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婆塞戒经 (接续楼上, 本楼用时约2.5小时以上)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优婆塞戒经卷一〉~「发菩提心品第二」】
1,众生为[二事]发【菩提心】
[学习解说]:善生(请问佛陀)说:世尊!众生为何发[菩提心](注,[菩提心]相关内容可参阅:【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7楼~16楼)】)?
★「善男子!为二事故发菩提心:一者、增长寿命,二者、增长财物。
[学习解说]:众生为二事发[菩提心]:一是为,增长寿命;二是为,增长财物。
★复有二事:一者、为不断绝菩萨种姓,二者、为断众生罪苦烦恼。
[学习解说]:众生发[菩提心]还有二事:
一是为,不断绝菩萨种姓(即种性,种为种子,有发生之义。性为性分,有不改之义。见词解①);二是为,断除众生的罪障痛苦以及烦恼。
★复有二事:一者、自观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不得利益;二者、虽有无量恒沙诸佛,悉皆不能度脱我身,我当自度。
[学习解说]:众生发[菩提心]还有二事:
一是为,观照自己无量世以来在生死轮回中受诸多苦恼(生死海之法,总为苦我恼我者,一无安稳之自性。详见词解②),却无法获得利益(注,也就是白白吃轮回的苦);
二者、虽有无量恒河沙那么多的诸佛,全都不能度脱我出离生死苦海,我应当自行度脱。(------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参阅[清净光明专辑]的相关教导:)
成佛则是要靠自己修行,靠自己消除贪嗔痴,佛菩萨只能引导和教导,没办法代替众生修行和成佛
自己的贪嗔痴和妄念,就是要靠自己学习消除
只有靠自己转念和认清法界实相,逐渐消除贪嗔痴,这样才能成佛
这才是科学,这才是真正的原理,真正的原理在佛经中都有说明
想成佛,就是要靠自己实修,清除第八识中的妄念种子,这样才能成佛
累世所累积的妄念习气,是无法靠其他外力清除的
全要由自己先相信佛法,然后依法修行,从实修中逐渐清除自己累世所累积的妄念种子和习气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任何成就(不论世俗成就或修行成就),都必须自己真才实料的去面对和突破以及增上次第
由这些过程逐渐显露原本圆满的佛性,才能逐渐成佛——帖子详见:超度和成佛是两回事
[学习解说]:众生发[菩提心]还有二事:
一是,为了作各种善业(善业,指善之作业。为“恶业”、“不善业”之对称。即能招感善果之身、口、意业。据瑜伽师地论卷九十载,善业之建立,系依如理作意,如实了知所缘之境,并明其结果。反之,恶业即依邪执著之心,于所缘之境不能如实了知所致。一般有五戒、十善等不同种类。详见词解③)(分享:[佛典动画] 佛说十善业道经);
二是,为了令所作的善业果报不散失(注,发菩提心成佛,能串联远门一切善业功德。)
★复有二事:一者、为胜一切人天果报,二者、为胜一切二乘果报。
[学习解说]:众生发[菩提心]还有二事:
一是,为了超胜一切人天果报;二是,为了超胜一切二乘的果报。
[学习注]:
佛言。奢利弗。于意云何。若发大乘善家子善家女。乃至施一灯。彼因缘故何者福多。如是语已。
奢利弗言。世尊发大乘者乃至施一灯。福德是多。非声闻乘独觉乘以无边阿僧祇无量灯施。如是语已。
佛言。奢利弗。甚善甚善。奢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附注: 大乘行者的福报远远超过声闻缘觉,因为发心不同的缘故,心量越大,福报越大)——帖子详见:该怎么回向?何谓[无上回向]? ~ 大集譬喻王经
★复有二事:一者、为求菩提之道受大苦恼;二者、为得无量大利益事。
[学习解说]:众生发[菩提心]还有二事:
一是,为了求无上菩提道(成佛)而甘愿受一切大苦恼;
二是,为了得无量大利益事。----注:
★复有二事:一者、过去、未来恒沙诸佛皆如我身,二者、深观菩提是可得法,是故发心。
[学习解说]:众生发[菩提心]还有二事:
一是,过去、未来恒沙数量的佛,都和我一样是凡夫身修行成佛的;
二是,(透过这样)深入观察,明了菩提是能够透过修行达成的,因此而发心。
★复有二事:一者、观六住人虽有转心,犹胜一切声闻、缘觉;二者、勤心求索无上果故。
[学习解说]:众生发[菩提心]还有二事:
一是,观察到[六住人](菩萨修行之阶位有六,此六阶位之菩萨所证之位均不退失,故称为住。即:(一)种性住,为十住、十行之位。(二)解行住,为十回向之位。(三)净心住,为初地之位。(四)行道迹住,为第二至第七地之位。(五)决定住,为第八、九地之位。(六)究竟住,为第十地之位。)虽然还会有转心(转心,系为“随转心”之对称。转,为梵语 pravr!tti之意译,谓法之生起。将作业时,为因而能引发表业、无表业之心,称为转心,又称能转心。又转心乃在正作业前为因,而能引发其业,故称因等起。)(学习注,就是心还是会因为无明而动而有业报),但其功德还是胜过一切声闻、缘觉等二乘行者(因为菩萨行者的心量大);二者、以精勤之心追求无上佛果。
★复有二事:一者、欲令一切众生悉得解脱,二者、欲令众生解脱、胜外道等所得果报。
[学习解说]:众生发[菩提心]还有二事:
一是,想要让一切众生都能获得解脱(超越生死轮回),二是,想要让一切众生都能获得解脱,并且能有胜过外道修行等所获得的果报。
★复有二事:一者、不舍一切众生,二者、舍离一切烦恼。
[学习解说]:众生发[菩提心]还有二事:一是,不舍弃一切众生;二是,为了舍弃脱离一切烦恼。
★复有二事:一者、为断众生现在苦恼,二者、为遮众生未来苦恼。
[学习解说]:众生发[菩提心]还有二事:一是,为了断除众生现在当下生的烦恼;二是,为了遮断众生未来的忧苦愁恼。
★复有二事:一者、为断智慧障碍,二者、为断众生身障。
[学习解说]:众生发[菩提心]还有二事:一是为了断除智慧障(谓佛菩萨于声闻、缘觉所得无碍之智,以能障中道之理,不能显发,故名智慧障。详见词解⑥),二是,为了断除众生的身之障碍(例如残疾、女身等障碍)。
[学习注]:透过知晓众生发[菩提心]的目的,也可以从中了解众生心、众生性。
[词解]:
①【种性】(术语)种为种子,有发生之义。性为性分,有不改之义。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②【苦恼】
(术语)生死海之法,总为苦我恼我者,一无安稳之自性。无量寿经下曰:“贪恚愚痴,苦恼之患。”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③【善业】指善之作业。为“恶业”、“不善业”之对称。即能招感善果之身、口、意业。据瑜伽师地论卷九十载,善业之建立,系依如理作意,如实了知所缘之境,并明其结果。反之,恶业即依邪执著之心,于所缘之境不能如实了知所致。一般有五戒、十善等不同种类。(大毗婆沙论卷二十四、卷二十九、俱舍论卷十五、卷十六、杂阿毗昙心论卷三、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九、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八、俱舍论光记卷十五)((参见:十善十恶)468、“善”4873)p4894
FROM:【佛光大辞典】
④【六住】<一>指十住位中之第六位正心住。((参见:十住)430)
<二>菩萨修行之阶位有六,此六阶位之菩萨所证之位均不退失,故称为住。即:(一)种性住,为十住、十行之位。(二)解行住,为十回向之位。(三)净心住,为初地之位。(四)行道迹住,为第二至第七地之位。(五)决定住,为第八、九地之位。(六)究竟住,为第十地之位。(菩萨地持经卷三)((参见:六种住)1301)p1265
FROM:【佛光大辞典】
⑤【转心】
为“随转心”之对称。转,为梵语 pravr!tti之意译,谓法之生起。将作业时,为因而能引发表业、无表业之心,称为转心,又称能转心。又转心乃在正作业前为因,而能引发其业,故称因等起。((参见:转随转)6625)p6617
FROM:【佛光大辞典】
⑥【净智慧障真实义】
谓佛菩萨于声闻、缘觉所得无碍之智,以能障中道之理,不能显发,故名智慧障;今佛菩萨断此之障,则中道之理自然显现,是为净智慧障真实义。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