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3小时)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1--(9),[普贤十愿]~【恒顺众生】
[学习解说]:(普贤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所谓「恒顺众生」:(注:要柔和善顺的引导众生,不与众生结恶缘)
★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 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 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 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 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 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 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
[学习解说]:说的是,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刹海(刹海,全称刹土大海。指十方世界而言。俗称为宇宙。详见词解①),所有众生有种种的差别,具体表现为:
有卵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这是通常所说的【四生】,指三界六道有情产生之四种类别。据俱舍论卷八载,即:(一)卵生(梵 aN!d!aja-yoni,巴同),由卵壳出生者,称为卵生。如鹅、孔雀、鸡、蛇、鱼、蚁等。(二)胎生(梵 jara^yuja^-yoni,巴 jala^bu-ja),又作腹生。从母胎而出生者,称为胎生。如人、象、马、牛、猪、羊、驴等。(三)湿生(梵 Sam!svedaja^-yoni,巴 sam!seda-ja),又作因缘生、寒热和合生。即由粪聚、注道、秽厕、腐肉、丛草等润湿地之湿气所产生者,称为湿生。如飞蛾、蚊蚰、蠓蚋、麻生虫等。(四)化生(梵 upapa^duka^-yoni,巴 opapa^tika),无所托而忽有,称为化生。如诸天、地狱、中有之有情,皆由其过去之业力而化生。以上四生,以化生之众生为最多。详见词解②),
这四生众生,或有依凭地、水、火、风而出生和安住的,或有依凭虚空以及各种花卉树木而出生和安住的,
这些众生不尽相同,有种种生类(谓十一种不同之生类。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生、无色生、有想生、无想生、非有想生、非无想生等十生,加一以总通之一生而为十一生。详见词解③)、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命(长短)、种种族类(种族品类)、种种名号(名字别号)、种种心性(心念、习性)、种种知见(知识和见解)、种种欲乐(欲望爱乐)、种种意行(意行,指思想行为,见词解④)、种种威仪(威仪,指行住坐卧应有的威德和仪则。见词解⑤)、种种衣服、种种饮食,(注,因为心念行为造作各异,也就是业力不同的关系,所以众生有这诸多种种不同)
这些众生分布在种种村落、城市、宫殿,乃至于包括一切天龙八部(又称八部众。即:天(梵 deva)、龙(梵 na^ga)、夜叉(梵 yaks!a)、阿修罗(梵 asura)、迦楼罗(梵 garud!a)、乾闼婆(梵 gandharva)、紧那罗(梵 kim!nara)、摩睺罗迦(梵 mahoraga)。为守护佛法而有大力之诸神。八部众中,以天、龙二众为上首,故标举其名,统称天龙八部。见词解⑥)、人、非人等,
这些众生,或是无足、或是二足、或是四足、或是多足,有的有色(指欲界和色界中具有色身的众生。见词解⑦)、有的无色(如无色界四空处之众生。详见词解③),有的有想(有想生者,如三界九地中,第四禅无想天外之一切众生。)、有的无想(无想生者,如无想天之众生。)、有的非有想、非无想(非有想生及非无想生则二分非想非非想处之一处,为非想非非想处之众生。),如是这样各种等级品类,
我都随顺这些众生的根器而转(使回转、活动、作用,及说示宣演之意。详见词解⑧),种种承事(承侍、奉事),种种供养(相关学习:【让自己和众生恢复佛性光明,这就是最好供养
】~法门实修帖 276楼),就如恭敬父母,就如奉事师长以及阿罗汉乃至于诸佛如来,平等而没有差别。(注:这是实修要点,修广大的平等心。通常我们对佛菩萨师长以及自己的父母容易尊敬奉事,但对一般众生通常难以这样平等做到,有种种分别执着,因此造作很多贪嗔痴的恶业,因为而要受诸多的恶报。所以,修平等心大悲心非常重要,是转凡心为佛心的关键,是能见到实相的关键。)
对于有病苦的众生,为其作良医;对于走失了正途的众生,为其指示解脱之正路,对于身处困境闇夜的众生,为作光明希望;对于流浪六道的贫穷的众生,使令识得伏藏(伏藏,即(譬喻)埋伏于土中之宝藏也。贫女家中有伏藏,贫女不知之,智者教之发掘,以譬一切众生具有佛性而流浪于三界,佛为说法开示之也。见词解⑨)(注:众生虽有佛性,但是隐秘难知,必须佛菩萨来教导启发,所以是伏藏。),
菩萨就是这样修行【平等饶益】一切众生的。为什么呢?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
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 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
[学习解说]:因为菩萨如果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于诸佛;
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以此尊重承事诸佛如来;
若令众生生欢喜心的,则为令一切如来欢喜。为什么呢?(注,下面的经文解说很重要)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
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学习解说]:因为,诸佛都是以[大悲心]为体性的。因为有众生而能生起[大悲],因为[大悲]而生[菩提心](注:这是有因果关系的),因为[菩提心]而成就[等正觉]。
譬如旷野沙漠戈壁之中有一大树王,如果树根获得了水,那么枝叶、华果都会长得茂盛。生死轮转犹如旷野,其中的菩提树王,也是这样的。
以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则是树上的华果,以[大悲水]来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的智慧华果。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诸菩萨用[大悲水]来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成佛)故。
以此因缘的关系,[菩提]是属于众生的,如果没有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就[无上正觉](即成佛)。
[学习注]:
【1】由经文可知,[大悲心]是成佛的根本(非常的重要),那么如何发起[悲心]呢?
请阅读佛经帖:如何修悲心(如何生起悲心) ~ 优婆塞戒经:一切善法悲为根本,
透过实修[大悲心]~【让自己的心放开,真正解脱】,
也就是【佛说为众生就能够放下自己,所以这就是行菩萨道普渡众生的原因】,帖子详见:[问题解答]该如何回向?
【2】由上述经文可知,众生和诸佛菩萨是一体的,共同构成了菩提树,彼此是密不可分的。藉此学习[清净光明专辑]的相关教导:
其实众生实有,但是,不是众生所认为的实有
其实众生非实有,但是,也非众生所认为的非实有
因为众生不论如何认为都有执着, (注一,以下说明)
真正达到没有执着的状态, 就不会有[实有]和[非实有]的问题,
而能随缘随处幻化, 所以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注一)这分开两方面来说,
一个就是众生对自己(我)的执着, 这就是金刚经讲的破除我相寿者相(就是生命)
另一个就是众生对外在众生的执着, 这就是金刚经讲的破除人相众生相
以众生来说, 因为执着于自己,所以八识变现为实有,这会产生[虚妄]的[实体]而不断轮回
[实体]就是因为我们确实活着而且都有痛苦, [虚妄]就是说其实这个[实体]也是幻化的
所以说亦实亦幻, 就像心经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对生命的执着也是同理
这是对于自己来说, 所以一位菩萨行者想度化众生,可是自己真的认清楚自己了吗?
这点是要好好思维的
另外,我们对于外在众生也是如此,和上面道理相同,所以菩萨行者也要认识清楚众生
这些其实都不容易的, 所以有观照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四无量心中的大乘实相义舍观
观照众生佛性本然圆满光明,众生和我们自己都平等圆满,
这样菩萨行者在行菩萨道遇到种种困难的时候(例如众生很难度,刁难我们)
这时候就该用这个光明舍观, 就能够释怀了
或者直接观照刚刚上面讲的金刚经实义,也能够放下度化众生的执着
我们确实需要去救度众生,而且是用[真心]
其实这[真心]就是在救度自己,会因此圆满契入佛性本然而成佛
但是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破除自己对四相的执着——帖子详见:简单说明~[念佛][持咒][诵经]的[方便义]和[究竟实义]
★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
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学习解说]:善男子!你应当这样来如是正解法义。
因为对众生心行平等的缘故,则能成就圆满的[大悲],以[大悲心]随顺众生的缘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因为佛心就是大慈大悲,普皆平等)。
[学习注]:【平等】【大悲】~这其实也是大悲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的核心要义。
这些必须要从实修中来实际体会,这样才能超越文字,真正深入解了。总之依教奉行,落实是关键。小童子当好好努力!感恩无上佛恩!感恩无上师恩!
★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
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学习解说]:菩萨就是这样随顺众生,直到虚空界尽、众生界(“佛界”之对称。十界中,除佛界之外,总称其他九界为众生界,即: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又指众生生存之世界。见词解⑩)尽、众生业(【「业」是心念和行为的造作】,详见:什么是【业】?什么是【业障】?如何【消除业障】?)尽、众生烦恼尽,
而我随顺众生之心没有穷尽,念念都相续,没有间断过,身、语、意三业一直都没有疲惫与厌倦。
[词解]:
①【刹海】全称刹土大海。指十方世界而言。俗称为宇宙。刹为梵语 ks!etra 之略译,意为刹土、国土;海为大海之意。((参见:刹)3731)p3733
FROM:【佛光大辞典】
②【四生】
<一>梵语 catasro-yonayah!,巴利语 catasso yoniyo。指三界六道有情产生之四种类别。据俱舍论卷八载,即:(一)卵生(梵 aN!d!aja-yoni,巴同),由卵壳出生者,称为卵生。如鹅、孔雀、鸡、蛇、鱼、蚁等。(二)胎生(梵 jara^yuja^-yoni,巴 jala^bu-ja),又作腹生。从母胎而出生者,称为胎生。如人、象、马、牛、猪、羊、驴等。(三)湿生(梵 Sam!svedaja^-yoni,巴 sam!seda-ja),又作因缘生、寒热和合生。即由粪聚、注道、秽厕、腐肉、丛草等润湿地之湿气所产生者,称为湿生。如飞蛾、蚊蚰、蠓蚋、麻生虫等。(四)化生(梵 upapa^duka^-yoni,巴 opapa^tika),无所托而忽有,称为化生。如诸天、地狱、中有之有情,皆由其过去之业力而化生。以上四生,以化生之众生为最多。
此外,又以“四生”或“四生众类”等语泛指一切之有情众生,或作为有情众生之别称。准此,“四生三有”则指有情众生及其所生存之空间,即上记之四类众生及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增一阿含经卷十七、集异门足论卷九、大毗婆沙论卷一二○、杂阿毗昙心论卷八、瑜伽师地论卷二)
<二>指众生托胎所缘之四种方式。据显识论载,即:(一)触生,如男女交会而有子。(二)嗅生,如牛羊等类,雌雄有欲心,雄以鼻嗅雌之根,则便有子。(三)沙生,如鸡、雀等类,雌雀起欲心,以身埋尘沙中,而有卵生子。(四)声生,如鹤、孔雀等类,雌有欲心闻雄鸣声,亦生卵生子。由上知,一切出卵皆有子,故不可食。(法华文句记卷十中、俱舍论法义卷八)
<三>指四度生死。即缘觉乘之人修行所需之时间,具利根者最快亦须以四生之加行方得道果。据大智度论卷二十八载,即:第一生修声闻资粮,第二生修声闻加行,第三生修缘觉资粮加行,第四生入圣得果。((参见:四生百劫)1681)p1680
FROM:【佛光大辞典】
③【十一生类】
谓十一种不同之生类。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生、无色生、有想生、无想生、非有想生、非无想生等十生,加一以总通之一生而为十一生。卵生者,如鸟于卵壳成体而后出生。胎生者,如人于母胎成体而后出生。湿生者,如虫依湿气而生。化生者,如诸天、地狱及劫初之众生,无所依托,唯依业力而忽起。有色生者,如色界四禅天之众生。无色生者,如无色界四空处之众生。有想生者,如三界九地中,第四禅无想天外之一切众生。无想生者,如无想天之众生。非有想生及非无想生则二分非想非非想处之一处,为非想非非想处之众生。(金刚经、性灵集卷六)p323 FROM:【佛光大辞典】
④【意行】
1.谓心之所思。 2.犹信步。 3.思想行为。 FROM:【汉典】
⑤【威仪】
行住坐卧应有的威德和仪则。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⑥【天龙八部】
又称八部众。即:天(梵 deva)、龙(梵 na^ga)、夜叉(梵 yaks!a)、阿修罗(梵 asura)、迦楼罗(梵 garud!a)、乾闼婆(梵 gandharva)、紧那罗(梵 kim!nara)、摩睺罗迦(梵 mahoraga)。为守护佛法而有大力之诸神。八部众中,以天、龙二众为上首,故标举其名,统称天龙八部。(无量寿经卷上、法华经卷四)((参见:八部众)296)p1368
FROM:【佛光大辞典】
⑦【有色】指欲界和色界中具有色身的众生。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⑧【转】
梵语 pravr!tti。<一>意为生起,谓依因缘生起。一般有转起、转生等用语。(成唯识论卷二)
<二>使回转、活动、作用,及说示宣演之意。如称转大法轮、转妙法轮等。((参见:转法轮)6619)
<三>使变化、改变之意。如转宗、转识得智、转凡入圣、转依等,皆为此意。
<四>旋转、回转之意。如称转经、翻转、唤转、施转等。祖堂集卷七雪峰义存章:“此僧合唤转与一顿棒。”p6616
FROM:【佛光大辞典】
⑨【伏藏】
(譬喻)埋伏于土中之宝藏也。贫女家中有伏藏,贫女不知之,智者教之发掘,以譬一切众生具有佛性而流浪于三界,佛为说法开示之也。涅槃经七曰:“善男子!如贫女人舍内多有真金之藏,家人大小无有知者。”无量寿如来会曰:“最胜丈夫修行已,于彼贫穷为伏藏。”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⑩【众生界】
“佛界”之对称。十界中,除佛界之外,总称其他九界为众生界,即: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又指众生生存之世界。p4749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