切众生所有苦事。悉集我身莫令他受。亦以此法转教众生。

(附注:菩萨常发愿~一切众生的所有苦难都由菩萨自己承受,也这样教导众生行菩萨道)

复次菩萨若有过去现在世罪。悉向十方诸佛忏悔。亦以此法教众生行。

复次菩萨自能修集[四无量心]。亦教众生行[四无量]。
有功德者能令增长。坏佛法人能令生信。已生信者能令增长。未淳熟者能令淳熟。已淳熟者令得解脱。


============================================================
通过这段佛经内容,末学学习到菩萨摩诃萨有12种[善方便]
其中,有6种[内方便]属于菩萨心念内观思维,6种[外方便]属于对众生的方便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菩萨摩诃萨应做到自利利他,6种[内方便]是自利,6种[外方便]是利他

结合到自身来讲
一方面应按照佛菩萨、善知识、老师的教导学习佛法,认真修行
一方面应发起大愿心,俱足慈悲心与平等心,利益帮助救度众生

末学记得善知识有一篇帖子,叫做 让自己变成菩萨,和诸佛菩萨站在同一边,成为救度众生的人,而不是祈求救度的人
里面讲到了凡夫与菩萨行者对于众生不同的态度:
凡夫——都是希望先改变自己的困境,然后才考虑去想到众生
菩萨行者——"先发大愿,先构思行菩萨道普渡众生的蓝图,先学习付出"
让自己变成菩萨,和诸佛菩萨站在同一边,成为救度众生的人,而不是祈求救度的人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佛?
就是透过发起[无上菩提心]普渡众生而成佛
重点是~
在普渡众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圆满,
而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先改正自己的缺失而逐渐圆满了自己,自己就成佛了
所以是因为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让自己成佛了——如何劝导众生?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

由此,不禁深深的赞同佛菩萨的智慧,善知识的智慧
由自利而能利他,由利他而能自利
应当怎样去做呢?善知识教导
佛陀在[法华经安乐行品]上讲的很清楚
1.初学法华经的菩萨行者应该先远离一切恶人恶缘恶事恶环境
因为自己的心还没准备好,遇到这些恶,就会迷失堕落
2.再者,应该杜绝评论一切佛法和同修的过失,若有难问,以大乘法答
因为自己尚未圆满,所以不要妄说评断佛法和同修
3.然后对于自己尚未能救度的人,应该先发起大心,希望以后自己能救度
因为自己能力还不足,所以不要纠缠结恶,应该先发大心以后救度
4.如果按照1-3这样来修持,以后德行圆满,就能回到1-3的情况,都能解救众生——如何劝导众生?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
1.不要怪罪众生,菩萨行者应该反省自己的不足,
为什么自己没有方便善巧和智慧威德力能劝化众生?

2.对于众生的愚痴应该不起烦恼,保持不二才能看清楚状况

3.能真正做到慈悲引导让众生不起恶念,这才是真慈悲——真菩萨行者,不要怪罪众生
修持[菩萨道]是很奥妙的,
菩萨道的修持是靠发起大乘心,所以任何地方都能行菩萨道,
就看您自己能不能有智慧利用当下的种种缘分(不管好坏),转念而发起大乘心
如果心态正确的,您就会知道正确的方法,自己就会知道该做些什么
心态正确了,佛菩萨就会暗中加持您,增上您的修行,也会改变您的环境和家人
您就能够逐渐体会到佛菩萨的用心,和心法实修的重要
这样您会更了解[[感恩心]],更了解心法
也更感恩佛菩萨和一切众生——[心法实修-转念]菩萨行者,不论遇到逆缘或顺缘都是好缘,心念一转,就能发起[感恩心]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主题

4928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2606

[精进勋章]

39#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6 14:16:09 | 只看该作者
修行随笔 2023.10.15

学习云何[身心寂静]? ~ 大般涅槃经 中的这段佛经

云何[寂静]
寂静有二。一者[心静]。二者[身静]。
[身寂静]者终不造作[身]三种恶。(附注:不造贪嗔痴三种行为)
[心寂静]者亦不造作[意]三种恶。(附注:不造贪嗔痴三种意念)
是则名为[身心寂静]。(附注:达成以上两种叫做身心寂静)

[身寂静]者不亲近四众。不预四众所有事业。(附注:不造凡夫俗事)
[心寂静]者终不修习[贪欲][恚][痴]。(附注:心无贪嗔痴三种意念习气)
是则名为[身心寂静]。

1.或有比丘[身虽寂静][心不寂静]。2.有[心寂静][身不寂静]。3.有[身心寂静]。4.又有[身心俱不寂静]。(附注:四种情况,解说如下)

1.[身寂静][心不寂静]者。
或有(附注:例如有)比丘坐禅静处远离四众。心常积集贪欲嗔痴。是名[身寂静][心不寂静]。(附注:[或]是[例如],[像]的意思)

2.[心寂静][身不寂静]者。
或有比丘亲近四众国王大臣。断贪恚痴。是名[心寂静][身不寂静]。

3.
[身心寂静]者。谓佛菩萨。

4.
[身心不寂静]者。谓诸凡夫。
何以故。
凡夫之人身心虽静。不能深观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以是义故。凡夫之人不能寂静身口意业。

[一阐提](附注:断善根者)辈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如是之人亦[不得名身心寂静]。

============================================================
这段佛经主要解说了:

一、什么是【寂静】,即什么是【身心寂静】
就是:既不造贪嗔痴三种行为,也不造贪嗔痴三种意念
具体表现为:不造凡夫俗事,心无贪嗔痴三种意念习气

二、【寂静】的四种情况
1.[身虽寂静]而[心不寂静]。2.或者有[心寂静]而[身不寂静]。3.或者有[身心寂静]。4.又或者有[身心俱不寂静]

三、为什么[身心不寂静]者称之为诸凡夫
因为凡夫之人身心虽静,但却不能深观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因为这样的缘故,凡夫之人不能寂静身口意三业。

四、什么样的人[不得名身心寂静]
[一阐提]辈犯[四重禁]作[五逆罪]者,[不得名身心寂静]

通过学习,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想要达到【身心寂静】,就要在破除贪嗔痴上下功夫
以世俗观念来说,
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却起不正当的贪念,这就是[贪]
[嗔]当然就是生气,而[痴]就是痴心妄想,就是执着或愚笨
如果以解脱轮回的佛法来说,对于六根所贪着的六尘杂染,这全都是[贪]
例如,眼所见,耳所听,鼻所闻,舌所尝,身所触,意所想,若堕入其欲望中,就是[贪]
而或又因此而生气,那就是[嗔],
如果因此而堕入其中引起错误的行为和知见,那就是[痴]——[六根清净][净觉随顺][第一义]怎么修呢?如何检讨自己的[贪嗔痴][财色名食睡]?

而想要断破除贪嗔痴,就要从修行戒定慧入手
由此,学习清净光明专辑种的相关内容
[戒][定][慧]刚好就是用来破除[贪][嗔][痴]

佛法是心法,什么是心法?
心法就是涉及观念和知见的方法或法门
观念和知见如果正确了,就是有智慧,就不无明和愚痴了
观念和知见如果正确了,就不会生气了,就不会有贪欲了
众生都需要靠[戒][定][慧]的修持来帮助自己解脱六道轮回的束缚

慧的修持就是正确观念和知见的培养,并且让正确的知见和观念深深刻入脑海,取代错误知见和观念
定的修持就是让心念保持清净自在安定,不会堕入错误的情绪中
戒的修持就是规范自己,避免让自己接触或堕入容易引发错误情绪和观念的环境
——贪嗔痴与戒定慧三种次第修行的原理
学佛要学习的是[戒][定][慧]
[戒]就是例如不能生气,不能和众生结恶缘
不然会有因果报应,会很麻烦
所以一定要守戒,
可是有时候很难把持,那该怎么办
那就是要修定


[定]就是自己能随时念佛持咒或入观照而不受影响,自在安定
所以平常要多念佛持咒拜佛诵经,这样就会得定
所以每天最好都能实修定课,
例如,每天念[心经]和[大悲咒]各21-108遍,或[念佛][持短咒]1-3万,或拜佛108-300拜
这样修行就会越来越好,会增长定力和功德
就能解决日常任何问题
不过有时候定力还没养成,那该怎么办呢?
就是要修慧


[慧]就是因为有智慧,所以对于世间的各种事情,
都能知道原因和原理,能明白因果,能明白事情原委
因为知道因缘果,不被事相迷惑,
所以就不会产生误会,也不会乱生气,
就不会怪罪众生,而能体谅众生,
甚至知道解决的方法,而能开导众生
这就是智慧的殊胜

但是如何增长智慧呢?

最简单的智慧获得方式就是听闻,所以叫做闻慧
也就是学习佛陀和圣人的知见和智慧,这样自然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要多听经闻法,
例如知道六道轮回真相,就不容易因为一些事情和众生争执
或者知道众生愚痴,就能体谅众生,发心开导众生
明白这些道理,这样就能解除心中的疑惑和误会
没有疑惑和误会,自然就容易生起对众生苦难的同情心和慈悲心
就能有平等平静的心而产生智慧去解决困难
——案例问答]戒定慧实修略说
1戒:戒律+[老实做功课]都算,戒就是规范,老实做功课就会因戒得定
2定:这要精进实修+心法次第三昧观照修行,心定就不烦躁
3慧:解义佛经,在观念上转变增上,这样就会释怀,心境就会平稳
——[略说实修要点]戒定慧三学的实际修持需要平衡发展
初学者应该遵守[戒律],来减少世俗杂染,以降低习气的干扰和障碍
日后逐渐学习[定][慧]的内容,由[定][慧]回头来明白[戒律]的原理

1.有[定力]就能克服欲望习气的问题
有定力就能理智面对问题,而不会情绪化引起更大问题,或陷入情绪而无法自拔

2.有[智慧]就能明白因果和种种原理,就自然不会犯错
就像明白大海或暗流的危险,就不会因为玩水而溺毙
或明白火和电的原理和危险,就能减少人为错误而引发伤亡

如何增上[定][慧]呢?

关于[智慧]的增长
深入经藏就是最好的方式,这就是[闻慧]
透过深入经藏,就能听闻各种次第的正知见,学习各种解脱法门,且逐渐明白各种原理和相貌
由佛法正知见,就能逐渐舍弃或破除种种世俗的凡夫知见或邪见
这些正知见和正确的观念(正确的解脱知见),要不断的复习和思维,逐渐强化和深入,这样才能取代凡夫俗见
有了正确的观念和知见,戒律就不会像背公式那样困难,会因为观念而自然且容易的融入生活
所以,有正确的观念,戒律就容易自然达成,守戒就不会困难
然后由生活中去思维和体验这些佛法正见和观念,就能逐渐明白原理,成就解脱智慧,达成[思慧]和[修慧]

再者,虽然有了正确的观念,但是累世习气和欲望可能还是无法顺利降伏
如果没有定力,往往就会陷入欲望和观念上的幻想,甚至引发外界干扰
这时候就需要修定,才不会因为没有定力而陷入狂慧的着魔状态

至于[定力]的修行
一样也是透过深入经藏,依照佛经上的教导,来明白如何修[定]
这些可以运用[拜佛][念佛][持咒][诵经],配合观照的各种次第和原理来实修(这点以前发过很多帖子了)
接下来就是透过规划定课或运用各种机会,实际不断的练习

关于定慧的观照,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随时思维观照实义,契入氛围当中,这样可强化第八识的正见,也可增上定力
或由清净光明定境中,也能引发正思维,而发[慧]
——[戒定慧]与[定慧等观]
以[戒]力来约束自己不要犯贪瞋痴,以[四正勤]断除恶念,增广善念
以[定]力来让自己随时保持正观禅定清净自在
以[慧]力来让自己随时思维正法觉照实相破除世俗虚妄
这些都是要平常就要
1.遵守戒律,以增上戒力
2.定课实修,来增上定力
3.阅读思维佛经法义,来破除执着和迷惑,以增上智慧
例如佛经上时常提到
1.世俗虚妄,我们何必和众生一般见识,人生短短几十年,
应该护念自己的心念才对,这样才能解脱轮回
2.如果我们和众生执着争执结恶缘,这样不仅自己无法突破凡夫心
更无法普渡众生,如何行菩萨道成佛呢?又如何解救亲人和众生呢?
我们如果能经常思维这些道理,就能帮助我们避免陷入凡夫的思维和执着
所以,
别人不做的事情,由自己来做,这就是[承担力],
这样可以避免争执和结恶缘,这就是[包容力]
由自己的刻苦耐劳,最后可以引发众生善心而和自己同事,这就是[摄受力]
自己又可以借此机会实修学习佛法,在平凡中见真实,这就是[实践力]
这些生活上琐碎的事情,其实都是学习菩萨道的方法
[真修行],就能藉由生活上平凡的事情,来圆满成就菩萨道
所以[真修行]事事见真章,而不是事事起争执——[精进实修分享与问答]妙观察智&戒定慧&慈悲心实修导引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主题

4928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2606

[精进勋章]

40#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7 18:24:16 | 只看该作者
修行随笔 2023.10.16

学习  云何精进?正念?正定?正慧?解脱? ~ 大般涅槃经 中的这段佛经

云何[精进]

若有比丘欲令[身][口][意]业清净。远离一切诸不善业。修习一切诸善业者。是名
[精进]

是勤进者系念六处。所谓[佛][法][僧][戒][施][天]。是名
[正念]

具正念者所得三昧。是名
[正定]

具正定者观见诸法犹如虚空。是名
[正慧]

具正慧者远离一切烦恼诸结。是名
[解脱]

====================================================================
从这段佛经内容,学习到
可由精进——正念——正定——正慧——解脱
就好像是一级一级的迈上台阶,直至到顶端
由此,学习思维清净光明专辑中相关内容

一、修行应按照次第实修增上
修行应该按步就班,不要好高骛远,只要修行不懈怠,就能逐渐进展到更深的次第——初学者修行应先明白「戒」「定」「慧」修行渐次,避免错误和意外的后果
许多人往往认为自己或自己的小孩是最聪明的,而且不能输在起跑点,要学就学最好的

虽然世俗的学问技能或法门可能有深浅,或正确或错谬,或究竟不究竟,或圆满不圆满
但是,一般人能不能一开始就遇到正确的理论或老师,或参加高等的教育或博士考试,学习博士所学的书籍?

其实,这要看个人累世因缘而定,今生当下有没有同等次第的智慧和因缘资粮
而且要通过世俗考试或师父的鉴定和考验,才能确定有没有资格学习高深的技能学问或修行法门

一般来说,普通一般人,还是要按照一般的国家教育制度和考试循序渐进,这点大家都能理解无庸置疑
不过,在修行上,许多人可能就不这么理性,而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简单说明几点)

1.大家都以为自己够聪明,想要直接学习瞬间超越的最高法门
其实,修行的道理虽有深浅,而且依据众生的因缘根器而有不同法门,但是真实的真相,并没有瞬间能成就的最高法门
虽然义理有深浅,能当下明白就叫作「顿」,不能当下明白而要慢慢修行后才能明白叫「渐」
不过,不论是明白道理上的「顿」「渐」,或根器资质上的「利」「钝」
修行者各自心中的污秽和杂染,都要自己逐渐清除,才能逐渐成就,所以没有瞬间成就的最高法门
这也就是「楞严经」中所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也就是说:理可顿悟,但是事须渐除
换句话说:能明白是一回事,能不能根除习气而恢复自性,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修行没有最高最好的法门,只有依照众生根器和因缘而最合适个别众生的法门
而那些号称有瞬间最高法门的,大都是以修行名义骗取信徒财色的假行者或已经偏差而堕入魔道的修行者,不可不慎

2.不懂修行的正邪和方向,而胡乱吞枣,分不清楚什么是「世俗法」「外道法」以及「民间信仰」和「佛法」
例如:拜神(分不清楚神鬼天人罗汉菩萨佛),通灵,占卜,风水,算命(不论看面相手相或生辰八字或紫微斗数或姓名学)
因为上面这些外相执著和错误的修行知见(称为邪见),就很容易引来外道鬼神的附着和干扰
所以,许多人可能糊里糊涂的跑了几年,耗尽钱财和精神,却跑出一身病来

3.不明白修行的次第和方法,无法在过程中超越而增上次第,修行多年或一辈子,总是又回到表法执著上,没有任何进展
例如:修行了一辈子,到老了,反而放不下脸上的化妆和头发上的染色和装扮,更放不下身体的病痛和世俗的烦恼
也因为次第无法增上,所以粗俗的业障无法消除,而会一再累积而现前

4.把修行道理用来检视别人,而不是用来修行自己,喜欢与人争辩或教训他人,以显示自己知道理有修行
却不知道:「小品般若经云:诤论即是魔事」,「月灯三昧经云:诤心毕定堕恶趣」

5.看了书或听闻一些教法而知道了一些佛法知见,就以为自己是在修行,或以为自己已经有修行,
却不知道「听闻」和「实修」是两回事,而且「实证」更是另外一回事

透过上面的说明,我们知道,修行有一定的次第方法和原理,要逐渐检视自己的情况,按照次第实修增上,才容易进步
——修行的次第原理:「见山是山...」,「...练用还圆」
学佛修行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随修行次第而提升心境和方法,所以修行方法是可以且应该改变的
就算在表法上不变,至少在心法上应该要有所提升,不然,则会在表法上形成执着,堕入法执,甚至偏离佛教而走上外道
若是如此,按照佛经中的说法,除了自己可能因为执着,相由心生而产生不好的因果报应,佛菩萨也会在修行者过程中适时运用方式提醒

所以,如果修行者执着表法而不知上进,不知道「心法」: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这样就会因为自己的法执,也就是知见上没有增上次第,而在智慧上没有增上,进而和外相产生执着,而引起相对应的因果
这在修行上就不会增上,也无法解脱,所以,不论是抄写佛经或任何修行方法,都应该藉由方法而让自己提升,而不是堕入方法之中——「抄经的实修次第和原理

二、修行过程的次第阶段
一般的修行,初学的时候大都要有个外表(外相表相)的依据,这就称为「表法」
例如:朝拜身外的佛像,读诵佛经,或嘴里唸唸有词的称唸佛号和佛咒
而且都会说这些修行有无量功德,以此来摄受众生学佛修行
这个阶段就是所谓的「见山是山」的阶段,就是把山当山,把佛像当佛

而后,就会教导修行者要以「心」念佛,不要执著表相,来得到内心真正的安定
这就是「见山不是山」的阶段,佛像不再是佛,而只是表相,心中的佛才是真佛
所以,不论在何处都能念佛和拜佛,因为佛在心中

再接下来,虽然世人都执著表相,但是表相更容易在世俗中显示存在感
虽然表相的存在不代表真正的真实,但是,表相可以是真实的表相体现
所以,为了世俗众生,需要有「佛像」和「佛经」以及「极乐世界」,来摄受众生和显示佛法的存在
这就到了「见山又是山」的境界

此外,自古以来,也流传着下面这句「凡夫修行成佛变化过程的纲领口诀」:
「练精化气;练气化形;练形化神;练神还虚;练虚还实;练实还真;练真还用;练用还圆。」

这句话,虽然在某些阶段像是「道家」的口诀,而且前面几句常见于修道人的典籍
不过,以佛法来看,前面阶段虽不究竟,但是,这也显示初学阶段的生理和心念现象
(至于究竟不究竟,这要看从什么角度来看,由初学者来看,就是不究竟,由佛菩萨来看,就是方便运用或单纯的原理特性)
而且整句来看,更深入的看,是符合佛教某些说法和教化的
例如:所谓「心」「意」「识」(第八识和第七识以及前六识)的修行观念,或十度波罗蜜的「方便」「力」「愿」「智」度

再者,同样的一句话,如果能用佛法的甚深教义去省思,那就能看到佛法的道理,就能见性(看到真实的原理特性)
如果用凡夫思维或外道邪见的观念去看,就算是佛经,那也会被曲解,所以才有谤经或错解的情况

所以,如果能明白质能互变的道理,和佛法的观行或甚深「心」「意」「识」原理
上述所说的「气」「形」「神」「虚」「实」「真」「用」「圆」则都在佛菩萨的变化中,都可用在普渡众生上,
又或者都是实修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种种变化原理,例如:
「练精化气;练气化形;练形化神;练神还虚」,这些是前六识的作用,对佛菩萨来说,则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的圆满和运用
「练精化气」,关于「气」,这是无庸置疑的,只要有练气功的人,都能知道气的存在
(末学自己年轻的时候已体会过,后来体会佛法精神意念观行的神妙更凌驾气功之上,就不再对气功有兴趣)
「气」可以用加持上,让初学佛弟子恢复健康。「形」可用在形象的神通变化上来教化众生,又或者修行上的「三摩钵提」观行上
「神」则是由形象改为意念的观行修持。「神」转「虚」是指意念转空,破除意念的虚妄,这就是「空」法
「虚」转「实」就是破空,回到见山又是山,不过这个实还不是实际运用,只是由空转实。「实」转「真」可说是回到「真心」
「真」转「用」就是由真心变化转为大量实际运用的菩萨「方便度波罗蜜」「力度波罗蜜」「愿度波罗蜜」来普渡众生
「用」还「圆」就是菩萨普渡众生而圆满。——修行的次第原理:「见山是山...」,「...练用还圆」

三、修行的差别与要领
不论是透过「眼,耳,鼻,舌,身,意」,藉由「色,声,香,味,触,法」的任何一种观修方式
任何六根感官觉受,都能转为修行的方式,根本差别和要领就在于是否能转为清净光明
如果不能,那就是堕落凡夫觉受,如果可以,那就是藉由觉受而转为清净的一种过程方便,就是一种实修法门
正向感恩光明的祈愿,就能转化身心正报和外在依报
就算当下的正报应该坏灭,也能因为正向光明的心,而转生善道或天道或甚至净土
症结就在于我们的心念能契入何种次第的善境界,或符合佛菩萨净土接引的条件,而与佛菩萨的愿力相应

减少错误或邪恶的想法和观念,这样就能减少负面思维和行为对身心的消耗和侵蚀

随时记录自己的反思忏语和警语,以及因为佛菩萨慈悲护念我们,而突然智慧灵光涌现的法语,
甚至,由生活的挫败或不顺心,来警告我们身心失当,应该做正确的调整
发愿让这些经验和智慧的文字能成为利益众生的法粮,这样就会愈做愈好
——「「吃」的次第和学问
「守持戒律」就能避免接触外界染污而堕入欲望和执着的深坑
这是第一道防线,透过戒律,如果能有效的阻绝世俗杂染,那将能顺利进入到心念的修行

「修学禅定」就能运用自力的心念能力保持安定而从习气中逐渐解脱
透过心念的修行,逐渐能控制自己的心念,不再随世俗七情六欲而流转

「觉照智慧」就能由正确的知见和观念逐渐破除错误的认知和邪见而不再堕入恶道
世俗知见令人沉沦于执着而轮回,错误的修行观念(外道知见或邪见)则令人误入歧途,不仅白费工夫,而且无法解脱成佛
只有正确的修行观念才是修行解脱的关键,才能指引走向正确解脱成佛的目标
——「生命方程式:因果」&「实修的次第和原理」&「为什么修行?」
问题其实不在于那些表相,而是在于自己没有真心和决心
如果有真心和决心,与弥陀心愿相印,难道还有佛力不能解决的问题?
药师经不是讲得很清楚吗?恶道众生一念佛就能转生善道

其实,只要是实修者,平常实修过程中,定慧就能超越身体的痛苦,更何况往生过程中还有佛力加持
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众生真心和福慧不足,所以才会有种种妄念和障碍

自己透过实修而领悟而智慧增上,这种智慧的成长会比[闻慧](听慧)来得可靠
如果每件事情都事先讲清楚了或先打了预防针,其实次第就降低了,就是退而求其次
真心者,自己就会勇往直前,就能破除一切障碍和考验,这样进步才会快
反之,凡事疑惑懈怠担心害怕,那当然无法进步

真正做到能见佛,才会真的懂,这是因为,嘴巴说不出真修行
凡事还是要自己实际亲为,亲身体验,这样才能逐渐明白
——一切相都可以考验出众生的根器和次第
真正懂佛法的人是在正报上契入佛法,而不是在依报或表法上团团转(相较下、相对来说,这是迷信)
也就是,你要直接在你的心去契入,而不是背了多少佛经或佛咒就是有修行(当然,这不是说背经或持咒是错的)
当然,心无法契入的人,如果不多接触佛经佛像佛寺,那更没机会明白(所以,这也是次第问题)
——「次第说法」的重要性与原理内涵
不同次第的学习,都有不同次第的考核,想增上学习次第,那就要通过每个阶段的考核
如果自以为满足,不能努力求上进,那当然无法增上次第,更可能懈怠而沉沦于生死轮回

在佛法上,进阶的甚深次第,只有当佛子精进不懈到佛菩萨认可的时候,才会示现教导
如果佛弟子不努力,发心和心力都不足,那当然是不会有因缘受到佛菩萨的进阶教导的
只有当佛弟子精进不懈,心量和作为愈贴近佛菩萨的本愿,那才可能与佛菩萨相应,才可能逐渐印心而学到心印

所以,为什么自己学佛多少年了还是不懂?
就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常迷恋或纠结于世俗),没达到佛菩萨印心弟子的基本要求
所以,对于佛法,对于法性,对于原理,对于各种相,就无法明白

如果能发心且真实修当菩萨引领众生,这过程中,其实不仅引领了众生,也帮助自己避免堕落且更能往上提升
所以,虽一般常说辛苦某某佛弟子护持佛教或佛法,但是,其实是佛法护持了佛弟子,避免佛子们堕落,更使佛子们修行能增上
如果不是如此,在娑婆恶世中,一般人很容易就沉沦了,就算修行,也是浮浮沉沉,难有进展

因此,发心和实际努力普渡众生的过程,其实也是增上了自己
所以,佛弟子应该努力引领众生学佛,也以此增上自己,自利利他
——真心求法与进阶教导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4-29 19:07 , Processed in 0.1133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