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诸经辑要]什么是禅?什么是禅定波罗蜜? 
 [节录编辑]:首楞严三昧
 
 
 佛弟子都知道六度是1布施2持戒3忍辱4精进5禅定6般若
 不过要究竟无漏才能称为波罗蜜
 
 以下节录诸经片段提供参考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节录如下(附加标注1.~4.以方便阅读)
 
 优婆塞戒经~
 善男子。1.有禅非波罗蜜。2.有波罗蜜非禅。3.有亦是禅亦波罗蜜。4.有非禅非波罗蜜。
 
 1.是禅非波罗蜜者。谓世俗禅。声闻缘觉所有禅定。
 2.是波罗蜜非禅定者。所谓施,戒,忍辱,精进。
 3.亦是禅亦波罗蜜者。谓金刚三昧。
 4.非禅非波罗蜜者。谓一切众生声闻缘觉。从闻思惟所生善法。
 
 
 金刚三昧经云~
 ”俱离空寂。不住诸空。心处无住。不住大空。是禅波罗蜜。”
 
 维摩诘所说经~
 不必是坐,为宴坐(附注:禅坐,静坐)也。夫宴坐者,
 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
 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
 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
 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
 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品,是为宴坐;
 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
 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
 
 六祖坛经(敦煌本)~
 此法门中,何名坐禅?此法门中,一切无碍。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外若离相,内性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缘境触,触即乱,相不乱即定。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故名禅定。维摩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菩萨戒云:『我本源自性清净。』善知识!见自性自净,自修自作自性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
 
 [介绍]楞伽经~四种禅
 
 是名三净观,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圆觉经
 
 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禅~华严经离 世间品
 
 [行菩萨道]如何修学禅定?~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
 
 如何修学禅观~瑜伽师地论
 
 修行三摩地(禅定)常犯的二十种过失~瑜伽师地论
 
 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毗婆奢那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波罗蜜】(附注:即究竟到彼岸)
 大论:又云阿罗蜜,秦言远离;波罗蜜,秦言度彼岸。
 此二音相近,义相会故,以阿罗蜜,释波罗蜜。
 天台禅门云:
 一者诸经论中,多翻到彼岸,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烦恼为中流。菩萨以无相智慧,乘禅定舟航,从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故知约理定以明波罗蜜。
 二者大论别翻事究竟,即是菩萨大悲,为众生遍修一切事行满足故。
 三瑞应经翻度无极,通论事理,悉有幽远之义。
 合而言之,故云度无极,此约事理行满,说波罗蜜。
 FROM:【宋,普润法云《翻译名义集》】
 
 【波罗蜜】
 (术语)Pa%ramita%,又作波罗蜜多,播啰弭多。
 译言究竟,到彼岸,度无极,又单译曰度。
 以名菩萨之大行者,菩萨之大行,能究竟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名事究竟,
 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到涅槃之彼岸,故名到彼岸。
 因此大行能度诸法之广远,故名度无极。
 
 法华次第下之上曰:「此六通云波罗蜜者,并是西土之言,秦翻经论多不同。今略出三翻,或翻云事究竟,或翻云到彼岸,或翻云度无极。菩萨修此六法,能究竟通别二种因果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云事究竟。乘此六法能从二种生死此岸到二种涅槃彼岸,谓之到彼岸。因此六法能度通别二种事理诸法之广远,故云度无极也。若依别释,三翻各有所主。若依通释则三翻虽异,意同无别也。」
 
 大乘义章十二曰:「波罗蜜者,是外国语。此翻为度,亦名到彼岸。(中略)波罗者岸,蜜者是到。」
 
 俱舍光记十八曰:「波罗,此云彼岸,蜜多此云到。菩萨能到自乘所往圆满功德彼岸处故。」
 
 智度论十二曰:「问曰:云何名檀波罗蜜?答曰:檀义如上说。波罗(秦言彼岸)蜜(秦言到)是名渡布施河得到彼岸。复次此岸名悭贪,檀名河中,彼岸名佛道。」
 
 慧琳音义一曰:「播啰弭多,唐云彼岸到,今回文云到彼岸。」
 
 仁王经良贲疏上一曰:「言波罗者,梵语也。此云彼岸,对彼说此,此岸者何?于四谛中已起苦集而为此岸,未起苦集而为中流,涅槃菩提即灭道谛而为彼岸。(中略)言蜜多者,梵语也。此具二义。离义到义,于生死中离此到彼。」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