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焰光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焰光明,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4822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438

[布施勋章]

21#
 楼主| 发表于 2025-4-19 21:20:16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2小时以上)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于一毛端极微中,  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  我皆深入而严净。

[学习解说]:于一毛端的极微中,出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庄严佛刹(佛土),乃至于十方犹如微尘的佛刹中的一一极微毛端,我都能(以大愿力)深入其中,并能使之庄严清净。


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诣而亲近。

[学习解说]:所有未来的照世灯,成就佛道转大法轮以此觉悟诸众生之时,乃至以佛事度化众生圆满后示现涅槃的时候,我都前往进行亲近(协助法化众生)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诸威力,普能积集菩提力,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学习解说]:

(我(普贤菩萨)因为亲近无量诸佛,而有):

速疾周遍(法界)的神通力,

以普门(又作无量门。意指普及于一切之门。天台宗认为,法华经所说之中道、实相之理,即遍通于一切,无所壅塞,故诸佛菩萨乘此理,能开无量之门,示现种种身,以拔众生苦,成就菩提。又以此为根据而有“十普门”之说,即:慈悲普、弘誓普、修行普、断惑普、入法门普、神通普、方便普、说法普、成就众生普、供养诸佛普等十普门。依此可顺序完成自行化他之德。详见词解②   说到普门,观世音菩萨是杰出的代表,我们学习的榜样。)遍入一切(众生)的大乘力,

以智慧来普遍的修行而成就的功德力,

以威神(为势力或品位之义。灭绝凡念俗虑之品格者。意指佛菩萨等,为凡夫之智所无法测知,不可思议之德行。威,即威德,对外能令人敬畏;神,即神力,对内难以测度。详见词解③)普覆一切众生的大慈力(平等广大的慈悲之力)

一切(正报依报)都普遍清净庄严的殊胜福德力,

心无执着、无所止住的(甚深)智慧力(即心不着境的不二智慧)

[定]有[慧]以及有度化众生的[方便善巧]等诸多威力,

能普遍积聚累积一切善根慧根成就佛道的菩提力,

能清净一切的善业力,

能摧灭一切烦恼之力,

能降伏一切诸魔之力,

这些都是圆满普贤十大愿行的实践力。


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
  

[学习解说]:(因为有如上的实践力,所以)

能普遍的庄严清净一切十方如海的佛刹(佛土),能解脱其中一切如海的众生,

能善于分别抉择广大如海的佛法,能契入甚深不可思议的智慧之海,

能普遍清净多如大海的一切修行,能圆满一切广大如海的所发誓愿,

能亲近供养无量无边如海的诸佛,跟随这些佛修行,经过如大海般深远的时间都不会厌倦。


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

[学习解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诸佛,有最殊胜能成就菩提的大愿与修行,我(愿)全都圆满效法实修做为供养,透过落实[普贤行]来真正觉悟成就菩提佛果。


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

[学习解说]:一切如来有长子,祂的尊号是【普贤】,我现今将所有善根都回向,愿智慧和修行都能与之同等无差别(注,修普贤行才是真佛子、真法子)

愿我身、口、意三业恒常清净,所有诸法以及国土都与之相同,这样的智慧就号称为【普贤】(华严宗将断绝一切言语思虑之佛境界,称为性海果分,即毗卢遮那佛之法门;相对于此,应众生机缘而说教之缘起因分,即普贤菩萨之法门。普贤菩萨在人格上乃等觉位之菩萨,由理而言,则象征理、定、行,为诸佛之本源,亦为一切诸法之体性,若入果位,称为性海。故信、解、行、证一切普法者,不问凡圣,皆称为普贤,体悟此种一乘普贤之大机境界,称为普贤境界。详见词解③),愿我的一切都与之同等无差别。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
   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

[学习解说]:我为了普遍清净的修行普贤行(是无上行,最胜行,广大行),以及文殊师利菩萨的诸大愿(详见:文殊菩萨 4楼

以此能够成满大行大智的佛法事业没有余缺,在穷尽未来际的无限劫长中没有疲倦的修行。

由于我所做的修行没有限量,因此能获得功德也无量(注,所谓的功德,根本来说是佛性显露才有真功德,详见:[功德]的[方便义]和[实相义]。修广大的菩萨行,就是恢复和圆满佛性的过程,因此说能获得无量的功德。)

安住在无量的菩萨行中,能逐渐(恢复佛性)了解通达一切(佛性原本具足的)神通力。(注,因此,菩萨行者必须发【四无量心,落实【四弘誓愿】,这样才能透过实践菩萨行普贤行,而恢复佛性成佛。

再者,功德是指佛菩萨真正清净自在平等慈悲神通变化的能力】,由此可知,功德和神通力是不二的,佛性圆满而具有的神通是圆满无漏的。)




[词解]:

①【普门】梵语 samanta-mukha。又作无量门。意指普及于一切之门。天台宗认为,法华经所说之中道、实相之理,即遍通于一切,无所壅塞,故诸佛菩萨乘此理,能开无量之门,示现种种身,以拔众生苦,成就菩提。又以此为根据而有“十普门”之说,即:慈悲普、弘誓普、修行普、断惑普、入法门普、神通普、方便普、说法普、成就众生普、供养诸佛普等十普门。依此可顺序完成自行化他之德。
 华严宗认为,圆教所说重重无尽主伴具足之理,即于一之中摄一切法,亦即华严经所说之一门教法,实包含一切门,故称为普门、普法。又密教认为,总该诸尊之德用,而包含一切总智总德之大日如来,称为普门;对此,弥陀及药师等诸尊仅现一智一德,此种佛、菩萨则称为一门。以大日如来为中心,而诸佛、菩萨、诸天等群聚会合之胎藏、金刚两部大曼荼罗,称为普门曼荼罗、都会曼荼罗;又建立此曼荼罗、称为普门坛;悉诵持此等海会诸尊之真言,称为普门持诵尊。此外,由“一即一切”之立场而言,修行一门法,可得普门法之万德。然于此亦有持异说者。
 又佛、菩萨依种种缘,显示其种种形相,而来救度众生,称为普门示现。大日经疏卷一、卷四、卷八、观音经玄义卷下(智顗)、法华玄论卷十、法华文句卷十下、华严经探玄记卷二(法藏)、法华经科注卷八((参见:一门普门)54、“十普门”471)p4986
FROM:【佛光大辞典】

②【威神】梵语 anubha^va。为势力或品位之义。灭绝凡念俗虑之品格者。意指佛菩萨等,为凡夫之智所无法测知,不可思议之德行。威,即威德,对外能令人敬畏;神,即神力,对内难以测度。如佛陀,其端正姝好,犹如星中之月,光耀暐晔,晃若金山,可谓相好具足,威神巍巍。(中阿含卷六教化病经、卷八未曾有法经、法华经卷七普贤菩萨劝发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p3770 FROM:【佛光大辞典】

③【普贤】
华严宗将断绝一切言语思虑之佛境界,称为性海果分,即毗卢遮那佛之法门;相对于此,应众生机缘而说教之缘起因分,即普贤菩萨之法门。普贤菩萨在人格上乃等觉位之菩萨,由理而言,则象征理、定、行,为诸佛之本源,亦为一切诸法之体性,若入果位,称为性海。故信、解、行、证一切普法者,不问凡圣,皆称为普贤,体悟此种一乘普贤之大机境界,称为普贤境界。
 华严孔目章卷四举有三乘普贤、一乘普贤二种,每种复各有人、解、行三重,故称六种普贤。于三乘普贤中,人乃法华经所说之普贤菩萨;解乃法华经所说之会三归一等趣入一乘之正解者;行乃法华经普贤品所阐明之普贤行。于一乘普贤中,人系见于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普贤菩萨;解系指华严经普贤品六十行门中所说普遍与深入乃互相融合不可思议之境界;行系指华严经离世间品之十种普贤心及十种普贤愿行法。
 又普贤行愿,指十大愿,即:(一)礼敬诸佛,常礼敬一切佛。(二)称赞如来,常称赞如来之德。(三)广修供养,常侍奉一切佛,并予最上之供养。(四)忏悔业障,常忏悔无始以来之恶业,并遵守净戒。(五)随喜功德,常随喜一切佛、菩萨乃至六趣、四生所有之功德。(六)请转法轮,常礼请一切佛宣说教法。(七)请佛住世,请求佛、菩萨不入涅槃,而能住于世间说法。(八)常随佛学,常随毗卢遮那佛,而学佛之教法。(九)恒顺众生,应众生种别,而作种种供养。(十)普皆回向,将以上功德,回向于一切众生,以完成佛果之愿。
 若能将以上十种行愿相续不断实践力行,则可完成普贤菩萨之诸行愿海。又人若能以深信之心,受持大愿,或读诵或书写,亦可得种种功德。(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参见:三圣圆融观)643)p5000
FROM:【佛光大辞典】

④【普法】
(术语)法界诸法,一具一切,普遍圆融,谓之普法。见此普法名普眼,是华严经所说之法门也。五教章上曰:“依此普法,一切佛法并于第二七日一时前后说,前后一时说。”宗镜录九曰:“见普法故,名普眼。普法者一具一切,一一称性,同时具足。”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22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438

[布施勋章]

22#
 楼主| 发表于 2025-4-20 22:16:03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2.5小时)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学习解说]:文殊师利之勇猛大智慧力,普贤菩萨之勇猛大慧行力,我现今将一切善根回向,愿能跟之随之(此二菩萨)恒常修学。

这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称扬赞叹最殊胜无比的大愿,我现今将一切善根回向,愿能得证最殊胜之[普贤行](谓依圆融法门,随修一行,即具一切诸行,是名普贤行。(一行者,即于四十二位之中,随修一行,即摄一切余行也。)详见词解①)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学习解说]:愿我当要临命终的时候,能够除尽一切的障碍,能够当面见到阿弥陀佛,并随即得以往生安乐佛国(就是上品上生的情形)

我既已往生到极乐国,现前就得以成就了此(普贤)大愿,一切都能得以圆满没有余缺,能够利益安乐一切[众生界](“佛界”之对称。十界中,除佛界之外,总称其他九界为众生界,即: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又指众生生存之世界)(注,行者实修普贤慧行,能得上品上生极乐世界,生已即得花开见佛,听闻妙法得[无生法忍],并且须臾间得十方佛授记(详见学习注【1】的相关经文内容,之后以[大悲心][普贤心]再回入众生界,广泛的利益一切众生,以此真正落实「普贤行」,成就佛道

[学习注]:【1】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


  “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


  “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授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
——帖子详见:作是观者(第8观),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 观无量寿经(16观经) 15楼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学习解说]:彼佛(即阿弥陀佛)处大众聚会者都光明清净,我即时在殊胜的莲华里化生(不经花苞的时间),亲身目睹无量光如来(即阿弥陀佛),现在当前为我授予当得成佛的菩提记别。

承蒙阿弥陀佛授记之后,(佛力加持下)我得以化生无数,以广大的智慧力遍满(回入到)十方法界,普遍的利益一切世界的众生。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

[学习解说]:这样直到虚空世界都穷尽,众生以及所造作的一切烦恼业力都穷尽,我的愿力才穷尽;

但是这一切都没有穷尽的时候,所以我的愿心也究竟永恒没有穷尽。

(因此)十方所有无边无际的佛刹(佛土),我都以庄严的众多宝物以供养如来,并给予天人和人最殊胜安乐的布施。


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

[学习解说]:如果有人对于这殊胜的普贤愿王,听到能生出信心,以渴慕仰望的心追求殊胜的菩提佛果,其所能获得的功德会超过原先的预想。

即能恒常远离恶知识、永远脱离一切恶道报,还能迅速面见阿弥陀佛,圆满具足此最殊胜的普贤十大愿。


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
   往昔由无智慧力,
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销灭。

[学习解说]:此人善能获得殊胜的寿命,善能在人中自在得生,此人不久当能修行成就,如同普贤菩萨一样的普贤行。

即便以往因为没有智慧力的缘故,造作了极其重大恶性的[五无间罪](又作五无间业。即:杀母、杀父、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等五逆罪。此五种罪业能招感无间地狱之苦果,故又称五无间业。详见词解④),但因为读诵此普贤愿王的缘故,一念(相应而)能快速的得以消灭罪业(相关原理见[学习注]【1】)

[学习注]【1】
大乘佛法强调发心, 一念心善或一念大乘心,都可超越无量罪业
因为一切罪都起于心念对贪瞋痴的执着,
如果能由心念断除贪瞋痴, 就能断除恶业和障碍, 因为障碍就是来自于自己的妄心~对情爱享乐的贪着,对苦难灾祸的惧怕,对仇恨钱财的执着——帖子详见:[略说]法界真相


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
   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伏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法轮,普利一切诸含识。

[学习解说]:(修普贤行的人,其后)所投生的种族种类及容颜色身都会很好,无论相貌还是智慧都会圆满;不会被天魔外道所摧毁折伏,(因此勇猛力圆满力)有资格享受三界众生的供养;

还能坐菩提树下快速成佛,坐已能降伏魔王及魔之大众,随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以圆满佛智)转动正法之轮,普遍利益一切众生。


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

[学习解说]:若有能读诵受持及演说此普贤愿王者,果报非常殊胜,这只有佛与佛才能实证了知:此人能决定成佛。

如果有人读诵此普贤愿王,我再简单说说与之相关的善根果报,即:能一念中圆融一切,因此能成就众生所有清净之愿。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学习解说]:我将此修习殊胜的普贤大行,所成就的无量无边的殊胜福德全都进行回向,普遍的愿一切沉溺生死苦海的众生,都能快速的往生到无量光佛(即阿弥陀佛)的佛国。

[学习注]:修普贤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行者,因为发了大愿的缘故,因此往生后还会再回入到娑婆世界修菩萨万行利益众生,由此圆满菩萨道而成佛。所以这里要厘清一个观念:【[辨析]普贤十愿导归极乐?!




[词解]:

①【普贤行】谓依圆融法门,随修一行,即具一切诸行,是名普贤行。(一行者,即于四十二位之中,随修一行,即摄一切余行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②【五十二位】
菩萨由凡夫到成佛,一共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若将其缩入发心住内,则只有四十二位。(参见:大乘)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③【众生界】“佛界”之对称。十界中,除佛界之外,总称其他九界为众生界,即: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又指众生生存之世界。p4749
FROM:【佛光大辞典】


④【五无间】<一>即阿鼻地狱。又作五无间狱。法界有情众生随所造业,堕此地狱,受苦报无有间断。为八大地狱中之最苦处,乃极恶之人所受之果报。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载,此狱以“五事业感”,故称无间。即:(一)时无间,指历劫受罪,无时间歇。(二)形无间,指此地狱纵广八万由旬(限量),一切有情于中受苦,其身形亦广八万由旬,遍满此狱。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无有间隙。(三)受苦无间,诸有情于剑树刀山、罪器叉棒、碓磨锯凿及剉斫镬汤等,备受诸苦,无有休歇。(四)趣果无间,不问男子女人、老幼贵贱及天龙神鬼,罪业所感,悉同受之。(五)命无间,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万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观佛三昧海经卷五观佛心品、大楼炭经卷二泥梨品、起世经卷四地狱品、翻译名义集卷二)
 <二>又作五无间业。即:杀母、杀父、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等五逆罪。此五种罪业能招感无间地狱之苦果,故又称五无间业。((参见:五逆)1142)p1163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22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438

[布施勋章]

23#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1小时)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说此[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已,善财童子踊跃无量,一切菩萨皆大欢喜。如来赞言:“善哉!善哉!”

[学习解说]:这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在如来前,宣说此[普贤广大愿王]的清净偈颂之后,善财童子感受到无量踊跃的欢喜(闻法欢喜),一切菩萨也都皆大欢喜。佛陀也赞叹说:「很好!很好!」


尔时,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时,
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诸大菩萨及所成熟六千比丘;
弥勒菩萨而为上首,贤劫一切诸大菩萨;
无垢普贤菩萨而为上首,一生补处住灌顶位诸大菩萨,及余十方种种世界普来集会一切刹海极微尘数诸菩萨摩诃萨众;
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等而为上首,诸大声闻并诸人天一切世主、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
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学习解说]:这时,佛陀和各位圣者大菩萨演说如是(如是,为表示诸法实相之语。详见词解①)【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殊胜法门时,

文殊师利菩萨是上首(上首,即大众之中位居最上者。详见词解②)菩萨,还有其他的大菩萨以及发大乘心成熟的六千名比丘。

弥勒菩萨为上首(位居最上者之)菩萨,(现在我们所处的)贤劫(指三劫之现在住劫。贤,梵语 bhadra(跋陀),又译作善;劫,梵语 kalpa(劫波)之略称,又译作时分。即千佛贤圣出世之时分。全称现在贤劫。谓现在之二十增减住劫中,有千佛贤圣出世化导,故称为贤劫,又称善劫、现劫。与“过去庄严劫”、“未来星宿劫”合称三劫。详见词解③)中的一切诸大菩萨;

无垢普贤菩萨而为上首菩萨,以及一生补处(尽此一生就能补到佛位的意思,是最后身菩萨的别号,如现在居于兜率天的弥勒菩萨,就是一生补处菩萨。详见词解④)住灌顶位(即将承继佛位的位置。灌顶的意思见词解⑤)诸大菩萨,以及其余十方种种世界普遍来集会的一切如刹海极微尘数(那么多数量的)大菩萨们;

大智舍利弗尊者(佛陀智慧第一的大弟子)、摩诃目犍连(佛陀神通第一的大弟子)等而为上首菩萨,之诸大声闻行者以及人间或天上的一切君主、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听闻佛所说,内心都大欢喜,信受并切实奉行如来所说的法。




[词解]:

①【如是】<一>为六成就中之信成就。通常置于一经之首,例如“如是我闻”中之“如是”,乃表示深信此经所记载者,皆系佛陀亲口所说之教法。((参见:六成就)1266)
<二>为表示诸法实相之语。例如法华经卷一方便品所举之“十如是”,即是一例。十如是,谓诸法实相具有十种如是,即:(一)如是相,(二)如是性,(三)如是体,(四)如是力,(五)如是作,(六)如是因,(七)如是缘,(八)如是果,(九)如是报,(十)如是本末究竟等。此于智顗之法华文句卷三下,有详细之解释。((参见:十如是)427)
<三>为对他人印可证明之语。亦即对他人之所说所解,加以肯定、赞成之意。例如“如是如是”一语。p2366
FROM:【佛光大辞典】

②【上首】
梵语 pramukha,巴利语 pamukha。<一>即大众之中位居最上者。于佛世时即有此称,上首一词散见于各汉译经典中。后于禅林里,间以“首座”代称上首,而其推重之意不变。(大品般若经卷四金刚品、观无量寿经、法华论卷上)
 <二>指诸法门中最上之法。例如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二,将“厌离一切法三昧、超过一切法三昧”等十五种三昧称为一切三昧中之上首,复将“观诸法性陀罗尼门、发菩提心陀罗尼门”等五十三陀罗尼门称为一切陀罗尼门之上首。(法华经卷五、大智度论卷四十五、大日经疏卷十二)
 <三>指佛弟子优波离。梵名 Upa^li,意译化生,或译上首,以其持律第一,为众纪纲,故称上首。如来入灭后,其与五百圣人于毕钵罗窟内,结集毗奈耶藏。(付法藏因缘经卷一)p717
FROM:【佛光大辞典】

③【贤劫】
梵语 bhadrakalpa。音译[颱-台+(盋-皿)]陀劫、陂陀劫、波陀劫。指三劫之现在住劫。贤,梵语 bhadra(跋陀),又译作善;劫,梵语 kalpa(劫波)之略称,又译作时分。即千佛贤圣出世之时分。全称现在贤劫。谓现在之二十增减住劫中,有千佛贤圣出世化导,故称为贤劫,又称善劫、现劫。与“过去庄严劫”、“未来星宿劫”合称三劫。
 悲华经卷五对贤劫一语有所解释(大三·一九九下):“此佛世界当名娑婆。(中略)何因缘故劫名善贤?是大劫中多有贪欲、嗔恚、愚痴、憍慢众生,有千世尊,成就大悲,出现于世。”又据贤劫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千佛因缘经等载,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迦叶、释迦、弥勒以下,直至楼至等千佛,次第于贤劫中兴出。
 关于贤劫之时量,于诸经论中各有异说:(一)据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卷上、三弥勒经疏、瑜伽论劫章颂等载,一增劫一减劫,是为一中劫;而住劫二十劫为贤劫之量。(二)据元晓之弥勒上生经宗要载,据传六十四劫为一大劫,此乃贤劫之量。(三)据唐代遁伦之瑜伽论记卷一下载,亦有主张百千大劫之长时为贤劫者。然上记说法以第一说为通说。(长阿含经卷一、大悲经卷三、俱舍论卷十二、大智度论卷三十八、法华经文句卷八下)((参见:劫)2811)p6174
FROM:【佛光大辞典】

④【一生补处】
尽此一生就能补到佛位的意思,是最后身菩萨的别号,如现在居于兜率天的弥勒菩萨,就是一生补处菩萨。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⑤【灌顶】灌顶分金刚界为五部,胎藏为三部。五部者事业灌顶、秘印灌顶、心授灌顶、光明灌顶、甘露灌顶也。三部者,事业灌顶、秘印灌顶、心授灌顶也。
一、事业灌顶 即具支灌顶、传法灌顶,即阿阇黎为弟子建立灌顶曼荼罗,缘坛之支分,悉备行广大之供养,而授与灌顶也。因此须视弟子之资力丰富者而行之,故又名具支灌顶,又即传法之灌顶也。此又分三:
一、结缘灌顶 密教非器不传,此为结缘,不择是器非器,乃至强迫入曼荼罗,使投华而结佛因缘之作法,以其华所附着之尊,为结缘之佛菩萨等。
二、学法灌顶 又名受明灌顶,阿阇黎为深信密教之弟子,特建曼荼罗,引入使投华,授与其所得本尊之三密,而使修学修行之作法也。
三、传法灌顶 阿阇黎鉴知其弟子,于三密之法门,修学修行,堪绍师位,特建曼荼罗,引入使投华,而授以阿阇黎之职位,令法久住,佛种不断之作法也。
  此中结缘学法,通于道俗,传法限于僧人。
二、秘印灌顶 又名手印灌顶,又即许可灌顶。弟子虽信心坚固,深信乐真言行,而资力乏,不能具办缘坛之支分,使备少供养,而授与本尊之秘印,以行灌顶之法。
三、心授灌顶 又谓以心灌顶、秘密灌顶、心想灌顶、瑜只灌顶,师资皆三昧耶成就之人所作之法也。故于弟子之净菩提心上,建立曼荼罗,而行灌顶。此之灌顶,无需心外之曼荼罗也,不择时方而行之。
四、光明灌顶 诸佛菩萨放光明以加持行者是也。
五、甘露灌顶 以部主之真言,加持香水而灌洒是也。
FROM:【《佛学次第统编》杨卓 编】




【此次学习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暂时完成。

此经的境界很深奥,文字上可能不是很难,但要真正有所体验体悟,必须要真正一步一脚印的实修才能达成,末学当好好努力、依教奉行。

深深感恩佛菩萨,感恩师长们,感恩护法,感恩众生。

以此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以上,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5-4-28 17:33 , Processed in 0.0740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