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诸经辑要] 为什么会[愚笨]或[退失智慧]? 如何[增长智慧]? 
 [节录编辑][白话解说]:  首楞严三昧
 
 
 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以下节录)
 
 尔时世尊。告大迦叶。
 菩萨有[四法退失智慧]。何谓为四。
 不尊重法不敬法师。
 所受深法秘不说尽。
 有乐法者为作留难。说诸因缘沮坏其心。
 憍慢自高卑下他人。
 迦叶。是为[菩萨四法退失智慧]。
 复次迦叶。
 菩萨有[四法得大智慧]。何谓为四。
 常尊重法恭敬法师。
 随所闻法以清净心广为人说。不求一切名闻利养。
 知从多闻生于智慧。勤求不懈如救头然。
 闻经诵持乐如说行不随言说。
 迦叶。是为[菩萨四法得大智慧]。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以下节录)
 隋洋川郡守瞿昙法智译
 
 若有众生。[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
 一者得胜福报。
 二者生于上族。
 三者得胜妙色。
 四者得胜妙声。
 五者得胜妙盖。
 六者得胜妙辩。
 七者得胜妙信。
 八者得胜妙戒。
 九者得胜妙多闻。
 十者得胜妙智。
 是名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
 ...
 若有众生。[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
 一者照世如灯。
 二者随所生处。肉眼不坏。
 三者得于天眼。
 四者于善恶法。得善智慧。
 五者除灭大暗。
 六者得智慧明。
 七者流转世间。常不在于黑暗之处。
 八者具大福报。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
 一者不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没有常向有智慧的出家人或修行人询问佛法)
 二者显说恶法。(宣扬或教导人违犯世间法律的方法[例如杀盗淫,逃税],或不能解脱六道的外道法[例如邪咒术,风水,算命])
 三者不能受持修习正法。
 四者赞非定法。以为定法。(定就是指禅定,因为定能生慧,正确的禅定才能产生智慧.故此句说明”把外道定或者非定法当作正确禅定法”)
 五者恡法不说。(恡=吝)
 六者亲近邪智。
 七者远离正智。
 八者赞叹邪见。(例如,杀盗淫,逃税,邪咒术,风水,算命,采阴补阳)
 九者弃舍正见。
 十者见痴恶人。轻贱毁呰。(对愚痴或行恶之人,应心存慈悲随缘救度,勿轻视毁谤)
 以是十业。得邪智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正智报]。
 一者善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
 二者显说善法。(宣扬世间善法和出世间佛陀正法)
 三者闻持正法。(多听闻修持佛陀正法~真正能解脱轮回的方法)
 四者见说定法。叹言善哉。(支持响应别人说佛陀所教导的正确禅定方法)
 五者乐说正法。(喜欢宣扬佛陀正法)
 六者亲近正智人。(多接近”学习佛陀正法而有智慧的人”)
 七者摄护正法。(广学领受佛陀正法,并且护持正法)
 八者勤修多闻。(勤奋修学佛陀正法,多听闻佛陀正法)
 九者远离邪见。(远离世间邪见和外道邪见~错误修道的知见,无法解脱轮回)
 十者见痴恶人。不生轻贱。(对愚痴或行恶之人,应心存慈悲随缘救度,勿轻视毁谤)
 以是十业。得正智报。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下节录)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妙法莲华经(以下节录)
 若欲住佛道,成就自然智,常当勤供养,受持法华者。
 其有欲疾得,一切种智慧,当受持是经,并供养持者。
 ...
 不闻法华经,去佛智甚远,若闻是深经,决了声闻法。
 是诸经之王,闻已谛思惟,当知此人等、近于佛智慧。
 ...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声闻众僧,亦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赞叹菩萨功德,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复能清净持戒,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瞋,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
 
 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百千万世、终不瘖哑,口气不臭,舌常无病,口亦无病,齿不垢黑、不黄、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粗涩、不疮胗,亦不缺坏,亦不喎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无诸可恶,鼻不匾[匚+虎],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狭长,亦不窊曲,无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以下节录)
 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罥,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愁苦恼...
 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严,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
 
 楞严经(以下节录)
 是咒(楞严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盘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以下节录)
 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首楞严三昧经(以下节录)
 欲[大富]者,应[加布施]。
 欲[得妙色]者,应[修忍辱]。
 欲[得辩才]者,应[敬师长]。
 欲[得陀罗尼]者,应[离增上慢]。
 欲[得智]者,应[修正忆念]。
 欲[得乐]者,应[舍一切恶]。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 
 |