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焰光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焰光明,学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4822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438

[布施勋章]

71#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08:54:50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2小时)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3,佛陀慈悲宣说【药师佛十二大愿】

3.4-【第四大愿】~安住菩提愿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善知识略说: 由此愿可看出, 如果有亲人行邪道, 或者自己要脱离邪道, 也可以求药师佛, 又可以让小乘行者发大乘心, 转为大乘)

[学习解说]: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证得菩提成佛时,如果有有情众生行于邪道(见词解①)的,都让其安住在菩提道(就是佛道)中,如果有修行声闻乘(见词解②)或者独觉乘(见词解③)的行者,都引导他们学习大乘佛法。




(学习注:这段讲了药师佛让邪道众生和小乘众生都转向大乘成佛的大愿。

①这里讲的邪道,末学认为是相对佛法的[八正道]来理解,如果不符合八正道,那就是邪道的范畴,如果堕入邪道就背(偏)离正法,是无法解脱成佛的,所以要导正。

关于[八正道],请参阅:

[行菩萨道]如何修行[八正道]? ~ 大方等大集经

如何行大乘菩萨八正道 ~ 持世经

《瑜伽师地论》:如何依「八正道」实证「闻、思、修」三种智慧?

认识「八正道」和「正确的职业」


②这里讲的声闻行者和独觉行者,就是小乘修行人,

相对大乘来说,小乘只是一个化城,虽然属于走在正道上了,但是不究竟,

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使回小向大,归于佛乘。

关于[大小乘],请参阅:

[探讨]小乘是大乘的基础?

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③这个大愿,说明了药师佛不单单要让众生在外表上如佛无异(见前面的大愿),并且在内在的修证上,也要让众生与佛无异,都归于大乘,圆成佛道。

所以,对于邪道众生或是小乘行者,都可以介绍药师法门,藉由药师佛的大愿力,都可以得到导正。)




[词解]:

①【邪道】
(杂语)非理之行法也。金刚经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②【声闻】 闻佛说四谛法之音声而悟道的人。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声闻乘】(术语)二乘又三乘之一。(参见:乘)
    ┌五停心观┐
    │别相念处├───三 贤┐
    │总相念处┘      ├─七方便┐
    │暖─────┐    │    │
  声 │顶     ├─四善根┘    │  
    ─┤忍     │         ├─三生乃至六十劫──修四圣谛
  闻 │世第一法──┘         │
    │预流果 ┐          │
    │一来果 ├四果─────────┘
    │不还果 │
    └阿罗汉果┘



【独觉】
又名缘觉,或辟支佛,是于无佛之世靠自己觉悟的力量而脱离生死的人。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独觉乘】
p1383
显扬三卷十四页云:二、独觉乘。谓住独觉法性;为令自身证寂灭故;不由师教,发正愿已,修方便行。FROM:【法相辞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22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438

[布施勋章]

72#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23:51:13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2小时)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3,佛陀慈悲宣说【药师佛十二大愿】

3.4-【第五大愿】~戒行清净愿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善知识略说: 因为药师佛这个大愿, 如果我们常念药师佛, 如实修法, 就能成就一切戒, 就算毁犯, 如果念佛不懈, 就能得到清净, 不堕入三恶道)

[学习解说]:

药师佛所发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成佛的时候,如果有无量无边有情众生,在佛法中修行梵行(即道俗二众所修之清净行为。以梵天断淫欲、离淫欲者,故称梵行;反之,行淫欲之法,即称非梵行。但是就广义来说,八正道、四无量心也有被称为梵行的,详见词解①。针对后面的三聚戒来说,取梵行的广义更有对应性。),(我以愿力使其)一切戒行没有缺失,成就三聚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摄律仪戒是遵守佛法不作诸恶;摄善法戒是奉行一切之善;摄众生戒是广修一切善法以利益众生。摄律仪戒与摄善法戒是自利,摄众生戒是利他,合自他两利叫做二利圆满,为大乘学者所应共持。详见词解②);即便有所毁犯,也会因为听闻我的名号,能得到清净,不堕入恶道。




学习注:这段讲了药师佛发了让众生戒行都能圆满、以及即便有毁犯戒律也能透过念药师佛而得到清不堕恶道的大愿。

①佛法是心法,由心起修才是真修。但是娑婆众生,因为多恶习恶业,不得清净,因此无法一开始就修习心法;

所以,往往修行要从忏悔(【[占察忏]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占察善恶业报经】)和持戒开始做起,

透过持戒为基础,渐渐进入[定][慧]的修行(这是属于心法的修行阶段),直到定慧等观,最终成就。


初学者的持戒,一般是从表相的戒律开始的,例如五戒、八关斋戒、在家居士戒、出家比丘的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

透过表相持戒,能逐渐引导入心法,进入定慧的修持。而透过定慧圆满,而能断除一切烦恼,就是究竟清净无漏的状态,因此[戒][定][慧]的修持被称为三无漏学。

正如[楞严经]所教导的:
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持戒是娑婆众生修行成就的基础,不持戒就肯定修不成。但是有些众生因为无明习气而害怕持戒,或是害怕持戒后会犯戒而不愿受戒持戒,

其实【不要怕持戒~戒是我们的善友,戒是我们的父母师长】,对于这样的众生,可以介绍药师佛的这个大愿给他们,帮助他们消除顾虑(这样其实就是在学习以药师佛的大愿来利益众生),

再者,娑婆众生因为自身习气厚重,以及所处的大环境有诸多的诱惑和杂染,确实很容易毁犯戒律,而药师佛此一慈悲大愿,正是要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佛菩萨真的什么都为我们想到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一心依靠佛菩萨、依教奉行老实修行,这样就能按部就班稳步成长。




[词解]:

①【梵行】梵语 brahma-carya^,巴利语 brahma-cariya。意译净行。即道俗二众所修之清净行为。以梵天断淫欲、离淫欲者,故称梵行;反之,行淫欲之法,即称非梵行。娑罗门将一生分为四期,其中第一期即称梵行期(梵 brahma-ca^rin),于此期间,其生活遵守不淫之戒,并学吠陀、祭仪等。于佛教以不淫,受持诸戒,称为梵行。又于长阿含卷九“十上经”,以具足禅,于八解脱中,逆顺游行,称为梵行具足。大方等大集经卷七不眴菩萨品、大宝积经卷八十六大神变会等以八正道为梵行;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以慈悲喜舍等四无量心为梵行,住知法等七善法,即称梵行具足。凡此,皆为广义之梵行。(增一阿含经卷三十、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法华玄义卷四上、法华义疏卷七)((参见:五行)1085)p4631 FROM:【佛光大辞典】

②【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摄律仪戒是遵守佛法不作诸恶;摄善法戒是奉行一切之善;摄众生戒是广修一切善法以利益众生。摄律仪戒与摄善法戒是自利,摄众生戒是利他,合自他两利叫做二利圆满,为大乘学者所应共持。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三聚净戒】
梵语 tri-vidha^ni s/i^la^ni。指大乘菩萨之戒法。又作菩萨三聚戒、三聚清净戒、三聚圆戒。简称三聚戒、三聚。聚,种类之意。以此三聚之戒法,无垢清净,含摄大乘诸戒,圆融无碍,故称三聚净戒、三聚圆戒。即:(一)摄律仪戒(梵 sam!vara-s/i^la),又作自性戒、一切菩萨戒。乃舍断一切诸恶,含摄诸律仪之止恶门。为七众所受之戒,随其在家、出家之异而分别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戒条;亦可总归为别解脱戒、定共戒、道共戒三种。又此戒为法身之因,以法身本自清净,由于恶覆,故不得显;今离断诸恶,则功成德现。
 (二)摄善法戒(梵 kus/ala-dharma-sam!gra^haka-s/i^la),又作受善法戒、摄持一切菩提道戒,谓修习一切善法。此为修善门,系菩萨所修之律仪戒,以修身、口、意之善回向无上菩提,如常勤精进,供养三宝,心不放逸,守摄根门及行六波罗蜜等,若犯过,则如法忏除,长养诸善法。此即报身之因,以其止恶修善,故成报佛之缘。
 (三)摄众生戒(梵 sattva^rtha-kriya^-s/i^la),又作饶益有情戒、作众生益戒,即以慈心摄受利益一切众生,此为利生门。菩萨地持经卷四举出十一种,即:(1)众生所作诸饶益事,悉与为伴。(2)众生已起或未起之病等诸苦及看病者,悉与为伴。(3)为诸众生说世间、出世间法,或以方便令得智慧。(4)知恩报恩。(5)众生种种恐怖,悉能救护。若有丧失亲属财物诸难,能为开解令离忧恼。(6)见有众生贫穷困乏,悉能给予所须之物。(7)德行具足,正受依止,如法畜众。(8)先语安慰,随时往返,给施饮食,说世善语。进止非己,去来随物。(9)对有实德者,称扬欢悦。(10)对有过恶者,慈心呵责。折伏罚黜,令其悔改。(11)以神通力,示现恶道,令彼众生畏厌众恶,奉修佛法,欢喜信乐,生希有心。
 此三聚净戒为大乘僧、俗之通行戒,然大乘僧众始受摄律仪戒,即受二百五十戒,此谓别受;后再总受三聚净戒,称为通受。(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解深密经卷四、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一、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一、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一(法藏))p665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22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438

[布施勋章]

73#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17:19:23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2小时)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3,佛陀慈悲宣说【药师佛十二大愿】

3.4-【第六大愿】~诸根完具愿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瘖、哑、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略说: 关于这个大愿, 有个相关故事, 清朝玉琳国师的前世就是面貌丑陋的僧人, 因为面貌丑陋, 令众生厌恶, 因此无法宏扬佛法, 所以一生读诵药师经, 终于下辈子相貌美好,就是玉琳国师, 这段因缘故事也和一位大官的千金小姐有关, 有兴趣的可以参看玉琳大师传)

[学习解说]:

药师佛所发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成佛的时候,如果有有情众生,(因为业障的关系)或受下劣之身、或是残废、或者容貌丑陋,或是性情顽固愚痴,或是有眼瞎、耳聋、口哑、跛手跛脚、驼背、白癜风、精神病等种种病苦,听闻我的名号后,诚心念佛,一切都能变得长相端正、性格黠慧(是指的世俗的智慧,见词解①),眼耳鼻舌身诸根(诸根也可指信勤念定慧之五根,这是内在的诸根。具体见词解②)具足无缺,也没有生病的痛苦。




学习注:这段讲了药师佛发了让众生都能眼耳鼻舌身诸根具足没有身心的残缺以及没有病苦的大愿。

因此对于有残疾或是有疾病的众生,可以介绍他们修持药师法门,如果能有信心诚心念佛,就能与药师佛的悲愿相应,承佛威力,消除业障,转化业报。


众生会有身心的残疾,是因为有业障,是心念的贪嗔痴三毒所造成的,尤其是嗔恨心,[地藏经]中有相关教导:
若遇瞋恚者,说丑陋癃残报。——帖子详见:造何种恶业会有何种果报? ~ 地藏王菩萨本愿经

而透过忆佛念佛,与佛菩萨亲近,能改变众生的心性,随而转变业报。(相关学习:[初学解答] 为什么要念佛? 为什么要持咒? 为什么要诵经? 为什么要回向?

与药师佛的这个大愿类似的,【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也说到,至心称念归敬[地藏菩萨],也能使众生诸根具足,没有残缺损坏: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诸根不具随有损坏。
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
一切皆得[诸根具足][无有损坏]。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帖子详见:至心称名念诵归敬地藏菩萨之功德威力~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这都是佛菩萨慈悲怜悯众生,以大愿力来摄受众生,帮助众生转化业报。再者,《十善业道经》中,也有教导,如果能离贪欲,也能使诸根具足得自在: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帖子详见:该怎么回向?何谓[无上回向]? ~ 大集譬喻王经 2楼
而如果贪欲炽盛,会烧毁一切善根,令众生不得自在,甚至丧命,分享佛法动画:贪心的国王




[词解]:

①【黠慧】
(术语)谓世俗之智慧也。大般若经三百三曰:‘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有黠慧不。’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②【诸根】
(术语)信勤念定慧之五根,其他一切之善根也。无量寿经曰:‘诸根智慧。’慧远疏曰:‘信勤念等,名为诸根。若通论之,一切善法,悉名诸根,如涅槃说。’又眼耳鼻舌身之五根也。无量寿经上曰:‘诸根悦豫。’慧远疏曰:‘眼等五根,同现喜相。’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22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438

[布施勋章]

74#
 楼主| 发表于 2025-1-23 16:27:45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接续楼上)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3,佛陀慈悲宣说【药师佛十二大愿】

3.7-【第七大愿】~安康乐道愿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善知识略说: 这个大愿就是一般人念药师佛和药师经的主要原因了, 一个是为了解除病苦, 一个是为了家中能富裕丰足, 所以大家应该多念药师佛名号,和药师经,还有药师咒, 这是佛慈悲众生的法门, 所以大乘法中多有诸佛名号功德法门)

[学习解说]:药师佛的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证菩提成佛的时候,

如果有众生被各种疾病所逼迫,没有救护没有依归处,没有医生医药救治,没有亲人家庭可依靠,处于贫穷苦难的状态;

我的名号一经过众生的耳根,因为这个因缘,能使众生各种疾病都得到消除,

以及令身心获得安乐,无论家亲眷属还是资生用具都能丰盈具足,这样能一直到证得无上菩提。




学习注:

①这段讲了药师佛发了让众生成佛前,令听闻药师佛名号的众生,都能消除病苦、资生用具都能丰盈具足的大愿。

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很苦,因为业报的关系(恶业多善业少),所以多贫穷困苦或是疾病缠身,这样的话就无法安心学佛,

药师佛慈悲,以大愿力,让贫病众生在这个娑婆世界也有依怙,能让听闻受持药师佛名号的众生能得佛力加持,改善境遇,修行学佛,最终成佛。

否则,如果不是佛菩萨慈悲以大愿力给予救度,众生就会因为恶业果报的关系而不断造恶或是根本没有条件(机会)学佛,而永远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真的要感恩佛菩萨的慈悲救度,给我们离苦得乐,学佛成佛的机会。

②为什么念佛能治病或是改善困苦的条件甚至脱离六道轮回成佛?原理如下:
治病其实很容易的
因为病的根源就是第八识的无明种子,
病的根源就是我们平常的妄念

所以只要收摄六根,只要调整心境
然后一心念佛或持咒
第八识的清净种子,或者佛性原本光明圆满的功德就会显露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佛性显露,报身自然转变
所以身体就会清净,病就会自然消除
这样病痛很快就会痊愈

当然,一开始这对一般凡夫并不容易,因为已经累积了累劫的业障
所以[清净心][慈悲心][光明心]这是需要练习的
只要多练习逐渐熟练后,就能逐渐消除无明种子
智慧和身心状况都会大大的提升

同样的道理,这不仅是治病有用, 这用在人生各方面都有用,
而且最终要脱离六道轮回仍是靠这个道理
就在于转化心念,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
您的念头决定您的去处
念佛往生也是这个道理——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如何治愈自己的病痛?改善自己的生活?



[词解]:

【有情】
(术语)Sattva,梵语曰萨埵。旧译曰众生。新译曰有情。有情识者,有爱情者。总名动物。唯识述记一本曰:‘梵言萨埵,此言有情,有情识故。(中略)又情者爱也,能有爱生故。(中略)言众生者,不善理也,草木众生。’大日经疏十七曰:‘有情者梵音索哆,是着义。又名萨埵,是有情义。’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22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438

[布施勋章]

75#
 楼主| 发表于 2025-1-23 16:29:51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接续楼上,73楼和74楼,合计用时2小时)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3,佛陀慈悲宣说【药师佛十二大愿】

3.8-【第八大愿】~转女成男愿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善知识略说: 诸佛慈悲, 知道为女人苦, 所以不仅念药师佛能转女成男, 几乎所有大乘法都能转女成男, 念阿弥陀佛也是如此, 法华经也是如此, 当然这是指下辈子, 不过现世相貌就会转为庄严圆满, 所以, 如果是真修行相貌都会变好看的)

[学习解说]:药师佛的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证菩提成佛的时候,

如果有女人被诸多女人特有的恶事所逼迫苦恼,极其生厌想要脱离,发愿舍弃女人之身,

只要听闻我名号,以此善根因缘(在[第八识]种下善根种子,因缘成熟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一切都能转女成男,具足大丈夫相,甚至最终证得无上菩提而成佛。




学习注:
一般来说,女人会比男人更执着,业障会重一些——帖子详见:[略谈]男女
念头一执着,这就是轮回业,轮回不是只有指死后不断轮回
死后的轮回是由现在观念念头的轮回所造成的
——帖子详见:[略说]念头的执着和造业,以及修行转念
说到女人苦,根源来说,是因为习气的关系,习气越重,执着越深,轮回业障果报就越明显,痛苦烦恼就越多。
(习气的养成,又源于念头,所以清净当下每一念至关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在当下的一念,这每一个当下的一念,就决定未来的走向
世俗的一切终究会消逝和随着轮回而幻灭,
而当下的一念却可以决定我们逐渐走向光明还是不断陷入浑沌】,详见:众生平等,&实相与差别相

因此,这里的“女”,如果广义来说,是指的女人习气,这样的习气,即便表相是男身的众生,可能也会具有的,只是相较女性来说数量或者程度会少一些。

也因此,这里的转女成男,广义来说,就是转化一切女人习气,具备如佛菩萨那样,清净光明的大丈夫相(男子相)。

关于男女的习气业报,请参阅:[略谈]男女[简单说明]佛法对于男女业报的看法

多念佛,能感染佛菩萨的清净光明慈悲,能潜移默化的转化女人习气,随而转化女身的果报(除非是菩萨行者以愿力的缘故,为了救度女性而示现女身)。

深深感恩佛菩萨以无上慈悲大愿摄受,帮助众生能脱离女人习气之苦。




[词解]:

【有情】
(术语)Sattva,梵语曰萨埵。旧译曰众生。新译曰有情。有情识者,有爱情者。总名动物。唯识述记一本曰:‘梵言萨埵,此言有情,有情识故。(中略)又情者爱也,能有爱生故。(中略)言众生者,不善理也,草木众生。’大日经疏十七曰:‘有情者梵音索哆,是着义。又名萨埵,是有情义。’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丈夫相圆满】
谓菩萨修行,于诸佛菩萨,心生敬乐,于女人身,心常厌弃,以此为因,异生感果,即得男子之身,诸根完具,无有残缺,是丈夫相圆满。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编)】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22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438

[布施勋章]

76#
 楼主| 发表于 2025-1-24 15:34:23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约2.5小时)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3,佛陀慈悲宣说【药师佛十二大愿】

3.9-【第九大愿】~改邪归正愿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善知识略说: 这个大愿可能是一般人所没注意到的, 就是能出破解脱一切魔和外道的束缚, 而入于正见, 所以如果有人着魔或者被外道所控制, 诚心念药师佛名号必得解脱,这真的非常重要, 其实一切佛菩萨都有这种大愿和能力, 重点在于我们的信心和恒心, 至诚必成)

[学习解说]:药师佛的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证菩提成佛的时候,能够让堕入魔道和外道缠绕束缚的众生都得到解脱,

如果有众生堕入如稠密树林般种种繁密的恶见(恶知见)中,都应当摄受其安置在正见中,并且逐渐引导其修习菩萨行,由此能快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学习注:

①恶见,就是恶知见。
【善说法者。唯说实有法我。法性实有。如实见故不名恶见】
能够善于解说佛法的人,只说:「真实有『法我』」,这是因为真有法性原理这回事,所以,能真实的明白法性原理,这就不叫恶知见
其实,能真实的明白法性原理,这就是所谓的「见性」,同样这个「见」字,「如实见」是指真实明白,「恶见」是指「恶知见」
所以,读佛经如果不能明白佛经中所指的真正意义和原理,而在表相上依文解字,那就会产生严重的偏差,也会产生执着和争论
这也就是《无量义经》说的「无量义」,就是不同心量次第的众生,所见所理解的不同,看法就不同,修行结果也不同

【外道亦说。实有补特伽罗我。】,
佛法上认为有真实的「法我」,而外道也认为有真实的我,不过,外道所认为的是真有「自我」,
就是外道或一般凡夫,通常执着在「肉体的我」上,或执着在「自我」的观念上(就是观念上所认为的我)

【补特伽罗非实有性。虚妄见故名为恶见】,
但是,其实「自我」(不论肉体或观念上的我)没有真实性(这是从根本和究竟上来说),
因为「自我」是众生在六道轮回中执着虚妄下而形成观念见解上的我,以及因念而投生成为肉体这个我
但是,除了人道和畜生道,鬼道或天道并不是以肉身为身体,而是意念身,
所以,「我」这个身体,从不断「六道轮回」的过程看来,「我」和「身体」以及「观念」都是虚幻变异的,
而且就是因为不能认清轮回真相,不知道法界的法性原理,不明白佛性,因妄念执着假象的我和客尘而轮回,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这就像在梦中,你想吃梦中的烤肉,或正在吃,醒来,梦中的肉和我都是假的,而且梦中吃肉的想法也是因迷而生,也是虚幻
所以众生执着的这个自我,就像由各种观念织成的梦境,梦中的我就是由各种观念见解织罗而成的,所以没有真实性
而如果把这种「虚妄性」中的「假我」当成真实,这种认假为真的知见就叫作「恶知见」——帖子详见:「真我」与「假我」


②正(知)见
就是正确的知见和观念见解。什么才是正确知见呢?什么不是正知见呢?
依照不同修行阶段的不同修行次第(层次)来说,就是能从恶(道)转善(道),由凡入圣,最后能真正解脱六道轮回的才称为「正知见」
所以,如果是外道修行和外道观念,不能究竟解脱,那就不是正知见,更不用说一般凡夫俗见和世俗见解了
当然,违反世俗人间法律的也都算是错误知见和行为,因为人属于三善道之一,违犯人间法律基本就是堕入三恶道的果报
又例如:不认为十恶业是恶的观念,或喜好十种恶业,这些也是错误的知见,都不是正知见
例如认为杀生吃肉无关紧要,这就不是正知见,或认为没有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这也不是正知见,
或认为没有佛菩萨,或认为不需要修行,或认为学佛是迷信,这些观念也都不是正知见——帖子详见:认识「八正道」和「正确的职业」


③透过经文的学习,末学思维体会,众生无法解脱,根本在于知见错误,随而有种种负面心念情绪执着,这样念头一执着就轮回,正如[清净光明专辑]教导的:知见错误,所以有[喜怒哀乐][爱欲][恐惧][害怕],所以轮回
人有人所错误的知见和行为,如是因,如是果,所以生为人
鬼道和其他一切众生也是如此,各自因为其各自的错误知见和行为,
所以分别生为各类众生,各有其爱欲和恐惧害怕之处
所以才有什么东西可以避邪之说,这都是因为众生妄想执着分别
人有人的妄想,鬼有鬼的妄想,众生有众生的妄想

因为错误知见,众缘和合,所以呈现各种果报

同理,会着魔受魔扰或堕入外道,也都是因为知见和行为上有相应,会物以类聚,众缘合和,呈现果报。

而透过诚心念药师佛,与药师佛的这个悲愿相应,就能得到佛力加持,有因缘学习正知见,从而破除与魔道和邪道相应的种种邪见心念行为,随而转变因果业报。

末学体会,这其中信心是很重要的,要坚定相信~佛为救度我们所发的大愿,这样透过信心能与佛菩萨起微妙连结,而获得不可思议的加持。

但如果众生只是表象在念药师佛、诵药师经,内心没有真的信佛和佛的教导,还是固守着自己的错误知见,随时堕入在负面情绪中,这样就难以与佛的大愿真正相应而承继佛力,果报也就难以有效转化。


由此,末学想到了M表姐,她之前发愿念1000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主要是希望能断除孩子网恋的事情,

一开始还算平稳,大概每天五六遍,后来有那么几天稍密集一些精进,身心相应出现一些消业现象,

因为基本每天都有互动,末学跟她讲,这是消业现象(相关学习:[略说]精进修行过程的消业现象[略说]精进修行的障碍),不用担心,继续精进用功,就能超越过去。

但是M表姐还是比较相信固有知见并且很执着身体的感受,觉得这些身体的消业现象是生病的表现,对于诵经(修行)消业的说法生不起信心(因为八识里这样的正知见几乎是空白),认为身体的这种病症都是实有的,

于是就忙着去做种种身体检查,还买了血压计来随时测量观察...,这样,诵经的心思就被扰乱,渐渐就懈怠了下来了

再之后,就有各种世俗琐事和非人干扰随之而来疲于应付,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出现害怕,甚至不敢独自去佛堂诵经的情况(通常是在自家开的店里去念诵,因为有其他人在,就不太会害怕)


透过这个案例可知,众生虽然表象上有在诵经,但是知见上没有按照经文教导在转变,心量也狭小没有发大心利益众生,并且对佛菩萨信心也微弱(几乎没有),

因此一有消业现象或者非人众生一干扰障碍,马上就退转,这样就更难建立起真实信心,形成恶性循环。由此,末学再次体会到信心极其重要,真的是【信为功德母】!
所谓「信为功德母」,这是因为:
「相信和信心」能让众生或修行者与正法相应,以此逐渐修行显露真心佛性而成就真正功德
反之,如果不信或退失信心,那就是由原本或退回被累世所累积的第八识恶种子习气所主宰
——帖子详见:以「法性原理」来看「认『真』」
关于[信心],[清净光明专辑]中还有一篇帖子也有相关解说:
现在回头讲,魔所坏(毁坏)人,除了身体上的,让人失常等等,刚刚那些主要是身体上的,
现在讲到法上的,如果它(魔)身体上坏你不了(如果那些业障比较重的人,他坏你的身体就坏掉了)
如果那业障比较轻一点的人呢, 他就坏你的法, 坏你的法怎么坏呢
第一个先坏你的信心让你对佛法没有信心,
那你就破功了, 没有信心你就不想修了
——帖子详见:伪经? 魔坏佛法的技俩 ~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讲解-成观法师
所以,对于佛讲的法,我们一定要有信心,这个太重要了,有信心才有后续一切正向发展的基础,因为
佛法是心法,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根据心念的共振共鸣原理,请参阅: [视频]:科学与佛教汇合之处
就是心念的第六识意念作用,会和第八识起交互作用,而和法界起不可思议的神通作用。
按佛经说法:佛菩萨和凡夫众生的差别就是第八识净化和堕落的差别结果。第八识有造作一切的神通功用。
也就是说:当您真心相信,心就会产生作用和功能,就会和法界的真理产生相应的共振共鸣作用,就会产生真正的功德。
所以,佛经上说:信为功德母。——帖子详见:佛经中讲的种种功德是真的吗?
(当自己因为实修和智慧尚浅,一时还无法领受深法甚深法,就要勉强自己相信,就是要按照佛经的教导去做--【听闻深法,却无法信受的时候,该怎么办? ~ 瑜伽师地论】,

这样以后才能逐渐弄懂深法,才不会因为谤法而堕入恶道)。


回说,观察M表姐目前的情况,单是言语上的劝导,效果并不好,甚至微弱,

还是要多做慈悲超度藉由法界光明(佛菩萨光明)来转化非人障碍干扰,

过程中再观察机会随缘进行引导,慢慢注入正知见,逐渐引导落实实修,逐渐建立对佛法的基本信心,这样事情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转变。以上粗浅体会。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22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438

[布施勋章]

77#
 楼主| 发表于 2025-1-25 19:35:38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2小时以上)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3,佛陀慈悲宣说【药师佛十二大愿】

3.10-【第十大愿】~免难消灾愿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缚录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善知识略说: 这个大愿和观世音菩萨很相似, 所以我们在现世如果遇到这些苦难, 诚心念佛或念观世音菩萨名号, 必得解脱苦难)

[学习解说]:药师佛的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证菩提成佛的时候,

如果有众生触犯了国家的法律法令,被捆绑逮捕遭受鞭打,或是被拘囚在牢狱中,

或是即将被刑罚或处死,以及遭受其他无量的灾难凌辱,悲伤忧愁煎熬逼迫,身心遭受痛苦,

如果能听闻我的名号,以我威神力的缘故,一切忧愁苦难都能获得解脱。




学习注:这个大愿是药师佛慈悲众生不忍众生苦所发的大愿,

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都有发这样的大愿来救护众生,这也是佛菩萨摄受众生、接引众生的慈悲方便。

具体经文请见:【[诸经辑要]怎样免除[牢狱]或[打官司]之灾?

==========================
佛弟子应该要遵守世间法律
不论本身有没有过失,都应该忏悔业障
一定是过去世或今生有不好的因,才会感召不好的果
忏悔后,请参考上面经文

==========================


虽然遭受牢狱或打官司之灾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好的,

但是如果能透过这个被佛菩萨救度的因缘,对佛法生起信心,能因此信佛学佛,那么坏事也变成了好事。


深入经藏,熟悉佛菩萨的大愿,才能随缘给予众生针对性的引导,这是实修者最应该学习和实践的事。

在向众生宣导佛菩萨大愿的过程中,佛菩萨会随时给予慈悲提携,让事情顺利。

就像之前,末学和一位师兄介绍精进持诵大悲咒能治疗鼻炎(真实案例:【大悲咒治愈鼻炎的亲身经历】),

师兄实践之后说,她几乎年年犯鼻炎的孩子喝了大悲咒加持的大悲水,这个冬天真的不可思议的没有犯过,给了师兄很大的学佛信心,
(详见:佛弟子[焰光明]学行菩萨道、利益家人和众生小串帖 391楼),

末学体会,只要众生诚心向佛,并且肯精进努力,【在可以回应我们果报的情况下,佛菩萨会尽量的满足我们】~有求必应。
(相关学习:【佛菩萨有求必应,必定按照因果,不能违背因果】)

一般众生容易对犯错的众生敌对或轻视,主要是【堕入在分别执着的两边】,没能提升至佛的观念次第,

而在佛菩萨眼里,一切众生都犹如独子,心境不二,都随缘平等度化,

众生因为业障关系,做错了事,佛菩萨不会因此而不救度,仍百千方便引导众生,帮助众生回头,走上正确的道路,

为我们做出【[分辨正邪,不取正邪]】的最佳榜样!这边以[清净光明专辑]的教导共勉
之所以僵持自己所认为的善恶或对错,其实只是自己以为的而已,众生会随自己的认知,因次第不同而堕入或投生到相对应的轮回中
只有不断提升高度和广度,提升至佛的观念次第,这样才能真正解脱轮回
因此,如果无法接纳各种不同的认知而更深入思维进而提升智慧,那就不可能明白众生性,也不可能提升次第而解脱成佛

佛法上真正甚深次第的真善,那是必须超越凡俗的是非对错和认知的,如果执持任何一边而起任何执念,这必定无法脱离轮回的
任何不同次第的执持善恶,都会随不同次第的善恶,而分别堕入六道中的恶道,或飞生六道中的善道,都无法真正解脱
只有真正不着两边的「不二」和「中道」才能真正的自在解脱轮回,这才是真正的清净自在——帖子详见:执持各自是非对错的轮回VS真正不二中道智慧的解脱
小童子当好好依教奉行提升观念次第,好好落实[分辨正邪,不取正邪],早日契入清净光明不二心境!深深感恩无上佛恩!

(相关学习:
遵从佛经教导[分辨正邪,不取正邪],请勿恶心批斗
保持不二的心,恢复正觉,虽明辨正邪,但是不取正邪




[词解]:

【王法】:古时指国家的法律、法令。—摘自[汉典]。

【刑戮】:刑罚或处死~摘自[汉典]。

【煎逼】煎熬逼迫。~摘自[汉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22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438

[布施勋章]

78#
 楼主| 发表于 2025-1-26 16:33:00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2.5小时)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3,佛陀慈悲宣说【药师佛十二大愿】

3.11-【第十一大愿】~得妙饮食愿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善知识略说: 大家都知道的, 念药师佛可以解救病苦, 不过, 药师佛本愿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让众生能现世安乐, 远离一切苦恼, 所以, 如果众生想现世生活无缺乏和病苦, 可以一心念药师佛)

[学习解说]:药师佛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成佛的时候,如果有众生因为没吃没喝而苦恼,因此为了求得饮食,而去造作诸多恶业,

如果能得闻我的名号,专心称念受持,我先当以上好微妙的饮食来让其身体感受到饱满知足,

然后对其讲法,透过佛法微妙的滋味,引导其修行,使能安住在成佛解脱的究竟快乐中。




[学习注]:

①娑婆众生业障深重,恶业众多善业稀少,所以诸事不顺苦难众多,

如果没有发了慈悲大愿的佛菩萨倒驾慈航来救度,靠众生自己是难有机会从低次第的生命型态中解脱出来的。

对于这样少福慧的众生,佛菩萨会有相应的善巧方便来引导和护念众生,

就像药师佛的这条大愿,先满足众生基本的(饮食)愿望需求,再引导众生增上次第,

逐渐学习佛法正见,断恶修善,透过修行来转凡夫欲望执着为清净光明,最终圆满显露佛性而成佛。


救度业重的众生不能着急,只能按部就班由浅入深的来引导,佛菩萨慈悲先以满足众生的基本需求(世俗愿望)为方便,来进行普救,

不过,满足众生世俗愿望只是佛菩萨适应一般众生一开始的引导方便,之后必定要引导提升知见观念并落实实修,这样才能提升生命型态,最终解脱轮回。

以这里的满足饮食愿望为例,也是不仅止步于此,而是要逐渐引导入佛法的甘露味中为目的,逐渐脱离物质欲望转为精神层面的修行。如[清净光明专辑]中教导的,是要
将能量获取或消耗的方式,逐渐由次第较低的「物质型态」转为次第较高的「精神心念型态」——帖子详见:进阶的「随缘保任」
这样
随着心念意识型态的精神增上,我们今生命终,也能随心念意识和观念的开阔
而提升飞生天道或往生佛净土等更高次第的生命境界
——帖子详见:【法性原理解析】生命的次第与真相&吃斋念佛诵经有什么用?


②关于食,不单单只有一般凡夫的饮食,还有精神层面的食,如思食,禅悦为食。一起学习[清净光明专辑]的相关教导:
佛经上说,除了一般凡夫的饮食(称段食,分段而食)还有,思食,禅悦为食等

如果佛弟子能真正深入经藏,老实修行,学习诸佛三昧,就能逐渐入三昧舍离凡夫食
——帖子详见:回答佛弟子问"能量杂乱不断散失, 该怎么办, 该怎么补充?"
从修行上来说,其实,身心可以相互运用和影响,来提升修行次第
所以,相较于之前所讲的比较世俗性的随缘保任
下面要讲的是「更进阶的随缘保任」:

就是由「精神意念」、「少食」、「少衣」、「和谐的运动」或「禅定」来提升身心次第
由「物质次第」逐渐提升到「精神次第」,让身心都保持在一种次第较高的身心和谐状态
也就是将能量获取或消耗的方式,逐渐由次第较低的「物质型态」转为次第较高的「精神心念型态」

从佛法上来说,就是「禅悦为食」,从科技上来说,就是由「物质能量」转为「辐射能量」
从世俗说法上来说,就是「精致化」,逐渐,不论在本质和运作上,都相对的提升次第
其原理,由佛法来说,就是「藉假修真」,就是:虽然「佛性」才是真常,
但是,其他一切无常,不论是环境还是身体,则可以用来修行,让心念次第提升,以恢复本然佛性——帖子详见:进阶的「随缘保任」




[词解]:

①【毕竟】 
(杂语)物之至极最终也。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②【安立】
(术语)安置建立之义。无量寿经上曰:‘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俱舍论十一曰:‘安立器世间。’唯识论八曰:‘安立真如。’胜鬘宝窟上末曰:‘安立者,始建曰安,终成为立。’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22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438

[布施勋章]

79#
 楼主| 发表于 2025-1-27 17:24:18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2小时)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3,佛陀慈悲宣说【药师佛十二大愿】

3.12-【第十二大愿】~得妙衣具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翫,皆令满足。
(善知识略说: 这边讲的一样是药师佛满足众生生活需求的大愿, 所以贫困的众生更应该多念药师佛, 祈求佛力加持, 另外, 布施众生头脑骨髓手脚血, 这是菩萨的大愿,如果您真的无法布施血, 还不能忍受蚊子的叮咬, 这样可以念药师佛, 虽然不是为了上面所说的衣服, 但是也一定有用的)

[学习解说]:药师佛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成佛的时候,

如果有众生处于贫苦中,没有衣服遮体,日夜遭受蚊子叮咬,以及寒热天气的逼迫烦恼,

如果听闻了我的名号,能专心忆念受持,那么如同其心中所爱好的种种上等微妙衣服能获得满足,

并且还能获得以宝物装饰的庄严用具,华鬘(装饰头或身的花环,详见词解①)、涂香(六种供具之一。涂香于身手以供养佛也。详见词解②)

以及其他鼓乐等娱乐的用具,都能随众生心想而获得满足。



[学习注]:

①一般众生学佛,多是想满足世俗凡夫愿望,想要获得什么,

而佛菩萨慈悲,则是以此为方便,广开甘露法门,引导众生入佛门。(相关学习:[略说]凡夫或佛弟子有所求不对吗?谁能真正无所求?

其实学佛逐渐深入一些,就会发现,佛其实是要逐渐教导众生,放下对世俗的金钱、情欲、享乐甚至这个肉身的执着,

因为这些并非真实利益,还恰恰是生死轮回的原因,是众生妄想执着的产物。如[清净光明专辑]教导的:
其实,佛性本来就圆满无缺,又何必金钱和女人或神通呢
所以,金钱女人神通只是凡夫欲求的妄想,根本对圆满的佛性没有任何用途
这样,以[实相义]观照思维,就能摆脱轮回的妄想——帖子详见:[梦境解说] 以实义和方便,探究梦中心识作用的涵义
何谓真实利益?
恢复佛性俱足的光明圆满,这才是真实利益
众生把世俗虚妄当作真实,所以只会越陷越深
——帖子详见:[相关帖子辑要]为什么所求不能如愿?
但是在众生次第尚未达到的时候,只能用善巧方便来一步一步慢慢引导,就像引导小孩,

先以其所好之物为诱导,慢慢善巧引导开始学习佛之正法,逐渐改变观念、改变行为,随而改变果报。


②上面善知识的解说中讲到了布施血,一般众生都是很执着这个身体的,所以被小小蚊虫叮咬都会很在意,无法忍受,

这只是众生执着身体和世俗很小的一点,其他执着由粗到细数不胜数,
如果众生对世俗太执着,执着得太细微或太多,那束缚和烦恼以及负面的力量也会变得更细更强烈更多——帖子详见:华严经:菩萨法门「施(自)身血」
所以,始终无法解脱。而真正的菩萨行者,破除了我执,愿意把一切都布施给众生供养众生。正因为心量广大,所以能超越执着、超越轮回的引力,所以能自度度人。

因此,佛菩萨发的愿、走过的路,就是我们要效法的,由浅入深从布施(六度)做起,真正扩大心量,放下执着,才能真正朝着成佛之路迈进!




[词解]:

①【华鬘】(物名)印度风俗男女多以花结贯饰首或身,谓之俱苏摩摩罗Kusumama%la%,因而以为庄严佛前之具。大日经入漫荼罗具缘品之余曰:“持真言行者,供养诸圣尊,当奉悦意华。洁白黄朱色,钵头摩青莲,龙华奔那伽,计萨罗末利,(中略)是等鲜妙华。吉祥众所乐,采集以为鬘。”玄应音义一曰:“梵言俱苏摩,此译云华、摩罗,此译云鬘。按西国结鬘师,多用苏摩那华,行列结之,以为条贯。无问男女贵贱,皆此庄严或首或身,以为饰好。”西域记二曰:“首冠华鬘,身佩璎珞。”苏悉地经三曰:“若欲成就华鬘法者,取阇底华作鬘。”然庄严佛前之华鬘,有以种种之宝刻其形者。守护国界经曰:“以种种宝,用作华鬘,而为庄严。”陀罗尼集经六曰:“若月无花,刻花安之。”支那日本之风土,难得适当之花,故专用金属所刻之华鬘。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②【涂香】
(仪式)六种供具之一。涂香于身手以供养佛也。智度论九十三曰:“天竺国热,又以身臭故,以香涂身,供养诸佛及僧。”同三十曰:“涂香有二种:一以栴檀木等摩以涂身,二者种种杂香捣以为末。以涂其身,及熏衣服,并涂地壁。”大日经疏八曰:“涂香是净义,如世间涂香能净垢秽息除热恼。”行愿品疏钞三曰:“涂香者,谓和合诸香用涂身手,供养之时当作是念:我献涂香,愿从此等流五无漏涂香磨莹热恼者,脱彼诸地狱一切极炎热。”又请诵印明,用涂香。不空罥索经三曰:“涂香涂手结持印。”都表如意摩尼转轮圣王念诵秘密略法曰:“次用涂香涂手臂上,然后念诵。”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22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438

[布施勋章]

80#
 楼主| 发表于 2025-1-28 18:55:59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接续楼上,本楼用时2小时)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4,佛陀[慈悲宣说琉璃世界功德庄严]&[劝导众生随愿往生]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善知识略说: 总之, 学佛就是学佛所说, 学佛的行止, 学佛的大愿)

[学习解说]:曼殊室利(即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菩萨,也称妙吉祥菩萨,谓具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最胜吉祥,故名妙吉祥。详见词解①)

这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应(又曰应供。梵语阿罗诃Arhat之译名。如来十号之一。智德圆满,应受人天供养之义。详见词解②)、正等觉(也是佛的称号之一,称诸佛无上之正智而曰正等觉。觉者觉知诸法之智也。其智无邪曰正,无偏曰等。详见词解③),行菩萨道的时候,所发的十二微妙无上大愿(详见上面各楼层)




[学习注]:

①由上面经文想到[清净光明专辑]中有相关教导:
学佛最重要的就是以诸佛本愿为自己的本愿,佛菩萨都因此而成就,详见《大悲莲华经》——帖子详见:为什么要念佛、命终求生「极乐世界」?

之所以称上面的十二大愿是“微妙上愿”,是因为这些大愿能引导成就无上佛果,所以是微妙之愿。

由此,末学体会,虽然诸佛的本愿,有些看着文字很简单,但义涵甚深,唯有透过实修,才能真正由浅入深的体会,

所以,“学佛最重要的就是以诸佛本愿为自己的本愿”,佛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样才能按部就班随佛学佛成佛,

这也是转化凡夫困境的最好方法,就是
~"先发大愿,先构思行菩萨道普渡众生的蓝图,先学习付出"
这种处处为了利益众生的菩萨行为,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困境
因为佛菩萨会根据众生的愿力,而给予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帖子详见:让自己变成菩萨,和诸佛菩萨站在同一边,成为救度众生的人,而不是祈求救度的人


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 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应当愿生彼佛世界。
(善知识略说:这边说明[极乐世界]和[琉璃世界]平等无差别, 都可随愿往生, 这是佛陀慈悲, 知道众生在娑婆世界无法忍受各种苦难, 例如生老病死, 环境变迁, 天灾人祸,所以劝大家念佛修行往生其他庄严佛国)

[学习解说]:再者,曼殊室利!

此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的时候,所发的大愿,以及所成就佛土的功德庄严,我如果用一劫(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间,见词解④),或是一劫多的时间来说,也无法说尽。
(注①:药师佛的国土,是药师佛的大愿所成就。诸佛都是如此,透过发愿行愿,圆满显露佛性功德成就了净土。
所以,佛弟子必然要学习诸佛发愿,学习诸佛行菩萨道成就自己的佛土,这样才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恢复佛性成就佛果)

药师佛的国土,一向以来都清净,没有女人(和女人习气的众生),也没有恶道,以及没有痛苦的音声;

地面是琉璃而成,道路以金绳为界线,其中的城墙、宫阙(宫殿)、楼阁,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窗、罗网(连缀宝珠为网,以作庄严之具者,见词解⑥)都是七宝所构成的,

药师佛的国土,就如同(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以佛的佛性功德庄严成就的,所以平等没有差别。
(注②:佛陀说药师佛的国土和阿弥陀佛的国土很相似,这样众生比较容易明白,也会比较有亲切感。实际上,两个佛土也是相通的(诸佛的大愿是相通的,随众生不同因缘而方便度化),如后面经文会说到~【如果受持斋戒, 希望往生极乐世界, 但是定力信心不足, 如果听闻药师佛名号, 临命终时, 就会有八大菩萨来接引我们去极乐世界

在药师佛的国土中,有二位大菩萨,一位名叫日光遍照菩萨,一位名叫月光遍照菩萨,

祂们是净琉璃世界无量无数菩萨众中的居于上位元首的菩萨,将会在药师佛涅槃后依次替补成佛,并且都能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正法宝藏。

所以,曼殊室利!有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应当发愿求生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世界。
(注③:佛陀说药师佛还有两位承继正法宝藏的上首菩萨:日光遍照菩萨和月光遍照菩萨。这和阿弥陀佛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两位替补佛位的大菩萨是一样的,对此有信心的众生,可发愿求生药师佛的琉璃世界。可知,能【信】表明有缘,是发愿往生的要件。




[词解]:

①【曼殊室利】
(菩萨)Man^jus!ri,一作曼殊尸利,旧称文殊师利,新称曼殊室利,菩萨名。(参见:文殊师利)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曼殊室利】
梵语曼殊室利,华言妙吉祥。谓具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最胜吉祥,故名妙吉祥。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②【应】
(术语)又曰应供。梵语阿罗诃Arhat之译名。如来十号之一。智德圆满,应受人天供养之义。涅槃经十八曰:“应者,一切人天,应以种种香花璎珞幢幡妓乐而供养之,是故名应。”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③【正等觉】(术语)称诸佛无上之正智而曰正等觉。觉者觉知诸法之智也。其智无邪曰正,无偏曰等。七佛经曰:“毗婆尸佛应正等觉。”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正等觉】真正普遍平等的觉悟,亦即佛的觉悟。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④【劫】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间。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⑤【城】围绕都市的高墙:~墙。~池。~圈。~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摘自【汉典】

⑥【罗网】
(物名)连缀宝珠为网,以作庄严之具者,帝释殿前之罗网,谓之帝网,法华经曰:“真珠罗网张设其上。”无量寿经上曰:“道场树高四百万里,(中略)珍妙罗网罗覆其上。”净土论曰:“宝栏遍围绕,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又捕鱼鸟之具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罗网】
连缀众宝珠所作之网。系仿佛土、天界等皆有众宝庄严之罗网,故用以庄严佛殿或悬挂于佛像上。此名称见于诸经典,如法华经卷二譬喻品(大九·一四下):“真珠罗网,张施其上。”阿弥陀经亦谓极乐国土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此外,显密各宗之经、论、仪轨等,多以罗网表示庄严物或供养物。(长阿含卷二十世记经、法华经卷四见宝塔品、陀罗尼集经卷三)p6682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阿弥陀佛)


以上  

深深感恩无上佛恩师恩,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都清净自在解脱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愿与佛心相印,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 自在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5-4-28 17:32 , Processed in 0.09503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